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生韻,韻潤聲,生生不息

2010-09-02 06:16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關鍵詞:藝術作品創作藝術

丁 楠

【摘要】藝術作品的創作與品位,可謂意生韻,韻潤聲,生生不息?!谔K東坡贊王維的一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一體??梢?古人對此早已有所見解。

【關鍵詞】意生韻;韻潤聲

引言

藝術……。藝術作品……。藝術作品的創作,即是創作者依據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利用某種方法,通過編碼、凝聚等,把思想意識轉化為特定的藝術語言,然后把它表現在藝術作品之中,從而完成藝術創作活動。藝術作品的解讀,當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注定無可選擇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閱歷及藝術體驗,如果這是基于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所進行的審美活動,那么,就是對藝術作品的有效再創造,是欣賞的升華。

藝術作品的創作與品位,可謂意生韻,韻潤聲,生生不息?!谔K東坡贊王維的一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里可見,古人對此早已有所見解。

“意生韻”

在宋詩中文人士大夫更是提倡“詩畫一律”論。宋代畫家作畫,先有題,或詩意,而后作畫——此謂“意生韻”?!耙狻贬尀橐饽?意志。在藝術創作中表現為“題”;“韻”者,風度、風致、情趣、意味。在藝術創作中表現為以特定的藝術語言所表達出來的作品。在宋徽宗宣和年間,作為開科取士之道,以詩命題作畫。據鄧椿《畫繼》所記載,徽宗畫院的試題,如“踏花歸去馬蹄香”,第一名畫中所繪為一群蝴蝶追隨馬蹄而同飛,并無畫花,卻暗喻其香隨行。那么題又何來,來源于生活。東坡小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逼渲挟嬀尘渚淙缢?正是因為其景源于生活,貼近人們的切實感受,于是讀者的共鳴也是錚錚無疑,可惜看不到確鑿之畫作了。

如果說,詩是時間藝術,那么畫則是空間藝術,宋畫正是以時間切入空間之中,千古不朽。試舉馬麟《東坡詩意(海棠春睡)圖》為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原題為“秉燭夜游”似不切),所畫正是東風徐徐,高燭初燒,夜漸深沉,月正轉廊之時。以長廊橫于畫中,廊前海棠滿園、香霧空濛,殿堂門戶洞開,堂前甬道兩側紅燭高燒,月亮以升至天頂,欲轉過長廊,畫無不深契詩意,將其境表現得淋漓盡致。所謂“有聲有色”、“繪聲繪色”便是這個道理。詩詞落于案上,躍然紙面;筆墨游走其間,生生“意”為“韻”致;從而成就其意境,意境生發于詩詞、成于畫相,渾然一體。

一切藝術都是屬于一定的階級,屬于一定的時代。也就是說,不同的創作者由于個體因素的差異,其對同一事物所蘊藉的“意”是不盡相同的;而同一創作者前后所處之“境”不同,其“意”仍則有異。以當代藝術家張曉剛為例,張曉剛 1958年出生于昆明,1982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和鄉土繪畫的主要代表人物羅中立等人是同班同學的他,同樣有著知識青年代藝術家的“文革”和上山下鄉的經歷,但他沒有像其他知青藝術家那樣沿用寫實主義的手法,而是受現代主義中的梵高和表現主義的影響,如他的《暴風雨將至》等作品;他并沒有被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責任所束縛,而強調個人感覺的表達,也是這個原因,使他在80年代的鄉土潮流中脫穎而出。到了1985一1986年的85新潮的高潮時,張曉剛作為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先覺者,更重要的原因來自他自身的生存體驗。那時,張曉剛畢業走向社會,生活的艱難和戀愛的失敗,使他在孤獨、痛苦中度過了1983年,現代哲學、文學、音樂和酒成了他當時的寄托,由于飲酒過度,張曉剛于1984年在醫院度過了兩個月,夢魔般的體驗,以及醫院的環境——尤其病房的白床單給了他強烈的刺激,使他在住院期間就畫了素描組畫《黑白之間的幽靈-住院日記》,而《充滿色彩的幽靈》即是在這套素描的基礎上創作的。張曉剛在他當時的筆記中說:“病魔帶給我們的最大好處就在于,當我們被遺棄在生與死的交匯的白床上時,在這兩個世界之間才明白了什么叫做夢……與此同時,我們的愛被分成兩半,一半愛戀色彩繽紛的人生,一半則不由自主地向往死亡。因為我們是人,我們把死亡當作某種宗教?!闭沁@種生死之間的夢魔般的真實體驗,使張能夠較好地把超現實主義的語言模式,轉換為個人話語,形成了一種類似中國古典詩詞式的意象表現主義的語言模式。所以藝術作品的創作與迸發其“意”的時間、空間、主體以及客體是分不開的。

“韻潤聲”

“韻”致,生于“意”。在對于藝術作品的解讀中,要求必須了解作者所創作作品之中的深層含義;而潤于“聲”,我將其宏觀解釋為傳、說,弦外之音。在對于藝術的解讀或品評中,亦是對藝術作品的“接受”,我們通過感知、體驗、理解、想象等綜合心理活動對其進行著再創造,是人們以藝術形象為對象的,通過藝術作品獲得精神滿足和情感愉悅的審美活動。

具體而言,從與唐、宋畫迥然不相同的,后代的詩畫中,我們不難找到,其形式和內蘊都有了新表現:開始變“詩情畫意”為“畫意詩情”。對此,試想作者一時間“意”上心頭,即興作畫以舒其胸,然一番筆墨潑灑之后,進而再創作為詩。從“即興”的畫作到后來文字的凝練,這樣看來,該詩可謂作者對其“境”、其“意”的第二次解讀,并更為深入,即作者本人在不同時間刻度上,對同一物景的再創作。再說說近人齊白石,以老舍給出的詩句“蛙聲十里出山泉”(—查初白),畫高山溪巖間,流泉游出小蝌蚪。這看似簡單的棄前擇后之舉,在創作中以小見大,給讀畫者留以二度創作的空間。意會勝于言傳?;蛘呤潜怼耙狻薄筛行缘嚼硇缘纳A;或者是解“意”——主體穿越多維度時空的對話??傊?人們生活在實踐中,生活承載著藝術,并再創造了藝術。

結語

創造和品味藝術是主體心靈對話的過程,是對作家匠心的參化和了悟,在宇宙生生不息的律動對話中,升華作者的藝術哲理,并使其得以流傳。意境之勝在于其弦外之音,在于將自身融入其中后再創造之情景。

參考文獻

[1]丁羲元.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藝術風水》

[2]陳旭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藝術的意蘊》

[3]滕守堯.四川人民出版社.《審美心理描述》

[4]【日】中川作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視覺藝術的社會心理》

猜你喜歡
藝術作品創作藝術
Jazz
紙的藝術
五彩繽紛的藝術作品
何晉渭藝術作品
張杰藝術作品
陶瓷藝術作品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創作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