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性格的影響

2010-09-19 05:36葛瑞影,吳翠珍
大眾商務·下半月 2010年7期
關鍵詞:教養方式父母性格

葛瑞影,吳翠珍

【摘 要】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子女從父母身上最早接受家庭教育并獲得了價值觀和生活態度、行為的影響,所以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性格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不僅探討不同父母教養的類型、對青少年的性格影響和建立完善子女性格的途徑,借此以希望父母可以重視教養方式對青少年的性格的影響,采取科學的教養方式培養健康的青少年性格。

【關鍵詞】父母;教養方式;子女;性格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10)07-0297-01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與子女的接觸時間最長,關系最為密切,時間長內容廣范圍大。本文不僅探討不同父母教養的類型更著重探討對青少年的性格影響,借此以希望父母可以重視教養方式對青少年的性格的影響,采取科學的教養方式培養健康的青少年性格。

1 父母教養方式的類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鮑姆利特(D. B aum rind )通過觀察研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對自己子女社會化的限制得出結論,主要有三種教養方式對青少年的影響最大:權威型、專制型、寬容型。[2]權威型的父母認為自己應該在青少年的心中有威嚴,有權威,當然這種權威并不是說給他們自由的限制,權利的威嚴,在他們認為這種威嚴主要是父母和子女的相互寬容、尊重、理解,這種類型的父母經常和子女溝通,注重言語、心靈上的交流,必要時給予他們幫助。

專制型的父母強制子女服從自己的意愿,限制子女自由,在精神上給予他們壓迫,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甚至要求子女去完成自己沒有實現得夢想,不允許有反對意見,是一種強烈的不對等狀態。香寬容型的父母對子女較為容忍,對孩子沒有較多的要求,在子女需要幫助的時候一般都能及時伸出援手,這類型的父母甚至對子女有點偏愛。

我國對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起初只是單純的從概念界定父母的教養方式,沒有西方心理學家研究結果的可信度與有效性,90年代后,我國研究者則試圖從父母教養方式的內在構造上出發,結合西方的實證研究,強調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來掌握父母教養方式這一綜合體。

北京師范大學的林磊于1955年研究了“幼兒家長教育方式的類型及行為特點”,避免了從單一的維度來劃分而是采取綜合的方法研究則更為具體更為詳盡,他們采取了從七個維度去對父母的教養方式進行了評價,這七個維度主要是: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期望型、不一致性、拒絕型、民主型,歸納出父母教養方式的五種類型:極端型、嚴厲型、溺愛型、成就壓力型、積極性。[3]前四種類型類型都表現出一定的缺陷特別是極端型更是多種矛盾的聚集。嚴厲型的父母很少和子女交流,很少溝通,絕對不允許子女有違背自己的意愿。溺愛型的父母不管是與非都對自己的子女惟命是從,包括原則性的問題。成就壓力型的父母對子女抱有過高的期望,寄托了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而積極性的父母教養方式是對子女最為健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子女的性格發展。

更多的研究表明,中國家庭的教養方式更偏重于專制型、嚴厲型、權威型、溺愛型。這是由于中國長期受儒家思想統治還有現代中國激烈的競爭形勢決定的,所以大部分家庭父母的教養方式處于一種亞健康的狀態。

2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性格的影響

性格是一個人比校穩定的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心理學家一般將性格分為理智型、情緒型、意志型、中間型、內向性與外向型、順從型與依賴型等,不同的人表現出不一樣的性格,其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性格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方式子女也會有不同的性格表現:

(1)專制型:過分的要求子女和控制,沒有溫暖的話語交流,使孩子在性格上表現較為孤僻、消極、缺乏獨立性。女孩比較依賴他人,缺乏信心和鼓勵;男孩情緒較為不安表現出較強烈的攻擊性。

(2)溺愛型:沒有原則的一味寵幸子女,使子女在性格上表現出驕傲不滿、人性自私以自我為主、人際關系較差,情緒忽上忽下極為不穩定。

(3)忽視型:父母對子女較為冷漠,只專注于自己的事業或者自己的活動,對子女不管不問,很少關注孩子內心的情感,這類型的子女性格表現出:對人對事都是喜怒無常、缺乏對事情的專一度,做事情比較急躁不計后果,典型的情緒型,對學習不感興趣,經常逃課,時常表現出嫉妒、創造能力較差、甚至有厭世情緒。

(4)打罵型:家庭環境氣氛較差,父母經常爭執,這種不良的情緒進而影響到子女,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子女表現出的性格:雖然較為獨立但是表現較為冷酷殘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對出現的困難表現的較為怯懦、盲從、不誠實。

(5)權威型:能夠很好的誘導子女的觀點和情感,及時的溝通,這類型的子女表現出的性格:有較強的獨立性,有較好的人際關系,比較有毅力和創造精神

從前四種種父母的教養方式: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打罵型,我們可以看出這四種類型有著各自不同的缺陷,對子女的性格有著很大的影響,只有權威性的教養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個性發展,在權威型的教養方式下生活的子女更加有自信,有著更加明確的人生目標,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和不該干什么,情緒比較穩定而且開朗樂觀,體現了社會要求發展培養素質人才的要求。子女通過父母施加給他們的教育影響,繼承了良好的價值觀和傳統教育的影響,并為將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心理上的準備。

3 提高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培養青少年良好性格的途徑

3.1優化家庭環境、家長應提高自身素質

父母應主動積極主動的提高自身素養:不僅在知識層面上提高更應注重在品德素質的培養,文化素養高的家長不會僅僅在生活方式上關注子女,更注重子女的內心情感世界,以“心”與“心”的方式交流溝通,對子女良好的性格培養更加有利

3.2父母應注重與子女心靈上的溝通

自古,中國家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就存在著不平等。父母一直處于領導地位,子女只能服從,父母一直以自己的喜好、意愿、情緒對子女發號施令,從沒有站在子女的立場去考慮他們的心里感受及承受能力。要想培養子女健康的性格,就要與子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寵愛溺愛子女,但是也不嚴厲懲罰,努力營造一個民主、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子女感到家的溫暖,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尊重、支持,以便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3.3 社會、學校、家庭應相互統一

我們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也離不開社會、學校的影響,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應給與家庭教育以補充,共同塑造青少年完美的人格 。學??梢远嚅_展些家庭教育的講座,讓家長更了解每個階段子女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了解子女的性格特點,學會科學教導子女的方法。

3.4 發揮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

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教育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與管理水平,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學校和生活的環境,尋找學生個性差異態度中的積極因素,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把學校要求的行為規范逐漸內化為學生自我意識中的一部分,增強群體規范的約束力。

げ慰嘉南:

[1]牧之、張震,心理學與你的生活[M], 新世紀出版社,331

[2] [美]瑪戈B ?南婷著、丁祖蔭譯《兒童心理社會發展——從出生到青年早期》[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

[3]張麗華,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化發展研究綜述[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7:3,21

猜你喜歡
教養方式父母性格
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們是怎樣的人
年過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家庭教養方式對少年兒童運動行為習慣影響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護人教養方式對問題行為的影響: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育的現狀分析
性格描繪詞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歡獨處與性格孤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