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

2010-09-19 05:36
大眾商務·下半月 2010年7期

楊 琳

【摘 要】防衛過當,是指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它是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但防衛過當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罪名,不能籠統地定防衛過當罪。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就是防衛人對自己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損害所持的主觀心理態度。雖然我國刑法對防衛過當行為應定什么罪名沒有作具體規定,但一般司法實踐在確定罪名時,都是在認定防衛過當罪過形式的基礎上,按照刑法分則相應的條款來定罪的。因此,研究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是定罪量刑的重要標準,是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關鍵詞】防衛過當; 過失; 故意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10)07-0244-01

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毙谭ù藯l對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規定,從形式上看,僅僅相差了“明顯超過防衛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這一條件,但二者卻有質的區別。正當防衛是國家法律所保護、道德所允許、對社會有益的行為,而防衛過當卻是犯罪行為,應負刑事責任。根據我國刑法犯罪構成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只有在防衛過當具備了犯罪構成要件時,才負刑事責任。所以,不但要考慮客觀結果,其犯罪的主觀方面即罪過形式也不可忽視,它是定罪量刑的關鍵。下面筆者將結合故意與過失理論對此問題進行闡述。

1 過失的防衛過當

過失分為疏忽大意過失與過于自信過失。疏忽大意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未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由于不法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和侵害緊迫性,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侵害,防衛人陷入精神激憤的狀態中,就會對正當防衛的限度及有關情況產生錯誤的觀念,往往難以從容地控制其防衛手段和強度。在這種情況下,防衛人就會因為預見不到自己行為可能超過正當防衛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重大損害,而構成防衛過當。這里提到的“錯誤觀念”有兩種情況:一是行為性質的認識錯誤,即誤解了防衛限度,以為自己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其實已經過界;二是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即防衛人由于一時失手,造成了實際結果大于其所預想的結果??梢?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疏忽大意的過失。這里要指出的是,認定防衛人對防衛過當結果是否應當預見時,應結合防衛人的主觀條件,如年齡、精神狀態、認識能力等,以及案件的客觀情況,如時間、地點、周圍環境等,綜合地進行分析。如果防衛人不可能預見結果的發生,那就是意外事件了。

過于自信過失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卻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行為人的認識表現為已經預見,意志表現為積極(盡管不及時)地采取措施避免危害結果發生。在防衛過程中,防衛行為和防衛結果都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即防衛行為的性質、手段、強度和結果要同不法侵害行為的性質、手段、強度和結果相適應。這樣的話,無論造成的損害是輕是重,防衛都屬適當。另一部分是制止不法侵害所不應有的,即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屬防衛過當?!斑@種過當行為,首先或主要在于防衛強度具有非相應性”。面對突如其來的侵害,防衛人不可能清楚地將自己的行為劃分為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過當的,也就不可能針對過當的行為采取措施,以達到輕信危害結果不會發生的認識程度。部分學者認為,在防衛人與侵害人之間力量對比懸殊,防衛人可以從容地實施防衛行為時,可以由過于自信的過失構成。此情況不能說沒有,但發生的可能性極小,所以,防衛過當基本上不存在這種罪過形式。

2 故意的防衛過當

故意分為間接故意與直接故意。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這里的“放任”,指的就是行為人在實施行為過程中,只知道結果可能發生,對于其是否真要發生,則處于不能肯定的心理狀態。其雖然不希望結果發生,但也不設法阻止,而是聽之任之,危害結果發不發生都不違背行為人意志。這種情況在正當防衛中很有可能出現,因為防衛人可以為實現一個非犯罪乃至正當的意圖,有意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某甲對某乙實施搶劫,某乙為保護自己,用防身匕首向某甲胸部猛刺一刀,某乙明知可能會造成某甲的死亡,卻還是放任了此結果的發生。后來某甲經搶救無效死亡。此案中某乙的行為就是間接故意的防衛過當。

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發生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刑法理論界對直接故意可否成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存在爭議。

2.1 排除直接故意說

大多數學者認為,直接故意不可能成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原因在于: 直接故意必然有一個犯罪目的,如果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可以由直接故意引起,那么就意味著防衛人在實行正當防衛之初,就已經預見到自己的防衛行為會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并且希望這種危害結果發生?!斑@樣就否定了防衛過當具有正當防衛的前提”?;蛘哌€會引起犯罪目的與正當的防衛目的并存于同一防衛行為中,這顯然是不妥的。

2.2 故意與過失說

某些學者提出,保護合法權益的意圖,是否就是防衛行為的目的呢?這種觀點認為其僅是防衛行為的動機,而非目的。動機是推動人以行為去追求某種目的的內心動力,目的則是人在一定動機推動下希望實施某行為來達到某結果的心理態度。防衛行為的客觀結果就是對不法侵害人的人身及財產造成損害,該結果反映在主觀上就是防衛人的行為目的。而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這兩項,只是促使防衛人達到對侵害人人身及財產損害目的的內心起因。那么,防衛的動機與侵害不法侵害人的目的就可以在一個防衛行為中并存,直接故意也就可以成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了。

筆者同意將直接故意歸入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中。如果從認識因素與意志因素角度來看的話,直接故意又可以包含三種形態:一是明知行為必然造成某種危害,并希望其發生;二是明知行為可能造成某種危害,并希望其發生;三是查不清行為人是否希望某危害結果發生,但只要其明知自己行為必然造成損害結果,也屬于直接故意范疇。防衛人在防衛時不一定真的希望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不應有的損害,但憑借其常識、經驗足以“明知必然造成損害結果”的,不管他是不是希望其發生,根據第三點,就可以構成直接故意的防衛過當了。

綜上所述,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可以由疏忽大意的過失、間接故意和直接故意構成,但不包括過于自信的過失。另外,定罪量刑時還應考慮防衛人所保護的合法權益的性質,比如公民的人身權利顯然就比財產權利重要。因此,對于侵犯生命權的防衛限度要比侵犯財產權的寬松。但不管怎么說,防衛過當是在實施正當防衛過程中發生的,其雖然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還是容易得到社會輿論的諒解和同情。尤其是在保護國家、公共利益及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時,防衛人還有可能被視為除害英雄。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和司法實踐的經驗,對防衛過當應酌情考慮減輕或免除處罰。這并不是鼓勵防衛過當的發生,而是要求大家正確地行使防衛權,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嚴肅性。

げ慰嘉南:

[1] 周寧.試論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J].人民檢察,2000,(2).

[2] 高銘暄.新編中國刑法學(上冊)[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 王政勛. 正當防衛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4] 張新. 試論正當防衛[J]. 河北法學,2001,(2).

[5] 彭衛東.論防衛過當[J]. 法學評論,1998,(4).

[6] 金凱.試論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界限[J].法學研究,1981,(1).

[7] 歐陽濤, 魏克家, 張泗漢. 罪與非罪.罪與罪的界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8] 陳興良. 正當防衛論[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 .

[9] 趙秉志.刑法總則問題專論[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4.

[10] 顏茂昆,賀小電,翟玉華. 刑法適用新論(上冊)[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11] 陳興良.刑法適用總論(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