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應與時俱進

2011-10-21 09:25吳繼華
中華文化論壇 2011年2期
關鍵詞:振興中華與時俱進愛國主義

吳繼華

[摘要]愛國主義是對自己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各個時代的愛國主義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階級屬性,因此,對愛國主義的理解應與時俱進。愛國主義作為凝聚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在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和無與倫比的巨大作用。在當前歷史條件下,愛國主義所追求的目標與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愛國主義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對振興我中華仍然具有特殊的意義。

[關鍵詞]愛國主義;振興中華;與時俱進

[中圖分類號]B8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139(2011)02-0147-5

一、愛國主義的基本含義及時代特征

什么是愛國主義?從字意上看愛國就是愛自己的祖國?!白鎳钡暮x又怎么理解呢?長期以來說法頗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祖國是母親、是鄉情、是大好的河山、是無限的風景、是漫長的史卷等等。筆者認為,祖國應該是與自身有血緣關系的民族以及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當然,對民族的理解不應是狹隘的。那么,什么又是“主義”呢?一般來說,主義就是主張,當然應該是具有一定高度、深度和系統性的主張,否則容易被庸俗化。什么又是愛國主義呢?長期以來人們對它的認識和理解是不完全一致,但基本接近以下解釋:

愛國主義是對自己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它不僅表現為對自己的祖國、河山物產、歷史文化的深切熱愛,而且還表現為對祖國命運和利益的強烈關注,以及對祖國的美好未來的執著追求和勇于獻身的精神。

愛國主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偉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我們祖國能夠在多次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轉危為安,能夠在衰危之后再次復興,能夠有我們今天的繁榮昌盛的局面,其中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認,愛國主義是發揮了不可替代和無與倫比的巨大作用。

愛國主義也是一個歷史范疇,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階級屬性。各個時代愛國主義的內涵也不盡相同?!皭蹏钡睦砟罹烤蛊鹪从诤螘r?我想對這個問題可能很難有個明確的回答。但“愛國”這個概念從它形成的時候起,就包含了衛國、保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內容。因為外來侵略不僅可能導致亡國,最嚴重的時候還可能導致滅種。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當時代表國家的秦政權除了明確要求它的子民不僅要思想統一、文字統一,而且還要求要效忠于君王統治。以后伴隨中國歷史朝代的更替,“效忠”也得到繼承和發揚。由于國家是民族的代表,君主是國家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朕”即國家,于是“愛國”的主要含義又被賦予了對君王效忠的內容,把對君王個人的忠誠與對國家的忠誠混為一談。因此古代的“愛國”往往表現為衛國、保族、忠君。以后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匯聚在這面被今人稱為“傳統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以國事為己任、關懷民生、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不惜為祖國捐軀,使愛國主義不僅成為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而且成為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

到了近代,由于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危險已迫在眉睫,故近代的愛國主義又更多被賦予救亡圖存的內容。這種傳統的和近代的愛國主義曾經猶如一曲曲震撼山河的壯歌,激勵著人們去拼殺、去奮斗、去獻身……

但是,中國歷史上最高類型的愛國主義,卻是形成于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中國共產黨是由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所組成,共產黨人既保持和發揚了歷史上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同時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愛國實踐,因為愛國主義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堅持謀求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最沒有狹隘性和自私自利性;它堅持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統一,反對狹隘愛國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在國難當頭之時,中國共產黨又能以民族利益為重,組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以挽救危亡的祖國。所以他們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先進、最徹底、最忠誠、最無私的愛國主義者。這種無產階級愛國主義才是人類歷史上最高類型的愛國主義??嚯y的舊中國正是在這樣一大批杰出的無產階級愛國主義者及其政黨的努力奮斗下,才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使我們祖國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今天的中國,也同樣是在這些無產階級愛國主義者及其政黨的領導下,由貧窮走向富裕。

當前,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愛國主義又表現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祖國整體利益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共同基礎,維護祖國的整體利益,已成為每個愛國人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剝削階級已經被消滅,人民內部已不存在根本的利害沖突,盡管個人利益和祖國整體利益之間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矛盾,但它是在整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就是說,整體利益不僅包含個人利益,而且它直接就是每個人的共同的根本利益。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會直接意味著我們個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能夠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反之,一旦祖國現代化建設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會影響到全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點已被歷史所反復證明。第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和諧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本質特征。祖國,不僅包括錦繡河山、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勤勞勇敢的人民,而且也包括人民生活于其中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會的環境和條件。我們說不同時代愛國主義具有不同的內涵,主要是就不同時期祖國的不同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而言的。

現代意義上的愛國主義與傳統愛國主義的最大區別是:已明確的把對領袖個人的忠誠和對“國家”這一政治共同體的忠誠區別開來,“愛國”已不再具有對領袖無條件忠誠的內涵。只有當領袖所代表的利益與全體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時,愛國和愛領袖才是統一的,但這種“愛”再也不能像“文革”中那樣狂熱和盲目,因為領袖只是人民的一員,當然是比較優秀的一員。

由于民為國之本,“愛國”就是愛全體人民,“愛國”就必然要忠于人民的利益。但是“人民”這個概念又是一個比較抽象、比較整體的概念,因而“愛國”在具體的作法上就必須將“人民”這個概念分解為具體的個人,否則就會陷入許多悖論,譬如在名義上“為人民服務”,但實際上卻不為任何人服務。所以愛國首先要求關心具體的個人的命運,愛國是在愛人的過程中實現的。我們必須讓愛國主義從抽象的“國家”回歸到實實在在的個體,從而避免理論上的虛妄以及在實踐中誤入歧途的可能性。

縱觀中國歷史,中華民族歷經西方列強的侵略而不亡,反而在百年之后重新崛起。其中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毫無疑問,這也是與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有“憂國”、“救國”、“報國”的民族意

識和愛國情結相聯系的。我們廣大的中國人,無論身居何位、身在何方,都心憂天下,關心國家的命運和民生的苦樂。我們中國人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結。當國破家亡的時候,“救亡圖存”是時代的主旋律,無數愛國志士為了挽救危亡的祖國、為了民族的復興而苦苦探索、艱苦奮斗,甚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民族獨立以后,報國又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各界愛國人士又會投身于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之中。我們國家經濟能夠如此快速發展、綜合國力能夠得到如此快速的增強、國際地位能夠得到如此迅速的提高,都是與我們民族無數愛國兒女的默默奉獻分不開的。錢學森、鄧稼先、侯德榜等不可勝數的愛國科學家,他們不惜放棄在國外的舒適生活,毅然沖破重重阻力回來報效自己的祖國,為改變祖國的貧弱出一份力。雖然科學沒有國界,但作為科學家的這些中華兒女卻是有祖國的。我們生在故土的廣大中華兒女也同樣為祖國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如大家熟知的袁隆平教授,他出于對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重大意義的特殊理解,一心從事于水稻研制的工作,經過多年艱苦專研,終于成功研制出水稻優良品種——雜交水稻,為提高我國的水稻產量、解決我國人民的吃飯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祖國還有不少這樣的愛國兒女,如錢偉長、馬寅初等等,他們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科學的思維,發現我們國家在一些重大決策上有失誤,有一些制度不科學,因而提出改革建議,但卻因此受到誤解,在政治上和生活上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但他們堅信真理必然戰勝謬誤,本著對我們祖國和民族光明前景的自信,無論處于何種困境下都沒有怨天尤人,都沒有忘記為祖國的建設、民族的發展作貢獻。雖然他們的遭遇是我們共和國歷史上的悲劇,但我們祖國和人民卻因為有這樣一群忠誠、智慧、堅韌、無私、寬容的優秀兒女而感到寬慰、感到自豪。當然,報國之心也是一份平常心,對于廣大的中國民眾來說,不可能像這些偉人一樣有轟轟烈烈的一生,愛國對普通的中國人來說就是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問得過自己,無愧于祖國,我們也就不算虛度人生了。小平同志說:“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币虼?,對普通民眾而言,是干有益于祖國的事還是干有害于祖國的事,是區分一個人愛不愛國的最直接的標準。

所以,在當今中國來說,愛國不是一句空話,愛國就是要維護祖國的統一,要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讓人民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二、社會主義是愛國主義的歷史選擇和必然歸宿

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由封建社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轉折點,當然這種轉折是在西方的大炮和刺刀下實現的。在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過程中,“救亡”就成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時代主題。中華民族中的有識之士、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集團中的先知先覺者為了拯救國家的危亡,爭取民族的振興,都先后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作出過不懈的努力,設計過各種各樣的救國方案,他們都試圖以自己的方式為中國尋找到一條光明之路。

地主階級改革派主張“師夷長技”學習西方;洋務派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實質是以“學習外國利器”的辦法來維護封建的綱常、道德和政治制度;農民階級主張打碎舊世界,建立一個絕對平均的“新天國”;資產階級改良派希望依靠光緒皇帝的支持實行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變法圖強,使中國走向“大同”世界。但由于階級與歷史的局限,他們的一切探索和努力都失敗了。在這之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希望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滿清的封建統治,建立真正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他們以“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氣概,發動了武裝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是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同樣失敗了。辛亥革命失敗后的中國向何處去?中國的出路在哪里?歷史的發展呼喚和需要新型的革命階級,于是,救國救民的歷史任務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年青的中國無產階級肩上。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里成長起來的中國無產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是近代中國最進步最革命的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傳人中國,在偉大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無產階級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首次登上了歷史舞臺,并于1921年建立了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而擔負起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重任。這時中國才出現了經由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入社會主義的前途,從此以后,中國人民就在中國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一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經過22年的不斷探索,艱苦奮斗,終于徹底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終于為苦難的舊中國找到了一條振興之路。

可見,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決不是偶然的,決不是任何階級、集團或個人的主觀意愿所能左右的,而是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必然選擇,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為了拯救危亡的祖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振興中華,中國人民進行了100多年英勇頑強的斗爭。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條件,是在這個斗爭的潮流中逐步產生、成熟起來的,是在這個斗爭的發展變化中形成的。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符合歷史前進的要求和中國國情,從而得到中國各民主黨派、各階層民眾的理解、支持和擁護,所以才能成功。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帶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振興,這是新中國成立60年的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的一個真理。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新中國第一個經濟總量數據是1952年的679億元;而到了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33萬5千多億元,位居世界第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文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社會建設全面展開,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的高度統一;體現了當代愛國主義要求與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高度統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目標與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正

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領導我們事業發展的中國共產黨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胡錦濤同志在同中國農業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最鮮明的主題就是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痹诋斀裰袊?,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是高度統一的,愛國主義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愛國不是抽象的,是與愛社會主義緊密聯系的,它們的關系是一種正相關關系。愛國,就是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中國。

三、愛國主義應服務于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

人們普遍認為:愛國主義作為一種很寶貴的道德資源是一直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但是經歷了30多年改革開放后,也有一些人認為:當今中國社會已被世俗化、金錢化,什么都向錢看,不僅商業是這樣,包括教育也是如此,我們一些道德的東西已經消失,對當前公眾的素質和道德水準感到失望。但是近年來我國遭受的一些災難卻給我們提供了重新認識愛國主義的機會,使我們看到,在我國愛國主義并沒有消失,而是深藏于我們每個人的心里,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一定會表現出來。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發生了8級特大地震——汶川地震。地震發生以后,黨中央國務院立刻命令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奔赴災區搶險救災,全國人民(從黨的總書記、國務院總理到一般的群眾)都迅速行動起來?!接须y,八方支援。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切與支援也源源不斷地送往四川震區第一線。一時間,全國人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錢的、捐物資的、獻血的、自愿去災區服務的絡繹不絕。我相信,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能通過汶川地震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中國人民在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所表現出的同心同力,不僅讓四川所有失去家園的災民感受到了來自13億中華同胞的支援與關愛,也令世界為之感動、為之震撼。據2008年中國慈善捐助報告記載,2008年由于發生了南方冰雪災害和“汶川大地震”,全國各界民眾都踴躍為災區捐款捐物,當年全國就向災區捐贈款物達1070億元。汶川地震發生后,國內一些民眾、企業和社會組織還自發帶著災區急需物資和救援隊伍參與緊急救援,據統計,深入災區的志愿者人數總量在300萬以上,在后方參與救援的達1000萬人以上。無論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還是舟曲的泥石流等等災害發生時,我們都不難看到全國人民對災區的牽掛和一呼百應的援助,從每個積極參與救災的中國人的行為中也不難看到愛國主義光輝的閃現,中國人已用行動向全世界昭示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深刻含義。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比珖嗣裨谫c災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群體性的道德熱情和仁善之心,讓我們看到了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公民中的發揚光大,看到了公眾道德和仁善修養的豐滿,這也是我們“綜合國力”中的“軟實力”的表現。但是,如何將抗震救災過程中人們的這種精神和道德情操化為建設我們國家的恒久動力,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猜你喜歡
振興中華與時俱進愛國主義
學習孫中山熱愛祖國的崇高風范
孫中山的實業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下的教學之路
愛國主義教育70年
電視臺新聞播音創作空間的拓展探討
孫中山首倡“振興中華”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