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面臨的困境及解決途徑

2011-08-15 00:51郭哲
棗莊學院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非人類中心主義倫理學

郭哲

(中國政法大學 國際儒學院,北京 100088)

自啟蒙運動以來,人們把大自然看作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把掠奪自然資源當作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在這種價值觀的指導下,人類自身的物質財富得到了迅速的積累,但是人類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鑒于此,1923年,法國哲學家施韋澤在《文化與哲學》一書中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思想,這是西方哲學家第一次明確提出把價值領域擴大到所有生命的理念,是第一次闡述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也為這一思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想概述

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人與自然的聯系便建立起來了,并且這種聯系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發生變化。當下,工業化導致的環境污染、氣候變暖以及生態失衡都已經威脅到整個人類的生存?,F實中的發展狀況告訴人類:“人類不應該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次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狈侨祟愔行闹髁x認為導致生態危機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們以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指導自身的實踐,并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人類中心主義指的是按照人類的價值觀解釋或評價宇宙間的所有事物,是一種以人類為世界中心的理論。與人類中心主義相反,“非人類中心主義認為并非只有人類才具有內在價值,動物、植物、物種,甚至河流、巖石、生態系統及自然本身都具有內在價值,也就具有存在的權利,因而應當把一種至少是與人相等的倫理地位賦予它們?!?/p>

非人類中心主義是在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上產生的,的確有助于促使人類更清醒地認識自己,并重新反思、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要解決環境危機,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徹底否定人類中心主義,承認并尊重自然的內在價值,根據自然本身的發展要求而不是人的需要來對待自然。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學為人與自然的倫理道德關系提供人類利益、價值和需要以外的理由和依據,它不否認人類中心主義為人類發展做出的貢獻,不否定追究人類文化傳統源遠流長的根基也能激發人與自然的倫理道德關系。

二、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理論困境

非人類中心主義在理論上陷人了一種悖論,這也讓這一理論自身進入了一個理論困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非人類中心主義在理論上陷人了一種誤區,它看到了人與生物、物種、自然之間的不平等,卻并未深入思考隱藏在這一不平等背后的恰恰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環境正義的實現不僅是環境與人之關系的問題,它也是某種具有譜系性的問題系列,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是與之相關的、也需要解決的人類關系產物。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的關系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下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人并不是平等地享受清潔環境且不遭受不利環境傷害的權利,現實世界存在著嚴重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現象;另一方面是代際不平等,由于時間的不可逆轉性,當代人和后代人不能平等地享有地球資源和生態環境。非人類中心主義單純地從“自然主義”的觀點來考察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完全否認人的主體性,勢必陷入認識論上的誤區。

第二,非人類中心主義中將一切生命體甚至是大自然都看作是倫理的和價值的主體,這種理論觀點容易引發“泛主體化”。非人類中心主義反對主客二分,認為人與自然萬物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自然萬物與人是平等的,具有同樣的生存權利和價值,人不能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危害自然萬物的生存繁衍以至滅絕物種。非人類中心主義中的“泛主體”傾向用生物學的規律來理解和對待人,將人和其他動物等同化,強調物種之間的相互依賴、互利共生。然而,它在突出了人與自然存在物的平等關系的同時,卻忽略了人是主體和“實踐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這種“泛主體化”抹殺了人作為真正主體的存在,使世界對人來說變得沒有任何認識和實踐意義,造成了主體的缺失。

第三,在賦予非人類存在物內在價值的時候是以一種類似于信仰作為依據的,并沒有明確的理論依據?!暗赖玛P系本質上就是這樣一種主體與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所以道德關系的發生必須具備兩個基本前提:第一是不同主體的存在;第二是不同主體間存在著一種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彼苑侨祟愔行闹髁x將道德關懷擴展到非人類存在物的前提具備兩個:一是非人類存在物必須作為一種主體存在;二是非人類存在物應當自覺地、能動地履行道德義務和享受道德權利,必須具備履行道德義務和享受道德權利的能力和資格。但是,非人類存在物并不能在享有環境權利的同時去履行義務。在人與自然的倫理關系中,自然是被動的,人是主動的。自然則只能被動地接受并被動地作出各種反應,不可能對人施以任何的道德關懷,而人對自然是否具有道德關懷以及施予何種道德關懷都是由人主動進行單向調節控制的。人具有有意識的創造性和能動性,而自然萬物既沒有什么預設的目的,是不具有類似于人類的能動性的。非人類中心主義把所有這些主體特性都賦予一切生物體甚至無機物,這徹底抹殺了人與萬物的根本區別。

三、非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倫理學的實踐困境

非人類中心主義是為解決生態危機日益嚴重而提出的,但是作為一個理論,必然要進行實踐。但是,在實踐層面,非人類中心主義成為了一種更為徹底的人類中心主義,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非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學并沒有擺脫人類中心主義,相反它不過是一種更隱蔽的人類中心主而已。非人類中心主義的本意旨在消解人的主體性,強調人與自然在道德上的平等性,卻反而更加彰顯了人的主體性。非人類中心主義賦予自然以人一樣的主體性或目的性,這恰恰說明了自然不具備主體性與目的性,因為主體是不需要其他的事物來給自己證明的。非人類中心主義中消解人的主體性的主體仍然是人,因為理論的提出、理論的證明、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等方面,都必須由人來完成。

非人類中心主義實質上還是關注著人類持久生存下去的生態要求,它所提倡的保護環境、改善生態歸根到底仍是為了人類本身的欲望和需要。非人類中心主義中所提到的人類可以如何大公無私,如何為自然而保護自然,但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人的生存、為了人的發展。非人類中心主義只不過是人類在自身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清醒劑,它可以提醒人們只有善待自然,善待環境,善待地球才能讓自身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這樣提出非人類中心主義的最終目標還是為了自身,因此,非人類中心主義是一種隱蔽的、更加徹底的人類中心主義。

第二,非人類中心主義忽視了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實質就是干預自然。與自然界其他生命一樣,人類生命活動的維持決定了人必須利用自然,必須把自然界視為人類的工具價值?!叭祟惐仨毑粩嗟嘏c自然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存。自然為人而存在,人也為自然而存在,人與自然互為存在才是人與自然的合理辯證關系。人類是依賴于自然的存在而存在的,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離開了自然人類便不能生存?!?/p>

人的生存方式與其他生命根本不同,人類可以通過改造自然,讓對象自然物滿足自己的需要。與其他生命總是通過適應自然來獲取生存條件相比,人必須通過改造自然來獲取生存條件。自然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而人卻必須打破他所屬的那個物種賦予他的生物學限制,超越自身的生物性。人類特有的生存實踐方式決定了人必須“干預”自然,非人類中心主義主張人類“不干預”自然的觀點在現實中就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障礙。非人類中心主義想通過“不干預”的做法解決生態危機可以說是癡人說夢,人對自然的“不干預”給自然造成的后果可能比干預更為嚴重。僅僅順從自然而不去改造自然,不是人的生存方式。

第三,環境公正問題不能解決。由于地球上自然資源環境分布及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環境危機出現了更加復雜的情況——環境公正問題。環境公正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非人類中心主義并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環境公正是環境道德原則的重要原則之一,環境公正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生存在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應該擁有平等享受清潔環境而不遭受不利環境傷害的權利,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二是根據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原則,環境享有的權利與環境保護的責任、義務相統一?!币鉀Q環境公正問題,必須堅持兩個原則:一是當代和后代的所有人都平等地享受清潔環境;二是環境享有的權利與環境保護的責任、義務相統一。非人類中心主義理論在指導人類實踐的過程中并不能讓人們很好地遵守上述兩個原則,讓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從源頭上就沒有堅持環境公正。非人類中心主義并沒有為環境公正原則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

四、解決非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倫理學面臨的困境的方法

面臨對非人類中心主義的批評,有些人類中心主義者想通過對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做些改動來適應現代的新形勢,把環境危機的原因歸于人的實踐活動中形成了絕對化了的強式人類中心主義。美國哲學家諾頓最早區分了強式人類中心主義和弱式人類中心主義。他認為“強式人類中心主義是指不經過任何理性判斷地把人的任何一種欲望和需要都當作是價值的根據,對于人類而言,自然只是達到欲望和需要的工具。這種強式人類中心主義才是造成環境問題、生態問題乃至全球問題的最深刻的思想根源?!比瞬豢赡苊撾x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而存在,人類社會也不可能離開人的目標和價值而發展。事實上,我們要摒棄和超越的是那種把人的地位極端化和絕對化、認為人可以任意支配自然界、無視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與規律性以及人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依存與不可分離性的強式人類中心主義。

弱式人類中心主義的提出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從思想源頭上防止人類對自然環境肆無忌憚的破壞和掠奪。弱式人類中心主義要求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強調人利用自然資源時應有長遠、周全的考慮,重視自然的和諧、協調發展,同時思考人的存在和本質、生命和終極意義等形而上的問題,旨在建設人同自然之多維價值的全面聯系。

科學發展觀正是對弱式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深刻闡釋,它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強調在當代的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也應貫徹環境公正的原則,認為貧困尤其是貧富差距是由于對資源濫用造成的。只有公平地分配了社會、經濟和自然資源,增長和公正才能實現。

科學發展觀認為發展不只是經濟增長,而是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發展,包括在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包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吧鷳B環境給發展規定了限度,人類發展活動如果超越了這個限度,就會受到懲罰??沙掷m發展要求在人類發展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都貫穿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將對資源的合理有效運用、資源的永續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當作發展的重要前提,將生態環境的價值計人生產總值中,力求以對資源的最小消耗和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方式實現發展,盡可能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有助于各項發展目標的實現?!笨沙掷m發展是人類理性選擇的必然產物,是一種高層次的社會文明觀。在時間上,它體現著現在和未來的統一;在空間上,它體現著整體和局部的統一;在方法論上,它體現著歷史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觀都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倫理觀的巨大超越。

五、結論

非人類中心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陷人了一種悖論,忽視了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關系造成的,將一切生命體甚至是大自然都看作是倫理的和價值的主體的理論觀點引發了“泛主體化”,非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學并沒有擺脫人類中心主義,相反它不過是一種更隱蔽的人類中心主義而已。弱式人類中心主義就是針對這樣的批評誕生的,而科學發展觀正是對“弱式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深刻闡釋,它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它要求我們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協調發展,同時思考人的存在和本質、生命和終極意義等形而上的問題,旨在建設人同自然之多維價值的全面聯系,這樣的途徑才是解決當下環境危機的正確道路。

[1]張純成.為自然抑或為人——對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爭論的分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12).

[2]曹孟勤.人與自然互為存在——人與自然關系新解[J].道德與文明,2005,(20).

[3]王彩云.走出“人類中心主義”是否可能[J].人文雜志,2003,(5).

[4]韓東屏.質疑非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倫理學的內在價值論[J].道德與文明,2003,(3).

[5]韓祥金.人類中心主義的再反思[J].理論學刊,2005,(4).

[6]朱貽庭主編.倫理學小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7]陳安金.現代環境倫理學的理論歸宿[J].學術月刊,2004,(6).

[8][美]施韋澤著,陳澤環譯.文化與哲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美]利奧波德著,侯文蕙譯.沙鄉年鑒[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0][美]羅爾斯頓著,楊通進譯.環境倫理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非人類中心主義倫理學
超越霸權中心主義——主權平等的第三世界歷史經驗
“非人類紀”的星際藝術及宇宙媒介——答林萬山
實踐音樂教育哲學中的倫理學意蘊探析
上海首家“非人類”餐廳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論馬克思倫理學革命的三重意蘊
習近平外交思想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回應與超越探析
環境哲學視域下的人類中心主義辨析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論當代不分類屬的本體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