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繼光浙東抗倭述略

2011-08-15 00:44盧如平
臺州學院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胡宗憲戚繼光倭寇

盧如平

(中共臨海市委宣傳部,浙江 臨海 317000)

戚繼光浙東抗倭述略

盧如平

(中共臨海市委宣傳部,浙江 臨海 317000)

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明嘉靖年間倭寇大肆劫掠浙江等沿海地區。戚繼光整頓臺州衛所,修城造船,招義烏兵,創鴛鴦陣,著《紀效新書》,練精銳之師。嘉靖四十年在臺州九戰九捷,史稱臺州大捷,平定浙江倭患。

戚繼光;浙東;抗倭;述略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南殲倭寇,屢戰屢捷,掃平了長期為害的倭寇,保障了東南海疆的安寧;北御韃靼,固我長城,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漢蒙民族的和平發展。戚繼光為保衛國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奮斗了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所著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著名的軍事著作,豐富了祖國的兵學寶庫,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重修的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長城,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

倭患深重

倭是中國古代對日本的稱謂,倭寇則是對13世紀至16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由日本的武士、浪人、奸商組成的得到日本封建主支持和慫恿的海盜集團的稱謂。倭寇對中國東南沿海的侵擾,由來已久,據《元史·兵二》記載,早在元末就有倭寇侵擾東南沿海,而到了明嘉靖年間倭寇達到了最為猖獗的時期,究其原因,主要有:日本處于紛亂的戰國時期,促進了倭寇武裝集團勢力的發展;中國海盜與倭寇的勾結促使倭寇隊伍前所未有的壯大;朝廷政治黑暗、吏治腐敗,不能有效抵御倭寇的進犯;海防廢弛、衛所空虛,明軍缺乏戰斗力。

其時,浙江東部臺州、溫州、寧波、紹興及嘉興等府,均無一例外地受到倭寇的侵擾。倭寇入侵之后,在燒殺劫掠財物的同時,還大量掠奪老百姓,“男則導行,戰則令先驅。婦人晝則繰繭,夜則聚而淫之?!保?]撤退時則把所劫掠的人口攜往其國內,賣為奴隸。臺州府則成為倭患的重災區,轄內臨海、黃巖、天臺、仙居、太平(今溫嶺)、寧海六縣經常遭到倭寇的蹂躪。正統四年(1439)五月,數千倭寇分乘40多艘戰船突襲臨海桃渚(今中城村,現桃渚城系正統八年戶部侍郎焦宏遷建),攻破城池,大肆搶殺。一時之間,“官庾民舍,焚劫一空,驅掠少壯,發掘冢墓,束嬰竿上,沃以沸湯,視其啼號,拍手笑樂。捕得孕婦,卜度男女,刳視中否為勝負飲酒?;囊x惡,至有不可言者?!碧忆境莾韧?,“積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蕭條,過者隕涕?!保?]嘉靖三十一年(1552)五月二十八日,倭寇2000余人攻入黃巖縣城,焚縣衙,盤踞7日,大肆燒殺劫掠。嘉靖三十五年(1556)六月,一股倭寇攻破仙居縣城,屯聚40余日,燒殺搶掠,煙火沖天,全城房屋除文廟外全部被焚。

反觀明廷,幾個在抗倭戰場上有所作為的官員,由于政治腐敗,反而被害。嘉靖二十六年(1547)七月,都御史朱紈巡撫浙江兼管福建福、興、建寧、漳、泉等處海道。朱紈到任后,“欲為國家杜亂源”,針對浙、閩地區的具體情況,采取了一系列整飭海防、消除倭患的措施,并指揮盧鏜等將領取得了雙嶼、詔安二役的勝利。朱紈在對倭作戰的同時,嚴厲打擊通倭的勢家大族,這招致了奸豪的不滿和攻擊,奸豪在朝中的政治代言人便不斷構陷與彈劾,“舉措乖方,專殺啟釁”,朱紈先被撤職,后遭逮捕,抱恨吞藥自殺。御倭有功的將領盧鏜等人也被下獄。嘉靖三十三年(1554)五月,南京兵部尚書張經總督南直隸、浙江、山東、兩廣、福建等處軍務,張經一方面采取各種措施加強海防,另一方面調尚有戰斗力的各省士兵到浙、直御倭?!澳险{湖廣士兵、廣東徭兵、廣西狼兵、四川苗兵、福建賴兵、崇明沙兵、邵林僧兵,北調山東槍手、河南毛民、田州瓦氏、北邊騎兵、北平射手,凡稱勝者輒致之”。[3]65三十四年(1555)五月張經指揮俞大猷、盧鏜、湯克寬等率各省士兵于王江涇(今江蘇吳江盛澤東南)大敗倭寇,“斬賊首一千九百級,焚溺死者甚眾。自軍興來稱戰功第一”。[4]王江涇大捷,是嘉靖登基以來抗倭取得的首次大勝仗。但是,奸臣趙文華、嚴嵩卻誣告張經 “養寇糜財,屢失進兵機宜”,雖“征兵半天下,賊寇愈熾”。[5]致使剛剛獲得大捷的張經與浙江巡撫李天寵于五月被捕,十月二十九日被殺??官劣泄Φ膹埥洷徽_陷致死,“天下冤之”。各路軍隊軍餉被克扣,賞銀被侵吞,導致軍心解體,士無斗志,軍紀渙散,特別是從廣西調來的狼兵,更是不聽節制,無心與倭寇作戰,甚至“掠奸索食,不減于賊”。[6]面對兇狠的倭寇,官軍既無進攻之勇,又無防守之能,雖然在人數上數倍、數十倍優于倭寇,偶爾也曾取得局部性的勝利,但十戰九敗,于是倭患越來越嚴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百余倭寇自上虞登岸,深入腹地行程數千里,歷時80多日,犯紹興、杭州、嚴州,竄入南直隸(今江蘇、安徽),流劫至南陵,犯江寧鎮,一路掠殺,然后進逼南京城,到城下人數只剩60余人,當時南京城駐有軍隊12萬人,卻閉門不敢出戰,聽任倭寇四處劫掠兩晝夜。最后該股倭寇轉掠至蘇州才被殲滅,但明軍累計傷亡竟達4000余人。[7]

初露鋒芒

在倭患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戚繼光因在山東備倭有功而調任浙江,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任浙江都司僉書,司屯局事。戚繼光隨總督胡宗憲參加抗倭,提出了不少好建議,很短的時間就贏得了胡宗憲及其幕僚徐渭(文長)的賞識,嘉靖三十五年(1556)七月,經胡宗憲提議,29歲的戚繼光擔任寧紹臺參將。

上任伊始,八月,一股800余名的倭寇進犯龍山所(今慈溪東南龍山),參將盧鏜、副使許東望等共率14000名明軍抵御。兩軍相遇于高家樓,倭寇分三路沖過來,明軍竟然一觸即潰,人數眾多的明軍四散奔逃,幾百個倭寇在后面窮追。在此關鍵時刻,戚繼光登上高石,連發三箭,射殺三路領頭的倭酋,才扭轉了危險的局面,明軍方趕跑了群龍無首的倭寇。九月,又有一股倭寇登陸慈溪,浙江巡撫阮鄂親督總兵俞大猷等官兵2萬余人迎擊,明軍倚仗兵力上的優勢,給這批倭寇以重大殺傷,倭寇見明軍勢大,且戰且走,明軍乘勝追擊,又取得縉云、桐嶺二戰勝利。而敗逃中的倭寇卻敢于在雁門嶺設下埋伏,明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一見中了敵人的埋伏,遭到前后夾擊,馬上驚慌失措,陣腳大亂,許多士兵根本不聽號令,不敢與沖上來的倭寇伏兵交戰,紛紛丟下手中的武器四散逃命,軍紀根本不起作用。幸虧戚繼光和臺州知府譚綸各率所部拼命抵抗,從而避免明軍慘敗的命運。而該股倭寇得以輕松地經由樂清出海,揚帆而去。

在實踐中,戚繼光認識到“倭非大創盡殲,終不能杜其再至”。而衛所士兵和客兵軍紀松弛、戰斗力低下,要想“大創盡殲”,就要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于是就在這年的十一月,起草了《任臨觀請創立兵營公移》,第一次正式向上司提出了練兵的建議,但并未引起上司的重視。嘉靖三十六年(1557)二月,他再一次提出《練浙兵議》,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豈無材勇?誠得浙士三千,親行訓練,比及三年,足堪御敵,可省客兵歲費數倍矣?!保?]66在浙江巡撫阮鶚的支持下,胡宗憲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于這年十二月將兵備僉事曹天佑招募的3000名紹興籍士兵撥給戚繼光訓練。

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總督浙直胡宗憲在前二年采取剿扶結合的戰略,用機謀離間并消滅了勾結倭寇的漢奸頭目徐海、陳東、麻葉等的基礎上,誘俘了海盜頭子、勾結倭寇的最大漢奸王直,削弱了倭寇的力量,取得了抗倭的一大勝利。王直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二月被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斬于杭州。王直被捕后,其養子王(毛海峰)與倭寇頭目善妙等率余部近千人盤踞舟山岑港,“列柵舟山,阻岑港而守”。嘉靖三十七年(1558)二月,胡宗憲調集浙江全省的精銳部隊2萬余,親自指揮,發起岑港戰役,合力圍剿海盜和倭寇,戚繼光任左路之將。但事與愿違,倭寇居高臨下,居險死守,明軍多次發動猛攻,都受挫而返,傷亡慘重,岑港之戰陷入了長期膠著狀態。同年五月,臺州沿海大批新倭登陸,戚繼光奉命從岑港回防臺州,途中得悉由于臺州知府譚綸率軍民頑強抵抗,倭寇轉犯溫州,便率部向溫州推進,六戰六勝消滅倭寇,爾后率部返回岑港戰場。七月,由于岑港久攻不克,總兵俞大猷及戚繼光、劉英等將領被撤職,明廷令他們戴罪立功,一個月內攻破岑港。明軍別無選擇,對岑港展開了夜以繼日的進攻。倭寇燒毀大寨,轉移到附近的柯梅造船遠逃,既而流劫福建。事后,御史李瑚劾參胡宗憲三大罪狀,胡宗憲把責任都推到了李瑚的同鄉俞大猷身上,俞大猷以“邀擊不力,縱寇南逃”的罪名被捕進京,爾后被發配到大同鎮軍前效力,戴罪立功,盧鏜接任總兵,戚繼光則因平王直之功而官復原職。[8]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數千倭寇登陸臺州,一股倭寇圍攻桃渚城達七晝夜。桃渚是從海上進入臺州的咽喉之地,“為衛城府治之藩翰”,故亦是倭寇侵擾的重點,也是臺州抗倭的主要戰場。戚繼光在消滅入侵寧海溪的倭寇后,與原臺州知府、時任浙江海道副使的譚綸率兵冒著暴雨急行軍300余里,解桃渚之圍。四至五月,連捷于連盤、肯埠、章安、海門、金清、桃渚、昌埠、梅澳、南灣等處,徹底殲滅入侵之倭。五月,在再次解桃渚之圍后,進駐桃渚城,看到城池破敗,立即動員軍民大規模修復城墻。他以軍事家的眼光發現東北角和西北角“為藪澤,蔽塞不通”,成了死角。于是用官府空基易價作為費用,在兩角創造性地各修筑了一座空心敵臺,使桃渚“城上有臺,臺上有樓,高下深廣,相地宜以曲全,懸城外,纖悉莫隱”。[9]空心敵臺的修建,大大增強了桃渚城的防御能力,這是戚繼光軍事實踐的一個偉大創舉,是對中國古代軍事建筑學的巨大發展,是軍事建筑史和城防史的重大突破,為其晚年大規模建造北方長城空心敵臺開啟了先河。

創建戚家軍

招募義烏兵。自嘉靖三十六年冬,戚繼光接收曹天佑招募的3000名紹興兵進行訓練后,這批士兵在戚繼光的訓練下,軍容相當嚴整,行動敏捷,而且也打了一些勝仗。但由于許多士兵出身于市井油滑之徒,也存在嚴重弱點。一是軍紀敗壞,戰時出現取己方傷兵或百姓首級冒充倭首現象,雖經懲治,但濫殺無辜依然時有發生;二是軍隊驕惰怯懦現象十分嚴重,士兵畏懼與兇猛的倭寇近身作戰,戰斗力不強,如攻打岑港之戰,這支軍隊就是攻不上去,為此戚繼光受到革職處分。實踐證明,一支部隊戰斗力的強弱,兵員的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他要挑選一批勇敢、剽悍、忠誠的人。而此前,在義烏為爭八寶山之礦,發生了一場大規模械斗,械斗的一方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徒,另一方是永康和處州(今麗水)的礦徒、農民和小手工業者,雙方均有幾千人參加,械斗激烈,死傷慘重。戚繼光欣賞義烏人那種同仇敵愾、剽悍勇敢的精神,要是把這種精神引導到抗倭作戰上來,可組成一支勁旅,“一旅可當三軍”。于是戚繼光于嘉靖三十八年八月再上《練烏傷兵議》,要求罷去所部舊兵,招募新兵。由于戚繼光練紹興兵已見成效,因而胡宗憲很快就予批準。九月,戚繼光去義烏募兵,在義烏縣令趙大河的密切配合下,戚繼光經嚴格挑選,招募了義烏民間頭面人物陳大成、礦工首領王如龍及金科、陳子鑾、童子明等4000余名礦工、農民,[10]31并報請胡宗憲批準,由素得民心、仁而有勇的趙大河兼任這支新軍的監軍。是年冬,戚繼光帶著這支4000名士兵組成的全新部隊,進駐臺州,在靈江邊的武場開始了嚴格的訓練。

整頓衛所,修城造船。嘉靖三十九年(1560)二月,明廷對浙江的海防進行了重新部署,分寧紹臺區為二:設寧紹參將和臺金嚴參將,浙江總兵下設杭嘉湖、寧紹、臺金嚴及溫處四參將的防守體制。戚繼光改任臺金嚴參將,駐節臺州。在臺州,戚繼光從此真正開始了他一生輝煌的軍事歷程。

臺州于洪武年間設海門、松門2衛和桃渚、健跳、前所、新河、隘頑、楚門6所,但行伍空虛嚴重,如海門衛原設官軍6528名,但戚繼光點驗時僅1183名,且近半老弱病殘。[3]70而臺州由于長期倭患,民間涌現出一批抗倭勇士。戚繼光認為臺州兵僅次于處州兵和義烏兵,“臺兵以太守譚公之嚴,初集即有以攝其心。故在譚公用之而著績”,其人性“在于虛實之間,著實鼓舞之,亦可用”。[11]30于是戚繼光在《新任臺金嚴請任事公移》中提出“凡可以充實行伍,激發士氣者,悉聽職隨機轉環,不必拘定常格,多方以振飭之”。[11]11經胡宗憲批準:“俱許便宜施行?!逼堇^光招回逃亡和被強占勞役的軍丁1000余人,從民間招募勇士1000余人,充實衛所,使臺州沿海衛所面貌煥然一新。其中楊文 (臨海大汾人)、張元勛(太平新河人)、李超(太平松門人)隨戚繼光南征北戰,分別累功至遼陽、廣東、福建總兵。

戚繼光就地取材,以當地盛產的毛竹為枝干,發明狼筅;充分認識到火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大量裝備鳥銃、佛郎機等火器;在靈江創新打造各有特色的福船、海滄、蒼船三種類型戰船計44艘,建立水軍;加高加固城池,將嘉靖三十八年(1559)在桃渚的筑城創造運用到府城,于嘉靖四十年(1561)在臺州府城又策劃修建了13座空心敵臺,提高了府城的防御能力。并加強偵察報警,部署嚴密的防御體系。

著《紀效新書》,練精銳之師。戚繼光根據江南水鄉地形特色及倭寇單兵作戰能力較強、倭刀堅利的特點創設12人為團隊、攻防兼宜的 “鴛鴦陣”,適合大兵團作戰的“一頭兩翼一尾陣”。著《紀效新書》(嘉靖三十九年正月初步成書),軍事理論涵蓋選兵、號令、戰法、行營、武藝、守哨、水戰和紀律、獎罰及思想感化、情感投入等內容,體現了戚繼光的治軍和管理藝術。以《紀效新書》為教材,卓有成效地訓練4000名義烏兵和衛所士兵。

戚繼光根據抗倭和過去兩年的練兵經驗,對將領進行德、才、識、藝四方面的培養,根據其不同特點,委以相應的職務。在南征北戰中培養了胡守仁、丁邦彥、陳大成、王如龍、楊文、張元勛、李超、陳子鑾、朱玨、金科等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對士兵進行耳、目、手、足、心以及營陣的全面訓練。練耳目,使士兵絕對聽從指揮,令行禁止;練手足,使士兵體格健壯,武藝精強;練心,使士兵親附將領,士氣高昂,勇敢作戰;練營陣,使士兵協同作戰,共同對敵,增強威力。經過戚繼光的精心訓練,這支招募的部隊和衛所士兵逐漸成為一支武藝精、戰術強、守紀律、聽指揮、萬眾一心、勇敢善戰的精銳之師,人們稱其為“戚家軍”。[12]

胡宗憲看到戚繼光練兵成功,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九月遂盡罷客兵,用以戚家軍為主力的浙江兵防御倭寇。并在向朝廷上疏中對戚繼光充分肯定:“去年浙東屢捷,實彼一臣之功……且任勞任怨,挺身干事,誠無出其右者?!币蟆懊馄鋭e升,專候浙直總兵員缺推用,務令久成以便責成”。[10]40

臺州大捷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2萬余人分乘數百艘船,分頭進犯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桃渚,太平新河、楚門(今屬玉環)等十余處,警報頻傳。

寧海之戰。四月十九日,16艘倭船約1000名倭寇從奉化西鳳登陸,當晚進至寧海一都團前,蹂躪劫掠。戚繼光接報后部署好臺州防守,于二十二日晨,率主力2000人趕赴寧海。接敵后,鴛鴦陣首次亮相,僅半個時辰就殺敵數百人,余寇落荒而逃,戚家軍無一陣亡。

新河之戰。二十二日,倭寇得知戚繼光去寧海方向,臺州空虛,遂分三路進犯臺州。其中一路前后8艘700余人,由周洋港登陸,二十四日搶劫新河所城外各地。時新河城內精壯士兵大都出征,留守者人心惶惶。當時戚繼光夫人王氏正住在新河,她挺身而出,命令打開兵器庫,發動婦女穿上軍裝,手執武器,和兵士混雜,登城守衛。倭寇遠遠望見城頭旌旗叢密,兵員充足,不敢攻城,只包圍了所城,并在四周搶掠。戚繼光接報后命令兵備僉事唐堯臣督胡守仁、樓楠兩部馳援新河,臨海、太平、黃巖等縣鄉勇策應。二十六日,倭寇進逼新河城下,戚家軍援軍趕到,兩面夾擊,倭寇力不能敵,慌忙逃往城南寺前橋鮑家大院固守,下午四時左右突圍,又被明軍擊敗。戚家軍乘勢圍攻,用鳥銃殺傷其百余人。殘余倭寇乘黑夜逃往溫州方向,胡守仁、張元勛等率兵追擊,再次殺傷敵人。是役,消滅倭寇500人,己方陣亡者姜金等3人。

花街之戰。新河戰斗時,戚繼光已率兵到寧海的梁王鋪,得悉在桃渚東北登陸的一支倭寇500余人焚毀船只向內侵犯。戚繼光分析倭寇目的是進犯臺州府城,而此時府城城墻因暴雨多處倒塌,為建空心敵臺又拆毀二十余處,且守城官軍已調往他處,守備薄弱,于是戚繼光決定馳援府城。戚家軍二十二日赴寧海時僅帶了3天干糧,軍中已經斷食,部隊決定回府城吃飯,2000人連夜空腹越桐巖嶺,馳奔70里,于二十七日午前先敵趕到府城。此時倭寇已突入靖江山下,潛抵花街,距城僅5里。戚繼光決定“亟須滅賊,而后會食”。將士勇氣倍增,部隊迅速列成戰斗隊形進抵花街,而倭寇前隊列成一字陣向戚家軍逼來。戚家軍先是用鳥銃射敵,而后以鴛鴦陣沖殺,壯士朱玨沖鋒在前,先斬領前的倭首,復連刃7賊,倭寇披靡大潰,把搶來的財物丟棄地上,戚家軍誰也不顧滿地的金銀財寶,陳大成、丁邦彥等率兵窮追猛打,全殲這股倭寇,其中生擒賊酋2人,斬首308級,落水死亡者無數。此役還解救了被擄的老百姓5000余人,而戚家軍只有哨長陳文清等3人陣亡。

上峰嶺之戰。四月二十五日,一股2000余倭寇18艘帆船泊健跳所之圻頭(今寧??h越溪),二十八日焚舟登岸,犯臨海,五月初一進到臺州府城東面的大田鎮。戚繼光率身邊的丁邦彥、陳大成等部1500人抵大田嶺設伏,兩軍在大雨中對峙兩日。初三日,倭寇見攻取臺州難以取勝,沿山路逃往大石方向,戚繼光判斷其必竄犯仙居,進而劫掠處州(麗水),途中必經上峰嶺,而上峰嶺南是一狹長山谷,便于伏擊。便迅速作了部署,以哨官趙記領所部尾隨倭寇,自己率大部隊沿大道直奔上峰嶺,以逸待勞,每個士兵各執一松枝隱蔽設伏。初五,倭寇單列成一支長隊經過上峰嶺南側,遠望嶺上滿山青松,不見有兵,便毫無戒備。等到倭寇過半,戚繼光下令攻擊,頓時,戚家軍拋下松枝,鳥銃齊發,列成鴛鴦陣,居高臨下,勇猛沖殺下去,倭寇倉皇應戰,大敗而退到北面的山下負隅頑抗。戚家軍各路掩殺,同時在北山上樹起一面白旗,高喝:“被擄百姓和脅從者投奔此旗避命!”頓時有數百人奔伏。倭寇力不能敵,搶登上界嶺,扼險拒守,哨官婁子和率一批勇士斬關直沖,哨官吳惟忠等相繼而登,眾兵士蜂擁而上。倭寇四處逃命,有的被殺,墜巖而死者不少。殘敵連滾帶爬逃下界嶺山,奔向白水洋,躲進朱家大院。戚家軍乘勝追擊,把朱家大院團團圍住,先以鳥銃射擊,后以火藥焚燒,殘倭或投降或被殺或燒亡。此役戚家軍以1500人全殲2000倭寇,解救被擄百姓1000余人,而僅陣亡陳四等3人。戰斗結束,戚家軍班師入臺州,城中老小出城20里相迎,歡聲雷動。

長沙之戰。上峰嶺戰斗后,戚繼光又督兵取得楚門、大小藤嶺等戰斗的勝利。五月十七日,原來寧海團前逃跑的倭寇,又聚集了3000多人,聯艫數十艘,在長沙(今溫嶺東南長沙)登陸。他們砍竹伐木,筑壘結巢,把從象山、奉化、寧海等地劫掠的百姓髡首跣足地囚于船上,企圖南攻隘頑,北襲太平,掠奪更多的財富和人口。此時,戚繼光駐軍新河,接報后即周密部署,水陸并進。二十日凌晨,戚家軍分三路迅速逼近敵巢,突然發起攻擊。倭寇見戚家軍突至,驚恐萬狀,喪失了抵抗能力,紛紛往停船處逃跑。但船只早被戚家軍奇兵焚毀,倭寇被逼入海涂,此時恰逢風急浪高,大部分倭寇被巨浪卷走淹斃。戚家軍擒斬56人,繳獲兵器3240多件,船只11艘,奪回被倭寇搶掠的財物不可勝計,解救被擄百姓1200余人。此前,有300多倭寇外出搶掠,得知群倭被殲,抱頭大哭,遂乘夜駕船十艘出海外逃。但胡震率領的水軍早在外海等候,十艘倭船全被犁沉,除二十余人被擒外,其它或被殺或溺斃,使其“只檣不返,而賊部中之梟雄悉絕?!保?0]66

四至五月間,戚家軍連續在寧海、新河、花街、上峰嶺、楚門、隘頑灣、藤嶺、長沙和洋岐等水陸九次大戰,均獲大捷,使侵犯臺州的倭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并解救了被擄的萬余名百姓,而戚家軍累計陣亡不到20人。九戰九捷,史稱臺州大捷。這前后一個月的戰斗打出了戚家軍的威風,打掉了倭寇的囂張氣焰。與此同時,浙江總兵盧鏜及溫處參將牛天錫也率領部隊殲滅了進犯寧波、溫州等地的倭寇。

九月,胡宗憲上疏,稱戚繼光“臺民共倚為長城,東浙實資其保障”,[10]72戚繼光實授都指揮使。嘉靖四十一年(1562)四月,又有一股倭寇侵擾臺、溫,戚家軍很輕松地于水漲(今屬樂清)、溫嶺等處水陸七戰七捷,徹底消滅倭寇。從此,戚家軍的威名傳遍東南各省,倭寇亦畏戚家軍如猛虎,懼稱戚繼光為“戚老虎”而不敢再犯浙江,浙江倭患遂平。

[1]明·朱九德.倭變事略[M].上海:上海書店,1982:86.

[2]明·佚名.嘉靖東南平倭通錄·附錄二·國朝典匯[M].上海:上海書店,1982:59.

[3]明·戚繼光撰.戚少保奏議[M].北京:中華書局,2001:65.

[4]清·張廷玉等.明史·張經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5.

[5]清·張廷玉等.明史·趙文華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64.

[6]明·朱九德.倭變事略[M].上海:上海書店,1982:92.

[7]范中義,仝晰綱.明代倭寇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2004:195.

[8]清·張廷玉等.明史·戚繼光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8.

[9]明·何寵.桃渚新建敵臺碑記[Z].

[10]明·戚祚國等.戚少保年譜耆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3:31.

[11]明·戚繼光.紀效新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1.

[12]范中義.戚繼光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62.

On the Fight Led by Qi Jiguang against Japanese Pirates in the East of Zhejiang Province

Lu Ruping

(Propaganda Department,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Linhai,Zhejiang 317000)

Qi Jiguang is an outstanding militarist and national hero in Chinese history.In the year Jiajing when Japanese pirates rapined the coastal areas including Zhejiang,Qi Jiguang traind compulsory servicemen, repaired equipment, and applied strategies to win nine wars against Japanese pirates and pacifies the region.

Qi Jiguang;east of Zhejiang;fight against Japanese pirate;outline

K248.205

A

1672-3708(2011)02-0008-05

2011-03-18

盧如平(1963- ),男,浙江臺州人,臨海市委宣傳部干部。

猜你喜歡
胡宗憲戚繼光倭寇
胡宗憲悲劇與明代官場的“集體腐敗”
吳大昕:《海商、海盜、倭
——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
這個飽受爭議的民族英雄為何自殺
巧借潮水滅倭寇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徐渭的幕府時光
戚繼光開發的抗倭神器,讓清朝受益二百年
姚渝永連環畫選頁 《戚繼光御倭》
從明朝倭寇的特點看倭寇的歷史地位
抗倭能臣胡宗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