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機械類計算機繪圖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

2011-08-15 00:50李柏枝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機械類繪圖新教材

李柏枝

(東莞理工學校廣東東莞523106)

職業教育機械類計算機繪圖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

李柏枝

(東莞理工學校廣東東莞523106)

傳統計算機繪圖課程教學模式重知識傳授,輕學生技能培養,導致職業教育中教與學的效率不高,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不符。職業教育機械類計算機繪圖課程應進一步加強改革探索與實踐,實施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為引領的項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機械類;計算機繪圖;職業教育;項目式

目前計算機繪圖已在各個行業被普遍應用,但是職業教育類學校在計算機繪圖教學中,大多參照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課程內容理論化,學習方式課堂化,學習結果文憑化”,仍然采用傳統的教材和教學方法,重知識傳授,輕學生技能,將計算機繪圖作為一門單純的基礎科目獨立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大多偏重于軟件功能的學習和傳授,內容偏多偏深,在專業技能方面的可操作性并不強;加上職校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造成學生對現有教材難以適應,也難以適應本專業對人才的繪圖要求。從2005年開始,筆者所在學校以機械類專業為試點,充分吸收并借鑒德國職業教育先進思想和理念,以學習需求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做中學”和“學中做”的教學手段,并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實情,提出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為引領的項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編寫機械類計算機繪圖課新教材

1.1 新教材的內容與特點

1)新教材的內容。在機械類計算機繪圖課程改革中,筆者以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AutoCAD繪圖軟件為藍本,在本省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制定以行動為導向、以一系列與職業工作崗位密切聯系的特定工作任務為引領的新的課程體系,并編寫了新的教材。新教材由十四個繪圖項目構成,以工程繪圖工作中經常遇到的繪圖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項目內容,并以完成繪圖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和最終目標。新教材以繪圖任務為載體,展開軟件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實現“理、實一體化”的目的,即綜合化、技術化、模塊化[1]。新教材要求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教學項目”來進行教學活動,目的是使學生在職業情境中培養出從業所需的職業能力。

2)新教材的特點。①所選任務輪廓清晰,內容由淺入深,可操作性強;②任務內容的選擇上,盡可能將項目任務與軟件功能結合在一起,并盡量減少學習內容的重復性;③所選項目與機械工程圖緊密聯系,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④學生有獨立進行計劃和工作的機會,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以及處理在項目中出現的問題;⑤具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既能應用已知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⑥學習結束時,由師生共同對圖形效果以及繪圖方法進行總結、評價、交流和拓展。

1.2 新教材的基本構成

1)項目名稱、任務描述及具體要求。學習任務就是學生要完成的工作任務。

2)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之后,期望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情感和態度等方面得到發展的目標或具體要求;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行為方式的變化程度與所能達到的水平。

3)知識準備。知識準備是指學生為了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必須準備的與本工作任務有關的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一般是與工作過程、操作方法與步驟相關的技術實踐知識和技術理論知識。

4)制定完成任務的繪圖方案。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自行制定繪圖方案,然后與教師及其他同學一起研討,修訂自己的繪圖計劃。

5)實施工作計劃。要求課程設計有一定的引導性問題,指引學生明確完成工作任務時的方法與步驟,以及需要解決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只有在弄懂方法、步驟和關鍵性問題之后,學生才可自行實施工作計劃,逐步完成工作任務。

6)檢查評估與教學評價(自評、互評、教師評價)。檢查評估是指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自行控制質量的過程。教學評價指師生共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完成任務的質量等所進行的評價,一般可采用過程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或采用能力性評價和真實性情境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進行,并完成相應的評價表。

7)練習或拓展性知識及相關學科理論知識。通過練習或引導性問題,可讓學生進一步拓展視野,弄清一些與工作任務有關的探究性問題,從理論的角度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

2 采用項目課程的教學方法

項目課程是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的,并以工作的相關性而不是以知識的相關性來組織課程內容的。因此,課程教學應以繪圖任務為載體,展開軟件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實現“理、實一體化”的目的。

2.1 教學程序

1)明確任務、獲取信息。教師應詳細描述清楚工作任務及其具體要求,引導學生獲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有關信息,認真講解重點、難點問題;學生在工作開始之前可借助有關信息資料和教師的引導,獨立獲取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2)制定繪圖步驟。繪圖步驟是實施繪圖前的一種思考。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制定完成繪圖任務的方法與步驟,保證繪圖的準確性和效率。

3)做出決定。通過師生共同研討,讓學生發現不足與錯漏,修改已制定的繪圖方案,做出決策。

4)實施計劃。實施繪圖是學生在弄懂相關問題、方法與步驟,確定正確的繪圖方案和操作之后獨立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給學生以輔導、引導、咨詢、糾正、幫助、補充和評價等。

5)檢查控制。檢查控制是指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獨立地評價自己的繪圖工作,及時糾正并改善繪圖方法的過程,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最佳的繪圖方法和技巧。

6)評定反饋[2]。著重評價學生的繪圖過程和圖形結果,檢查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重點指出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可采用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種方式進行,按評價表中的要求(評價項目、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也可采用過程性評價與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還可采用能力性評價和真實性情境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評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之一,切不可忽視。

2.2 教學方法

1)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教師要由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指導者,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討論等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而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失敗的教訓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同樣寶貴的知識財富。

2)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務。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態度。要注意對工作任務的細節描述,并提醒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務上而不僅僅是知識上。

3)教師要把握好講授運用時機,這對于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著重要作用;教師恰到好處的講授對學生解決疑難問題也將起著引導作用,但教師在講授時必須嚴格控制好時間,避免長篇大論。

4)教師要學會運用各種銜接性語言,把不同工作任務銜接起來,把理論與實踐銜接起來,把前后不同的工作任務中出現的理論知識銜接起來,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循序漸進,這將要求教師具有網狀的教學思維能力。

2.3 教學過程三階段與五環節

1)三個教學階段:第一階段:準備階段(明確任務、獲取信息、制訂計劃);第二階段:展開階段(做出決定、實施計劃、檢查控制);第三階段:結束階段(評價與反饋)。

2)五個教學環節[3]:①討論:一般分組進行,可以4~6人為小組布置工作任務,討論繪圖方案與步驟以及引導性問題或探究性問題等,由教師組織進行;②上機試操作: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與工作任務有關命令功能的了解和認識;③表達:一般分組進行,也可在全班里進行,主要是讓學生討論所制定的工作計劃或對某引導性問題的認識等,目的是在引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④調查:為了進一步弄清問題而進行面上的多方位的查證,目的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⑤展示:讓學生展示繪圖的每一個步驟與思考性問題的答卷以及每一階段的學習成果,特別是完成繪圖任務之后的效果圖形,以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興趣。

3 結束語

筆者所在學校數控技術和模具制造兩個專業采用新課程教學方法后,學生相關能力有所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有所提高,教學效果大為改善。

1)學生能力得到提升。采用新的教材和項目式課程教學后,由于新教材內容模擬了實際應用中的場景,學生學完該課程后,能夠合理運用軟件的功能實施繪圖,方法也更為合理,用計算機繪圖軟件抄畫機械圖樣的能力和獲取、處理和表達技術信息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同時,通過學生小組共同完成項目和開展自我評價,通過軟件的幫助信息等手段進行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團隊合作與交流溝通的能力以及依據學習(工作)任務制訂計劃并組織實施的能力等。

2)教學效果明顯提高。自筆者所在學校對機械類計算機繪圖課程進行改革后,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不但教師的工作量減少,上課更輕松,教師的上課技巧和專業知識面更上一個臺階,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也明顯提高。近幾年來,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輔助繪圖員考證(機械類)通過率均能維持在90%以上;以前學習“差生”中很大一部分也“意外”考取到證書,差生率從原來的約10%下降至約4%;課時也從原來的約80個學時,縮減至現在的約60個學時。

3)存在的問題與建議。課堂的高效率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在實踐、操作前要做好充分準備;而教師必須全面掌控課堂,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并給予適度指導,這也要求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以及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要有清晰的認識和相應的解決方法,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使教師的專業技巧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1]李柏枝.CAD軟件應用技術基礎[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7-223.

[2]李柏枝.數控銑/加工中心編程與操作技能鑒定[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89-135.

[3]李柏枝.AutoCAD應用基礎(機械類)[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6-2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Reform of Machinery Computer Graphics of Machinery Major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Bai-zhi
(Dongg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Dongguan 523106,China)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computer graphic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knowledge instead of skills cultivating,which leads to less efficient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and causes the talents cultivated can not match with company needs.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form 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the machinery computer graphics,implement action-oriented and project-lead teaching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tudents'operational capability.

machinery majors;computer graphics;vocational education;project-based

TH 126-4

B

1672-2434(2011)02-0045-03

2011-01-20

李柏枝(1970-),男,講師,從事研究方向:機械制圖

猜你喜歡
機械類繪圖新教材
來自河流的你
“禾下乘涼圖”繪圖人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特別征文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課本之中的“樹”
擔當意識:歷史新教材滲透不可或缺
基于OBE理念的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垂涎三尺
機械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報告定量分析計算若干問題探討
機械類“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