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

2010-08-15 00:47宋守彩
河北職業教育 2010年4期
關鍵詞:齒廓漸開線機械基礎

宋守彩

(威海職業學院,山東 威海 264210)

《機械基礎》是一門專業基礎課,涵蓋內容廣,難度大,涉及的知識面很寬,與工程實際聯系很深,且幾大部分之間內容互不聯系,各自為政。因此,教師在教學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感到困難較大,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個任課教師經常研究和思考的問題。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聯系生活實際,提高感性認識

《機械基礎》課程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專業理論知識,當然也就離不開實踐,在教學中必須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講鉸鏈四桿機構這一部分內容時,可舉家用縫紉機的例子,就是利用曲柄搖桿機構的原理進行工作的:當踏板作往復擺動時,通過連桿使曲柄作整周轉動,再經過帶傳動驅使機頭主軸轉動;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反復演示給同學們觀察,有條件的,可到服裝實訓室,讓學生親自蹬縫紉機,體驗縫紉機是如何工作的。如果踩著踩著轉不動了,可讓學生思考什么是機構的“死點位置”?如何克服死點位置,使機構繼續正常運轉?這樣為學生創設操作情景,在操作實踐中誘發討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強化了創新意識。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教學中,可將一些難以想象和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機械運動過程和工作原理制成多媒體課件,在講授相關內容時巧妙地將現有教具與多媒體課件結合使用,利用其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客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授漸開線的形成這一部分內容時,由于內容過于抽象,借助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容易理解。為此在教學中,首先找一根棉線,一端繞在一個瓶蓋上,一端繞在一支粉筆上,拉緊粉筆逐漸把棉線展開,用粉筆劃出一條曲線,這條曲線就是漸開線。產生漸開線的圓(瓶蓋)就叫漸開線的基圓。兩條對稱的漸開線就可以形成漸開線齒廓,然后再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漸開線的形成過程、漸開線齒廓的形成過程,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同樣,通過兩齒廓的嚙合,嚙合線和嚙合角的動態顯示,又能使學生對漸開線齒廓的嚙合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但使教與學雙方都感到輕松,還能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三、啟發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個問題不斷提出、思維不斷得到鍛煉,呈螺旋式發展上升的過程。教師可根據教學重點、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開拓思路和主動探索問題,獲取知識。例如在講摩擦輪傳動中,當學生知道了摩擦輪傳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兩輪直接接觸所產生的摩擦力來傳遞運動和動力的時候,向學生強調摩擦輪傳動是依靠摩擦力工作的,同時提出疑問:什么是摩擦力?摩擦輪傳動是怎樣依靠摩擦力來工作的呢?怎樣才能增大摩擦力?這樣使學生很自然地聯想到物理學中的摩擦力概念。那么,怎樣才能使正壓力增大同時再增大摩擦系數呢?讓學生舉出一些他們看到的存在摩擦力現象的例子,并分析說明例子中摩擦力所起的作用,就此再進一步思考它是如何起作用的。例如,同學們騎的自行車就是一個利用摩擦力剎車的例子,因此剎車中的剎車皮要用與鋼圈接觸面間有較大摩擦系數的橡膠制造,這樣在同等的作用力下剎車時產生的摩擦力就會較大,剎車制動的效果當然就較好;同樣在自行車中,各轉動處為保證轉動靈活,都裝有軸承,軸承中的摩擦力此時就是有害的,這時就要采用諸如在軸承中適當加注潤滑油以減小運動件間的摩擦系數的辦法來盡量減小摩擦力。通過舉例和分析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并不都是有害的,相反有些情況下機械的正常工作還離不開摩擦力的作用。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就會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四、增加動手機會,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教學”,教為輔,學為主,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學中給學生增加動手機會,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樂趣”,使學生喜歡學習。比如講螺紋的形成時,可以讓學生取一張硬紙折成一個直角三角形,讓三角形的一個直角邊和筆桿的底邊對齊,卷繞到筆桿上,這個三角形的斜邊在筆桿上形成的曲線就是一條螺旋線。經過親自動手之后,學生印象很深。再比如在講鉸鏈四桿機構時,讓學生準備材料自制四桿機構。同學們積極性很高,找來了硬紙殼、撲克牌、圖釘、剪刀、直尺等材料,做成各種各樣的四桿機構。然后通過改變不同桿的長度,觀看各桿運動情況,親自實踐了以不同桿為機架,可以變成不同形式的機構,從而掌握了鉸鏈四桿機構曲柄存在的條件。同學們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興致很高,那么再讓其進一步作出曲柄滑塊機構、偏心輪機構、導桿機構等,并讓學生上黑板演示自己的作品,講解其制作過程和工作原理。學生從中既能體會到做教具的樂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和加深了理論知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機械基礎》的教學中,為提高教學質量,還有很多教學方法可以選擇。最重要的是教師始終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真正將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的觀念轉變為我們自覺的教育教學的行為,想方設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1]李世維.機械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6-118.

[2]于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J].職業與教育,2009,(7):38.

[3]劉棟.淺談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J].改革探索,2009,(8):135.

[4]蔡庭棟.《機械基礎》課現場教學的嘗試[J].教師論壇,2002,(9):53.

猜你喜歡
齒廓漸開線機械基礎
一種新型的昆蟲仿生齒廓設計
基于NURBS理論的漸開線齒輪齒面修復
基于Pro/E的漸開線內花鍵安裝盤參數化設計
基于ISO 1328-1:2013的齒廓偏差評定方法研究*
用修正漸開線投影法螺旋銑球面宏程序的編制
漸開線齒廓鏈輪梳齒刀的設計
六圓弧齒廓螺旋齒輪及其嚙合特性
情境化教學在機械基礎中的應用
淺議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
基于FLASH的《機械基礎》課件設計與制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