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節約型園林的設計與營造

2011-12-20 03:49劉周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可持續資源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節約型園林這個概念應運而生。由于其保護生態的特點以及節水節地節能的本質,成為現代園林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在國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節約型園林代表作品。本文從節約型園林的概念和理論依據入手,通過了解節約型園林建設的技術要求和具體實例分析,來更深層次的理解節約型園林的設計手法以及它為節約型社會所作出的貢獻。

關鍵詞:節約型園林 可持續 資源

節約型園林,就是以資源的循環利用為基礎,在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等園林事業的各個環節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減少無謂的能源消耗。建設節約型園林,要以加強生態環保、改善人居環境為主要目標,爭取以最少的土地占用、最少的水資源浪費、最少的資金投入和最少的生態干擾,為城市人民提供最有效的生態保障系統。

建設節約型園林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景觀行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載體。我國目前極其低下的人均耕地面積和嚴重匱乏的人均水資源含量,造成了很多的社會問題與矛盾。建設節約型園林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緩解近年來十分嚴重的環境問題的必然措施。因此,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客觀現狀和自然生態系統的科學發展規律,決定了我國的城市園林發展必須走節約型園林的道路。節約型園林的建設應當體現出可持續、高效率、低資源成本等特征,在建設節約型園林過程中,必須考慮借鑒生態園林的建設規律與運作機理??梢哉f,建設節約型園林,已成為當前城市園林發展的必然方向。

現階段人們對“節約型園林”這一概念的理解還存在著很大的誤區。要討論節約型園林,就要先從它的理論依據入手,先理解了這一概念,再逐步討論節約型園林是如何來設計和營造的。

1.理論依據

1.1生態綠地格局理論

理想的城市綠地格局,應順應城市熱量耗散、城市空氣動力學等城市物理驅動力規律,發揮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能力。營造網狀的城市綠地格局,有助于形成開敞的城市中心、健全的氣流通道、發達的城市水系與交通系統。成熟的城市綠地樹狀網絡由綠廊、綠帶、綠環、綠心等綠地構成,具備體系穩定性、生態流動性、空間開放性等特質。

1.2生物修復理論

利用植物、動物及其共存的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各種環境有害因子進行分解、清除、同化、吸收,從而使受損環境得以恢復的科學技術體系便是生物修復。這種對環境友好的修復方法,在未來的城市生態建設中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它主要分為空氣污染修復、水污染修復、土壤修復、有害入侵物種防治等方法。

1.3立體綠化理論

通過見縫插綠、沿墻貼綠、屋頂綠化等方式,在節約城市土地資源的同時,還能美化城市景觀、提高城市空氣質量、降低噪音等,發揮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有限的空間里,能明顯提高城市園林綠化質量,豐富城市綠化覆蓋層次,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它的具體實現方法有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天橋及高架橋綠化。

1.4群落營造理論

人工園林植物群落不僅直接關系著園林綠地的整體景觀形象,還是實現城市綠地生態功能與保持城市生物多樣性的基礎??茖W合理的園林植物群落營造,也是實現城市綠地可持續、高效率、穩定性的根本保證。在群落營造過程中,要注重鄉土植物和抗逆植物的應用,建立復層群落綠化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植物群落功能。

1.5循環工藝理論

循環工藝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要求把人類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資源變為產品,再變為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程,在整個園林綠化過程中不產生或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它遵循的原則是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具體應用中,它主要體現在園林垃圾營養基質化和雨水收集這兩個方面。

2.目標和層次

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建設節約性園林所要實現的目標可分為3個層次:

首先,要注重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等環節中資源和能源的節約,最大限度地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率,爭取以最少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創造最佳的室外人居環境,并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為人們提供可親近自然的空間。

其次,要充分利用城市園林綠地來完善城市生態系統,發揮綠地在蓄水保水、吸收二氧化碳、防風減噪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完善城市的園林綠地體系,建立堅固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屏障,使城市生態環境真正處于安全、健康的屏障保護之中。為人類創造適宜居住的城市環境。

再次,要尊重自然規律,營造適宜的“自然”空間和場所,促進人們對大自然的積極保護,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與共存。

3.技術措施

3.1保土

保土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土壤利用應扭轉當前“山地城市推山、平原城市堆山”的反自然傾向,盡可能地保持地形地貌的完整性、獨特性和典型性,杜絕單純為了追求視覺效果而破壞土壤、不利于環境友好的做法;要少用客土,盡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并將場地原有的肥沃表土收集循環利用。其次,植被要利用好鄉土植物、抗性植物和植物配置,鄉土植物不僅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更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取材方便,耗資較??;抗性植物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耐旱和節水的植物,如檉柳、國槐、皂角、沙棘等;植物配置應堅持以樹木為主體,提倡“喬-灌-草-藤”相結合的立體復合層結構,盡最大可能增加綠地的綠量。

3.2節水

在園林的建設和管理環節中要充分重視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反對勞民傷財的人工挖湖和破壞自然的圍湖造園。一方面要治理水體污染問題并充分補充地下水,提高雨水和再生水的利用率,提高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另一方面要在水體運輸、水景營造、澆灌植物等環節減少水資源的消耗。要解決園林節水問題,首先應通過修建蓄水設施或利用透水材料收集雨,對道路綠化、公園綠化、屋頂綠化等進行澆灌。其次要大力推廣節水型灌溉方法,降低園林事業對城市水資源的消耗。盡量減少澆灌,倡導噴灌、滴灌、地下滴灌,其中噴灌適合密植低矮植物,滴灌適合花卉灌木及行道樹,而地下滴灌則是最新最復雜效率最高也最有潛力的灌溉方法。再次要充分利用植物及其基質的自然凈化能力凈化污水,如厭氧池、兼氧池、植物塘床系統、養魚塘等處理方法。成都活水公園是水循環處理的一個成功范例,它模擬和再現了在自然環境中污水是如何由濁變清的全過程,實現了清水再生的傳奇。

3.3節能

在目前全球性能源危機的大環境下,在園林的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減少對風、電、熱等能源的消耗,并結合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積極開發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通過建筑周圍適宜的氣候環境,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各地應根據自身特殊的氣候條件,營造適宜自身的小氣候環境。

節能的具體處理方法有保護、再利用、減量、循環利用等。保護措施體現在對原有的自然資源的尊重,不能隨意破壞。再利用是指利用廢棄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包括土壤、植被、石材等,服務于人們新的需要,減少能源的耗費。減量則是盡可能減少對能源、土地、水以及生物資源的使用,提高資源有效使用率。而循環利用則是通過一個循環系統形成再生系統,使前一流程中的“匯”,變成下一流程中的“源”。

3.4節材

在園林材料的運用中,首先應鼓勵在開采、加工、運輸等施工環節中選擇對環境負面影響較小的材料。要注重地方材料的應用,這樣不僅可以節約園林建設成本,也符合生態園林的要求,并且能最大限度地體現景觀的地方特色。其次對非天然材料進行循環利用,減少浪費,例如可以經過設計重新鋪設已破碎的廢棄混凝土板,還可以將原本用于地面鋪裝的卵石、雨花石等用于進行建筑的面層裝飾,既方便施工,又節約成本。再次將園林綠化建設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如碎石、枯枝落葉、樹皮等,做到合理的回收利用,使其不對環境造成更多的污染。最后要倡導環保材料的應用,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達到生態保護的本質目的。

3.5節地

隨著城市人口密度日趨增加,地面可利用面積越來越少,立體綠化成為節約型園林實現節地目標的最有效途徑。在節約城市土地資源的同時,還能美化城市景觀、凈化空氣等,豐富城市立體綠化效果,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同時還對人們的心理狀況和生理條件具有顯著的調整作用。因此立體綠化對解決節約型園林設計中的節地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立體綠化的方式主要有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天橋及高架橋綠化。它不僅能調節建筑內外溫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減輕城市大氣污染、美化城市環境,還能防風滯塵、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噪音、有效抵抗太陽的輻射,給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4.具體實例

4.1 設計思路簡介

秦皇島市湯河公園就是一個最大限度地利用場地原有資源,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創造出的真正節約并為當代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態服務的典型樣本,將地處城鄉結合部的一條臟、亂、差的河流廊道,改造成一處魅力無窮的城市休憩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是節約型園林理念的具體成功實踐之一。

在湯河公園設計之前,湯河沿岸生態問題十分嚴重,尤其是水資源污染和垃圾污染極其嚴重,場地可使用性差,大片土地缺乏統一規劃。眾多棘手的環境問題急需解決。其中既要避免對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壞,又要滿足該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為設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該設計的主要目標。

4.2設計具體過程

“紅飄帶”最大限度保留場地原有的環境和構筑物,嚴格保護原有水域和濕地以及現有植被,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形態,對局部塌方河岸采用生物護堤措施。在原有綠化基礎上豐富鄉土物種,包括增加水生和濕生植物,形成一個鄉土植被的綠色基地。利用廢棄的土地和原有材料服務于新的功能,大大節約資源和能源的耗費。

長600多米的“紅飄帶”,整合了多種功能:與木棧道結合,可以作為座椅;與解說系統結合,具有科普展示的作用;與燈光結合,成為照明設施;與標識系統相結合,可為行人指引方向;與種植臺結合,成為植物標本展示廊??梢哉f,它不僅僅是一個形象工程,它為人們帶來了諸多切實的便利。

同時它還建立了無機動車綠色通道,公園內不允許機動車通行,主要設置自行車道和人行道。自行車道主要穿越在叢林之間,蜿蜒曲折,形成獨特的林地景觀體驗廊道。人行道則貫穿場地南北,聯系濱水棧道。不但可為步行及非機動車使用者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步行通道,也可大大改善城市車行系統的壓力,同時鼓勵人們以步代車,走一條更生態和可持續的道路。

5.總結

建設節約型園林對構筑環境友好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園林事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和要求??梢哉f,建設節約型園林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由之路,也是未來園林發展的主旋律和根本出路。隨著環境問題的日趨嚴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園林建設正逐漸走上節約型道路,與過去的園林建設相比,更加注重協調資金的投入與環境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使之達到資源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目前國內也出現了很多節約型園林的成功作品,例如中山歧江公園、上海后灘公園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當然,從節約的角度來認識和發展園林事業,實現園林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課題,它需要每一個園林人為之不懈奮斗,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陳海妹.建設節約型綠化園林的策略措施探討[J].廣東農業科學,2010

[2]何晶.從設計角度探析節約型園林的設計實施方法[J]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7)

[3]朱建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節約型園林[J].中國園林,2009(1)

[4]聶磊.關于建設節約型園林技術體系的研究[J].廣東園林,2007

[5]王先杰.關于節約型園林的幾點思考[J].北方園藝,2007(5)

[6]周喜林.節約型園林的生態設計原理及實施策略[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0(6)

[7]白丹.節約型園林建設中園林硬質材料設計手法初探[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1)

[8]王穎.節約型園林生態理念的實現——以秦皇島市“紅飄帶”公園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9(1)

[9]王海龍.人工濕地公園的生態與景觀——成都活水公園[J].西昌學院學報,2005(12)

作者簡介:

劉周(1983--),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風景園林碩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猜你喜歡
可持續資源
外賣房等
我給資源分分類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資源回收
基于公益講座在本土文化建設的創新模式探析
房地產業調控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意義和作用
十八屆五中全會五大發展理念之堅持“綠色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五大發展理念之堅持“綠色發展”
激活村莊內部治理資源
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兩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