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化指標的設計與實施

2012-05-08 04:51陸建平
商場現代化 2012年21期
關鍵詞:風險管理指標水平

陸建平

[摘要]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單位或者盈利機構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響著各項事業的有效運轉,財務管理水平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和發展,一個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與規劃能力直接受到其信息技術水平的影響,所以,必須建立科學的信息化評價體系,實現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安全管理,筆者采用綜合評價模型給出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分析了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化標準的評判準則,最后又研究了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實施辦法。

[關鍵詞]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化指標設計與實施

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其規避財務風險的能力和效果,只有恰當評價這種信息化程度,才能正確引導企業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系統。本文試圖用綜合評價模型給出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信息化總體指標、技術指標和業務指標。依據評價結果,可將企業分為"管理技術雙低型"、"管理技術單高型"、"管理技術雙高型"等四種類型,并分別就風險管理的目標和過程提出了具體建議。即在風險管理過程中應從數據準備、模型選擇、量值測算和結論局限等方面,針對財務風險的環境、要素、目標和偏好等需求給出了操作流程和結論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信息化技術被應用在企業管理的各個部門,其中的財務風險管理也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獲得發展,據調查表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方法的大部分效果都是建立在信息化規模的基礎上,也有專家研究表明:如果沒有現代信息技術作支撐,經濟危機爆發的周期會更短,所以,信息技術對于財務風險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化標準的評判準則

要想對一個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做出準確的評判,就要創建一個比較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化指標,因為中國企業實現信息化的步伐較為落后,實現財務風險的信息化管理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一個全新的方向,所以,在具體的實施中不同的企業有他們各自的評價標準與尺度,但是,大體上都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要將科學性與系統性結合起來。無論什么指標體系都要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作支撐,制定一個指標要本著科學性這一基礎性原則,風險管理的信息化指標水平的測定所根據的理論是:信息化理論、風險管理理論,與此同時,信息化管理原本就屬于一個非靜態的系統化工程,企業在創建指標系統時,應該把企業信息化當成一個系統加以研究,借助比較成熟系統的現代理論和做法,確保測度的結果能夠真實反應一個企業風險管理管理信息化的實際水平。

第二,將代表性與可操作性結合起來。一個正規的指標系統應該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他由彼此聯系與補充的指標所構成,構成的指標體系,他們立足于將繁瑣的現象簡明化,減少數據處理的項目,這一評價系統可以從原始數據中得來,又可以用來說明子系統的特點,然后在對基本指標進行抽象和總結的基礎上,再用“比率”“程度”等加以表示,通過這種方式,來說明分支系統之間的關系,有很多因素可以列舉出來,用來描述企業風險管理信息化水平,但是,這種因素要掌握在一定的范圍內,并非越多越好,正確的方式是從眾多的指標中選擇具有典型性,靈活性的指標,這些選出的指標不但要具備比較明確的意義,能夠精確地展示所要表達的內容,真實地揭示問題,還要確保能夠比較不費勁地得到比較精確的數據,具有統計的可操作性,最好用少的指標達到綜合評價的目標。

第三,將可比性與指導性結合起來。對風險管理信息化水平進行對比,是相對棘手的問題,所以,如果對指標的數值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是在指標設計和實際的運行操作中的比較關鍵的一關,在對指標進行選擇時,要將曾經不能夠比較的因素轉化為能夠比較的因素,而且要確保指標口徑的統一性,使這個指標準則,不但能在企業之間進行橫向的對比,而且,在某一企業在某一時間段上進行縱向對比,這些都有利于對信息化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和探索,以此實現這些指標所要發揮的關鍵作用,實現企業風險管理水平飛速提高。

二、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實施

伴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其進行評價的難度也不斷加大,在對其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但要評價其經濟效益,還要評價其社會效益,以及對經營管理的影響,這里我們分別從三個方面對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進行評價:這三方面包括:信息化水平,經濟效果,競爭力,三種向量的綜合反映了風險管理信息化的整體水平,是對企業進行整體評價的主要依據:

首先,是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這一水平主要體現在企業獲取利潤,吸收、高效利用以及保護信息,以及將信息作為一門技術加以運用的能力,這些能力有效地反映了企業能否將信息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應用,它反映在企業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數量、信息的安全度等方面,他是對一個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全局考察。

其次,信息化管理所產生的經濟效果。這一經濟效果的考察涵蓋了:對企業實行信息化管理產生的費用,創造的經濟效益以及避免財務風險所帶來的效果等幾個方面,信息化管理為企業創造的收益能夠劃分為:有形的與無形的,這種收益可以分別從定量和定性來進行劃分,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所具有的經濟特征主要表現在:間接、轉移、不確定等特點,能夠以定量指標來對企業信息化有形收益的是:人工操作、處理的信息工作量,通過這一系統省下的人工操作費用以及辦公的花銷,使企業信息的搜集、傳播與處理的速度加快,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服務水平,以及企業的競爭能力;其中的無形收益包括:企業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企業的戰略走向,與此同時,還要顧及到企業的信息化成本,其中包括:研究評價系統設計要涉及到的花銷,具體的實施花銷,對職員進行培訓的花銷,以及系統運行的成本花銷。

再次,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小。評價一個企業的競爭力除了要考慮它的在實施信息化后,企業組織所具有的柔性特征與適應性特征外,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還要具備便捷的信息處理以及反饋能力,以及對企業形成的知識信息能力,這其中可以用以下六個方面加以衡量:成本,質量、交貨期限等等,這種評估辦法已經經過大量的實踐的檢驗,得出的結果,并且已經被國內外大部分企業所采用,在中國國內市場也已經逐漸被采納和接受。

在對各項要素加以評價才評判企業財務信息化程度的同時,還要將各個要素綜合起來,得出的綜合評價不但要與本身的基礎縱向對比,還要與其他企業進行橫向對比,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三個方面都會有不平衡的表現,所以,在對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進行綜合評價時候,要尤其關注一個問題,那就是部分要服從整體,進行動態比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對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進行評價的一部分,不能把這兩者分開評論,然而,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化的評價體系它自身的優點,那就是他的專業性以及特殊性,因此,制定財務風險管理指標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能夠積極有效地運行。

總結:

任何一個單位或者企業都必然存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財務風險控制已經基本實現了信息現代化,信息化的財務風險管理確保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并且在關鍵時刻可以控制,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要提高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對風險嚴加控制與防范。

參考文獻:

[1]Day,Boolnder,P.H.ITs Place in US Histo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per of Society[J].Program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Policy,2008(1).

[2]李中斌.風險管理解讀[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0(5).

[3]胡宣達,沈厚才.風險管理學基礎—數理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4]Brown MagillSL Reconceptualizing the Context—DesignIssuefortheInformation Systems Func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2008(9).

[5]李若山.企業舞弊與反舞弊的國際理論探析.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1).

猜你喜歡
風險管理指標水平
張水平作品
住房公積金風險管理信息化審計探討
風險管理在心內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3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