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述中國隋唐前的歌唱藝術發展

2011-05-03 02:26楊曉東
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歌唱歷史發展

楊曉東

摘 要:本文從遠古到隋唐的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歌唱的不同題材、體裁、表現形式及歌唱理論方面做出橫向及縱向的總結,我國隋唐之前的歌唱藝術在各個方面的發展為隋唐音樂的大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歌唱;歷史;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096-01

從古至今,音樂都是人們用來傳情達意的一種手段、方式,而歌唱無疑是其中最直接、且最容易被人們掌握的一種方法。關于音樂與歌唱的起源,無論是為表達感情及娛樂而產生還是直接起源于勞動生產過程,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歌唱的起源幾乎就代表了音樂的起源。我國漢初《詩大序》中說:“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于聲,聲成之,謂之音?!本褪钦f音樂的起源跟歌唱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國歷史上,歌唱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叫法。在美聲唱法傳入我國之前是沒有“聲樂”這一名詞的,古時候人們將“歌唱”稱為“歌”或“唱”?!案琛背恕案枨钡囊馑纪庖灿懈璩囊馑?,如《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的“八闕”:“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中,“歌”就是唱的意思,表達的是“歌唱”這個動作。

一、遠古、夏、商時期

我國是世界上音樂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可考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音樂形式是歌、舞、樂三位一體的樂舞,其中歌唱占有重要地位,反映的大都與勞動生活密切相關,如狩獵、原始耕作放牧、祭祀等。相傳黃帝時的《彈歌》是反映狩獵生活的;《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的“八闕”則是反映原始農牧生活的組歌;大型的樂舞有黃帝的《云門》、堯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濩》等,其中《韶》樂在春秋時期還有演出過。

二、西周、春秋、戰國時期

西周時期,為了吸取商代滅亡的教訓,周公制定了禮樂制度,并設置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禮樂機構——春官,以便更好地鞏固等級制社會。這種禮樂制度對等級的要求非常嚴格,等級地位越高的人,施行的禮樂規模也就越大。因此,周代的大型樂舞主要流行于上層社會,如先代傳下來的“六舞”亦稱六代樂舞,即黃帝時的《云門》、堯時的《大咸》、舜時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此外還有小舞、散樂、夷樂、四夷之樂及宗教性的樂舞。

春秋末期,一些人選擇了一些民間歌曲的歌詞、祭歌舞曲和貴族們創作的歌詞,形成了“詩三百”,后世稱之為《詩經》,現存305首,題材多樣,感情豐富,表演形式上有獨唱、對唱、幫腔等形式,曲式結構大致也有十種之多?!对娊洝贩秩?,一類稱為風,主要是北方的民歌;一類稱為雅,一般是貴族文人所作,其中有不少反映現實,同情人民、暴露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作品;一類稱為頌,多為古老的祭歌和舞曲?!对娊洝分械牡谝皇住蛾P雎》便是最為現代大眾所熟知的。

跟《詩經》中的風主要收集北方民歌不同,偉大詩人屈原的《楚辭》則是大大發展了南方的楚風。這部書大部分是可唱的歌詞,其中的《九歌》是民間祭祀時唱的一套歌曲,共11首。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說唱形式的《成相篇》,內容是揭露統治者的愚蠢,要求他們施行開明政治。在表演時它要求用一種叫做“相”的打擊樂器打著節奏伴唱。這種說唱形式后來沒有繼續發展下去。

三、秦漢時期

樂府初設于秦代,是以采集改編民間音樂為主的音樂機構。漢代統治者非常偏愛民間音樂,在漢武帝時樂府非常興旺,搜集了大量的民間歌謠。據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列的歌曲已有郊廟歌、鼓吹曲、橫吹曲、相和歌、清商曲、雜謠歌等不同的歌曲形式。

在鼓吹樂和百戲中,歌唱并不占有重要地位。百戲中的歌唱更多的是說唱形式,四川成都天回山漢墓出土的擊鼓說唱俑說明在當時說唱音樂在民間藝術中已有反映。

相和歌是漢代北方興起的一種歌曲形式,最初產生于一些民間沒有伴奏的歌謠“徒歌”,后來發展成“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叫“但歌”,“但歌”發展為“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較復雜形勢,就成為“相和歌”。即“相和歌”的歌唱形式為一人唱、眾人喝的應答形式,并用一種叫做“節”的節奏性打擊樂器來伴奏,唱的人邊唱邊敲打“節”。相和歌進一步發展便構成了漢魏時的大型歌舞套曲“相和大曲”。相和大曲已經具備了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結構原則,這種結構原則又直接影響到更為成熟的隋唐歌舞大曲的結構。

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清商樂是東晉南北朝間,繼承漢魏相和諸曲并吸收當時民間音樂發展起來的俗樂總稱。今存的清商曲辭多為南方新興經濟發展條件下與東晉南遷傳入的中原文化相結合的吳歌和西曲。吳歌在東晉、南朝時頗為盛行,多為民歌,如《子夜歌》、《上聲歌》、《子夜四時歌》等。西曲的產生比吳歌略晚,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即以曲倚(伴奏)歌,作品除了民歌外,還有文人所作。民歌類作品有《莫愁樂》、《那呵灘》等。吳歌、西曲的曲詞多為五字四句為一段,另外還有“送聲”、“和聲”,大致是“引子”和“尾聲”的含義。

歌舞戲是指南北朝末年興起的一種有故事情節、有角色化妝表演、載歌載舞,或同時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戲曲雛形。重要的節目有《大面》、《缽頭》、《踏謠娘》?!洞竺妗分械摹凹倜妗币咽呛笫缿蚯樧V的雛形?!短u娘》中出現了男演員扮演女角色,音樂上也出現幫腔伴唱的歌唱形式,而且已具有兩個戲劇人物,這些在這之前是沒有出現過的。

以上是對中國歌唱藝術從遠古到隋唐的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歌唱的不同題材、體裁、表現形式及歌唱理論方面做出橫向及縱向的總結,可以說我國隋唐之前的歌唱藝術在各個方面的發展為隋唐音樂的大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晉書·樂志(下).中華書局校點本第三冊:715.

猜你喜歡
歌唱歷史發展
為你而歌唱
為你歌唱
會歌唱的傘
歌唱十月
區域發展篇
新歷史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