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發揮評價功能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2010-08-15 00:51劉必勝
中國校外教育 2010年22期
關鍵詞:人生觀行為習慣教師應

◆劉必勝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淺談如何發揮評價功能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劉必勝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職院校一年級的學生剛參與到高職的學習中,且又來自不同的學校,行為習慣差異大。教師應充分發揮評價功能,關注每個學生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促進高職院校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正面引導 積極評價 強化訓練

隨著教育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伴隨著教育思想的轉變,新的評價理念應運而生。評價提供的是強有力的信息、洞察和指導,旨在促進發展。評價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教育并促進學生的表現,而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評價是為學習服務的,其目的在于提高職業院校學習的效率,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高職院校一年級的學生剛參與到高職學習活動中,且又來自不同的學校,行為習慣差異大,教師應充分發揮評價功能,關注每個學生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促進高職院校一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一、正面引導,堅持人生觀教育,培養自律能力

高職一年級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很強,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機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正面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人生觀教育不是為了讓學生在相關的考試中得到高分,而是要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不被困難壓倒,不為誘惑所動。人生觀教育也不僅僅是讓學生感動,而是要讓學生感到有用,要讓學生體驗到超越狹隘自我的快樂,從而使我們的人生觀教育能對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將來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人生觀教育應該從學生需要出發,從學生生活入手,在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看待他人,看待人生,看待社會,最終幫助學生成為“自我實現的人”,而不僅僅從抽象的寬泛的概念原理出發,純粹地進行理論的教育。

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主要還是應立足校園立足課堂。我以為“案例教育法”是符合中學生心理、符合當前學校教育實際,也便于教師調控的很好的一種教育方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只要選例精當,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克服教師唱“獨角戲”搞“滿堂灌”的現象;因為有具體的情景,可以有效地避免教育陷入空洞無力的說教,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的積極發言,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

二、積極評價,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行為模式強調通過強化而形成學生恰當的行為,當學生出現了積極的行為,教師便給予認可和贊賞,而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消極行為則得不到教師的認可或贊賞。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消極行為則逐漸從自己身上消退了。學生某些行為反復受到教師的認可或贊賞而逐漸在自己身上穩定下來的過程叫作強化。很多課堂紀律問題是由于教師沒有注意強化學生的優良行為而造成的。當學生感到教師對待自己出現的好行為和不良行為沒有明顯的差別時,他們的不良行為就會增多。因此,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表現出來的優良行為,并在這些優良行為出現時立即給予積極評價而不拖延,讓學生嘗到做出優良行為的甜頭。對學生的優良行為的積極評價要做到連續性和系統性,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優良行為在反復的強化作用下鞏固下來。在課堂教學中,在作業批改中,在課外交往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

教師與學生的直接接觸主要在課堂。因此,師生之間情感的建立和發展主要在課堂。一個學生能時刻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那他怎么還有理由不喜愛教師,不喜愛學習呢?課堂上,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句肯定的話,一句中肯的評價都會讓學生難忘。同時,作業批改也為教師給予學生積極評價提供了良機。學生在進步時需要鼓勵,在困境中需要關愛,在學習上需要啟發和幫助。教師在學生平時的作業和試卷批改中及時的三言兩語雖是舉手之勞,但對學生來說可能一字千金,在一個時期甚至是終生都將受益。當學生取得進步時,老師對他們的鼓勵會使他們更加自信;當學生受到挫折時,老師對他們的關愛會使他們感受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成為美好的人間”;當學生在知識上出現錯誤時,老師的啟發和幫助會使他們豁然開朗。在平時的作業批閱中,對進步或退步較大的同學給予一定的批語。在考試結束后,每個學生的試卷上都應有不同的批語,對個別特殊同學的批語若一言難盡,應主動找他們個別交談,直到達到目的。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積極評價時,教師要注意,由于教師的積極評價是用來強化學生行為的,因而教師不能對任何行為都隨便積極評價。學生表現出的確實是恰當行為,有獎勵的價值,才給予獎勵;學生表現出來的只是一般的行為,沒有獎勵的價值,教師就不用獎勵。

三、師生評價互動化,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

在評價實施的過程中,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倡導評價方和被評價方在相互平等、尊重和互動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協商、討論、辯論等不同的溝通方式自主地調控評價活動本身,以獲得評價的最大效益,同時也成為彼此間相互交流學習的一次機會,有助于個體開闊眼界和自身發展。

從操作層來看,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由教師來完成,但是教師在與學生相互溝通和協商的同時,也應給學生提供機會進行自我評價,促進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反思和評價,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對學習負責的態度。在一次次的集體活動后,我啟發學生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作評價,以此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教師也可以不斷調控自己的行為。這樣既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同時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不斷得以成長,促進其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

四、評價過程動態化,促進學生反思總結,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自覺形成

過去,教育評價重在于對學生最后學習結果的肯定,究竟過程如何,則常常被忽略了。而新的評價體系不僅關注結果,更注重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的評價機會,采取多種的評價方式,其目的在于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更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自覺形成。

我讓每個學生都為自己準備了一本“成長記錄”,目的是讓學生及時將自己進入高職院校中后發生的點滴事記錄下來,并附上自己的評價感受。這樣將評價貫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使評價實施日?;?、通俗化、動態化,讓學生參與到這樣的評價之中,每評價一項,學生就經歷了一次反思和總結自己行為的過程,從而使自己自覺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高職院校中課程教育改革在一步步的深入,而課程評價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與質量監控的重要作用,成為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環節。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是義不容辭的。

猜你喜歡
人生觀行為習慣教師應
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幼兒抓起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觀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本素質”
體育課中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將疫情當作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契機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人生觀(一)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