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中心主義與自然中心主義的論爭與評析*
——從生態危機談起

2011-08-15 00:46
長沙大學學報 2011年4期
關鍵詞:本源中心主義根源

張 杰

(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陜西西安 710127)

人類中心主義與自然中心主義的論爭與評析*
——從生態危機談起

張 杰

(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陜西西安 710127)

生態危機的出現不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而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具體道路和具體方式的產物。生態危機出現的根源在于人們沒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自然對于人的本源性和根源性;人對自然的超越性?!白匀恢行闹髁x”的價值觀凸現了自然對人的本源性和根源性,遮蔽了人對自然的超越性;“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突出了人對自然的超越性,卻忽視了自然對人的本源性和根源性。

生態危機;人類中心主義;自然中心主義

20世紀以來,生態、環境和資源等全球性問題已經凸現出來,這些問題是與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緊密相關的問題,它已經突破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限制,成為了全人類共同關注的世界性話題。這進一步表明,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深層次問題,是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方式和具體道路緊密相關的。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本身就是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進步和發展是沒有錯誤可言的,不能因為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我們就說發展是錯誤的。歷史的進步和發展本身并沒有錯誤,而是發展、進步的具體道路和具體方式出了問題。

生態、環境和資源等全球性問題并不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和進步的必然產物,而是發展的具體道路和具體方式的產物。我們在對這些問題的形成原因以及解決途徑進行分析和探討時,必須對具體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進行分析和探討,而不是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加以懷疑。而對具體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的探討,最重要的就是要對發展所依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行更深入的反思。

無論是“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還是“自然中心主義”的價值觀,都是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展開的,所不同的是論述的前提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叭祟愔行闹髁x”的價值觀,把人看作確立價值觀的前提和根本,以人或人類的需要來確定自然資源的價值,這在理論上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是人得以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但是過度強調滿足人類的需要,實現人類的愿望,以自然的主人的身份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超過了自然所能允許的限度,就必然會導致自然資源的枯竭和生態平衡的破壞。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并沒有錯誤,但過度地改造就會適得其反。因此,生態危機形成的根源不是人對自然的改造,而是人對自然的過度改造。如果把導致生態危機的根源算在“人類中心主義”的頭上,也有欠公允?!白匀恢行闹髁x”的價值觀克服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的缺陷,強調人類活動必須尊重自然的內在價值,把人的道德規范擴展到生態領域,無疑是價值觀領域的革命性的變革?!白匀恢行闹髁x”在價值觀上凸現了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對人的活動的制約作用,強調自然對人的本源性和根源性,這一點無疑是正確的。確立科學的、全面的發展觀,必須在發揮人的能動作用的同時,以尊重自然規律為前提,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基本原理。但是,“自然中心主義”的價值觀也有明顯的缺陷,就是忽視了人對自然的能動作用,忽視了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社會制約性。

在“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和“自然中心主義”價值觀的爭論中,始終存在著“誰是價值主體”的問題。在“人類中心主義”看來,人(人類)是價值的主體,自然事物僅僅是人類活動的對象;而在“自然中心主義”看來,自然事物具有內在價值,是價值的主體。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成為了這兩種價值觀爭論的焦點。確立科學的、全面的生態價值觀,必須對“誰是價值主體”的問題做出明確的回答。

主體和客體是表征人的活動過程中對象性關系的哲學范疇。首先,這一對范疇,是活動論范疇,而不是本體論范疇,應該把活動論的“主體”范疇與本體論的“本原”、“本體”范疇加以區別,否則就會導致理論上的混亂;其次,這一對范疇所體現的是人與客觀事物(或人對人)的對象性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人把某一具體事物作為認識和改造的對象時,這一事物才能被稱為“客體”,而對它進行認識和改造活動的人才能被稱為“主體”。在人和客觀事物的對象性關系中,主體只能是人,而不是物;在人和人的對象性關系中,主體也是人,客體也是人,即是被作為對象的人。離開了對象性關系,談論主客體及其關系,也會導致無謂的抽象爭論,出現理論上的混論。認識、實踐和價值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這些活動所體現的是人與對象的關系,即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人既是認識的主體,也是實踐和價值的主體,還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我們所說的“主體”就是人,除了人之外的任何事物,是不能作為主體而存在的;我們所說的“主體性”就是“人性”,而不是“物性”。在這一點上,自然事物、生態系統是不能作為“主體”而存在的,更不具有“主體性”。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價值的主體只能是人,也僅僅是人;而客體既可以是人之外的自然事物、生態系統,也可以是作為主體活動對象的人和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社會制度?!白匀恢行闹髁x”的價值觀認為自然事物、生態系統具有內在價值,把生態系統作為價值的主體,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因此,建構科學的、全面的生態價值觀,必須把人作為價值的主體,而不能把自然事物、生態系統作為價值的主體。

價值是表征對象物對人的作用和意義的哲學范疇,是人的超越性本質的集中體現。價值是屬人的,人是價值的主體、核心和本質之所在。價值在本質上是以人和人類為中心的。價值體現了人的活動的意向性、指向性和目的性,人的活動是指向物的,是以物為對象的,但卻是為了滿足人的。就“滿足人”這一點而言,我們可以說某物對人是有價值、有意義、有作用的。人的活動在本質上是“人為”和“為人”的統一,人是活動的主體,是活動的發動者、操縱者和控制者,活動的目的在于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愿望。價值是人的活動的目的性,體現了“為人”的目的性特征。人的超越性本質是人進行一切活動的內在依據,也是價值的內在依據。人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卻又不滿足于現實世界所提供的一切。超越現實世界、獲得更多的東西、過更好的物質生活和更有意義的精神生活,這是人的本性,由于這一本性的驅使和引導,人才去進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進而滿足自身的需要,實現自身的愿望。人的超越性本質,體現在人的活動中,就是要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去創造價值、實現價值、享受價值。在價值的本質問題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價值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既可以包括物和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包括人和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還可以包括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作用。把價值放大到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本質上否認了價值是人的超越性本質的體現和人的活動的“為人”特征,在邏輯上犯了抽象過度的錯誤。價值無疑是一種“相互作用”,但僅僅是人和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能把物和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包含在其中。把物和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看做是價值,也就取消了價值的屬人本質。

“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是無可指責的。它肯定了人作為價值世界的主體作用,把人類的需要、利益看做是評價事物價值的依據,張揚了人對自然的超越性?!白匀恢行闹髁x”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評在邏輯上也是不成立的。盡管它肯定了自然對于人類的根源性和本源性,但認為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內在價值,把自然生態系統看做是價值的主體,顯然是錯誤的。從對價值本質的理解上,“自然中心主義”把價值視為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因而也把生態系統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作用看作是一種價值形式,從而進一步推出“生態系統具有本源價值”的結論。生態系統固然具有價值,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具有前提性和決定性的意義,但這種價值也是以人類對其評價為基礎的。如果人類沒有認識到生態系統對自身的作用,沒有把生態系統作為人類認識和評價的對象,這種價值也是晦暗不明的?!白匀恢行闹髁x”在價值觀上的失誤,是把作為本體論范疇的“自然”看做是價值的主體和本體,認為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內在價值,并把這種內在價值作為評價人類實踐活動的依據和標準。這種把本體論范疇的“自然”與價值論范疇的“自然”混為一談的論調,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

“自然中心主義”的價值觀和“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各有貢獻又各有偏頗?!白匀恢行闹髁x”的價值觀凸現了自然對于人的根源性和本源性,遮蔽了人對自然的超越性;“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張揚了人對自然的超越性,卻又忽略了自然對人的本源性和根源性。因此,確立科學的、全面的生態價值觀,尋求正確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既要考慮到自然對于人的根源性和本源性,又要考慮到人對自然的超越性。建構科學的、全面的生態價值觀的理論前題,是在哲學本體論上,堅持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本源性和根源性,在價值觀上則要以堅持人類的超越性本質為依據,堅持人類的主體性,把人類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不僅要維護和實現當代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且要為后代人的生存和發展保留廣闊的空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傳統的主客體對立的哲學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把自然對人類的本源性和根源性與人類對自然的超越性結合起來,制定科學的發展觀,選擇合理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避免人類對自然的過度征服和改造,維護和保護生態環境,最終根治生態危機。

[1]余謀昌.走出人類中心主義[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6,(12).

[2]韓振秋.科學發展觀——人類中心主義的揚棄[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7,(3).

[3]劉福森,曲紅梅.“環境哲學”的五個問題[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19).

[4]苗偉.現代人類中心主義的理論整合[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6).

[5]盧風.人道主義、人類中心主義與主體主義[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

[6]金勝軍.基于丁伯根原則的中國環境政策取向分析[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7]江暢.論人類中心主義的雙重效應[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

B018

A

1008-4681(2011)04-0071-02

2011-05-09

張杰(1984-),男,山東臨沂人,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價值哲學。

(責任編校:簡子)

猜你喜歡
本源中心主義根源
超越霸權中心主義——主權平等的第三世界歷史經驗
探本源,再生長:基于“一題一課”的生成式專題復習課的探索
論我國實體中心主義的非法證據排除模式
一道電偏轉創新題的命題根源剖析
習近平外交思想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回應與超越探析
幫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
保函回歸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學設計
析錯因找方法 溯本源尋對策
湊合是離婚的根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