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醫患架橋梁 助推醫改立新功 張茅參加“急診室的故事”征文活動座談會

2011-10-17 07:50□文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1年19期
關鍵詞:張茅北京青年報急診室

□文

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張茅(右二)等領導參觀展覽

日前,“急診室的故事”征文活動座談會在《北京青年報》社舉辦。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張茅,衛生部辦公廳主任、醫改辦副主任侯巖,衛生部應急辦主任、醫改辦副主任梁萬年,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衛生部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姚曉曦,衛生部辦公廳副主任鄧海華,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淼,團市委副書記于慶豐,北京市衛生局黨組書記、局長方來英,北京市衛生局黨組副書記、巡視員張秀芳,北京市衛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毛羽,北京醫藥衛生文化協會會長史炳忠,《北京青年報》社社長張延平,《北京青年報》社總編輯張雅賓,《首都醫藥》雜志社社長高軍,新華社知名媒體人陸小華,北京大學醫學部人文學院教授王一方,著名作家肖復興,以及醫院代表、醫生作者代表、社會作者代表參加了座談會。方來英向張延平贈送了“溝通醫患架橋梁,助推醫改立新功”紀念牌。

張茅(右)與史炳忠(左)親切握手

方來英(右)向張延平(左)贈送紀念牌

在座談會上,史炳忠總結了“急診室的故事”的欄目策劃、運作和社會反響。2011年3月全國兩會開幕之際,為彰顯醫學的人文精神,真實展示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精神,及建立社會和醫患間的溝通和信任,北京市衛生局、《北京青年報》社、北京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共同組織了“急診室的故事”有獎征文活動。此項活動受到首都醫務界人士和社會大眾的普遍歡迎及關注,很多讀者認為,這是近年來新聞媒體少有的對醫務人員正面形象客觀報道,許多一線醫護人員踴躍投稿。截至2011年8月31日,《北京青年報》共刊登了81篇報道,包括5篇患者及患者家屬的投稿。衛生部局域網和北京衛生信息網也轉載了“急診室的故事”,該欄目得到了衛生部、北京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高度關注和肯定,獲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為配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急診室的故事”在社會上的影響,北京醫藥衛生文化協會策劃、實施了“急診室的故事”系列工程: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AM603千赫“故事廣播”的“知識開講”節目中,播出“急診室的故事”,以講故事、普及急診急救知識的形式,促進醫院與社會、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互動、溝通和了解。截至發稿日,北京衛生信息網連載的“急診室的故事”點擊率已達上千次?!凹痹\室的故事”也已編輯出書。并計劃召開首都醫藥衛生系統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會暨“急診室的故事”有獎征文優秀作品頒獎大會,還將與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合作制作“急診室的故事”情景系列電視劇節目,著手策劃電視劇《急診室的故事》拍攝工作。

在座談會上,醫院代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陳紅松談到,急診室是醫院的窗口,不但“硬件”、“軟件”要過硬,“心件”也要過硬,醫務人員要學會溝通,形成病人滿意、醫務人員滿意的多贏、和諧急診文化。急診醫生代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急診科大夫劉昶認為,急診工作“急”:病人急、病情急、醫生急。急診工作“重”:病情復雜、疑難。急診工作“險”:有醫療風險、醫患風險。急診工作“累”:每月10多個夜班,年急診量18萬人次。社會作者代表金利民說:“我通過急診就醫經歷,既感悟了人生,也理解了醫生?!薄侗本┣嗄陥蟆飞缇庉嫻【罢劻瞬邉?、編輯“急診室的故事”的感受。

張茅對北京市衛生局、《北京青年報》社、北京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共同成功組織舉辦“急診室的故事”有獎征文活動表示祝賀和感謝。他表示:“‘急診室的故事’的每篇文章我都看了,也把這個欄目推薦給部里其他的領導和同志,它是部機關同志學習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p>

猜你喜歡
張茅北京青年報急診室
病人來啦,快搶救
淺析新世紀以來我國記者職業理念的變與不變
《北京青年報》
打的
都市報頭版設計創新探析
北京青年報:杭州:先發布出租車改革方案 專車草案已做好
饞鬼蟲
饞鬼蟲
急診室護士職業危險的發生與自身素養的相關性分析
生活急診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