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德爾歌劇詠嘆調《讓我痛哭吧》的解讀與演唱

2011-11-29 07:58于峰
藝術評鑒 2011年7期
關鍵詞:巴洛克詠嘆調

于峰

摘要:《讓我痛哭吧》是亨德爾歌劇《雷納爾多》中的一段詠嘆調,這首作品不同于以往脫離歌詞內容、炫耀花腔技巧、的演唱風格,重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和情感。該曲分宣敘調和詠嘆調兩個部分,具有鮮明的巴洛克風格,演唱時嚴格注意速度與節拍,注意樂段之間的力度對比,保持聲音的靈活性和抒情性,即興裝飾音的演唱不影響歌詞大意。

關鍵詞:宣敘調 詠嘆調 巴洛克 裝飾音

《讓我痛哭吧》是德國作曲家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所作的魔幻歌劇《雷納爾多》中的一個選段。歌劇作于1710年,兩星期完成,2月24日公演,連續15場,受到空前歡迎。這是亨德爾在倫敦寫的第一部意大利式的歌劇,也是他在倫敦上演的歌劇中最成功的一部。

18世紀的意大利歌劇是在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要求下,在新古典主義文學思潮和阿卡狄亞學會的推動下,在音樂和文學人才聚集的作用下興盛起來的。這一時期是美聲唱法的黃金時代,“唯聲論”一度占據主導地位。當時的歌唱家是演出的中心,作曲家處于從屬地位,劇情是拼湊的,歌唱家全神貫注于即興表演各種花腔、快速樂句和裝飾音,極力炫耀自己驚人的絕技,觀眾也主要聽一段詠嘆調結束前的華彩樂段。這種以閹人歌手為代表的,脫離歌詞內容、炫耀花腔技巧、堆砌各種裝飾音、形式主義的演唱風格,一度占據歌劇演出的主導地位,使歌劇漸漸變得蒼白和令人乏味。而亨德爾的歌劇卻以人物形象和感情表現為基點,著重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表現特定的戲劇情景中的人物性格。他的歌劇具有嚴肅的情節、高貴的歷史題材和以詠嘆調為中心的音樂特征;其戲劇的本質是展現真正的人生悲劇,是專門為音樂而作的戲劇。歌劇《雷納爾多》主要立足于意大利早期歌劇經驗的巴洛克風格,既有意大利歌劇的特點,又顯示出極具個性的創作和演唱風格。其中詠嘆調的返始結構是在對比之后實現情感的升華。詠嘆調的這些風格特征反映了歌劇傳達悲劇精神,表達情感的戲劇觀念。

劇本是當時在倫敦相當走紅的劇院經紀人阿龍·希爾(Aaron Hill)根據意大利著名文人塔索(T.Tasso, 1544-1595)的長詩《解放了的耶路撒冷》(La Gerusalemme Liberata)中十字軍英雄雷納爾多和大馬士革的異教徒魔女阿爾米達(Armida)的故事整理的,而后由腳本作家杰克莫·羅西 (G.Rossi)寫下。主要敘述了十字軍戰爭時期,巴勒斯坦的圣殿騎土雷納爾多愛上了貴族少女阿米達,但阿米達是女巫阿爾米達的寵兒,女巫把她藏在魔園里,不讓雷納爾多把她帶走。異教國王阿爾甘特是女巫的情人,他生性好色,又看中了魔園里的阿米達。當阿米達正對自己和雷納爾多的愛情陷于絕望時,雷納爾多前來救出了她,并把阿爾甘特和女巫囚禁起來,使他們改邪歸正,成為基督徒。

《讓我痛哭吧》這首詠嘆調,出現于《雷納爾多》第二幕第四場,是阿米達在花園里抒發對命運的悲慘痛苦的感嘆而唱的。該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宣敘調,宣敘調是歌劇情節發展的重要途徑。亨德爾在這段宣敘調中使用了大量的休止符,來安排樂句的進行,伴奏和聲織體簡單明確,只有幾個和弦,節奏較為自由,使宣敘調更趨于戲劇化和想象力,同時演唱者在演唱中有更加自由發揮的空間,該段為4/4拍,由弱拍進入,表現雷納爾多對阿米達的情詞懇切的哀求和質問:“阿米達,求你憐憫,你用強暴的力量,奪去了我的心和一切歡樂”。最后一句“上帝啊,請你憐憫,請你憐憫”,旋律采用連續的級進下行,表達了內心的悲傷和哀怨的情緒。演唱者的著眼點放在突出歌詞的語言內涵,從文字里體會出角色的內心情感,注意語言旋律與語言邏輯重音的結合,使歌唱者能夠清晰地表達歌詞大意。旋律多采用級進,表達語氣的抑揚頓挫,以及情感上的起伏波動。在演唱這一段時,根據意大利語語音特點,重音突出,音斷意不斷,音準保持平穩;依據旋律以及休止符的韻律特點去唱,就顯得動人而不刻板。第二部分詠嘆調的結構為小型復三部曲式:第一小部分再現單三部,調性由F大調轉入C大調,再回到F大調;第二小部分調性由d小調轉入a小調,結束處再現第一大部分。音域f1一g2,。這一段為3/4拍,在節奏上具有西班牙舞曲薩拉班德的強弱特點。第一小部分,a段是在F大調上進行的,以一種哭泣的音調開頭,表現雷納爾多內心的痛苦與無助。第一小節第三拍的前半拍休止,好像在表現哭泣時的抽泣和欲言又止的無奈。演唱時要求氣息連貫,聲斷氣不斷。b段開始采用級進上行的旋律走向,相對于前句要激動一些,表現對自由的強烈渴望,之后運用了上行六度的大跳進行。這一句轉到C大調,由F大調轉到C大調,純四度的調性變化,給人以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體現出主人公內心對悲慘命運痛苦的感嘆。接下來是a段的再現,情緒的對比由強轉弱,表現對自由的極度渴望,在演唱時注意氣息及聲音的控制。第二部分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句引進了新材料,調性也有所改變,由d小調轉為a小調,給人以層次起伏和階梯感。但情緒的基調不變,直至最終的第一部分再現。

必須指出的是,(1)這首詠嘆調具有鮮明的巴洛克風格,演唱時必須嚴格注意速度和節拍,3/4拍的節拍在起拍之后,必須保持規律性重音的穩定進行直至全曲結束,不允許任何矯揉造作的隨意漸慢或者漸弱,必須永遠保持音樂進行的莊嚴步伐。(2)這首作品中的力度變化,是在樂段之間而不是樂句之內,往往是在一段強有力或響亮的樂段之后,出現一段輕柔的樂段,這種階梯式而非浪漫主義式的波浪起伏的力度對比,也是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的一個重要特征。(3)這首作品的旋律結構,與古典時期的作品相比,也有所不同,古典時期的作品講究樂句均衡對稱,章句分明,而這段作品則是連續不斷的綿延開展進行,不停的運動,直至曲終,包含著整體的莊嚴地宏偉地蕩氣回腸地氣魄。

在聲音的表現方面,由于這首作品的主題是要求個性解放,追求愛情,因此在演唱這一主題作品時,一、必須深入理解歌詞,從歌詞內容出發去追求高度的藝術表現,以及為達到這種藝術表現所需要的歌唱技巧,依據“音樂之中歌詞為先,節奏次之,聲音居末”的美學原則,亨德爾賦予這個詠嘆調的旋律嫵媚又充滿力量、憂傷而富含渴望。因而演唱這首作品不可使用濃重的胸聲,而要保持聲音的抒情性和靈巧性。二、歌唱中要用氣息控制音量,不要用喉嚨的變化來控制音量。音量變化時喉頭要穩定,以呼吸控制強弱,不要丟失美好的音質和正常的微顫。三、17世紀末盛行即興加“花”即裝飾音的華彩樂段,裝飾具有與旋律同等的作用,但在演唱中要掌握的原則是加花必須以不影響演唱歌詞效果為前提,在歌詞許可的地方加花,歌詞的音節數量不因加“花”而改變。

參考書目:

1.《西方音樂史簡編》, 沈旋 古文嫻 陶辛著,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2.《歐洲聲樂發展史》, 尚家驤著,華樂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歡
巴洛克詠嘆調
華麗巴洛克/瑩潤光澤
簡述施光南生平及歌劇《傷逝》
亨德爾《彌賽亞》中詠嘆調的音樂分析與演唱研究
淺析夏之詠嘆——《一抹夕陽》
巴洛克時期的亨德爾
miumiu艷遇巴洛克
巴洛克之涂繪風格探究
巴洛克風情
清唱劇《以利亞》中兩首男高音詠嘆調演唱研究
音樂之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