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化建設的必由之路——論加強黨對網絡文化建設的領導和管理

2012-08-15 00:42王乃圣
文教資料 2012年20期
關鍵詞:建設文化

鹿 軍 王乃圣

(山東交通學院 社科部,山東 濟南 250023)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網絡化的趨勢已十分明顯,網絡社會已經到來,網絡文化必將成為21世紀人類文明的重要形式?!叭齻€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新世紀中如何建設黨、把黨建設成為什么樣的黨的重大問題,具有豐富的內涵,是對馬克思黨建理論的創新和發展。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正視網絡文化的發展,做出科學合理的戰略部署。網絡文化的發展給我們黨要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切實加強黨對網絡文化建設的領導,才能保證和鞏固黨的方針、政策在網絡文化建設中的貫徹落實,確保我國網絡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一、網絡文化研究綜述

我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普及率達到39.9%?;ヂ摼W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極大地促進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同時,互聯網的負面效應也引起社會廣泛、深切的關注,進入黨和政府決策層的視線。

2007年年初,胡錦濤總書記發表“以創新的精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為主題的講話,闡述了重視網絡文化的重大意義,十七大報告提出把“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作為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更是明確指出要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并就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作了專門部署,“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要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保?]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文化自覺意識和在信息化條件下對文化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在新的時代,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領導和管理可謂任重道遠。

“網絡文化”有三個層面的含義。一是網絡時代人類創造的全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對應文化的最廣含義(人類文明);二是人類社會中一切基于互聯網的行為、現象或成果,范圍更?。ú话ㄅc自然界的和人類社會中與互聯網無關的);三是人類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從事的文化活動,對應文化的最小概念(僅指精神、意識層面上的)。從目前互聯網的發展來看,互聯網不僅是精神成果生產和傳播的工具,而且深入到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人類內心深處,帶來了許多新的文化現象,因此,第二個層面的定義更合理。

國外對網絡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學者認為經過了三個研究階段。第一階段是克林頓政府建設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引發的對網絡及文化的探討,主要是關于網絡及其文化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爭論;第二階段是90年代中期以后對網絡文化的研究,稱為本體研究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集中于對虛擬社區和在線身份的研究;90年代后期,國外網絡文化出現了綜合研究的趨勢,研究視野更加廣闊,進入了網絡文化研究的第三階段。

我國學術界對網絡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時間雖短,但發展迅速,出版和翻譯了大批的網絡文化著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網絡文化基本理論研究,包括網絡文化的概念、內容的界定,探討網絡文化的特性、倫理制度等。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分析網絡文化的興起對政治、經濟、文化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分析網絡文化在某一行業和領域的應用、影響和對策。

二、網絡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從來沒有一種技術能夠如因特網這樣迅速、徹底地改變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改變整個世界的文化格局。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交互性、“虛擬化”、“時空壓縮性”等特點,它前所未有地拓展了人類的實踐能力,提供了人類文化發展的新空間,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往和交流。但同時,科學技術不是解決人類問題的“萬靈丹”??萍及l展史也不斷顯示:作為手段和工具的技術發明往往是一柄雙刃劍,在其表現出對人類社會積極作用的同時,如不加以合理地應用、管理和引導,必然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有的已經出現,而有的或許將以人們始料不及的速度出現。目前,網絡文化建設面臨如下幾方面的嚴峻挑戰。

(一)工作場所是人們社會交往的主要場合,但在高度信息化、自動化的社會中,交往的機會將會減少。人們終日與個人終端打交道,將增加與外界隔離的危險,有可能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個人也會產生緊張、孤僻、冷漠及其他健康問題。另外,如果把一種虛擬的環境當成真實的來體驗,在某種程度上會逐漸脫離真實的實在,對現實世界產生某種疏遠感、淡漠感、甚至不信任感。尤其是,過度沉溺于虛擬環境,會失去人的許多真實的感情,甚至患上“網絡綜合征”。如在許多暴力游戲中,人們為了“生存”會盡可能多地去“殺”人。在這種“虛擬的”環境中,人們根本體會不到“殺”人的殘酷性,感覺就像做游戲一般。許多參加過海灣戰爭的士兵就有這種體會,一切似乎就像在平時搞軍事演習一樣,忘乎所以時,甚至區分不出自己是置身于真實殘酷的戰場,還是在放縱自己的游戲廳。

(二)由于因特網等先進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信息發布和接受越來越方便,因特網正成為全球最大的創作、交流、出版、發行園地,但方興未艾的邊緣文化(黃色文化、黑色文化等)的泛濫,以及各種虛假信息、不負責任的信息和無聊信息的傳播,網上漫罵與人身攻擊等現象的出現,污染、毒化了文化環境,對主流文化構成了威脅。特別是,網絡用戶中青少年(包括兒童)所占比例越來越大,這些不良文化資源消極影響使人憂心忡忡。

(三)由于利用網絡信息搜集的便利性,網絡上的個人生活在技術上極可能成為“通盤為文件所記錄的生活”,它可能細致到令人恐怖的程度。如果這些信息泄露出去或不能被正確地使用,個人隱私權將受到極大的侵犯。當然,為了保護個人隱私權,可以立法規定網絡上的個人信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泄露,也可以通過普及加密技術來實現??墒沁@樣一來,個人隱私與社會安全就出現了矛盾:一方面,為了保護個人隱私,磁盤所記錄的個人生活應該完全保密。另一方面,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他的網上行為應該記錄下來,供人們進行道德評價和道德監督,甚至用作執法的證據,以保障社會安全。

(四)網絡時代建筑在信息化、數字化和全球知識共享之上?,F代信息通訊工具已經把世界各地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它具有向世界每一個角落輻射的強大力量。在信息“全球村”里,能夠完全躲避這種輻射作用的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幾乎不存在。由于各國的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極不均衡,風俗、法律、宗教信仰等各異,在信息內容上存在程度不一的對立和沖突。如何在面對具有地域性的信息內容(如具有宗教色彩的信息內容)和網絡行為(如色情服務)時,解決網上這種種文化的對立和沖突,同時抑制目前占有明顯優勢的“英語文化”的霸權,需要及時加以研究。

(五)由于網民們都是以“符號”作為身份在活動,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一臺聯網的計算機進行某種網絡行為,其過程無需登記,完全匿名,因此主權國家、地區及其相應組織的現行的那種分地域設卡、設點管轄、控制的文化管理方式,往往遇到極大的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了。這需要有關部門積極研究應對之策。

三、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領導和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黨對網絡文化建設的領導和管理,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文化陣地。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領導核心,在21世紀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網絡文化已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文化形態,必然成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必須加強黨對網絡文化建設的領導和管理,把黨的文化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網絡文化建設之中,克服網絡文化中的消極影響,最大限度地控制不良文化的傳播和蔓延,讓網絡文化為社會主義文化服務,為鞏固和加強黨的思想文化建設服務,不僅要繁榮網絡文化,不斷豐富其內容,而且也要把網絡文化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文化傳播和交流的陣地,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使網絡文化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中心和載體,加強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在全社會倡導和形成正確的網絡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加強網絡道德宣傳教育,提高網民的“網德”,引導網民作文明網民。江澤民同志提出要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表明了法治和德治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網絡道德建設作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點建設。江澤民同志在建黨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進一步指出:“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必須認識到,如果只講物質利益,只講金錢,不講理想,不講道德,人們就會失去共同的奮斗目標,失去行為的正確規范?!保?]由于受網絡文化傳播速度快、不易控制、覆蓋面寬等的影響,網民處于一個虛擬的世界中,存在無人監管、控制和互相約束的空當,網民無論從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會出現放縱自己,容易放松對自己的道德要求,甚至喪失基本的道德約束,以至于把網絡當做發泄私欲的場所,污言穢語、色情恐怖、暴力反對等內容的詞句充滿各種網頁之中。如果網民放松了對自己的道德要求,就會造成不良的后果,一些內容不健康、格調低下的信息就會通過網民在網絡上迅速傳播。所以,必須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加強對網民的道德宣傳教育,否則,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三)加強對網絡文化的管理,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網絡文化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21世紀里,網絡文化將成為人類社會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日常生活都將一定程度地實現網絡化,諸如:辦公、購物、交友、商業、貿易等。只有充分認識網絡文化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才能更好地認識和管理網絡文化,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法規體系,用法律和制度來管理網絡文化,應盡快制訂《網絡傳輸法》、《網絡經營場所管理法》等法律,及時修改《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方面的法律,確立網頁設計、制作、使用制度,嚴格網絡信息使用中的保密制度,嚴厲打擊利用網絡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對于一些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要依照刑法定罪量刑,給予刑事處罰,從制度上保障網絡文化向好的方向發展,確保黨對網絡文化的領導。

(四)加強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增強抵御破壞網絡行為的能力。網絡具有其快速、便捷的一面,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它的系統一旦遭到破壞,就會全部癱瘓,造成巨大的損失。為此,一是必須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網絡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正確使用網絡技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樹立堅決同破壞網絡的行為作斗爭的意識;二是必須加強網絡安全體系建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研制相應的防范病毒傳播和破壞計算機系統的軟硬件技術,增強網絡自身的抵御能力;三是加大對網絡信息傳輸的監管力度,建立嚴格的保密制度;四是嚴厲打擊利用網絡實施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五)加強文化的反滲透工作,防止敵對勢力利用文化進行破壞活動。在網絡傳輸中,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混合文化,其中既有優秀的人類文化成果,也有糟粕,甚至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網絡中大肆散布、傳播具有反動、暴力、色情、恐怖、封建迷信等性質和內容的信息,將大量具有消極影響的文字、圖片在網絡中進行傳播,嚴重干擾了網絡的正當性和正義性,給網絡文化蒙上了一層陰影,容易使一些網民產生誤導,沉溺于其中,最后成為不良文化的俘虜。當前,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更為嚴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減少和杜絕不良文化的傳播和蔓延,要重點打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實施破壞活動,包括散布反動信息、傳播病毒、網絡犯罪等,確保網絡文化的純潔性,鞏固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陣地。當前以西方意識形態為主要特征的網絡霸權主義甚囂塵上,“西方網絡霸權主義行徑已經越演越烈”,“網絡霸權主義是指計算機網絡技術發達的國家或組織利用其資金、網絡技術、網絡管理、語言和網絡文化等方面的優勢,控制國際互聯網,把符合本國或自己集團利益的意志、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信息通過網絡強加于其他國家及其公民,妨礙、干涉或有意壓制其他國家及其公民對網絡信息的自由運用,以謀求和擴大自身的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等方面的利益。當今世界,搞網絡霸權主義的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少數西方發達國家”[3]。網絡霸權主義打著“網絡自由”、“文化多元”的幌子,大肆宣傳和植入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嚴重干擾了人們的認識視角和社會的和諧穩定。要抵制西方網絡霸權主義的文化影響,就必須加緊建設彰顯我國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網絡文化精品,堅持把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靈魂,提升網絡文化的精神內涵。

[1]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北京:人民日報,2011-10-26.

[2]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0.

[3]王正平,徐鐵光.西方網絡霸權主義與發展中國家的網絡權利[J].思想戰線,2011(2):150.

猜你喜歡
建設文化
文化與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努力建設統一戰線學
“五老”說和團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