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擺脫的宿命

2011-05-03 02:26李崢
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11年6期

李崢

摘 要:《悲悼》是美國著名劇作家奧尼爾的代表作之一,在這部戲劇中,作者借用古希臘的俄瑞斯忒斯主題來表現現代人內心的復雜。本文試用拉康的主體理論來解讀女主角萊維尼亞,展現戲劇本身的魅力。

關鍵詞:《悲悼》;主體理論;俄瑞斯忒斯主題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081-02

作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奧尼爾在其作品中,對人類存在的意義進行了不懈探索。在他看來,人類本身是渺小的,而人類所處的環境是殘酷無情的,人無法支配自己所處的環境。奧尼爾的劇作首要關注的是在人物情感與靈魂深處建立一種歸屬感。他的主人公常常在環境與命運的驅使下,陷于極端對立的生存境況。奧尼爾創作出了一幕幕悲劇,展現人類生存的痛苦和無奈。

法國著名哲學家雅克·拉康一直在研究人與其所處的環境的關系。在拉康的著述中,“主體”一直是其理論的核心和基礎。拉康認為主體的建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真實界﹑想象界和象征界。從主體人格形成的過程,他揭示了自我和外在的人文環境的關系。他認為自我之外的人﹑事物對主體具有能動的構成作用。自我是一種自我意識,產生于他人的承認中?!八摺痹谧晕业男纬芍衅鹬鴽Q定性作用。主體不是實體而是一種關系,主體的構成是建立在與他者的關系的基礎之上。

本文從拉康的“主體”角度來探討《悲悼》中女主人公的心路歷程。

一、孟南家族的命運

《悲悼》是以俄瑞斯忒斯為底板創作的,由《歸家》,《獵》和《祟》組成。主要講述了新英格蘭地區的孟南家族在一系列仇殺中走向滅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萊維妮亞,不管她怎么努力斗爭,始終不能擺脫家族宿命的擺布。這部作品里有著強烈的決定論和宿命論色彩,好像孟南家族受到了詛咒,一直籠罩在死亡里。從孟南將軍回家的第一天,死亡開始發生。孟南家族的命運是由祖先造成的:萊維妮亞的祖父阿貝和叔祖父戴維德曾共同愛上了瑪麗亞·卜蘭特——看護小艾斯拉的女傭。結果戴維德贏得了瑪麗亞,出于妒忌,阿貝把他倆趕出家門。原本屬于戴維德的家產也被迫讓給了阿貝。戴維德和瑪麗亞被趕出孟南家后便結了婚,生了個男孩。戴維德由于沒有財產,自己又缺乏謀生的本領,在窮困中自殺?,旣悂啺褍鹤訐狃B成人,后來她自己也因貧困死于疾病。

由此看來,孟南家族的血親仇殺根源于情欲的熾烈和異變。家族中祖父和叔祖父對一個女傭的爭奪,給家族播下了仇恨的種子,并導致了家庭內部的亂倫和滅亡。

二、萊維妮亞的心路歷程

(一)萊維妮亞主體的缺失

萊維妮亞出生和成長在清教思想盛行的環境中,受到父親的嚴重影響,她的內心一直是矛盾的,她的主體是缺失的,不完整的。

她的父親之所以會娶她母親,是因為克里斯丁與孟南家族的人截然不同,她充滿活力,正像瑪麗亞·卜蘭特一樣。而且克里斯丁長的有點像瑪利亞,艾斯拉在小時候就喜歡瑪利亞。但是婚后他們并不幸福,艾斯拉無法滿足克里斯丁的情感需要,受清教思想影響,他把自己對克莉斯丁的激情看成一種罪孽;克里斯丁極度討厭艾斯拉刻板的性格。因此,她也不喜歡萊維妮亞,因為,萊維妮亞和她刻板的父親一摸一樣。當萊維妮亞還是小孩時,每次她想去擁抱克里斯丁,克里斯丁都會避開她。而萊維妮亞十分敏感,她清楚地感覺出母親的不喜歡。慢慢地,萊維妮亞也拒絕和母親親近;并堅信,正是母親的存在,父親沒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她身上。在外貌上她和母親是很像的,但是萊維妮亞拼命抵制這些相同,“很明顯萊維妮亞在著力強調她和母親的不同,而不是相同?!?/p>

母愛的缺失導致了萊維妮亞主體的不完整。曾經,萊維妮亞極度需要母愛,但是現在母親的關心成了她厭惡的。拉康認為自我和他者不僅有同一性關系,也有否定性關系。拉康稱這種否定性關系為“否定性移情”,即所愛的對象可以同時是痛恨的對象。通過某種“象征性的貶損”,使對方“降格,轉變,受抑制?!比R維妮亞無法擁有母愛,因此她選擇去貶低母親,以顯示對母親的不在意。

英俊的卜蘭特船長的出現滋潤了萊維妮亞干涸的心。然而短暫的浪漫過后,萊維妮亞發現了卜蘭特作為孟南家族后代的身世及母親克里斯丁和他私通的行為。這些發現進一步激化了萊維妮亞和母親的緊張關系和敵對狀態。

一方面,失去的母愛沒法彌補,在萊維妮亞內心深處,她還是渴望母愛;另一方面,萊維妮亞又想成為孟南家族堅定的一員。在這個時候,萊維妮亞的主體是不完整的。她極力壓制著內心對愛的渴望,想成為孟南家族中合格的一員,盡其所能去捍衛父親和家族的顏面。

在確認父親死亡的真相后,萊維妮亞決定為父報仇。她爭取到了參戰歸來的奧林的支持,揭露了母親的罪行,并利用奧林對卜蘭特的嫉恨,殺了卜蘭特,也間接把她母親推向死亡。當萊維妮亞望著神情迷離的母親沖進屋子,她本能地意識到了什么,內心深處忽然迸發的親情和對母親的依戀讓她喊出聲想去勸阻母親,然而下一秒,她“立刻壓下要追克里斯丁的沖動,決心轉身背朝屋子,全身僵直地,”孟南人的冷酷迅速壓制了這瞬間顯露的人性光芒,隨著一聲槍響,萊維尼亞冷冷地說道:“這就是公平?!敝链?,萊維尼亞所受的清教影響已控制了她的靈魂,她不惜犧牲母親的生命去維護家族的尊嚴。

(二)萊維妮亞對自我的追尋

克里斯丁的自殺,暫時平衡了萊維妮亞的心態,她也因此擺脫了清教思想的束縛,內心一直被壓抑的自我和對愛的渴望也逐漸復蘇。南方海島之旅使萊維妮亞發生了驚人的變化,除了與母親打扮相似,她的舉止也變了。通過對其外貌和行為的描寫,奧尼爾暗示出萊維妮亞內心深處對新生活的向往。海島上的生活讓萊維妮亞感受到了生活的激情,她覺得自己重新活過來了。

克里斯丁和艾斯拉的死亡使萊維妮亞之前的世界支離破碎,她沒了要競爭的對手,所以她只能通過別的途徑重新定位自己。在母親去世后變得瘋癲的奧林,開始緊緊依賴萊維妮亞,而萊維妮亞也主動肩負起了照顧奧林的責任;當她和奧林在一起時,她會像母親一樣去哄奧林,有時她也會嚴厲命令奧林。和奧林在一起,萊維妮亞感到她是被需要的,因此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定位,同時她身上原有的女性氣質也被激發出來,她變得美麗動人,她渴望去愛。因此,她對先前不屑的追求者彼得的態度也大逆轉,甚至同意了彼得的求婚。

但事情并沒有朝著萊維妮亞的預想發展。從海島歸來,奧林也改變很多,“奧林變得非常像他的父親,甚至著起了孟南式的胡子”。他對姐姐的占有欲也與日俱增,他不允許萊維妮亞結婚,不能容忍她幸福。然而家族強大的舊傳統也不能阻擋萊維妮亞,她已經決定和家族決裂,希望逃離家族的命運。

這時,萊維妮亞的主體得到了某種滿足,內心充滿了對幸福的向往,彼得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萊維妮亞的重新定位。彼得的愛使萊維妮亞意識到了自己的女性氣質,而奧林的存在則一直提醒著萊維妮亞,過去根本沒有過去。

(三)萊維妮亞的最后抉擇

奧林的突然離世把萊維妮亞重新拉回了現實,死亡陰影再次籠罩著她。她犧牲了母親和弟弟的生命想去換取心靈的平和,但到頭來還是一場空。萊維妮亞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重創,刻板的孟南人特征又一次顯現出來,先前煥發的女性氣質消失,她抬高肩膀,恢復了以前生硬的舉止。也許此時,萊維妮亞潛意識里已接受了命運的安排,過去和死亡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她始終逃不脫。

但是萊維妮亞并沒有輕易屈服,她決心最后一搏,盡可能快地結婚,離開被死亡籠罩的孟宅。在萊維妮亞看來,她和彼得的愛可以把死亡趕走;但是就在即將贏得彼得的瞬間,她叫出的居然是“亞當”的名字,原來萊維妮亞真正愛戀的還是個孟南人,還是亂倫的感情。

不過,萊維妮亞并沒像她母親和弟弟一樣選擇逃避,她決定面對家族的命運。她放棄了同彼得的婚姻,將自己關在冰冷的房里,獨自面對死亡;因為在她看來,這是徹底清除家族罪孽的唯一途徑。正如她最后說的“我不會走媽媽和奧林的道路,那是逃避懲罰……保守他們的秘密,讓他們來纏我,直到孽債償盡,而孟家的最后一位可以一死的時候?!?/p>

三、結語

《悲悼》是奧尼爾的一部偉大作品。這部作品展示了對人類內心矛盾的探索,也反映了人類的精神困境:人被自己的欲望和激情所奴役,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無法采取合乎理性的行為。奧尼爾對現代人類社會的獨特觀察視角,展示了人物復雜的內心,同時也告訴人們在面對精神家園日益萎縮的境況時,要選擇面對,只要保持自我的純潔,就會得到靈魂的升華。

參考文獻:

[1]傅守祥.精神的異變與心靈的救贖—俄瑞斯忒斯主題在《悲悼》三部曲中的現代性呈現[J].吉首大學學報,2007,(2).

[2]李晶晶,江濱,張曉來.榆樹下的欲望與悲悼歸屬感主題探討[J].天津大學學報,2008,(2).

[3]拉曼·賽爾登,劉象愚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尤金·奧尼爾,荒蕪譯.奧尼爾劇作選[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5]趙一凡.西方文論關鍵詞[M].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20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