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蘆浦筆記》的史料價值

2010-08-15 00:42吉毛仔
文教資料 2010年12期
關鍵詞:宋史文理筆記

吉毛仔

(中南民族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蘆浦筆記》,南宋劉昌詩所撰。一般認為,此書是劉昌詩在慈溪縣中一個名為蘆浦鋪的驛鋪當鹽官時所作,故曰《蘆浦筆記》。而作書的原因則為“服役海陬,自買鹽外無他職事。官居獨員,無同寮往來。僻在村疃,無媚學子相扣擊。遙睇家山,貧不能掣累。兀坐篝燈,惟續書以自娛”。[1]P1

《蘆浦筆記》通行本共計十卷。卷數雖不多,但所涵蓋和涉及的內容卻相當廣泛。正如作者在自敘中所言:“凡先儒之訓傳,歷代之故實,文字之訛舛,地理之遷變,皆得遡其源而循其流?!保?]P1上自先秦典籍,下至宋代典章制度,以及作者所見所聞之逸聞軼事,都有記載或考證。除內容廣博外,文中亦頗多創見?!端膸烊珪嵋费源藭骸捌湔撃噍Y、屏星、金根車、……杜甫詩錯簡、皆有特識?!保?]P84

此書還保留了宋代的一些珍貴史料及逸聞軼事,具有不容忽視的史料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糾正吳曾《能改齋漫錄》之失誤

《能改齋漫錄》為南宋吳曾所撰,其應試不第,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曾獻書秦檜,遂得官。故書中有很多諂媚秦檜的話語。此書編刊于紹興二十四(公元1154年)至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間,不久,因仇家告訐,誣告此書“事涉訕謗”,書遭到禁止刊印。后至光宗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才開始重新刊印、出版。新出版本經過刪改與棄舍,與原版大不相同。根據此書的點校說明,我們可以得知劉昌詩主要活動集中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到嘉定八年(公元1225)。其作《蘆浦筆記》時,所觀閱和訂正的是重印后的《能改齋漫錄》。由于各種原因,《能改齋漫錄》中存在著不少失誤,劉昌詩在《蘆浦筆記》中亦多有指出。正如《四庫全書提要》所言:“其書多糾《能改齋漫錄》之失?!保?]P84以下僅列兩個例子以作證明。

(一)《蘆浦筆記》卷3之《“山谷南還”誤》

此篇是糾正《能改齋漫錄》《記詩》卷中關于山谷與南華竹軒的地理方位的錯誤?!队浽姟费詮纳焦戎聊先A竹軒為南還。但劉昌詩在《“山谷南還”誤》中言:“南華在韶州,屬廣東。山谷在宜州,屬于西路?!保?]P22由此可知,其應為西還而非南還。(宜州和韶州緯度相近)

(二)《蘆浦筆記》卷3之《漫錄書人官位表》

《能改齋漫錄》中《記文》卷,提到“大丞相馮當世”、“參政蔣之奇”等字樣。但劉昌詩卻云:“然當世未嘗為相?!Y(蔣之奇,筆者注)未嘗為參政,當作樞密?!保?]P23

二、考證宋代科舉史實之重要依據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選士制度的主要形式,是中國教育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歷史上通常將隋代設置進士科作為科舉的開始,此后各朝各代均有完善,如唐有考試糊名,宋則區分等級,明創用八股等,至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廢除。

(一)考試糊名

科舉考試糊名始于唐代武則天時期?!缎绿茣みx舉下》卷15載:武后“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2]P1175在談到考試糊名的起源時,筆記史料中,除唐代人劉餗的《隋唐嘉話》和宋代人高承德《事物紀原》有記載外,《蘆浦筆記》亦有類似的記載,亦可考證?!短J浦筆記》卷3之《糊名》有載,言:“《能改齋漫錄·事始門》載,取士至仁宗始,始有糊名考校之律。然嘗記唐武后時,以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恐出于此?!保?]P21由此亦可看出,劉昌詩征引廣博,考證翔實,應為后人所推崇。

(二)五等考第之制

宋真宗景德年間,頒《親試進士條制》規定:“凡策士……其考等第之制凡五等:學識優長、詞理精絕為第一;才思該通、文理周率為第二;文理俱通為第三;文理中平為第四;文理疏淺為第五?!保?]P3610無獨有偶,《蘆浦筆記》卷5《趙清獻公充御試官日記》中,亦有類似的記載,言:“三月五日陰,寒。駕幸覆考所起居。宣賜酒食果子。第一謂學識優長,辭理精純,出眾特異,無以比倫。第二謂才學該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為高等。第三謂藝業可采,文理俱通(須合得及第者)。第四等謂藝業稍次,文理粗通,于此等中仍分優劣,優即為第四等上。第五等(須必然合落者)謂文理疏淺,退落無疑?!保?]P39由此可見,自宋真宗頒《親試進士條制》至宋神宗年間(日記寫作時間)以來,宋統治者對五等考第的評判標準更加明確,等級區分更加嚴格、細密。除粗分為五等外,五等中亦有上下之分,而且要求達到第一等的難度提高:除須滿足“學識優長,詞理精絕”外,尚須“出眾特異,無以比倫”。

三、補闕《宋史》記載空白

我在讀史書時,常見“王復,宋之忠義者也”的字樣,經常感到困惑:“王復,何許人也?”遂翻《宋史》以查閱,竟無。后再三細致查閱,終在《宋史》卷448《趙立傳》中的附錄中尋至蹤跡。言:“王復,以龍圖閣待制徐州,建炎三年,金人自襲慶府引兵圍徐州,復與男倚同守城,率軍民力戰。外援不至,城陷,復堅坐聽事不去,謂粘罕曰:‘死守者,我也。監郡而次無預焉,愿殺我而舍僚吏百姓?!澈庇抵?,復慢罵求死,闔門百口皆被殺。巡檢楊彭年亦死焉。事聞,贈復資政殿學士,謚壯節,立廟楚州,號忠烈,官其家五人?!眱H寥寥數行,可謂近似空白。對王復出生年月、官位品階、生平事跡、行為品性無從得知。王士禎在其《池北偶談》卷8的《壯節王公傳》的按語中亦言:“按《宋史》附公于《趙立》已非體,又剪裁太略?!保?]P172

值得慶幸的是,《蘆浦筆記》卷8《資政壯節王公家傳》對王復的生平、官階、舉止、品性、氣節等均有詳細的記載,是了解王復不可或缺的筆記史料,也是此書最具史料價值的部分。王士禎在其《池北偶談》卷8的《壯節王公傳》中全文照錄,并說:“宋壯節王公復守徐州,闔門死節?!端问贰穬H附書《趙立傳》,亦不詳何許人。一日,讀劉昌詩興伯(筆者按:劉昌詩字興伯)《蘆浦筆記》,乃知公為吾鄉人,傳載也系官階始末甚悉?!保?]P169且在條末的按語中言:“若非興伯筆記,公之始末,無從考鏡矣”。[4]P172由此可以看出,《蘆浦筆記》之《資政壯節王公家傳》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極富內涵的史料,而且補闕了《宋史》中關于王復記載的空白,為史學研究者提供了幫助,找到了捷徑。

四、史料辨偽學之例證

辨偽是史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事史學研究,不僅要有豐富的史料,而且要求這些史料必須正確。這也就要求我們在應用史料時,學會辨偽,即辨別其真假及其價值?!短J浦筆記》中的部分內容即為此充任了有效的例證。詳細如下。

(一)《蘆浦筆記》卷1辨《約法三章》

班固所作《漢書·刑法志》有云:“漢興,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曰: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保?]P1096至此,“約法三章”遂成成語。而此處“約”即變成“省約”之“約”、“約束”之“約”。劉昌詩認為,《史記·高祖紀上》所載“約”為“契約”之“約”[6]P362、“約定”之“約”,即“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而非如班固所認為的“約法三章”。其標點應停頓在“法”之前,而非“約”之前。亦如劉昌詩在此篇中所言:“若以‘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八字作一句,恐不成文理。合于‘約’字句斷,則先與諸侯約,今與父老約,不惟上下貫穿,而‘法三章耳’方成句語?!睋丝芍?,這顯然使原意遭到歪曲。此謂為辨偽充當例證矣。

(二)《蘆浦筆記》卷1辨《馮婦》

時人句讀為:“孟子: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云云,其為士者笑之?!保?]P1而劉昌詩則認為,“卒為善”為一句,“士則之”為一句,“野有眾逐虎”為一句。連續起來句讀應為“孟子: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云云,其為士者笑之?!边@樣文意俱通,且讀之順暢。劉昌詩在此篇后文對此斷句亦作了解釋,言:“以其有搏虎之勇,而卒能為善,故士以為則。及其不知止,則士以為笑?!坝斜娭鸹ⅰ?,意亦健,何必謂之野外而后云攘臂野?!贝擞忠恢^為辨偽充當例證矣。凡此種種,此書中俯拾即是,舉不勝舉。我在此就不一一羅列了。

盡管《蘆浦筆記》的史料價值不容忽視。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指出,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書中也存在著不少迷信和荒誕的內容。而且,由于作者可能為引文的簡略而不顧及原意,書中也存在一些明顯的錯誤。再加之刊刻流傳過程中難免有誤,所以我們也應看到,《蘆浦筆記》還是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這也是應該指出的。為此,我們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更好地收集和整理史料。

[1][宋]劉昌詩.蘆浦筆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宋]歐陽修.新唐書·選舉下[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元]脫脫.宋史·選舉一[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清]王士禎.池北偶談[M].北京:中華書局,1982.

[5][漢]班固.漢書·刑法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2.

[6][漢]司馬遷.史記·高祖紀上[M].北京:中華書局,1959.

[7]劉英杰.中國教育打事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8]何忠禮.中國古代史史料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宋史文理筆記
孝母
“情—理—情”模式與《宋史·蘇軾傳》文本的形成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Contents and Abstracts
文理大類培養與專業培養兩種模式下大學生不及格率的比較研究
愛的筆記
殺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