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政策網絡視角看我國保障性住房政策

2012-05-08 04:51陳丹妮
商場現代化 2012年21期
關鍵詞:保障性住房利益

陳丹妮

我國保障性住房政策建設相對落后,未能成為解決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難的重要惠民政策??梢?,由于政策的各收益主體的立場和價值觀不同,其相互影響從而導致政策實施的結果與初衷發生偏離,出現諸多問題。因此,借助政策網絡理論,關注我國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各政策收益主體利益博弈,提出針對當前保障性住房領域問題相關建議,這對各項住房政策的有效落實和完善“安居工程”的系統構建都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 政策網絡理論介紹

將網絡理論引入政治學和公共政策學,形成一種分析概念和框架就是政策網絡理論。這一理論指出,政策過程依賴許多主體所形成的網絡,用以分析政策過程中主體之間的互動關系,各種政策主體參加網絡的原因和理據包括交流信息和意見、交換資源、結盟、追求權力及利益協調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吸納各利益群體參與政策的決策和執行過程是政策得以實施的基礎。各主體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參與到特定的政策領域或者政策子系統中,逐漸形成各種不同功能、不同結構的政策網絡。這些政策網絡會對政策決策、執行以及政策的最終結果發揮很大影響。

在構建保障型住房政策中,政策網絡理論作為有效工具與途徑考察住房領域分析各個政策主體利益關系和所構成的格局及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對理解我國保障性住房政策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進有著重要作用。

二、當前我國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主要問題

(1)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偏高

保障性住房建造標準應落實到“保障”,可目前為了滿足政績變現,忽略了保障房中強調的“經濟”“適用”標準, 一度出現超大面積,豪華裝修保障房。標準過高,勢必造成造價過高, 難以滿足低收入家庭消費標準, 失去保障房的意義, 降低保障房的供給, 加劇房源緊張局面。

(2)準入機制不清晰

當前的保障性住房類型主要有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兩限房和公共租賃房。但各類型保障房申請標準不清晰,住房保障對象規定欠清晰, 過度保障和保障不足并存, 出現了租不到、買不起或買不到也買不起的“夾心層家庭”。

(3)法制建設及保障滯后

我國保障性住房政策改革中,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法律權威性不夠, 強制性力度不足,保障條例不完善,市場準入及退出機制不明確,使得保障性住房在定位、申請、取得上的標準沒有準確界定。

(4)資金融資困難

目前我國建設保障性住房的資金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撥款及銀行融資。政府作為經紀人,資金來源單一及收益的有限性導致了地方政府的趨利性受阻,因此地方政府投資建設保障性住房熱情度不高,這是保障性住房建設緩慢的根本原因。此外,住房政策不穩定,房地產業風險高,銀行對房產信貸也有所保留。

三、打開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封閉網絡

目前我國保障性住房領域中各種主體相互影響,國家發改委—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金融機構—百姓這種政策網絡固化所帶來利益取向日益固化,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政策過程和結果。要發揮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正能量,社會保障部門和其所代表的社會群體必須加入到住房政策中來,這就需要打破這種既有的封閉性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網絡。

(1)開發模式多樣化,政府、市場和社會齊努力

借鑒其他國家經驗,政府對這些組織的社會保障性住房開發項目的土地供應、稅收等方面予以優惠,吸納更多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社會組織合作開發,實現保障性住房量的提高。打破房地產業的壟斷性,鼓勵大量開發保障性住房。

(2)完善地方政府激勵機制

長期以來把GDP的增長作為對地方政績的考核使地方政府價值觀發生扭曲,使得社會貧富差距拉大,最終影響社會穩定。將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與管理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地方政府在決策時才有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動力,這樣不僅能夠滿足人民住房需求,保障民生,更能促進地方建筑業的發展,促進經濟形成良性循環地增長。

(3)開拓多元融資渠道和金融工具

近期施行的資產證劵化(ABS)尤其是住房證劵化是一種很好的嘗試。這使得大眾投資者有機會參與住房領域的社會投資和決策,從而間接地參與到住房政策過程。這種更多的社會主體得以參與到住房政策網絡中來,從而有利于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其次,為了吸引銀行理性地參與投資當中,面向低收入的廉租房,無論是開發建設還是租金補貼,都應形成政府財政資金為主、社會資金為輔的融資機制以及保障社會資金融資機制,減少金融機構的融資風險。

(4)完善政策與法律法規體系

結合現今國情和各地方發展的實際, 在完善政策的基礎上, 將保障性住房建設納人法制化建設的軌道, 保證政策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從法律法規上規定保障標準、保障對象、資金來源、管理機構以及對騙取保障優惠等違法行為的懲處辦法, 初步實現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有法可依,同時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進行監督和管理, 以確保各項政策法規的落實。

落實保障型住房政策,實現居者有其屋,是構建和諧社會、幸福城市的必要保障。打破固化的政策網絡,讓更多的利益主題參與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構建新型城市化的必要渠道。新型城市化中,保證性住房政策應該是在思路上匯集更多主體的智慧,在行動上匯集更多利益主體的努力,在資源上匯集更多渠道的幫助,唯有這樣才能同時解決保障性住房質與量的需求,才能真正實現居者有其屋。

猜你喜歡
保障性住房利益
回音壁:這篇文我很喜歡
住建部:非存量住房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獲政策支持
三亞開展保障性住房大整治
I Love You, Dear China
住房保障實踐探索
遼寧公租廉租房并軌運行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鏈的終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