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沒有變”是我們認清當前形勢和任務的出發點

2012-03-02 08:27王林許薇莉
世紀橋·理論版 2012年1期
關鍵詞:主要矛盾

王林 許薇莉

摘要:

胡錦濤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是對中國國情的清醒定位,對發展方位的科學判斷,是我們認清當前形勢和任務的出發點。

關鍵詞: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國際地位

收稿日期:2011-12-13

作者簡介:王林(1976-),男,湖北宜昌人,武漢軍械士官學?;A部政治理論教研室主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許薇莉(1980-),女,湖北武漢人,武漢軍械士官學?;A部政治理論教研室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比齻€“沒有變”,這是對中國國情的清醒定位,對發展方位的科學判斷。強調三個“沒有變”,不是要否定成績、妄自菲薄,而是要在勝利面前保持頭腦清醒,作好充分準備,應對長期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和外部環境考驗,防范和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努力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成功推向前進。三個“沒有變”是我們認清當前形勢和任務的出發點。

一、準確理解三個“沒有變”的基本含義——找準國家定位

(一)基本國情沒有變

講“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是指我國總體上仍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改革開放30多年來社會生產力盡管得到極大解放和發展,但不盡完善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仍然阻礙和桎梏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建立合格的社會主義制度的道路還相當漫長,任何急于求成的社會制度變革都是有┖Φ?。?/p>

(二)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

講“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沒有變”,是講當前我國社會生產力落后且發展不平衡,經濟總量不足仍是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唯一出路就是要發展生產力,不斷做大財富蛋糕。

(三)國際地位沒有變

講“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則是指盡管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經濟總量去年仍然排在世界第94位。雖然我國減貧成就巨大,居民生活水平總體達到小康,但按國家統計局2010年數據,我國仍有1.5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因此,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消滅貧困仍然任重道遠。

“三個沒有變”的科學論斷,讓我們不要陶醉于已經取得的發展成就,要看到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讓我們不要為國際國內各種批評中國的言論所困擾,緊緊扭住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關鍵,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加快改革和調整不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讓我們不要頭腦發熱,不要“中心漂移”,必須繼續牢牢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進一步筑牢國家發展繁榮、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物質基礎。[1]

二、深刻認識三個“沒有變”的重大意義——廓清發展方位

(一)全面地認識已取得的成就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然而,我們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不發達狀態,仍然帶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明顯特征。比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這些特征表明,我們所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由于生產力不發達,落后的社會生產仍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因而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由于生產力不發達,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沒有變。強調三個“沒有變”,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于求成,而是意在不讓發展的成就麻痹憂患意識,堅持把真實的中國國情作為推改革、謀發展的根本依據。[2]

(二)牢牢扭住“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三個“沒有變”字字千鈞,深刻地啟示我們: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前進道路上,要繼續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中國的現代化正處于十分緊要的關鍵時期,在經歷了諸多曲折,付出了沉重代價以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中國發展路線(即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才得以確立,中國終于開辟出一條全新的、正確的現代化道路。但如果以國際標準來看,中國還有上億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要在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還需要十分抓緊已經不多的時間來做艱巨的努力,更何況要完成本世紀中葉的現代化目標還有更重的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本清源地重新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時,首要的一條就是明確這一點。誠如鄧小平所說,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思想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基礎上,集中體現了其基本精神和要求,也鮮明表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基本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張固然不只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是,沒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沒有社會主義,動搖、脫離這個中心,就是動搖、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是動搖、脫離社會主義。

(三)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發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必須要有新的理念: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注重協調式發展,促進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更加注重創新式發展,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更加注重綠色式發展,提升各類資源保障程度,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強綜合治理,明顯改善環境質量,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更加注重共享式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創造平等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提高保障水平。

深刻認識三個“沒有變”、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就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改革開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三、充分發揮三個“沒有變”的現實作用——深刻領會出發點

(一)基于三個“沒有變”看經濟發展

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中國共產黨就是作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登上歷史舞臺的。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此后30多年,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為全黨的一項戰略共識,所有方針政策都圍繞著這一中心展開,從而推動中國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成就: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中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中國人民在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在國際金融危機與歐美債務危機爆發時,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成為穩定世界經濟的重要砝碼。但是,在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均GDP排在全球第94位,同時經濟發展中資源約束矛盾日益突出,出現了產業結構失衡、增長方式不合理等諸多問題,這一切都表明,中國雖是一個大國,但并不是一個強國,離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還有相當差距。正因此,三個“沒有變”,決定了發展仍然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依然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

(二)基于三個“沒有變”看臺灣問題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圣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包括以下基本點:一個中國,兩制并存,和平談判。通然而,每一個主權國家都有權采取自己認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軍事手段,來維護本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中國政府在采取何種方式處理本國內部事務的問題上,并無義務對任何外國或圖謀分裂中國者作出承諾。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三個“沒有變”的歷史發展方位,本著對中華民族負責的態度,積極穩妥地處理好臺灣問題。

(三)基于三個“沒有變”看南海問題

目前,我國的南沙群島現在絕大部分都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等五國侵占,中國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都是被全世界和各國廣泛承認的,后來因為在此發現了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東南亞各國便開始不予承認了,偷偷地侵占了這些島嶼。這五個國家侵略中國的海洋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里面蘊藏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經濟價值估計達上萬億美元。近期的南海事態是因為一些國家采取單方面行動,損害中方主權和海洋權益,并發表與事實不符和不負責任的言論,試圖使南海爭議擴大化、復雜化。中方一貫主張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和管轄權爭議,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這也是本地區有關國家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達成的共識。我們希望南海爭議的非當事國切實尊重當事國通過直接談判解決爭議的努力。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三個“沒有變”的基本國家定位,抓住主要矛盾和問題,切忌將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矛盾擴大化,切忌使自身陷入“一大對眾小”、“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采取理智的態度,靈活的方法,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總之,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往前進,三個“沒有變”的論斷是我們認清當前形勢和任務的出發點。這就是一個黨的成熟所在,也是它的清醒所在。有了這個清醒,就意味著這個黨永遠理性的、成熟的不斷領導這個民族和政黨往前進。

參考文獻

[1]田俊榮,崔鵬.“三個沒有變”的國情現實[J].瞭望,2011,(33).

[2]韓保江.三個“沒有變”廓清發展方位[N].人民日報,2011-07-31.

[責任編輯:王建武]

猜你喜歡
主要矛盾
理解主要矛盾 讀懂美好生活
正確把握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轉化
關于新時代黨的領導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
一個“新”字貫始終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主要矛盾及措施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重點定量確定方法
推進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巧抓主要矛盾,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率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在邏輯與實踐原則
用“矛盾”的思維分析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