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011-12-20 03:49孫艷玲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
關鍵詞:創新意識小學數學教學

孫艷玲

摘要:創新是時代的標志。因而在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是相當重要,特別是涉及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本文探究了教師培養小學生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創新意識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ymbol of times. Therefor, the cultivating of the innovation concioucsness in primary school is quite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primary maths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ways.

Key Words: primary maths, teaching, students, innovation concioucsness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做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讓學生機械地接受概念、公式、法則等,而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培養學生地創新意識?!稊祵W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睆男〖訌妼W生的創新意識和初步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教師要變記憶性教學為思考性教學,在教學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觸發學生產生弄清問題的迫切心情,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強烈欲望,從多方面、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 創設情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創設情景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自由奔放。只有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充分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也就形成了學習的內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創設情景,是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越好,打開思路,多質疑多越爭論,大膽求異大膽發散,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大有益處地。

如教學“圓柱的體積”,在引導學生探求體積公式時,有步驟地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期盼獲得新知的好奇心。第一步,試求圓柱體玻璃容器中水的體積。出示實物,提出問題后,學生對此興趣盎然,卻又一時難以說出答案。有幾個學生試著說,能否將圓柱體的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轉化為求長方體容器中水的體積。這一想法,得到大家認可。第二步,我順水椎舟,問如果將圓柱體的水換成圓柱體的橡皮泥,又該怎樣計算它的體積呢?這一問題激起孩子們更強的好奇感。經過思考,有學生提出將它捏成長方體,體積就可以求出來了。第三步,我又追問,如果換成圓柱體木塊呢?你能計算出它的體積嗎?木塊不能倒,也不能捏,又遇到新的難題,進一步激發學生想深入探究的欲望,學生思考后.認為可以將它浸入長方體容器的水中,用測量排擠出同體積的水的辦法來測知,正當學生思維活躍,為解決了難題而高興時,我又展示問題的焦點:假若是電影劇院大門前的圓柱體水泥柱子,你能想辦法計算嗎?學生情趣更高漲了,這時趁熱打鐵,組織學生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長方體與圓柱體體積的關系中尋找—-計算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最后,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學生的探索中“橫空出世”了。

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

動機產生興趣,興趣是思維發展的內在動力?;顫?、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各種現象他們都想看個究竟;各種問題他們都想知道為什么。這是學生最可貴的品質。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適宜地制造懸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新異刺激下產生求知欲望,進而專心致志地學習。

例如,教“三角形面積”時,我引導學生參與操作活動,讓學生取出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桉“取”(兩個直角三個形)——比(看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樣)——拼(拼出已 學過的圖形)的步驟操作。學生運用拼合、旋轉、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圖形。學生在操作中發現了三角形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系,由此推導出丁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操作恬動中,學生增強了創新意識,動手、動腦、動口探索發現新知識,發展了初步的創新能力。

教學中還應聯系實際解決簡單問題,激發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激發得越強烈,就越能對學過的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就越能發揮學生的智慧潛能,產生創新的火花。

三、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敢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為了培養創新意識,就必須確立一種以學習和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創設一種尊重學生的氛圍和環境,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變老師“教”為學生“問”。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去,敢于創新。

實踐證明,小組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在小組學習中,優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發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為學生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進取,嘗試探索,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種以創新的精神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能夠創造性地適應環境變化的創新個性品質的形成。

四、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只不過是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什么創新可言。因此,其知識更新的“內化”程度很低。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教學中如果養成合作的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補充,而且增強了交流及整體競爭意識,也利于激發學生自我創新精神的形成,發揮自己的創新才能。

例如,在教學“圓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我讓學生分組實驗,把圓等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分別拼成長方形的樣子,并請學生注意觀察,拼成的圖形有什么變化。當學生看到原來的圓弧的彎曲程度愈來愈小之后,這時教師不急于下結論,而是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閉著眼睛,在腦子里想:將圓等分成128份,256份,512份……的情景。學生想了2分鐘后,一個學生說:“這樣分下后,原來的圓弧就變成一個很小的點了。另一位學生說:“那樣拼的圖形簡直就是長方形了。這樣有限的切拼操作活動,無限的想像,達到了最終由曲轉為直,化未知為已知的目的,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形象思維能力。

又如,學完三角形面積之后,學生掌握了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都相等。教師結合書后練習,編出如下引伸題:在三角形ABC中,已知陰影部分的面積是10平方厘米,AB=5AE,BC=3DC求三角形ABC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列式:①10×5+10×5÷2

②10×5÷2×3

③10×(5+5÷2)

④10×(5÷2)×(2+1)

⑤10×5+10×5×(1÷2)

通過這一引伸,營造了求異與創新思維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新的欲望。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數學思維中最可貴的品質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決不是針對高智力學生,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都有機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教師要努力發掘每個學生的創造力,使每個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將學生培養成為創造型人才。

總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初步的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生真正放到學習的主體到位。其次要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

猜你喜歡
創新意識小學數學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