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大學藝術設計教育與包毫斯教育模式的比較思考

2010-09-02 06:16馮鵬如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課程

馮鵬如

【摘要】中國藝術設計人才培育過程中,教學理念與市場發展需求的不適應、教學模式轉變與產業進步的節奏不匹配,藝術設計教育制造的產品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包豪斯教學是把藝術、技術、經濟、現實社會的統一,設計藝術師與企業家的統一,他的教學模式是值得國內學院去借鑒的.

【關鍵詞】包豪斯;教育模式

引言

在我國許多高校一直把設計類學生以藝術類人才的模式進行著培養,藝術設計作為藝術性很強的專業。有沒有美術基礎成為衡量考生專業素養的關鍵。在學院中設計課程很多,但課程設置上傾向于理論性科目,與企業實際需求相關聯的卻不多。我本科是在大連輕工業學院學習,經歷了四年的中國大學模式教育下來現在回頭看看發現很多我學的東西根本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特別是在金融寒冬的時候我們能找到本專業工作的寥寥無幾,從事設計工作或者真正擔負起企業品牌設計創新重任者更是屈指可數。以服裝設計為例,近 10 年來,據某省最早創辦服裝設計教育的美術學院 服裝 系調查發現。該系 服裝 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 80% 都改行從事其他工作了雖有極少數畢業生自創品牌成為設計界的佼佼者.這些現象值得我們去反思.

一 中國院校教育現狀

在我國一些院校的設計教育的現狀是老師照著教材去教學生,老師的課件多少年都不更新,在設計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怎么老拿一些老套的東西教學生呢。例如服裝設計這個專業學生看著國際品牌圖片研究其設計風格,畢業前模仿著一些流行概念畫出一組創意性設計作品然后上街找裁縫制作,這樣打造進去的設計師又怎么能適應企業的設計創新需要呢?由于缺乏實戰經驗,一些國內服裝院校老師供認,老師自身都沒弄明白品牌的設計創新,僅靠從書本上了解的一點設計理念去教學生,學生是難以應對企業急需解決的設計問題。這就是中國設計教育的弊端,只注重學生們的手繪功底而忽視了實踐和創新.中國的高校教師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或是博士生剛畢業的學生,他們沒有一點的社會工作經驗,不知道當今企業里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那他又怎么能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呢.

二 包毫斯的教育模式

我們需要學習包毫斯的原則:包毫斯的教學方法是教學合一的原則也就是所謂的雙軌制教學,傳授知識的場所不在課堂而在作坊工作室師生共同完成一件藝術品.學制分為兩個階段:基礎課程階段和專業課程階段.基礎教育目的是培養使用各種工具,從事可靠工作,掌握各種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藝.要求他們忘記以前所熟悉的繪畫表達方法,學會新的職業行為方式,從實際出發,通過探索各種材料來面對美學問題和藝術作品.在人格培養上做到:不畏縮不偏見.基礎課程主要在車間學習各種技術,并設立一些必修課.合格后才能進入專業學習階段.從上面可以看出包毫斯對基礎課的重視,在中國大學四年里雖然大一和大二也算基礎課的學習,可我們學習的基礎課是什么呢繪畫,文化課,還有少的可憐的手工操作.不能讓學生更早的接觸專業知識,而是培養繪畫人才.包毫斯的專業(下轉第122頁)學習階段更是中國學院所不能做到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專業方向,由導師輔導在車間的進行獨立選題擇料配色,獨立設計加工.這種體制和教學方法在德國一直保留至今.在包毫斯所設置的每個課程中都有兩個導師,一個是畫家一個是手工藝師,其目的是把藝術能力同手工藝技能結合起來.包毫斯后來培養出的設計師都處于特別前衛的地位.強調集體探索學習,突出學生個性能力,要求完整的藝術觀念和一致的理論,藝術與生活結合,藝術與工業技術結合,各種藝術風格共存,教育與完成實際目標相結合.各車間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承擔制造產品的任務,為企業服務.這些方面我們國內很多院校是做不到的,也是很值得現在的我們去學習的.

三 通過與包毫斯模式的比較得出以下國內高校需要加以改進之處

(一).學生的知識結構與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能存在著嚴重的脫節

藝術設計教育不是一般的美術教育,但我國當代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仍是一種美術型的教育,或者說是一種舊有形態的工藝美術教育,而不是現代型的藝術設計教育,更不是一種未來型的藝術設計教育。用美術教育的方式來進行藝術設計教育是目前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最根本的問題。從教學內容上講,藝術設計的教育體系不能完全地封閉于高校內部。目前,我們的一些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沒有企業的介入,無視社會的需求,或對企業的需求知之甚少。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知識結構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專業技能存在著嚴重的脫節,以至于企業對我們的學生不認可,對學生的評價是:設計能力不強,實戰經驗又沒有。這就造成現在的尷尬局面:社會需求量很大,我們培養的畢業生又很多,但是雙方都在望眼欲穿。

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不夠健全,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術不能適應市場需要.

(二).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輕視實踐能力的訓練

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從數量上說相當可觀,但從教育質量上講還不盡如人意。多數學校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輕實踐能力的訓練;不少高等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時數多,學生自學時間少,不給學生留出思維的空間和余地,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開拓設計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設計觀念陳舊,設計手法單調,尤其是缺乏實戰經驗,不了解當今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不了解企業的運作方式,不會為企業的長遠利益著想;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內容陳舊老化,不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藝術設計專業形成以理論為中心的課程模式,并且每門課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統,這樣就導致課程之間內容重復,課時總量膨脹,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很少,難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實踐環節的設置層面過低,課外培養環節不規范,認識實習、市場調查等鞏固學生知識的環節過多,而學生動手實踐等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綜合性實踐環節過少,實習實踐多流于形式。

(三).教學內容和教育方式落后,教學手段缺乏創新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藝術設計專業的前沿性和交叉性,而且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那么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之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很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幾年如一日,很少進行調整,這樣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學生學不到最新的知識,使教學和社會脫節。另外,藝術設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很多課程應以實踐為主,應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在教學手段上加以創新。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還在沿用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這樣做只能降低教學的質量,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改革藝術設計的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與抗風險能力.

教育創新對于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明確其目標和實施途徑后,關鍵是實踐。許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反映,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在社會上不實用,在公司可以學到學校里所學不到的東西,這充分說明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校教育的滯后。學校不僅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而且要把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積極開展不同地區的藝術設計產業開發、設計教育、設計信息研究等合作研討和交流。要克服重理論、輕實踐,重視課堂教學、輕視現場實踐的觀念,提倡崇尚實踐、善于實踐的教學觀念。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建立了基礎教學與工作室教學雙程教學管理制度。通過工作室教學,學生可直接參與教師的縱、橫向課題,加強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認識的深度,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對于實踐教學不夠完善的院校,除了鼓勵學生去校外的公司兼職,學校內部也可以積極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如校辦工廠、學校的設計事務所、工作室等都是學生設計實踐的理想場所。

結語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帶動了藝術設計的快速發展,設計教育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和變化著,我們原來的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如果再不改革的話,就會被新時代的大潮所淘汰,不過我相信中國藝術設計類的教育模式會越來越完善.最終步入合理化科學化人性化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華勇.論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如何適應市場[J].裝飾,2006(8).

[2]張巨平.藝術設計的創新教育研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9).

[3]華梅 要彬 李美霞.現代設計史[J].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9).設計藝術學概論 論文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部分專業介紹
專業修腳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書封與現代藝術
自行車的發明
河北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