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推動高校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

2012-02-07 00:00黃錦懷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關鍵詞:養老保險費養老金社會化

黃錦懷

【摘 要】 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社會化改革的前提與基礎,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能解決社會化改革中人員問題,解決職工后顧之憂,從而有效引導職工為高校后勤以及整個高校的發展做出貢獻。然而,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如啟動資金、公平與平穩過渡、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等問題將是改革中必須認真考慮的。

【關鍵詞】 高等學校養老保險改革

1. 養老保險涵義

養老保險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退休待遇與繳費相聯,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等。新的試點方案與企業職工目前推行的方案基本上一致,一旦按照企業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來發放,那么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待遇可能整體上會有所下降。這將涉及事業單位職工福利及單位財政等相關問題,也就是一項對職工和單位都非常敏感的改革。因此認真分析這項改革將面臨的主要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使改革能得以順利進行。

2. 對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行一些思考

2.1目前,普通高校的養老保險社會化程度低、覆蓋面窄,在普通高校工作的在編工作人員中(編外人員即臨時工已按企業養老保險辦法參保),只有占人員比例很少的勞動合同制工人參加了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而對占人員比例絕大多數的教師、管理干部以及固定工人采取的則是過渡時期的處理辦法,即單位部分不參保,個人部分由單位代扣,退休后返還全部代扣的養老金,由原單位負擔全部退休費用。這給單位的財政造成一定的負擔。

2.2國家《關于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出臺以來,有關改革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是否看齊企業、大幅縮水等議題一度在全國范圍內引起熱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經過10多年的發展完善,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在企業,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管理模式,即實行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號養老金及企業年金三部分組成。

3. 對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問題的探討

3.1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最大的問題就是啟動資金短缺問題,而且啟動時間越晚,資金缺口越大。按照《關于印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精神,要求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一般不超過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個人工資總額的8%。高校養老保險如要移交地方管理,退休人員至少要補交10年養老保險費,其中單位部分為個人繳費工資的18%(省屬單位繳費標準),個人部分為個人繳費工資的8%,在職人員人均至少要補交8年單位部分的養老保險費(個人部分已從1994年開始扣繳)。如果在職人員人均繳費工資按5000元、退休人員按2800元(退休人員參保的繳費工資為全省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的標準計算,就某高?,F有在職在編教職工約4000人,退休人員約2500人來說,首期啟動資金保守估算也要56400萬(具體數據可參考表1),這個數字對普通高校來說,算得上是個天文數字,根本沒有能力支付。

3.2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也是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2000年12月,國家出臺了《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關于確定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重點聯系城市的通知》等文件,國家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專門做了部署,并多次強調,要進一步推動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的開展,促進勞動和社會保障職能向社區延伸,加快構建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以外的社會保障體系。2002年4月,國家勞動保障部已正式在全國范圍內指定100個城市作為社會化管理服務重點聯系城市。按照文件的要求,應逐步建立和完善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事業單位社會保障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基本養老保險金實行社會化發放。繼續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為退休人員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盡管國家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并且出臺了這些相關規定,然而,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工作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

4. 高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的對策

4.1事業單位是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延續下來的歷史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門類變得越來越龐雜。事業單位的改革是一個綜合配套的改革,包括人事制度改革、工資制度改革、財政投入體制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事業單位的科學分類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前提,按照新的分類方法,有一部分事業單位實際上從事行政執行功能,應算作公務員或者是參照公務員的標準來管理;還有一部分事業單位已經在市場經濟當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際上是企業性質的。真正的事業單位是從事公益性服務的單位。當然,根據執行公益性功能程度的不同,從事公益服務的單位還可以分成幾類。

4.2在1997年全國范圍內統一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全國各地為籌措養老保險的啟動資金,國有資產便成為了補償養老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具體方式有:(1)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國有企業,從企業資產存量或國有資產的收益中劃出一部分交給社會保險機構,作為對無養老保險基金積累時期職工(在職和退休)的養老金權益的補償;(2)在企業發生虧損、無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情況下,將企業的一部分資產(包括土地使用權)變賣或轉讓,所得資金交給社會保險機構,抵補企業現期的養老保險費和補償過去的職工養老金權益;(3)破產企業兼并、拍賣時,將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權益及其他社會保險權益計算出具體金額,由兼并方、買方出資,并交給社會保險機構。這些作法不僅促進了企業改革,維護了職工的利益,也為如何清償社會保險歷史債務(包括養老金債務)探索出一條可行的途徑。目前高校的經費來源結構主要是國家部分撥款,自己創收一部分。由于近年來許多高校進行合并、興建大學成、擴招等運動,使得大多數高校處在負債經營的狀態。而高校又有別于國有企業,是非贏利事業單位,可以經營,但必須接受政府調節,不可能有高額的利潤,或變賣國有資產。面對龐大的啟動資金,高校自身沒有能力解決。因此,前期啟動基金,還需要政府扶持解決。

4.3加強政策宣傳、完善服務體系,高校退休人員移交社會管理后,國家要加大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投入,逐步建立起如全國統一的退休人員信息網絡,完善人事檔案和組織關系移交等的相關規定,加強與社區所屬單位的合作,保障退休人員移交社會管理后的文化和健身活動不受影響等,使退休人員成為“社會人”以后,仍能享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社會保障。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中的一部分,也是社會保障體系中最核心部分。社會保障是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依據法律規定,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公民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以及由于各種原因發生生活困難時,給予的物質幫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社會保障是社會發展的安全網和穩定器。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人事處)

猜你喜歡
養老保險費養老金社會化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大數據
如何解決不同身份的重復參保問題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公共文化服務亟須推進社會化
基于確定繳費型養老金最優投資的隨機微分博弈
養老金也可“彈性”領取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可以下調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