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加快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的思考

2011-08-15 00:51◆于
中國校外教育 2011年7期
關鍵詞:體育產業體育學校

◆于 雷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關于加快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的思考

◆于 雷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體育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屬性。高校體育產業是我國體育市場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它所具有的體育設施的先進性、人文環境的優越性、網絡信息的科技性、高水平師資的聚集性以及體育人口的穩定性,決定了高校體育產業在社會體育市場中的競爭能力與實力。它必將面臨越來越多的體育商機,并在我國體育市場中方顯校本特色。

高校體育產業 加快發展 實施路徑 對策研究

一、前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關鍵和重要時期。近年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體育消費的快速增長,體育產業的迅猛發展,隨著2008北京奧運會、2010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再度體現中國氣魄的2011深圳“大運會”的承辦,特別是當我國“十二五”時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公布實施,中國體育產業已經步入了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期,到2020年我國體育產業將形成2萬億元的市場期待,更為高校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開辟了道路。

二、高校體育產業現狀淺析

目前,我國擁有兩千多所高等院校。據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顯示,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場館約占我國體育場館總數的65.65%,其中高?,F有場地2.8萬個,占全國總數的34%,高校體育人口占全國體育人口的31.4%,而且規格齊全、設施完善、檔次較高的體育場館也都主要集中在各高等院校。除此之外,各高校雖擁有大量的、優質的、有形無形的體育資源,卻在每年大約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因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寒暑假等)處于閑置狀態。

高校體育的發展,不應該完全依賴國家和學校的投資,它不僅要為學校增光,更應為學校增利。尤其是面對場館維修、器材添置、經費預算(各高校體育經費約占教育總經費的0.5%)等資金嚴重匱乏和短缺的情況下,高校理應牢固樹立與市場經濟相吻合的體育產業化意識和經營理念,主動確立、全方位開展社會化有償體育服務的運行機制,努力強化自我“造血”功能。加快發展高校體育產業是必由之路。當前,高校體育產業的客觀存在,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校作為政府的一項教育事業,受計劃經濟的負面影響年深日久,有相當一部分人們往往習慣于行政思維,官員化管理的色彩相當濃厚。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比較僵化和“重智輕體”傳統思想的束縛下,高校體育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仍處于被忽視、被冷落的地位,體育產業的發展也不同程度地與現有體制機制發生沖撞,遭遇阻力。面對全社會體育健身場所紅紅火火,而高校體育場館卻相對冷清的現狀,顯然其改革與發展嚴重滯后于市場經濟要求和社會發展步伐。缺乏從經濟學的角度審視高校體育產業的思維方式及其理論儲備的明顯不足,是束縛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三、加快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的實施路徑

1.踐行科學發展觀,創新管理模式,解決好“人”的問題

發展高校體育產業,其工程千頭萬緒。但首要、核心、關鍵的問題是解決好“人”的問題。只有人的思想問題解放得好,其他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首先,高校管理層要以想干、敢干、快干的新思路、新行動加大制度支撐體系建設;應突破負面影響的困惑,敞開大門,開拓市場,簡政放權,形成多種所有制并存、各種經濟成分競相參與、共同興辦體育產業的格局;要加快構建順應時代要求、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生動局面;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發展有償體育服務的商業化運作,通過體育窗口為學校增添聲譽,提高效益。

其次,完善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機制,成立專門的體育產業管理機構。選拔懂體育、善管理、會經營的復合型人才擔當體育產業負責人;制定出科學完善、符合校情、適應社會急需的近期、中期、長期三級目標規劃;對體育產業的管理與運營進行有針對性的量化分析,明確體育資源及場地設施的責、權、利關系,使經營管理高效、快捷、透明、規范,最大限度地降低運作成本,實現教學與創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互利雙贏。條件成熟時,各高校還可以聯手組建地域性“高校體育產業聯盟”,緊密圍繞效益抓經營,圍繞經營抓管理,增強社會競爭力,使高校體育產業在規模、水平、層次上不斷越上新臺階,實現學校與社會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做大做強。

再次,鼓勵支持學校體育部門興辦體育產業實體,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人才和場館設施的優勢,調動體育工作者多勞多得的創收積極性,使他們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同時,努力擴大對外有償服務。如創辦各類體育培訓基地或業余體校;與當地相關企業部門聯手合作,通過開展學術講座、技術培訓、體育活動設計、策劃承辦大型體育賽事、開辦體育用品銷售、體彩投注站點、體育中介機構等,促進體育消費;培育體育競技、體育健身、體育休閑等俱樂部的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大力傳播先進、時尚、科學的體育理論和技術技能,提高學校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動高校體育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2.完善調節機制,理順好“財”的問題

體育的終極目標是提高本民族身體素質和體育競技水平,實現全民健身,益于體育事業發展。但體育本身并不姓“錢”。我們之所以積極主張加快發展高校體育產業,是為了遵循現代體育自身的發展規律,在實現其社會效益的同時,以其提高的經濟效益再直接投入學校體育事業,為學校體育積累和投入更多的發展基金,為增創學校體育的新優勢打造堅實的經濟基礎。為此,建立嚴格、規范、合法的體育產業財經制度尤為重要。

其一,高校的體育產業要根據國家及地方政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出產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在執行財務制度過程中,如遇到與國家政策法規相抵觸的,按政策法規執行。其二,高校體育產業應設置專人持證上崗履行財務管理、會計審核與會計監督等職能,現金日記賬必須做到日清月結,賬款相符。其三,收益分紅應以產業盈利為前提,要堅持投資風險與收益一致的原則,正確處理按勞分配與按產業投資要素分配的關系,既要維護職工個人的合法權益,又不得損害國家、學校的整體利益。對于收入分配,可通過職工集體討論、協商或其他方式民主決定,確保產業增收節支,開源節流,可持續發展。

3.挖掘優質資源,開發利用好“物”的問題

高校優質的體育場館設施,雄厚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先進的科研信息設備,豐富的體育圖書音像資料,濃厚的人文學術氛圍,穩定的體育絕對人口,以上諸多有形、無形的軟硬件體育資源,是高校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校體育應突破其公益性限制,有效開發、利用好這一物質基礎,使其功能與潛力得到完全發揮;并根據社會需求,運用自身有利條件,以新思維、新機制和新的思路大膽向產業化過渡,以適應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猜你喜歡
體育產業體育學校
從上市公司股票走勢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體育產業之籃球
2016體育年
關于《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的幾點思考
我們的“體育夢”
學校推介
新形勢下湖北省體育產業突破性發展思考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