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朝詩集》兩次編纂略考

2010-09-02 06:16王新歌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摘要】從錢謙益《列朝詩集》的自序中我們可以看到該書經過了錢謙益的兩次編纂,但兩次編纂的態度迥異。錢謙益最初編纂《列朝詩集》與程嘉燧(字夢陽)的提倡有關,第二次編纂他是以總結和反思的眼光來梳理明代文學和明代歷史。

【關鍵詞】編纂時間;編纂態度;以文存史

錢謙益,生于萬歷十年(1582),卒于康熙三年(1664),字受之,號牧齋,又自稱牧翁、蒙叟、絳云老人、敬他老人,又號聚沙居士、石渠舊史,錢后人等,另號東澗遺老,世稱虞山先生。江蘇常熟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晉身翰林,屢以東林黨魁之目罷黜。順治二年(1645),多鐸定江南,身為弘光朝廷禮部尚書的錢謙益,和大學士王鐸等一起迎降。第二年正月,“清廷以先生為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明史》副總裁……六月,引疾歸?!苯登逡皇?成為他一生不可磨滅的污點,多為當時人及后人詬病。錢謙益頗多悔意,后暗中從事反清復明運動?!读谐娂返闹匦戮幾腴_始于丙戌(順治三年,1646年),徹簡于已丑(順治六年,1659),歷時四年,交稿于毛晉刊刻。

從錢謙益《列朝詩集》的自序中我們可以看到該書經過了兩次編纂。

錢謙益最初編纂《列朝詩集》與程嘉燧(字夢陽)的提倡有關。錢謙益在萬歷三十八年(1610)中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此時錢謙益二十九歲,算得上少年得志,但該年的五月十六日,錢謙益因丁父憂回到家鄉。三年丁憂結束后,此時趙興邦、官應震等輩把持朝政,因此錢謙益久不能補官,在家閑居達十年之久。在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錢謙益結識了兩個對他有重要影響的人,一個是憨山大師,一個是程嘉燧。此年夏天,“程夢陽自嘉定來,居拂水山莊,留連旬月,相與講述詩法,先生之詩遂大就?!?“嘉燧,字夢陽,休寧人。喬居嘉定。少學制科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乃折節讀書??桃鉃楦柙?三十而詩大就?!飘嬌剿?兼工寫生……每讀諸人之詩,必為之探委源,發凡例,解脈絡,申音節,辨清濁,權輕重……”從錢謙益對程氏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程氏經歷復雜,具有多重修養,且對詩很有見地的一個人。

當程嘉燧讀了元好問(1190——1268年)的《中州集》,他被《中州集》“以詩系人,以人系傳”的編纂體例所吸引。這樣的體例,不僅可以從中看到金代的詩人,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金代的歷史。于是他萌生了編纂一部有明詩集的愿望。他對錢謙益說:“元氏之集詩也,以詩系人,以人系傳,《中州》之詩,亦金元之史也。吾將仿而為之。吾以采詩,子以庀詩,不亦可乎?!?/p>

錢、程二人于是有了各自的分工,開始著手干這件事情。當毛晉將《列朝詩集》刊刻好后,錢謙益回憶初次編纂的情況,說到“山居多暇,撰次國朝詩集幾三十家,未幾罷去。此天啟初年事?!蓖ㄟ^這二十余字,我們知道了《列朝詩集》第一次編纂是在天啟初年,編纂的數量是將近三十家,選擇在此時編纂的原因是“山居多暇”?!吧骄佣嘞尽彼淖?實為錢氏對天啟初年歷史委婉的表達。我們參照金鶴翀的《錢牧齋先生年譜》考察這段歷史,并由此年譜推斷《列朝詩集》第一次編纂的具體時間。

錢謙益在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結束十年的在野生活,在他三十九歲的時候還朝,補翰林院編修。第二年,也就是天啟元年,錢謙益為浙江鄉試正考官。但在官場的交鋒中,錢謙益敗了下來?!跺X牧齋先生年譜》“辛酉天啟元年條”載:“初,先生奉浙江之命,韓敬與秀水沈德符等,思有以中之,使奸人金保元、徐時敏冒先生門客,授關節于士之有文譽者,約事成取償。士多墮術中。榜發,敬力請撫、按,將全場朱卷刻(下轉第47頁)版……所取士錢千秋首場文,用俚俗詩‘一朝平步上青云之句,分置七篇結尾。敬等即使給事中顧其仁舉發?!碧靻⒍?錢謙益因錢千秋事失察,免去三個月的俸祿。該年的冬天,錢謙益以“太子中允移疾歸?!碧靻⑷甓?回到家。天啟四年的秋天,錢謙益赴召。從“山居多暇”句推測,《列朝詩集》的最初編纂,應該是在天啟三年的二月以后。

關于錢謙益初次編纂《列朝詩集》未成的原因,前人將原因歸結為三條。第一是因為,當時錢氏處于不安定的社會環境,屢遭打擊,根本無法完成寫成。此條原因不應該成立,因為錢氏第二次編纂是在順治三年到順治六年,順治四年,錢謙益因為“黃毓祺案”被逮,身系金陵獄。在獄中,他還“從人借書,得盡見本朝詩文之未見者”,堅持進行《列朝詩集》的編纂。此時的錢謙益面臨的是生命的考驗,生活更加的不安定,卻能對編纂《列朝詩集》始終不棄,所以錢氏不是因該條原因沒有完成《列朝詩集》的編纂。程嘉燧的離世為第二條原因。據《列朝詩集小傳?松園詩老程嘉燧》載,程氏離世是崇禎十六年的事情,與天啟初年已經相隔二十多年,所以此條亦不成立。第三條原因是錢謙益有他關注和研究的重點,所以無暇關注《列朝詩集》的編纂。前人指出的重點是《皇明開國功臣略》的編寫,《初學集》的刊刻和迎娶新夫人柳如是?!冻鯇W集》的刊刻是在崇禎十六年,迎娶新夫人柳如是在崇禎十四年,這些事件離天啟初年時間校遠,此條原因亦不成立。

天啟元年,錢謙益才四十歲,當他結束了十年的在野生活重新回到朝廷的時候,他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立功的愿望一直在驅使著他。從四十歲到四十八歲中間三次應召,三次歸去。第三次歸去以后,錢謙益再次登上仕途,是在他六十三歲的時候,任弘光朝禮部尚書。所以,《列朝詩集》初次沒有編纂的成功的原因很大部分是錢氏對仕途的渴望。

《列朝詩集》的第二次編纂,已經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霸蕉嗄甓¢_寶之難,海宇版蕩,載籍放失,瀕死頌擊,復有事于斯集。托始于丙戌,徹簡于已丑?!?/p>

順治三年五月“弘光帝被害,潞王等亦見殺。六月先生即引疾歸?!痹陔x開清廷之前,錢謙益為“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明史》副總裁”。對錢謙益來說,此次離去,最留戀的應該是《明史》副總裁。梁啟超在《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講到:“很多人對于故國文獻,都是十分熱愛的?!泵魍鲆院?很多人都想借史存志,以史存國。錢謙益也不例外。錢謙益在任弘光朝禮部尚書的時候,就提出過開家局修史。此建議得到弘光帝的支持,但隨著小朝廷的滅亡,錢氏的愿望也灰飛云滅。如果明朝滅亡之前修史只是“記載國家之盛,弘揚祖宗之德”的話,那么入清以后修史還有寄托故國之思,復興民族文化的深層含義。但是錢謙益只能遺憾而歸。

回來之后的兩年,錢謙益“廢吟詠者二年余矣”。錢謙益在《題為黃子羽書詩冊》中也說道:“余自甲申以后,發誓不作詩文,間有應酬,都不削稿?!标P于錢氏此段時間有沒有做詩文,陳寅恪先生在他的《柳如是別傳》中有所考證。但是此段時間還是可以稱為錢謙益的絕筆期,因此《列朝詩集》的寫作可以稱作以編纂代替絕筆。

第二次撰寫,錢謙益以寫作正史的態度來編纂列朝詩集,多次提到以詩存人,以詩存史,以詩寄思,故國哀思和朝代興亡之感隨處可見。如程孟陽逝世于癸未十二月(即崇禎十六年),第二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即甲申年,明朝滅亡。程終其一生,生活于有明一朝。在《列朝詩集小傳?松園詩老程嘉燧》中,錢謙益用無限感慨且感傷的筆調說,程嘉燧的銘旌上“大書曰明處士某,豈不幸哉?!痹偃?《列朝詩集》幾乎保存了《玉山雅集》的全部內容,但寫到《玉山雅集》也是充滿興亡之嘆:“新安汪權奇,用錢數十文易《玉山》諸集于買糕家,余取閱之,則《寄贈》、《游記》二編,實吳下所未睹者。余從此深嘆昔人之遺文故跡放失良多,而風流儒雅不應使其泯滅也,庸并錄而存之,俾后之好事君子得有考焉?!?/p>

為了資料詳實,錢謙益做了很多的努力。史料記載,順治五年(1648年),年近七十的錢謙益為了編纂《列朝詩集小傳》,親自到南京黃虞稷的千傾齋,抄錄許多明人著作。在金陵獄中,還從人借書,得盡閱本朝詩人之未見者。這些事情,大有太史公撰寫《史記》遺風。在行文的表述中,也力求準確無誤。如對方行(字明敏)身份的考證。一開始,他根據方谷真“侄兒明善據溫,授浙江行省平章,又有明革、明謙者”,推斷“明敏或其群從也”。在他讀了袁中徹的《古今識見》,中有記載“方明敏,國珍之子也”,“乃知明敏為谷真之子”,并說“余初考之未詳也”。對于張士誠,方谷真等人,錢謙益也是從多方面來觀照人物的,他說“慶元之父子,淮張之兄弟,皆右文好士,皆有可書,志勝國群雄者,無抑沒焉?!?/p>

對于人物小傳,除了采用正史之筆外,也采用了“以說家之補史”的表現手法?!罢f家之為史”者,是錢謙益早有的史學觀念?!多嵤锨逖詳ⅰ吩?“余少讀《世說新語》,輒欣然忘食。已而嘆曰:‘臨川王,史家之巧人也。生于遷、固之后,變史法而為之者也?!薄耙哉f家之為史者,自臨川始?!薄岸鄤t謂《世說》,史家之書也;續且補者,以說家竄竊之則陋?!睋叭丝甲C,《列朝詩集》中有關神鬼內容的小傳十三則,如《徐仙》、《霍山巖壁仙》、《瑤華洞仙女》、《蘇小小》、《薛濤》、《桃花仕女》、《鄭婉娥》、《華亭故人》等篇?;蛑谎云Z,或偶記瑣聞,皆語涉幻怪靈異之事。除《云貞》、《周貞環》過于簡略外,其余各篇小傳,均可視之為文言小說。另外對于明朝十位皇帝的描寫,篇幅短小,文字簡約,但是人物風神躍然之上,讀起來如明朝皇帝版的《世說新語》,他記載明宣宗朱瞻基:“每試進士,輒自撰程文曰:‘我不當會元及第也?!钡窃趯@些皇帝們天姿英武的贊頌中,滲透著濃重的故國哀思。如寫神宗朱翊均愛好書法,“內府藏顏魯公書《孝經》,得之如拱璧,命江陵相裝潢題識,珠囊綈幾,未嘗一日去左右。喪亂之后,朝士以百錢買得之?!?/p>

錢謙益以寫作歷史的態度編纂列朝詩集,不僅是在客觀地記錄人物,另外從人物的小傳中,我們可以看到錢氏的文學批評,因此這部詩集,在今天讀來也別有價值。

作者簡介:王新歌,上海大學碩士研究生,主攻清代詩文與文獻。

參考文獻

[1]錢謙益《列朝詩集》,許逸民,林淑敏點校,中華書局2007年版

[2]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古籍1983年版

[3]錢謙益《牧齋全集》,錢仲聯標校,上海古籍2003年版

[4]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三聯書店2001年版

[5]丁功誼《錢謙益文學思想研究》,上海古籍2006年版

[6]李圣華《晚明詩歌研究》,人民文學2002年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