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NGO的崛起面臨的障礙及對策分析

2010-09-19 05:36
大眾商務·下半月 2010年7期
關鍵詞:障礙中國對策

董 毅

【摘 要】我國NGO雖然起步晚、起點低,但發展速度很快,逐漸形成崛起之勢,但伴隨而來的也是許多問題和不足的暴露。本文以此為大背景,第一部分通過救災工作中NGO的行動展開對我國NGO自身問題的探討,第二部分將從組織社會學專業的角度出發,對我國NGO所面臨的障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認為合理的解決對策,最后簡要展望一下我國NGO發展的明天。

【關鍵詞】中國;NGO;障礙;對策

中圖分類號:F8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10)07-0229-01

1 從汶川大地震看中國NGO的崛起和問題

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托、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1]在汶川大地震傷員的救助過程中,這些獨立于政府指令之外的團隊,在此次搶險救災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于是,NGO崛起的話題再次被人們關注起來。

NGO是不以營利為目的、游離于政府和市場之間的第三種力量,需要有自身的獨立性。但是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由于多數NGO信息渠道單一,過分依賴政府,導致信息掌握得不對稱,來自社會各界的物資、人員嚴重扎堆,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和資源浪費。

國內的眾多NGO,多數被冠以“業余”、“太不專業”的名號。從汶川大地震的救災工作中,我們也能看出,這種批評并非空穴來風。國內NGO需要迫切解決自身非專業化、非職業化,過于依賴政府官方部門,缺乏自主獨立意識等缺點,只有這樣中國的NGO才能真正擔起政府有效的“減壓閥”和“穩定器”的大任,才有存在的價值。下文就中國NGO面臨的幾個組織障礙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我的想法和改進措施。

2 中國NGO面臨的組織障礙及對策

2.1 目標障礙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NGO成立時都是目標明確、使命感很強的組織,但如今的現實卻是目標障礙成了NGO面臨的最大問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當下政府對NGO實行的管理制度不合理。根據有關章程,NGO一般是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然后政府才承認其合法性。這導致了NGO有兩個章程和兩個使命,即一個是營利性使命,一個是非營利性使命。組織內部的領導階層便不可避免地產生困惑:哪一個目標更正確,哪一個使命更有利于NGO的發展?組織目標的混亂將直接導致這些組織開展的活動和項目與組織的使命不一致。

我認為避免這種局面的發生,需要利用組織內部自身的約束機制進行規避。首先,NGO目標的設立要嚴格遵照“互惠原則、評估原則和擇優原則”。[2](P105)這個目標要優中選優,對所有參與者都有利,能夠利用量化的數據體系進行評估。此外,NGO要形成一套針對自己特性的目標評估體系,對目標達成過程進行有效性和效率評估??梢詫⒔M織為達到目標而花費的資源、時間等變量量化成指標,測試其目標達成度和收益度,從而為以后的活動策劃提供有用的信息,達到有效性和效率的高度平衡。

2.2 領導者障礙

領導者在NGO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由于NGO走的是工商注冊的道路,那么在產權上便會出現不明確的問題。NGO的產權在法律上是屬于組織的領導者或創始人,可是NGO名義上又是非營利的組織,資產完全來自于社會的捐贈,那么一旦遇到資金或資產問題,它們的產權到底應該屬于誰,實際卻屬于誰?靠什么制度來維護每個成員的利益?這些對于NGO來說都是尚未解決的問題。

此外,國內很多NGO的領導者都屬于個人魅力型領導者。這種統治類型具有暫時性的特點,一旦這個領導者自身出現了品質上能力上的缺陷,這一領導制度中所潛在的內部矛盾便會暴露出來,危及NGO自身的健康發展。

針對上述兩個問題,最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強法制建設來進行外部制約。我們應該通過法律來明確NGO內部財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也可以推廣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措施來制約組織內部發生腐敗和浪費的行為。在進行決策時,NGO可以采取組織成員代表大會的形式。在領導者的接替方面,NGO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使領導者通過理事會選舉產生,通過法律選舉產生。

2.3 組織成員障礙

國內多數已經成型的NGO并不缺少資金,缺的是人才。多數NGO吸引不了眾多的成員,也就吸引不了一流的人才。留不住成員和人才,NGO創辦的初衷再好,活動意義再大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一現象的解決之道是多方面的。社會應該鼓勵大學生等具有較專業知識的人才選擇投身到公益事業中去,來提高NGO組織成員的整體素質。社會輿論也要對大眾進行正確的引導,為NGO自身的納新創造良好的氛圍。NGO本身也須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提供職業發展規劃,鼓勵成員通過自身技能和素質的提升,策劃出更優質的活動。

2.4 管理制度障礙

由于多數領導者屬于個人魅力型,當領導者自身出現問題,號召力下降,要么選擇解散組織,要么領導者的地位被另一個成員取代,如此反復,組織始終處于非良性發展階段。也有相當一部分的NGO在成立之初確實有一些制度和規范,但是不同的NGO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規范和制度。

權變理論通俗地講就是“隨機應變,因地制宜,具體分析”[2](P64)。它強調了組織內部的多變性,其最終目的在于“提出最適宜具體情況的組織設計和管理行動”。[2](P64)因此組織的領導者要有權變的眼光和理念,在組織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組織的特點制定出不同的適合于組織發展的制度體系,以確保組織能夠良性發展。

3 結語

一場汶川大地震讓我們看到了我國NGO之間的合作愿望和巨大熱情,但也讓我們發現了其問題所在。我國NGO發展緩慢,影響力量還十分薄弱,這也與我國NGO組織發展起步晚、起點低的歷史原因和特殊國情下的社會原因有關。

其實影響NGO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NGO的發展和完善歷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無數的創立者不斷創新制度建設,不斷拓展理論體系,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國的NGO才會真正健康成長,發展壯大起來。

げ慰嘉南: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45.htm。

[2] 于顯洋,《組織社會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猜你喜歡
障礙中國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兒時讀寫難,現今已博士
跟蹤導練(四)2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心靈休憩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選擇障礙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