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讓思想政治課堂充滿人文陽光

2011-03-20 16:54張海潔
文教資料 2011年31期
關鍵詞:新課程政治探究

張海潔

(邳州市炮車中學,江蘇 邳州 221327)

“人文”源于拉丁語“Humanus”,意為“屬于人的”,“人性的”,等等。人文主義崇尚以人為本,強調對人自身關懷,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嚴,追求人的解放。它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提倡人文主義,是當今中國最響亮的詞匯,它重新喚起了人們對人類自身的關注,對人的生存狀態和發展需求的重視。當前,以人為本已成為黨和國家的施政特色,是高中政治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思想政治課就是要培養人們的人文意識,為社會培養健全人格的“人”的主陣地,政治課堂也應該充滿人文陽光。

一、堅持“以生為本”的觀念引領教學

黨和國家提出“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標志著一種富有人性化的社會發展觀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如今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作為基礎目標,打破了政治學科本位、知識本位的框架,實現了向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根本性轉變,這是新課改中高中思想政治實現質的飛躍的集中體現和標志。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以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所謂“以生為本”,簡單地說,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層是“以學生的學為本”;第二層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其中 “以學生的學為本”是基礎和前提,“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歸宿和目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必須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為了真正貫徹“以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政治教師要做到以下“三個轉變”。

首先,以教師的教為本的教學觀轉向以學生的學為本的教學觀。我們強調以學生的學為本的教學觀并不否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是要求政治教師在現代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確定適應于學生學習的教學起點。學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學習者,教師應當承認和尊重其作為人的存在。教師應當多了解和理解學生,以辯證的眼光和包容的態度去看待他們,承認其差異性與可塑性,分類指導教學。

其次,以書本知識為本的價值觀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觀。要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智力勞動。學生知識的獲得是一個積極的內化過程,是一個主動的生成過程,是學習的主體所在。愛因斯坦曾說:“學校的首要任務應該是讓受教育者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薄昂椭C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學生要有一種樂觀向上的情感,人只有在樂觀快樂的情感中,智慧和才華才會充分發揮出來。政治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始終設法求變,改變枯燥的理論說教,讓學生的學習生活輕松、快樂起來,讓學生明白:學習是為了快樂地生活,所以學習本身應該是快樂的,認識到學習是一種快樂的智力勞動。

最后,以靜態教學為本轉向以動態教學為本。杜威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改組、不斷改造和不斷轉化的過程?!弊鳛榻虒W主體之一的學生,他們各自的知識基礎不同,認知特點和理解方式千差萬別;作為教學主體之一的教師,在平衡學生面對問題表現出的差異時要采取靈活的手段,這些都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過程。政治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實際的反饋情況做出動態的、適時的調整,使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有利于促進學生有個性地、可持續地全面和諧發展。

二、采用合作探究生成教學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課是否成功,其中一個指標是:教師有沒有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行為,重視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學生有沒有高水平的思維活動,不是看教師或者部分優等生表演得怎樣。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本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理念,政治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互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成知識。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其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都是在師生互動、自主探究中生成的。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制定探究規劃,獨立查找學習資源,自主領悟探究內容,發現疑惑所在,提煉知識主干,構建知識網絡,進而內化為個人的知識和才干。

思想政治課要優化教學過程,實現知識的內化。教師應綜合運用啟發、合作、探究等多種方法生成教學,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獨立見解。在生成性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知識的不懈探索,促成了知識的生成,也培養了創新精神,進而將教學生成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豐富了知識庫。學生敢于大膽質疑知識,而不盲從教材的權威,善于將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能夠用學到的知識來分析社會政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用生活中的問題來驗證所學知識,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逐漸形成創新能力。教學生成促進了學生生成性思維的養成,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痹谡握n上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習的歡樂帶給學生。合作探究教學,轉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將外在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經驗,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和樹立創新精神。這要求教師必須開放教學時空,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為學生自主探究創造契機,讓孩子“展示自己”。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程的每框內容都穿插了幾個小探究活動,每單元都新增了綜合探究課。教師可在此基礎上拓寬教材領域,精心設計多元性、探究性問題,組織學生探究新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做一個積極的旁觀者,掌握動態,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在合作交流階段,教師要適時點撥,把握好“導”的尺度。教師要善于針對學生的實際,因勢利導,因時而導,把政治課堂打造成學生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打造成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自主、探究與合作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勢在必行。只有政治教師深入研究教學中各種要素及其關系,讓學生在平等、開放、自主、合作、創新的氛圍中學習,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教學的生成,才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才能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知識的魅力、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才能讓學生的生活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更好地實現政治教學的三維目標??梢娬握n堂必須充滿人文陽光。

三、激勵性評價提高教學質量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边@很值得我們深思,如何進行課堂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學家認為激勵的心理過程,就是由人的需要、動機、行為、目標相互作用的過程。激勵性評價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處于興奮、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能更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

首先,使用激勵性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f:“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苯處熢谡握n堂教學中盡量不用“不對”“錯誤”等否定性語言,不使用損害學生自尊心的語言來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一定要十分重視學生的需要,要用賞識和發展的觀點和眼光評價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澳愕南敕ê苡袆撘狻?,“你的問題提得很好”,“你的書寫又有進步了”,等等,會讓課堂充滿了“人情味”。老師用OK、蹺拇指、做V形的手勢、鼓掌等積極的體態語言加以評價,可以收到“春雨潤物”的效果,達到激勵的效應,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學生聽了教師的評價,能夠樂于思考,勤于動手,愉快地融入教學之中。

其次,巧用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適時進行一些贊美、激勵、啟發性語言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較強的學習欲望,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強化學生的行為,擴大和釋放思維能量。激勵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創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環境,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在激勵中讓學生以發現者的心態去探索、求新,去尋覓獨創性的答案。

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有發展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貫穿學科知識,注意引導能力發展,給予正確的價值導向,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究的熱情。既要看到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更要發現學生潛在的發展可能性;既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為此,在評價中就要注重學生能力發展,鼓勵思維創新。

另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評價時不能僅僅限于知識獲取、認識上的評價,要重視學生共性和個性的差異,還要關注學生能力表現、情感態度等,以更好地達到“三維”目標??傊?,課堂評價有很多方式,但無論用何種評價方法都應堅持這樣的原則:課堂評價真正要為課堂實效服務,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用評價喚起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上進心,用激勵性評價給課堂注入活力,燃起課堂火花,促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參與課堂,大大提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

[1]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陪訓問題研究課題組編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叢書.

[2]鄭玉群.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誤區及對策.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7,(6).

[3]季建賓.政治課教學魅力談.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6,(4).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政治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