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例老年病殘患者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

2011-04-09 12:54江漢油田總醫院康復科湖北潛江433124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1年5期
關鍵詞:老年病顯著性心理

李 榮 (江漢油田總醫院康復科,湖北潛江433124)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不斷增多,因高營養所致疾病也不斷增多,如腦血管意外、糖尿病、腰椎病、帕金森病等。為了提高護理人員對老年病殘患者不良心態的認知水平,確實做好老年病殘患者的心理護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自2008年2月起,本科對此類患者施實個性化心理護理,并與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行常規護理的患者對照,取得明顯成效,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為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本科收治或轉入的46例老年病殘患者,年齡63~78歲,平均68.5歲。男30例,女16例。其中腦出血致殘22例,腦梗死致殘10例,腰椎間盤重度突出8例,糖尿病足4例,帕金森病1例,左下肢骨肉瘤術后骨轉移放療后1例;對照組為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本科收治或轉入的43例老年病殘患者,年齡61~79歲,平均68.4歲。男28例,女15例。其中腦出血致殘20例,腦梗死致殘11例,腰椎間盤重度突出6例,糖尿病足3例,胸椎結核術后1例,帕金森病1例,前列腺癌脊椎廣泛轉移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職業、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病情、病程、病種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人員為本科原班人員。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根據病情特點均給予相應的治療,如抗感染、控制血壓、營養腦細胞、牽引止痛支持對癥治療等。對照組只行常規護理及入院指導、疾病知識宣教、操作時告知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每個患者的個性化特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具體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傾心交談、與家屬溝通、與患者聊天,了解其發病經過及病情變化,并了解患者家庭情況、生活習慣、個人經歷、個性特點、心理狀態及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和病情嚴重程度等。尋找問題形成的原因,在對患者一般情況及心理狀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護理。從患者入院開始,護士要以誠懇熱情、端莊大方的姿態,熟練高超的操作技術,誠摯而富有同情心的語言贏得患者的信任。多與他們交談,查房時多問候。進行各種治療及護理要及時準確,做好 “三查七對”及解釋工作,使患者在心理上有所準備。還要動員家屬和親朋多來醫院看望患者,讓患者感到大家都處處在關心和體貼他們。同時,加強生活護理,使患者感到身心舒適,消除不良反應,盡快適應環境和患者角色。資料顯示約15.0%的老年病殘患者出現抑郁、焦慮、恐懼、精神病性等心理癥狀,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長期思想緊張、焦慮不安、軀體健康不佳、身心疲勞等心理因素或受到沉重精神打擊所致[1]。護理此類患者時,以支持性的心理治療為主,教會家屬和朋友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分散其注意力,共同配合,使其心情舒暢、放松,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2.2 評價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心理護理前及心理護理后1月填寫以下各種評定量表:①癥狀自評量表 (SCL-90)[2],主要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等多個方面的心理因素。②健康信念調查表[1],通過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疾病重視程度、按時治療來反映。③實施心理護理前及護理30d后生活質量問卷 (QLQ-C30)[3],以總體生活質量加患者功能狀態評分 (KPS計分制評定),得分越高,表明其功能越好。

1.2.3 統計學方法 本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 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心理反應情況比較

老年病殘患者均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心理障礙,給予個性心理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懼、精神病性等心理癥狀的改善較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SCL-90評分比較

2.2 兩組患者健康信念比較

從健康調查表中得知,在實施心理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健康信念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實施心理護理后兩組患者健康信念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 (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護理后健康信念調查結果比較 例(%)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在實施個性化教育前均有不同程度頭昏、頭痛、乏力、惡心、食欲下降、便秘、失眼等癥狀,以及KPS評分差異均無顯著性 (P>0.05)。個性化教育后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頭昏、頭痛、乏力、惡心、食欲下降、便秘、失眼等癥狀以及KPS評分明顯好轉 (P<0.05)。

3 討 論

老年人住院后除要求醫護人員技術水平較高外,還要求服務態度好,即被重視、受尊敬。護士必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活動特點,尊重老年人的地位和人格。對老年病殘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時,除了一般的心理護理之外,還要考慮到老年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個體化進行,做到有的放矢。操作時態度要和藹、謙虛、文雅,用耐心和友善的語氣與老年患者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為他們設置一個安靜、整潔、舒適的療養環境,使他們較快適應醫院生活,消除因住院引起的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護士應善于調理患者的生活,在飲食上力求美味可口,富有營養,易于消化,使老年患者在進餐中獲得快慰。精神上,護士應善于排解老人的憂慮,尤其對喪偶或無子女者,要多與他們交談,關心他們的冷暖及生活上的需要,盡力幫助解決。通過各種方法和渠道與老年患者溝通、交流,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態,巧妙引導宣泄,轉移不良情緒。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護理,指導患者學會控制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輕松愉快、滿懷信心地接受治療和護理,對疾病的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充分了解不同老年病殘患者的心理特點,遵循老年患者的心理規律,掌握老年病殘患者情緒和行為活動的變化,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有助于促進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爭取早日康復。

[1]蔡芬,肖鵬妹,黃業才.老年患者心理護理對照研究[J].中原醫刊,2005,32(13):56-57.

[2]王翠萍.心理護理對老年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 [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10(1):3-5.

[3]童紅雨,張吉芝,王鐘珍,等.江漢油田慢性疾病調查與社區護理干預 [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9):1-2.

猜你喜歡
老年病顯著性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內科老年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探討
本刊對論文中有關統計學表達的要求
心理感受
基于顯著性權重融合的圖像拼接算法
基于視覺顯著性的視頻差錯掩蓋算法
人體衰老認知與測試量表構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應用
論商標固有顯著性的認定
精神護理對老年病誘發的抑郁癥患者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