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秦安方言的助詞“哩”

2012-04-08 16:34吳銀霞
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2年11期
關鍵詞:秦安特指句末

吳銀霞

(西北師范大學 文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秦安方言屬于甘肅中原官話隴中片,其中虛詞部分很有特點,有眾多普通話中沒有,而在方言中大量存在并頻繁使用的虛詞,如連詞“攬”、介詞“叨”、助詞“哩、恰、麥、煞、來、昂、跌”等等,我們這里只介紹一個助詞“li”,書寫形式為“哩”,讀為輕聲。

助詞“哩”大量存在于中原官話,如河南、山東等方言中。前賢時哲們關于助詞“哩”已經進行了大量的討論,例如河南境內中原官話的“哩”大致有四種功能:①結構助詞;②時態助詞;③語氣助詞;④構詞成素(郭煕2005)。歸結起來,“哩”是一個用法復雜、功能多變的虛詞。我們不禁要問,它的來源是什么,它跟普通話中的“呢”存在什么關系,這些問題引領我們需要對它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秦安方言中的助詞“哩”的結構與功能做一分析,并嘗試探究其來源。

秦安方言中的助詞“哩”,其位置一般在句末,其功能大體有兩種:①語氣助詞;②動態助詞,除此之外,還有幾種特殊的句法分布,以下做詳細的分析。

一 “哩”作語氣助詞

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最基本的語氣詞只有六個:的、了、呢、吧、嗎、啊(黃伯榮2005),而秦安方言中的語氣詞“哩”的功能大體囊括了普通話中“呢、啊”兩類語氣詞的功能,但又不完全替代。另外還有一個最常用的形式“的哩”。

1.表陳述語氣的“哩”。

(1)等一分鐘,我還有些話沒說哩!(等一分鐘,我還有些話沒說呢!)

(2)你起的話,我呀起哩!(你去的話,我也去啊!)

(3)一斤辣椒一齊十元哩。(一斤辣椒竟然要十元呢!)

(4)你豪急,我再過幾天才走哩。(你別急,我再過幾天才走呢。)

“哩”放在句末,指明事實并加以強調,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呢”、“啊”,并且對句義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如果不加便顯得句義欠完整或強調不夠。

另外,“哩”用于列舉,和普通話的“啦”相當,例如:

(5)碗哩,筷子哩,都擺好了,快下來吃飯。

2.表疑問語氣的“哩”。

表疑問語氣的“哩”,相當于普通話的“呢”、“啊”,有時表示不耐煩的語氣。如以下的例句:

(6)干啥哩?(干什么呢?)

(7)問一下到廣場雜走哩?(問一下到廣場怎么走啊?)

(8)你攬啊個去哩?(你和誰去啊?)

(9)你到底要雜哩嗎?(你到底要干什么嗎?)

有時“的哩”、“哩啊”連用,甚至“的哩啊”連用表示疑問。如:

(10)做啥的哩?(做什么呢?)

(11)你給我打電話的雜哩啊?(你給我打電話的干什么啊?)

(12)我到紐屋里去的時候你雜的哩啊?(我到你家去的時候你在干嗎啊?)

另外,在選擇問句中,還有一種特殊的句式,即:動詞+哩嗎+不+動詞。

(13)明早你來哩嗎不來?(明天你來還是不來?)

反意問句中的“哩”同樣可出現前面動詞的重復。例如:

(14)你雜還不去,等啥哩等?(你怎么還不去,等什么呢?)

(15)叨紐毫說了,紐還說啥哩說?(叫你們不要說了,你們還說什么啊?)

3.表感嘆語氣的“哩”。

“哩”表示感嘆語氣,指明事實并略帶夸張,常和“才”、“還”、“一齊”等相互呼應,構成感嘆語氣的形式標記,其中副詞“才”、“還”等的語氣延長,標明感嘆,大體相當于普通話的“啊”。如:

(16)你雜才吃飯哩!(你怎么才吃飯啊!)

(17)雞都叫了幾遍了,你雜還沒睡哩!(雞都叫了幾遍了,你怎么還沒睡啊!)

(18)你一齊憾來了這么多好吃的哩!(你竟然拿了這么多好吃的啊!)

4.表示句中停頓。

秦安方言的語氣助詞“哩”,大多置于句末,如果放在句中,則表示語義停頓。例:

(19)兀攬你說的耍哩,你豪管來曹吃飯。(他和你說的玩的,你別管來咱吃飯。)

(20)兀家只兒個迎媳婦子哩,叫叨曹都去哩!(他們家今天娶媳婦呢,叫咱們都去呢!)

(21)還沒到時候哩,到時候他肯定就來了。(還沒到時候呢,到時候他肯定就來了。)

二 “哩”做動態助詞

“動態指的是動作或性狀在變化過程中的情況,是處在哪一點或哪一段上。它反映的是一種動態,不是表示事件發生的時間?!保?]

1.“哩”有時單用,放在句末,有時和時間副詞“正”搭配,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才走哩。/看書哩。/正吃哩。/正想哩。

2.“哩”在做動態助詞時通常需加上“的”,構成“的哩”的復合形式,表示事件在過去、現在或將來的動態?!暗牧ā笨梢詥斡帽硎緞幼鞯某掷m狀態,也經常和“正”、“將(剛)”、“將將的(剛剛)”等搭配使用,大體相當于普通話的“呢”。例:

(22)等一霎兒,我還做活的哩。(等一會兒,我還干活呢。)

(23)兀著氣了,攬我還不說話的哩。(他生氣了,和我還不說話呢。)

前一例的“的哩”表示正在發生的動作或狀態的持續進行,后一例表示過去的動作或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并對現在形成一定的影響。

表示持續的狀態,“的哩”常和“正”、“將(剛)”、“將將的(剛剛)”搭配使用。例:

(24)我將掃院的哩,尼進來了。(我剛打掃院子呢,他進來了。)

(25)我將將的到地里做活的哩是,下開雨了。(我剛剛到地里干活呢,下雨了。)

“哩”做動態助詞時,不可省略,因為省略后句子不但不能表達動作進行的狀態,而且不能自足成立?!暗牧ā弊鰟討B助詞時能夠兼顧表達語氣,是具有語氣功能的動態助詞。

三 語氣助詞“哩”的探源

王力先生認為“‘哩’字大概產生于十三世紀左右?!保?]呂叔湘先生認為,傳世宋代話本,都已作“哩”,但并不知是宋代就有的,還是后人改寫的,殆未易定。由于方言中“li”的形式也并不能完全肯定就寫為“哩”,所以對它的產生年代在此并不做深究。

方言語氣詞“哩”,其用法基本相當于普通話中的語氣詞“呢”,對二者之間關系的討論,前人已頗有論述,這對進一步論證它的來源提供了更為可靠的論據。呂叔湘先生認為“呢”是“哩”的變形,而“哩”又源于“在裏”,他認為在唐宋時代存在的一個語氣詞“在裏”是“哩”的源頭,并用現代方言(蘇州話)相印證。(呂叔湘1984)王力在其《漢語史稿》中對“呢”的來源也做了探討,他認為呂先生“哩”變“呢”的說法是很有說服力的,但沒有照顧到元曲的“那”字和在元曲中就已出現了的“呢”字,所以對于“呢”的來源并無定論。(王力1980)日本太田辰夫在其《中國語歷史文法》中認為語氣詞“哩”是由“里”“裏”演變發展來的,但與“呢”有不同的來源。(太田辰夫1958)江藍生研究的結果是,“呢”字是由“爾”字變化而來,屬于正宗,“哩”是新興的語氣助詞,產生之初只具有表非疑問的一種功能,因而在競爭中“呢”字占優勢。另外北京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的國都,由金元系白話發展而來的北京話對其它地方的語言的影響要大得多。(江藍生1986)孫錫信通過推斷論證認為,“呢”和“哩”有不同的來源。他認為:“呢”是“聻”的替代字,“聻”是“爾”的替代字,“爾”在先秦時就可用作疑問語氣詞,“呢”初運用時不作非疑問語氣詞使用,而是僅表承前問,與“哩”分工明確?!澳恰痹谠饕硎咎刂竼柡瓦x擇問,明代以后,“哩”“那”合流,“哩”兼并了“那”,“呢”也從承前問發展出特指問用法,于是“哩”、“呢”合流,并以“呢”概“哩”?!澳恰迸c“爾→呢”、“裹→哩”不是同一來源。(孫錫信1992)

在秦安方言中,只有“哩”而沒有“呢”,“哩”作為語氣詞,可用于疑問語氣,也可用于非疑問語氣。在疑問語氣中,表示特指問和選擇問的,方言中另有一詞,音為[lan],字暫記為“覽”,讀為輕聲。如例:

(26)這個包包兒在啊達覽?(這個包在哪兒找到的呢?)

(27)晝個事是夜里覽只兒覽?(這件事是昨天還是今天發生的?)

如例所示,方言中的語氣詞“覽”僅表示特指問和選擇問的已然語氣,而在其他語氣中仍然用“哩”。如例:

(28)紐屋里在啊達哩?(你們家在哪啊?)

(29)我起哩嗎你起哩?(是我去呢還是你去呢?)

另外,方言中,表承前問的語氣詞仍然是“覽”。承前問句中不出現疑問代詞,是根據前文內容進一步發問。如例:

(30)甲:“晝達已經沒啥好留戀的了?!币?“我覽?”(這兒已經沒什么好值得留戀的了。那我呢?)

(31)甲:“老師已經都到了?!币?“王老師覽?”(老師已經都到這兒了。那王老師呢?)

我們知道,“那”為“泥”母字,《廣韻》中為去聲箇韻,奴箇切?!都崱分袨槿ヂ暪w韻,乃箇切。到元代《中原音韻》時,“那”屬歌戈韻,有陽平和去聲兩讀?,F代北京音“那”讀為[la51]。由于秦安方言“泥”母字與開口呼韻母相拼合時,和“來”母字合流,即所謂的“n、l”不分,由此可見方言字“覽”與“那”實為同一聲母,而韻母則恰恰介于中古音和北京音之間,可見兩者在讀音上是密切相關的。

方言實際表明,方言中“哩”與“那”并存,“那”既可表示承前問,也可表示特指問和選擇問,二者之間仍有分工,并未合流,由此大體可以推斷“哩”和“呢”的關系確如孫錫信先生所說,二者應該有不同的來源。

四 結語

本文描寫了秦安方言中較常用的助詞“哩”的用法、意義和功能,它既可以作語氣助詞,也可作時態助詞。作為語氣詞,既可以表達非疑問語氣,也可以表達疑問語氣。由于方言中僅使用“哩”而不用“呢”,因此我們不禁對兩者的關系產生疑問,通過參照前賢們的結論,并聯系方言實際,我們認為“哩”和“呢”應該是兩個具有不同來源的詞,兩者之間有明確的分工??傊?,助詞“哩”的使用情況非常復雜,對它作進一步的研究很有必要。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1 -42.

[2]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526.

[3]雒鵬.甘肅漢語方言研究現狀和分區[J].甘肅高師學報,2007(4).

[4]孫錫信.語氣詞“呢”“哩”考源補述[J].湖北大學學報,1992(6).

[5]郭熙.河南境內中原官話中的“哩”[J].語言研究,2005(9).

[6]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7]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出版社,1982.

[8]江藍生.疑問語氣詞“呢”的來源[J].語文研究,1986,(2).

[9]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M].江南書院,1958.

猜你喜歡
秦安特指句末
四川方言句末助詞“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號
“也”“還”在英語中的用法
我和另一個我
句末“沒”和“沒有”的演變分析
星光落你眼底,有我沉醉的笑容
各自遠去,各自長大
創客
White Elephant
《現代漢語詞典》的“特指”釋義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