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蜃中樓》對《柳毅傳》情節的戲劇改編

2010-09-02 06:16張瑞靜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關鍵詞:戲劇性李漁改編

【摘要】《蜃中樓》是李漁根據唐優秀傳奇小說《柳毅傳》改編而成的傳奇戲劇。李漁的《十種曲》,大多故事都是他本人原創的,只有《蜃中樓》是其根據前代流傳已久的故事改編而成的,《蜃中樓》是實踐李漁戲劇美學思想的范本。對《柳毅傳》進行戲劇化改編的著作,以元雜劇《洞庭湖柳毅傳書》和清傳奇《蜃中樓》為代表。元雜劇《洞庭湖柳毅傳書》在故事情節上雖然對《柳毅傳》進行了戲劇改編,但李漁認為《洞庭湖柳毅傳書》在表現戲劇性方面是遠遠不夠的。圍繞表現戲劇性和舞臺表演,李漁對傳奇小說《柳毅傳》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創作出了傳奇戲劇《蜃中樓》。本文試圖通過文本細讀和比較歸納的方法,對《蜃中樓》進行分析,探索戲劇改編中體現的李漁的戲劇美學思想。

【關鍵詞】《柳毅傳》;《蜃中樓》;李漁;戲劇性;改編

情節是敘事文學的骨骼,支撐著整個敘事文學。尤其在小說和戲劇中,情節的勾勒顯得更為重要。所以,歷代小說和戲劇作家都十分重視情節的安排。中國小說和劇作家在創作中,總以情節的完整、曲折為追求,尤其劇作家們總是設置種種巧合、誤會,使劇情的發展更富于波瀾,清初的李漁便是其中的一位。

一、 《洞庭湖柳毅傳書》對《柳毅傳》故事情節的戲劇改編

唐傳奇以后,中國古典小說逐漸形成了以情節為中心的敘事模式。宋元時期,為吸引觀眾,作家們千方百計的使自己的話本情節內容跌宕起伏。

(一)情節的改編

元代尚仲賢創作的雜劇《洞庭湖柳毅傳書》,基本保留了《柳毅傳》的主要情節,不同的是:增加了洞庭龍女嫁于涇河小龍的不幸婚姻緣于父母之命的情節;增加柳毅的母親這個角色,感嘆家庭貧困,兒子不曾婚娶,并殷切的希望兒子早日發達,也就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柳毅拒婚的理由有所變化,從不愿意殺其夫而娶其妻的純粹義行到真心的決絕;柳毅拒婚帶著龍宮贈的財寶回家后也沒有成兩次婚而喪妻,而是直接娶的龍女化身范陽盧氏;沒有交代柳毅成仙。

(二)元雜劇情節改編的原因

在元雜劇《洞庭湖柳毅傳書》中增加了《柳毅傳》中沒有的情節,如婚姻不幸源自父母之命,母親希望兒子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等,劇情主題向婚戀劇傾向,這樣的故事情節比較容易打動觀眾,也增強了作品的戲劇性?!抖赐ズ銈鲿谝徽蹖懥懵涞谠L友,在涇河邊遇到夫家被虐待的洞庭龍女在河邊牧羊,柳毅愿為其傳書洞庭,這是故事的開端;第二折寫柳毅傳書洞庭,宮中一片悲傷,錢塘君聽到此事后暴怒,大張殺伐,吞食龍女之夫,帶回龍女,是故事的發展;第三折寫錢塘君提議柳毅與龍女成婚,嚴辭中有威脅之意,柳毅拒婚,龍王贈柳毅大量財寶,是故事的高潮;第四折寫柳毅娶的妻子范陽盧氏居然是龍女三娘,這是故事的結局。這樣的情節結構,追求的是情節的完整統一,對故事的來龍去脈交代的是一清二楚。這樣,觀眾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握主要劇情?!抖赐ズ銈鲿分匾暫诵氖录c次要事件的相互推動關系,加上中間的巧合、使劇情快速向前發展,在短時間內,上演一出完整的戲劇。

二、 《蜃中樓》對《柳毅傳》故事情節的戲劇改編

郭英德在比較雜劇與傳奇的結構時指出:“傳奇戲曲本身是一種長篇的戲曲樣式,與雜劇篇幅的短小精悍不同,傳奇戲曲要求含蘊更為豐富的藝術含量,也就是要求展現更為復雜的社會內容,表現更為豐富的故事情節,塑造更為豐滿的人物形象。因此,如果說雜劇是一種結構內斂的戲劇樣式,那傳奇則是一種結構開放的戲劇樣式?!盵1]在篇幅方面,《蜃中樓》共有30出,而《洞庭湖柳毅傳書》只有四折;人物方面,《蜃中樓》增加了張生、瓊蓮、上仙等。于是,《蜃中樓》與《柳毅傳書》相比,表現出了更為豐富的故事情節,塑造了更為豐滿的人物形象,也蘊含著更豐富的藝術含量。

(一) 《蜃中樓》對《柳毅傳》情節的豐富

李漁的傳奇戲劇《蜃中樓》對《柳毅傳》的情節改編與《洞庭湖柳毅傳書》相比較存在較大的差異。保留的情節只有:

龍女受到夫家涇河龍王家族的虐待,在涇河河畔牧羊;龍女遇到柳毅,請求他傳書給其父洞庭龍王,并且告訴了柳毅如何進入龍宮;柳毅的替身拿信趕往洞庭湖,敲擊洞庭湖邊的橘樹進入了洞庭湖中,向龍王呈上龍女書信,宮中一片驚愕和傷心;洞庭湖龍王們盛情款待了傳書者;洞庭湖之弟錢塘君建議讓兩人婚配。

與雜劇《柳毅傳書》相比較,在對《柳毅傳》的改編中,李漁豐富了故事情節,主要體現在:

柳毅和龍女初遇的地點不是龍女受苦的涇河河畔,而是在東海海面出現的蜃樓上,在此地,和未婚配的龍女舜華、瓊蓮雙訂終身,并約定到八月十五的夜晚,仍舊在此地相見。這樣的改編加深了《蜃中樓》兒女風情劇的主題,男女主人公一見鐘情,表現了他們對于自由婚姻生活的追求。

洞庭龍君弟弟錢塘君為洞庭龍女舜華說媒給涇河小龍,并強逼舜華與其成婚,由于龍女舜華的堅決反抗,涇河老龍罰她到涇河畔牧羊。這些情節的增加首先和時代緊密聯系。程朱理學在人性論上,主張“去人欲,存天理”,人們應自覺的遵守“三綱五?!钡姆饨ǖ赖聵藴?。到清代,為吸引漢族士人,統治者確立了以程朱理學作為獨尊的意識形態,對青年男女的束縛比元代嚴格?;橐鲂问交臼羌议L包辦,婚姻雙方均無自由可言,必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堅守的是“門當戶對”的禮教規范。不僅如此,還要求婦女要“三從四德”、忠貞專一。這也正是錢塘君和洞庭君知道舜華和柳毅定情后為何暴怒,洞庭龍母面對女兒觸犯封建規范的無奈。而《蜃中樓》中通過對涇河小龍愚蠢可笑行為的描述,正是對這種陳腐的封建婚姻道德的批判。

龍女牧羊時巧遇高中進士后被差往涇河巡視的柳毅,龍女讓柳毅傳書洞庭。柳、張二人高中進士,提高了二人的地位,讓他們和龍族“門當戶對”。涇河河畔的巧遇,是劇作家推動故事發展的手段,使情節發展更具波瀾。

遇到仙人相助,張生煮海,迫使龍王答應了四人的婚事,最后洞房花燭。戲劇化的結局寄托了人們對于自由婚姻生活的追求。

這樣的劇情符合兒女風情劇一見鐘情的模式,家長包辦婚姻阻礙了他們對于自由婚姻的追求。之后,李漁為提高柳、張二人的社會地位,構思讓柳毅和張生都考取功名,與龍女 “門當戶對”,使他們的團圓有了可能性,最后經過一番周折和磨難,終于大團圓結局。戲劇故事的曲折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吸引了觀眾的審美注意,讓觀眾在觀賞的時候自覺地接收李漁的思想。這一系列情節的增加,不僅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更體現李漁對于戲劇構思布局的完整性。

(二)體現的李漁的戲劇美學思想

中國戲劇發展到清初,經歷了元雜劇和明傳奇兩次高潮,積累了許多經驗,也有不少人從理論上加以探討和總結。但前人之作,以札記、評點、序跋之類居多,大抵偏重音律和文辭方面。對于戲曲,尤其是傳奇,李漁鑒于明代傳奇劇作存在篇幅過長的弊病,提出了自己的藝術主張,那就是他在《閑情偶寄·詞曲部》中所提出的“結構第一”,重視戲劇結構在戲劇創作中的重要意義?!厄字袠恰凡粌H僅是篇幅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對于戲劇結構的重視?!厄字袠恰穼Α读銈鳌返母木?并不是簡單的對前人的重復,而是結合了自己時代的審美需求和自己的審美理想,改編中表現出了很強的戲劇性。

1、情節的集中性

指的是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并以此體現“作者立言之本意”。在對《蜃中樓》情節的安排上,先是龍女舜華和柳毅一見鐘情,接著是錢塘君逼迫龍女舜華嫁給涇河小龍,阻礙了他們的結合。然后作家設置讓柳毅在涇河河畔巧遇龍女舜華,使二人的結合有了可能性,接著傳書洞庭救出龍女,最后,又經過一番周折得以大團圓結局。全劇以“傳書”為中心事件,以柳生事為主,以張生事為副,將兩件事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使劇本情節集中,主干突出,情節發展環環相扣,給人一種流暢明快,一氣呵成的感覺。

而故事的曲折跌宕緣于蜃樓上的“雙訂”?!半p訂”后舜華被迫嫁給涇河小龍的曲折又給全劇制造了懸念,引起觀眾對下文的期待,又通過“傳書”將四人又連在一起,“寄書”后卻有突起波瀾,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李漁并沒有草草收場,在劇情結尾處尤下功夫,[煮海]一出描寫了最后的風波,錢塘君被迫同意四人的婚事。事態的發展極有層次的表現出來,收到了很好的戲劇效果。

2、題材的新穎

題材新穎指的是題材內容應擺脫陳套,追求新奇,重視創意。李漁在《結構第一·脫窠臼》中說:“人惟求舊,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蹶愌詣杖?求新之謂也?!湃撕魟”緸椤畟髌嬲?因其事甚奇特,未經人見而傳之,是以得名;可見非奇不傳。新,即奇之別名也。若此等情節已見之戲場,則千人共見,萬人共見,絕無奇矣,焉用傳之?是以填詞之家,務解‘傳奇二字” [2]?!厄字袠恰分?雖然沒有反映重大的社會事件,也沒有能夠觸及時事,而是寫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但李漁從故事情節本身提煉出前人沒有寫過的情節,對前人已經寫過的“柳毅傳書”題材和細節場面進行翻新,使作品本身達到了在平淡中新奇的效果。

李漁進行戲劇創作中,處處以觀眾為出發點,從舞臺演出效果出發,把寫戲當作演戲,把傳奇的創作從“案頭劇”變為“場上劇”也由于此。加強觀眾在欣賞戲劇時的藝術快感,故事內容就必須要有獨創性,李漁的獨創性包含新和奇。

劇作家要努力發掘新的題材;對前人已見之事,要寫出它的未盡之情和不全之態;對已經流傳的劇本要做新的處理。從而使觀眾得到耳目一新的感受?!厄字袠恰分槐A袅恕傲銈鲿肮适碌幕究蚣?將元雜劇《柳毅傳書》和《張生煮?!穬蓚€有關龍女的神話故事糅合在一起,重新創作,劇中創作了很多新的情節單位,增加了部分人物的戲份,戲劇的二、三、四出交代了兩個龍女的家庭背景,這些情節的增添使龍族具有了濃濃的人情味;【婚諾】、【婚阻】兩出中增添了錢塘龍對龍女婚姻的獨斷,加深了戲劇的婚戀主題色彩;還有柳毅、張生的金榜題名,張生的替友傳書等情節都使戲劇《蜃中樓》與《洞庭湖柳毅傳書》相比較給觀眾了一種新的感受。

3、情節結構的嚴謹

緊密情節結構,前后照應,使全劇成為渾然一體;李漁以為“若以針線論,元曲之最疏者莫過于《琵琶》”[3]。所以李漁戲劇改編藝術的主要方法“密針線”,就是要是戲劇結構緊密,劇情發展合理?!抖赐ズ銈鲿肥歉鶕迫诵≌f《柳毅傳》改編并流傳,可謂是一部好的戲劇。但是,李漁仍舊能夠從中找出紕漏處并進行修正。例如在涇河邊龍女三娘向柳毅訴苦時曾說:“頗奈涇河小龍燥暴不仁,為婢仆所惑,使琴瑟不合” [4],至于如何“燥暴不仁,為婢仆所惑”,并沒有清楚的交代,就是這樣一個微小的細節,李漁也沒有放過。在《蜃中樓》中,李漁有意將涇河小龍塑造成一個又癡又丑的形象,并增加了企圖憑借涇河小龍而飛黃騰達的奴婢這一角色,涇河小龍被其荒謬可笑的言語迷惑,用奴婢所說美女的標準來衡量龍女三娘,以美為丑,心中不快,燥暴對待三娘,由此增加了戲劇喜劇色彩,情節發展也順理成章,并且強化了藝術效果,使戲劇情節更加嚴密,情節也更符合人情事理。整部戲劇情節的發展環環相扣,波瀾起伏,銜接自然,令觀眾看后久久難以忘懷。

(三)改編的結局更具韻味

《柳毅傳》中柳毅與龍女的最終結合并獲得永壽,已經有喜劇團圓結局。而《柳毅傳書》對《柳毅傳》的改編中,喜劇色彩相當的濃厚,因此,團圓的結局是順理成章?!厄字袠恰犯窍采霞酉?充滿機趣,尤其最后性情暴躁的錢塘君逞能與神仙對壘時候的滑稽可笑,讓人看起來何等的痛快。而李漁追求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他追求的是讓人看完后還有回味無窮?!厄字袠恰分械娜宋锉取读銈鲿防锩娴娜宋锒?戲中主線清楚明白,切合戲劇藝術的特性,為舞臺劇以取得更好的舞臺效果。加上李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比元雜劇要更豐富、更鮮活的多。不僅情節更加曲折復雜引人入勝,人物形象也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整個戲劇富有生氣。這樣一來,改編后的作品雖源于先者,但更適應時代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柳毅傳》的進一步流傳。

參考文獻

[1]、《明清傳奇戲劇敘事結構的演化》,見《求是學刊》2004年第一期

[2]、[清]李漁:《閑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第一·脫窠臼》,第9頁,見《李漁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三卷

[3]、同2,《詞曲部·結構第一·密針線》,第11頁

[4]、[元]尚忠賢:《洞庭湖柳毅傳書》,見《全元曲》

作者簡介:

張瑞靜(1980.5-),女,河南平頂山人,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五年制大專部助教,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

猜你喜歡
戲劇性李漁改編
長春花藍+玉米黃
戲劇性CIRCUS
《悟空傳》戲劇與文學的跨界敘事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編策略
中韓兩國對真實事件的電影改編理念
由《萬物理論》看英國傳記文學的改編
莫言文學作品電影改編
回憶之城,淚雨之城
倚帝客
嗜好可當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