?

有效教學法在財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010-08-15 00:51張炬堂
中國校外教育 2010年22期
關鍵詞:財會崗位教學法

◆張炬堂

(增城市廣播電視大學,增城市東方職業技術學校)

有效教學法在財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張炬堂

(增城市廣播電視大學,增城市東方職業技術學校)

討論了中職教育財會專業中的有效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應用,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圍繞學生這個教育主體開展教學改革,探討教學方法新思路,嘗試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活躍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中職教育 財會課程 有效教學

一、有效教學法的含義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一種新類型,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生產、服務和管理等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形式。有效教學法是在教師與學生中,以問題、項目、任務或活動為中心,展開互動式的教學過程,加強教與學的交流、溝通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在中等職業教育中應用有效教學法,能夠協調教與學的關系,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教學質量。構建適應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教學體系,不僅可以保證專業教學的有效實施,更能促進中職教育持續發展和體現教育特色。

二、財會專業有效教學研究實踐

1.財會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

中職會計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構建一個嚴謹而且有特色的中職財會專業課程體系,不僅關系到中職財會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而且也直接影響和制約著財會專業教育的順利發展,其培養目標應該隨著經濟體制與業務內容的變化不斷更新。學生不僅要掌握會計基本理論,更要掌握各項會計專業技能實際操作方法。例如,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工作的特點要求不能有太多創造性思維,而應該嚴格按照國家統一頒布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來處理經濟業務中的各項事務。但是,中職學生理論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強,缺乏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學校要將理論學習更緊密地結合實踐操作,將必要的理論教學轉化成學生容易接受的各種技能學習,通過技能學習和實踐總結,潛移默化地將會計工作準則和制度的知識傳輸給學生,進而引導到較高層次的會計工作理論學習中。中職學校的課程改革主要體現在技能教學的改革,專業核心課程設置將會計電算化專業需要掌握的各項專業知識按照會計工作的不同職責和要求轉化成不同的技能,按崗位技能開展教學,配合相應的技能卡對學生進行考核,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法,打破學科間的界限,將各學科中相關的知識技能要求轉化成具體的崗位工作任務,培養學生利用綜合技能完成各種工作任務的能力。例如,會計崗位要學會成本核算、資金管理等;出納崗位要學會原始憑證的填制與識別、驗鈔點鈔、珠算和計算器的使用等;倉管崗位要掌握各種類型產品的收發貨計量、統計整理等。對于一些企業例如超市、商場等,隨著近年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收銀崗位,這個崗位屬于會計財務這個大范疇,但又不同于傳統的會計、出納的要求,它有自己工作的特點和重點,因此可以獨立出來,在出納崗位的基礎上淡化對一些傳統技能的要求,如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編制以及一些發票的填制和審核,增加對當今常用的幾款收銀機、POS機的使用,以及熟練掌握現金解繳程序和方法,突出收銀崗位的自身工作特點。要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也要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根據會計、出納、倉管和收銀四個崗位工作中的共同點,設置五個專業的核心課程,即《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經法規》和《稅收基礎》,在教學中結合學分制教學管理的特點展開,不同的崗位技能確定不同的學分,并進而要求學生在掌握各崗位相關技能的基礎上完成本專業的總學分。同時,可以采用彈性教學,創造條件讓學生靈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使學生可以工學交替地分階段完成學業。

2.財會專業有效教學的應用

有效教學包含課堂教學和課外課堂,兩個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主體,但不意味著對學生的“放羊式”管理,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應具備會計實踐方面的經驗,幫助學生制定并實施學習計劃,回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并不告訴學生應當去做什么,而是盡量啟發學生自己在各種業務中去尋找答案。有效教學主要是通過老師講授、學生討論等靈活的教學方式進行對案例的討論。課外教學可以在審計局、稅務局、會計師事務所、企業等與會計案例有關的地點進行。在會計專業教學中采用有效教學法,可以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學習動起來,運用此教學法有三種實施途經。

一是個案提問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問答,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加深課堂學習印象,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有利于適時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例如,在原始憑證填制這個環節,工作任務相對簡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已有的完成品,設定一些具體實例,讓學生動手模擬填制,鼓勵學生對填制憑證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問或指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獲取解決方法,并最終完成工作任務。

二是診治體驗式。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對實體案例的模擬操作,促進學生的“三動”(動手、動腦、動嘴),開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動力源。例如,對于記賬憑證的填制,由于專業特點明顯,專業知識要求較高,中職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在沒有教師的幫助下是很難獨立完成的。教師在這個工作任務中應以主動教學為主,可以讓學生觀察記賬憑證中主要記錄的內容,對于相對簡單的,如記賬憑證的時間、摘要等內容的填列,可以讓學生自行學習完成,而對于比較復雜的會計分錄的編制,則應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時教師再將會計核算的一些基本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必要性和主動性。

三是專題討論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思辯與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全面掌握與理解會計理論的能力,適用于應用性相對較弱的章節、專題。例如,對于會計報表的編制分析這項工作任務,要求學生不但要對會計知識和技能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還要有對會計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應用的較高技巧,教師對于這項工作任務可以運用專題討論式教學法,組織學生針對會計工作的具體要求以及最終目的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學習報表的編制和對報表的分析。

教學實踐中還可以模擬一個企業真實的環境,動態地進行其生產經營過程,使學生置身于其財務部門,規范化地展開崗位流程,注意不同崗位、不同部門間的關系,從崗位分析入手,讓學生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輪崗。會計崗位與銀行、稅務等外部單位聯系密切,在實訓中模擬銀行柜臺及電子報稅相關業務,將分散于不同學科中的同類內容貫穿起來,使學生在重點掌握會計核算的同時,能夠全面掌握同一經濟活動的會計核算、財務分析、內部控制等內容。

教師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創造實踐情境,營造出實踐的氣氛,讓學生在實踐情境中學習,也成為教師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首要環節。課堂是能讓學生參與進去的立體型的課堂,而不是只能讓學生以觀眾的身份參觀的平面型課堂。立體型課堂情境的創設是展示相關的會計處理過程,提供會計核算的原型,讓學生通過觀摩后能進入其中并參與實踐。例如,在學習會計憑證時,提供實際工作中已填制好的憑證,讓學生觀摩,然后提供空白憑證讓學生自己填制。會計是一門實務性較強的學科,與社會企業聯系密切,會計教學應該走出學校這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把課堂搬進企業內,在企業實際的財務核算環境中結合實際經濟業務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參與具體經濟業務,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3.財會專業有效教學評價的試行

有效教學評價包括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教學評價最直接的依據,而有效教學模式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應探索適合該模式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并完善對學生的考核制度。學生考核方式應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學生實際制作產品的水平來考核學業成就水平。根據這個原則,可以將財會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基礎會計》中的技能分成三大類九個模塊,每個模塊根據不同的操作要求制定出不同的評價內容,各模塊項目總分都是 100分,不同的模塊在整個課程技能總體要求中的比重又不完全相同。第一類原始憑證的填制,有兩個模塊,分別是原始憑證的填制和記賬憑證的填制,各模塊占總課程的 15%,合計 30%。第二類賬簿的登記,有五個模塊,分別是建賬、日記賬、三欄式明細賬和總賬、多欄式明細賬、數量金額式明細賬等,各模塊占總課程的 10%,合計 50%。第三類報表的編制,有兩個模塊,分別是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和利潤表的編制,各模塊占總課程的 10%,合計 20%。每個評價內容制定出優、良、合格三個評價標準,分別制定相應的分值,并運用三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三個評價結合起來。在這樣的評價中學習,不僅增加了評價本身的功效,而且也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對自己的工作成果有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增強了評價的公平公正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看待事物的正確意識。某中職財會專業學生《基礎會計》技能評價卡的原始憑證模塊,學生的考核分為三個部分,即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并確定了各自在考核中的所占比例,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可分為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個部分,重視對學生的過程考核,淡化結果考核,將結果考核作為考核的非重要環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方法以及工作的效率等都可列入評價體系中,將財會專業學生要掌握的各項技能細化,對不同的技能制定出不同的評價內容和標準。

三、財會專業有效教學的意義

有效教學用于中職會計專業是教學改革的新探索。教學中,每個人都有確定目標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達標的機會,調動了積極性,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會計專業課教學中引入有效教學法,首先,使教師既注重理論教學環節,又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有利于提高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自覺進入財務工作的“現場”,充當其中的“角色”,主動思考,進行決策。其次,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在有效教學中,將企業的會計、財務管理場景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探尋企業成敗得失的經驗和教訓,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第三,有效教學促使教師深入到財務會計的實際工作中,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對搜集的會計實務資料進行科學合理的加工、整理,依據實際經濟活動的發展變化,及時進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從而使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1]雷正光.職教專業實務概論 [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雷正光.“就業導向”的職教課程發展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3):9-11.18.

[3]楊秀英,雷正光.高等職業教育學科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16):10-14.

[4]梁彩花.淺析動態探究式教學法[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4,7(4):129-131.

[5]王學梅.診所式教學模式在高職稅務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09,11(3):75-77.80.

猜你喜歡
財會崗位教學法
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策略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在保潔崗位上兢兢業業
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與思考
高中數學實踐教學法的創新策略探討
2017年全國商務財會學術論文獲獎名單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實施HR崗位輪換 打造復合型HRM團隊
發揮財會管理功能促進企業提高效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