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及其啟示

2010-08-15 00:51林德全
天中學刊 2010年1期
關鍵詞:泰勒陳述課程目標

林德全

(河南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及其啟示

林德全

(河南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一方面是對前人課程目標思想的合理繼承,另一方面又是對自己課程目標思想實踐的升華。泰勒的課程目標觀對我國課程目標的研究提供了諸多啟示:第一,應充分認識課程目標的重要性;第二,應切實保證課程目標的全面性;第三,應提供保證課程目標完善的程序。

泰勒;課程目標;啟示

關于課程目標問題,雖然國內外研究者由于各自的立場不同,對課程目標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但都把課程目標理解為“學生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1]144,都把課程目標看作課程的“指南針”和“方向盤”,這就意味著課程目標居于課程的核心位置。課程目標既是課程研制的起點,也是課程研制的終點;既是選擇課程內容、組織課程內容和進行課程實施的依據,也是進行課程評價的根本標準。因此,確定課程目標就成為課程研制活動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對此,泰勒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并對課程目標進行了詳實的論證??梢哉f,泰勒作為現代課程理論之父,他在課程目標方面獨具匠心的研究,無論對課程理論還是對課程實踐都具有諸多的啟示。

一、泰勒課程目標觀的淵源及主要內容

(一) 淵源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一方面是對前人課程目標思想的合理繼承,另一方面又是對自己課程目標思想實踐的升華。

1. 歷史的繼承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是在博比特、查特斯等人課程目標理論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與拓展。博比特認為,“目標是對進行各種具體活動所需要的能力的陳述,同時,也旨在幫助課程編制者確定要達到哪些具體的教育結果”[2]。查特斯認為,“首先必須制定目標,然后選擇課程內容。在選擇過程中,必須始終根據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評價”[2]。

泰勒繼承了博比特和查特斯的課程目標理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課程目標觀。在他看來,“我們如果要系統地、理智地研究某一教育計劃,首先必須確定所要達到的各種教育目標”[3]1。非但如此,泰勒還認為,“任何單一的信息來源,都不足以為明智而全面地選擇學校目標提供基礎”[3]3。這實際上正是對博比特、查特斯等人關于課程目標理論的進一步認識和深化。

2. 實踐的升華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還得益于他自身的實踐經驗,眾所周知,泰勒是美國“八年研究”教育實踐的重要領導者之一。他的課程目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八年研究”所獲得的寶貴實踐經驗是分不開的,也是他課程改革與課程實踐經驗的升華??梢哉f,“八年研究”的實踐經驗滋養了泰勒的課程目標觀及其整個課程理論。對此,泰勒也表示認同。他在1986年回顧自己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時也坦然承認:“‘八年研究’對我的影響最大?!盵2]

(二) 課程目標觀的主要內容

雖然人們經常用“確定目標”來表征泰勒的課程原理的第一個環節,但“選擇目標”的表述或許更為貼切。對此,泰勒曾解釋道:“歸根結蒂,確定目標無疑是選擇的問題?!盵3]3并且他還認為,“在過去的 30年里,所謂課程的科學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能為明智地選擇目標提供比較適當的基礎的各種調查研究?!盵3]4具體說來,泰勒認為,課程目標的選擇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 明確課程目標的三個來源

如上所述,泰勒認為,“任何單一的信息來源,都不足以為明智而全面地選擇學校目標提供基礎”[3]3,“在設計任何一項全面的課程計劃時,對每一種來源都應予以一定的考慮”[3]3。據此,泰勒把可作為課程目標選擇的來源概括為三個方面,即對學生的研究、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和學科專家的建議[3]5―24。

2. 利用兩個篩子篩選課程目標

泰勒認為,對根據上述課程目標來源所獲得的課程目標還有必要進行篩選。因為,“從上述三個來源中獲得的教育目標比任何學校試圖編入其教育計劃的目標要多得多。此外,它們所提示的某些目標是與另一些目標相沖突的。因此,我們需要從中選擇出一小部分相互一致而又非常重要的目標”[3]25。所以,泰勒指出,“為了選擇少量非常重要而又互相一致的目標,我們必須對已經獲得的大量龐雜的目標進行篩選,以便剔除那些不重要的和互相矛盾的目標”。其中,“學校信奉的教育和社會的哲學可用作第一個篩子。人們可以根據學校的哲學陳述的或隱含的價值觀,對最初列出的教育目標加以鑒別,確定那些具有高度價值的目標”[3]26。另外,“所提出的教育目標要經過第二道篩子的篩選,這道篩子是學習心理學所提示的選擇教育目標的準則”[3]29。

(三) 課程目標實現的關鍵

泰勒還論及了課程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

1. 根據課程目標的來源提供各種可能的目標

如上所述,課程目標的選擇來源于三個方面(對學生的研究、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和學科專家的建議)。這三個來源實際上是從一般意義上而言的關于課程目標的來源。

2. 利用兩個篩子對各種可能的目標進行篩選

篩選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來自于上述作為課程目標來源依據中得出的課程目標進行過濾或修正。泰勒強調,根據“哲學過濾器”和“心理學過濾器”兩個篩子,對根據上述三個來源所確立的課程目標進行篩選、過濾[3]24―34。

3. 選擇較為科學合理的課程目標陳述形式

泰勒認為,過去的課程目標陳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教師單向陳述、要素列舉陳述、抽象概括陳述[3]34―36。他認為,這三種課程目標陳述形式都是不完備的,必須選擇其他的陳述形式。在他看來,“最有效的陳述目標的形式是以這樣的措辭來表述的:既指出要使學生養成的那種行為;又言明這種行為能在其中運用的生活領域或內容”[3]36。

4. 確立課程目標的內在結構

泰勒基于上述關于課程目標的陳述形式,指出課程目標的內在結構主要包括內容和行為兩個方面。這也就是說,每一個課程目標都應包括“行為”和“內容”兩個方面,前者是指要求學生表現出來的行為,后者是指這種行為所適用的領域。

二、泰勒課程目標觀的實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泰勒的課程目標觀實際上是行為主義視域和理性主義追求兩個方面的匯合。

(一)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具有行為主義的色彩

20世紀初,以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為首的行為主義者發起的行為主義革命對心理學的發展進程影響甚大。行為主義者把刺激-反應作為行為的基本單位,并認為,復雜行為是由簡單行為構成的。在行為主義看來,課程就是要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學生特定的反應。

從表面上看,行為主義者關注的是“怎樣教”而不是“教什么”的問題,但事實上,根據行為科學原理設計的教學程序,直接涉及“教什么”,側重的是行為,并以一種可以觀察、可以測量的形式來具體說明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這必然會影響課程目標的制定。這就需要把課程目標和內容分解成很小的單元,然后按照邏輯程序排列,一步一步地通過強化手段使學生逐步掌握課程內容,最終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因此,課程目標越具體、越精確越好。行為主義的這些見解影響到了博比特、查特斯等人的課程思想,并進而通過他們在泰勒身上得到體現。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雖然帶有明顯的行為主義色彩,但他對“行為”的解釋與行為主義的解釋并不完全一致。在他看來,“這個‘行為’是從廣義上說的,它既包括外顯的行動,也包括思想和感情”[3]3等內隱行為。

(二) 與理性主義的追求相一致

人們對理性主義的認識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世界觀。這種見解把世界看作是合乎理性的、和諧有序的整體,認為人只要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便可以認識客觀世界的規律。

第二,人生哲學。這種見解把理性看成人的本質,認為最好的生活是遵循理性的生活。人按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就是自由,人進行合理的享樂就是幸福。在一個社會中,如果人人都能按照理性辦事,過著合理的生活,就能創造一個和諧有序的、理想的社會。

第三,文化傳統。這種見解把推崇理性、崇尚科學、重視邏輯思維、相信知識的力量看成一種文化傳統。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也同樣受理性主義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理性主義色彩。對此,本文僅從以下兩個方面闡明。

一是結果取向。眾所周知,泰勒確定的課程范式大體上可以概括為四個步驟,即確定目標、選擇經驗、組織經驗和課程評價。但事實上,在整個課程研制的流程中,卻表現著非常明顯的結果取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確定目標”就是確定結果。泰勒雖然把“確定目標”作為課程研制的起始環節,但這實際上是為課程研制活動,包括課程實踐活動確立一個終極的目標。在課程研制的過程中,不得偏離這種目標。

其次,如果說“確定目標”可以直接理解為“確定結果”,表現出結果取向的話,那么,在課程研制的其他三個環節中也同樣表現出結果取向。這是因為,無論是經驗的選擇或者經驗的組織,還是課程評價,實際上都是根據目標來進行的,也是圍繞目標服務的。因此,這也可以說是為結果服務,具有結果取向性。

二是目標預設。泰勒確定的課程范式通常又被稱作目標模式,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與泰勒對課程目標的推崇有關。雖然泰勒確定了課程研制的四個環節,但在這四個環節中,目標的確定被作為首要的環節,并統率其他三個環節,無論是經驗的選擇、經驗的組織還是課程的評價,都要按照目標來進行,因此,目標就成為整個課程研制最根本的出發點。另一方面,與泰勒對課程目標的先置性定位有關。泰勒強調,在整個教育還未開始之前,就應該先把課程目標確定下來,這樣,課程目標就具有了定位性、先導性。這種先確定課程目標再考慮課程實踐的做法實際上反映了先有目標,再有課程實踐,整個活動都是圍繞著目標進行預設的。當然,泰勒在確定目標的過程中,并不是主觀臆斷的,而是根據“兩個過濾器”和“三個來源”進行科學篩選的。

三、泰勒的課程目標觀對我國的啟示

泰勒的課程目標觀不但影響到美國對課程目標的研究,而且也給我國的課程目標研究提供了諸多啟示。

第一,應充分認識課程目標的重要性。課程目標的重要性雖然不言而喻,但人們往往從抽象的、概括的層面對之進行闡析,而較少對之進行具體、詳實的解析。而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中對課程目標的高度關注及詳實解析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依據和樣例。對此,有研究指出,“泰勒用了全書將近一半的篇幅來論述如何確定目標”[2],這不但有助于提高我們對課程目標重要性的認識,而且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的實現課程目標。

第二,應切實保證課程目標的全面性。確定課程目標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所確定的課程目標是否全面。泰勒強調,應從學習者本身、當代社會生活和學科專家的建議三個方面來確立課程目標。這三個方面分別從不同的視角為我們提供了確立課程目標的來源,從而保證了課程目標的全面性,為我們確立全面的課程目標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第三,應提供保證課程目標完善的程序。一方面,課程目標必須全面,另一方面,還必須通過若干程序來保證課程目標的完善性。泰勒強調,應利用哲學與心理學“兩個過濾器”,對從“三個來源”所獲得的課程目標進行篩選。事實上,這只是泰勒保證課程目標完善的一個方面。為了保證課程目標的完善性,泰勒還提出從“行為”與“內容”兩個方面對課程目標進行清晰闡述。這種通過若干程序保證課程目標更加完善、更加科學的做法也是值得我國借鑒的。

[1] 廖哲勛,田慧生.課程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 施良方.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國課程理論的興起與發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2(4).

[3] [美]拉爾夫·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G423.02

A

1006-5261(2010)01-0019-03

2009-09-22

林德全(1970—),男,河南信陽人,講師,博士。

〔責任編輯 王金云〕

猜你喜歡
泰勒陳述課程目標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Which Is Important?
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研究
——以信號與系統課程為例
泰勒展開式在函數中的應用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陳述劉
《蘇東坡·和陳述古拒霜花》
歷史課程目標及其分類的探索
星聞語錄
忍辱負重的鑄劍師——馬克斯韋爾·泰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