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發展觀引領下主體性教育促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探討

2011-08-15 00:45張建平
大家 2011年12期
關鍵詞:受教育者學生黨員主體

張建平

科學發展觀引領下主體性教育促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探討

張建平

高校學生黨員是黨員隊伍中知識層次高、年齡層次輕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未來國家建設的骨干力量,是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生黨員的有效教育,有助于學生黨員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畢業進入社會后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由于長期以來對學生黨員教育研究少,忽視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致使教育內容脫離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教育形式和方法單調,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得教育效果不明顯。本文就改革大學生黨員教育,通過實施主體性教育,提高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水平,保持學生黨員的先進性進行探討。

一、實施主體性教育對黨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馬克思在探討人的本質時指出,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在對客體的作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教育理論界有學者把哲學認識論中的“主體”、“客體”的概念引用到教育理論研究中來說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作用,確立了主體性教育理論。主體性教育,適應了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者通過啟發、引導受教育者內在的教育需求,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規范各種教育活動,從而使受教育者成為能夠積極主動地、富于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德國教育家洪堡認為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指出:“教育必須培養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培養人去適應傳統世界,不是首先要去傳播知識和技能,而是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種種未來局勢中自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边@一結論充分肯定了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受教育者主體地位對增強教育效果的重要性。在學生黨員教育中,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學生視為被改造的對象,而應肯定并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

二、當前大學生黨員教育主體性缺乏的具體表現

(一)主體地位缺失

在傳統的黨內教育體系中,大學生黨員是作為客體出現的,是教育對象,只是作為被動的思想改造者來對待,被動地接受黨的理論、黨的基本知識。在這種教育體系中,教師往往使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方法,這就使得大學生黨員覺得非常的枯燥、乏味。此外,傳統的黨內教育對黨員的教育都是統一教育、無差別教育。要么是集體的“公共課”,要么就是以娛樂為主的“集體活動”,很少有有針對性的、區別化的教育,而小型座談、個別談心談話就更為少見,這就使得一些學生黨員的思想問題得不到有效教育和及時幫助。

(二)主體意識淡化

黨建工作一個主要的方面是樹立黨員主體意識,黨員主體意識主要是指黨員應當具有的黨內主人翁的意識。學生黨員的身份是學生,長期的學校教育給他們一種被動接受教育的一種慣性思維。許多學生黨員簡單地將黨的組織作為黨內政治生活的唯一主體,認為黨內事務就是黨組織的事,與學生黨員關系不大,習慣于一切聽從組織安排,凡事寄希望于黨組織的認識、覺悟與推動,自己主動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的積極性不夠,缺乏對黨的事業負責任的主人翁意識。

(三)主體能力弱化

高校在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往往是“三多三少”:交辦任務多,教授方法少;布置工作多,檢查工作少;要求期望多,總結提高少。特別是對個別學生黨員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點,黨組織給予的教育幫助不夠及時,致使一些學生黨員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既給學生黨員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又使學生黨員思想得不到提高,能力得不到加強。

三、在大學生黨員中實施主體性教育的具體措施和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大學生中實施主體性教育,實質上就是以人為本的一個具體體現。即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自律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使得他們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實施大學生黨員主體性教育,既是受教育者的內在需求,也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我國高等教育自我反思的結果。

(一)尊重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體性教育活動。尊重學生黨員主體地位,就是在黨建教育工作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牢固樹立學生黨員主體地位意識,把激發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增強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培養和提高學生黨員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從而成為黨員教育活動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

隨著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大學生生活、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高校黨組織可以順應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趨勢,通過建立大學生黨員主體性教育主題網站,按照大學生黨員教育的方針和教學體系,開辟網上課堂,將教育內容電子化、網絡化,將日常的黨員教育內容延伸和拓展到網絡課堂中。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延長教育內容的在線時間,擴大受眾范圍,通過網絡多種表現形式增強教育內容的有效性②。同時,學生黨員可以在網上形成多邊的交互式教學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種交流中他們不再是被動地適應、順從,跟在大家后面亦步亦趨地受教育,而是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超越的學習者,這有利于學生黨員學習需要中高層次需求——表現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發展的需要獲得滿足,從而其主體性表現得更為明顯。

(二)喚醒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進行有針對性、分層次的思想教育。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笨梢?,喚醒學生黨員的自主意識是促進和提升學生黨員主體性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是學生黨員主體性教育的基礎。學生黨員主體意識的強弱,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學生主體對自身發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從而決定其主體性的發展水平。

學生黨員自主意識越強,其學習興趣越濃,在學習活動和促進自身發展中實現自己的本質力量的自覺性就愈大,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自身的能動力量,不斷地調整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也隨之越高。學生黨員主體意識的覺醒,就意味著學生主動參與自身發展,以達到他們主體性充分發展的開始。

開展黨員主體性教育,離不開良好的教育平臺。高校黨組織應從學生黨員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基地。通過社會實踐基地教育平臺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學生黨員參加社會實踐,實現自主教育的長效機制,讓學生黨員走進社會,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自覺性和密切聯系群眾的認同感和親身體會,達到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教育目的。

大學生黨員主體性教育是高校黨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主體性教育理念應當成為大學生黨員教育的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成為指導大學生黨員教育實踐的一種新思維。高校應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通過實施主體性教育,使廣大學生黨員在教育實踐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勵,充分喚醒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從而使之成為大學生黨員教育中的真正主體。

[1]方建強,崔益虎,朱寶善.論大學生黨員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3.3.

[2]傅修楠,江潮炳.對推進大學生黨員主體性教育的幾點思考[J].江西農業大學黨報,2007.2.

[3]陳大柔.教育創新:主體性教育與教育信息化的協同建構[J].浙江大學學報,2004.2.

(張建平:桂林醫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受教育者學生黨員主體
淺論黨風廉政教育實踐中的隱性教育
論碳審計主體
何謂“主體間性”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活動及其有效性分析
新形式下加強高校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路徑探析
略論意象間的主體構架
全面從嚴治黨視角下的高校學生黨員管理路徑芻議
論高校學生黨員模范作用發揮
論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培養理念及其價值研究
租賃房地產的多主體貝葉斯博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