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2011-06-24 05:30玲芳
現代企業文化·綜合版 2011年6期
關鍵詞:差錯率管理者事情

玲芳

最近讀了楊鋼博士的書—《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受益良多,感慨良多。

受益的是,楊鋼所提出的工作準則,不同于以往我們所提出的力求完美,不同于傳統數學思維允許多少分之幾的工作誤差,而是以完美為工作標準實現工作的“零缺陷”。習慣傳統價值觀的人肯定會驚呼:零缺陷簡直是種苛求。但是通過楊鋼的理性分析,我們可以確認“零缺陷”的工作標準是可以實現的。楊鋼認為,實現零缺陷的前提是“符合要求”,需要以完美為標準的工作態度為基礎,信守承諾,輔以正確的方向和價值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會自然實現。人們先前對誤差的縱容是因為潛意識里認為“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此才會用更多的精力來修正錯誤,那些大大小小的制造企業才會有隊伍浩大的“返工區”。

楊鋼是國內提出“零缺陷管理”的第一人,在此之前,小到個人,大到企業,都認為重復的工作修正理所當然。當打破這些不科學的常規時,個人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企業的整體品質才能大幅度提升,管理者最關心的利潤也能實現最大化。

“零缺陷管理”不僅是優化工作、生活的需要,更是企業者對社會的一種責任。楊鋼提到人們對錯誤事不關己的容忍時,說道:幾乎每個醫院都會對新生嬰兒的死亡率做出規定,即便是這樣,我想請問,世界上有哪一對父母會容忍這個差錯率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作為乘客,有誰能容忍一個司機每行駛多少公里可以發生一次車禍的幾率正好發生在自己身上?作為飛行員家屬,有誰會允許航空公司每年飛行事故的發生幾率發生在自己親人身上?在日常生活中,誰愿意接受吃飯時被魚刺卡著的差錯率?誰都不允許,誰都不會愿意!

所以,當事情與我們的切身利益發生關系時,差錯率才不會被責任人漠視,社會需要這樣的工作準則,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基礎,“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需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做保障。作者的論著已經不僅僅是管理科學的一次突破。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不是一個簡單量化的工作標準,而是一個改變所有組織和個人的有效的工作哲學和方法。本書中不但保留了作者的幽默文風,同時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驚險、刺激、神秘、充滿魔幻色彩的好萊塢大片式的故事?!兜谝淮伟咽虑樽鰧Α纺康脑谟趲椭x者、尤其是企業界的管理者們,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與思考,有效地促成整個組織質量文化和習慣的培養,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根植到組織的文化基因里面。提高中國的品質時代,加強中國企業走入“中國品質3.0時代”。

相信每個人在讀完此書后,都會有深深地感慨,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企業、我們自己,都迫切需要一種新方法融入我們的生活和管理中,改變生活的境界。想到不如說到,說到不如做到,把事情做對,從第一次到每一次。

猜你喜歡
差錯率管理者事情
PDCA循環法在降低門診藥房處方調配差錯率中的作用觀察
劉明懷: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當有所作為
管理者當有所作為
給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我刊在2013年度編校質量檢查中被評定為“優秀”
好事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