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英語還是學術英語
——一個必須正視的方向性問題

2012-08-15 00:50蔡基剛
關鍵詞:英語水平英語課程考試

蔡基剛

(復旦大學,上海200000)

綜合英語還是學術英語
——一個必須正視的方向性問題

蔡基剛

(復旦大學,上海200000)

4月23日在有高教司領導參加的《首屆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者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主干課程“綜合英語”的發展趨勢所引發的爭論表示出極大的關注,不少發言者認為綜合英語還是要加強。其根據是:一、這次教改的主要內容就是大學綜合英語課程的改革;二、教指委最近一次大學英語課程調查表明,500多所被調查學校認同綜合英語,認為重要和較重要的達到了95%。然而筆者不同意此觀點,認為綜合英語應該逐漸削弱,大學英語的主要方向是學術英語。

一、綜合英語的定義

“綜合英語”課程是基礎英語(EGP)的另一種叫法。上世紀80年代,大學英語教學剛剛開始起步時,課程名稱就是基礎英語。90年代隨著大學英語分級教程如《大學英語精讀》和《大學英語泛讀》等的出現,基礎英語改為“英語精讀課程”。但我國在進入21世紀后,越來越多的學校不滿足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上只單純教授語法、詞匯和閱讀,他們開始重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普遍加強了聽說的訓練。因此,這時的大學英語精讀課開始演變成讀、聽、說的綜合性課程。這樣,大學英語課程名稱就變為了綜合英語。但不管名稱怎么變化,課程目的和難度是一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打好語言基礎;難度是要求學生達到的四級考試水平(作為一種全國性水平考試,難度不能有變化)。

二、綜合英語面臨的困境

綜合英語對低水平學生開設教學效率很高。如1985年教育部調查,當時大學新生詞匯水平在700—800左右,到畢業時也僅有三分之一的人能達到每分鐘17個英語詞的閱讀速度[1]。因此,“綜合英語”課程提出的4 000詞匯要求和相當的聽說讀寫能力要求對學生有很大的挑戰,學生學習勁頭很大。但到了2007年制定《大學英語課程要求》,目的和要求沒有變化,新生英語水平卻已大大提高。2003年,教育部制定《高中課程標準》不僅提出了和大學英語同樣的培養目標:“既能使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又能培養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采用了和大學英語教學相同的課程設置的課程安排?!墩n標》必修課程有1—6級的“綜合英語”課程;選修課程也分語言技能類(聽說、寫作、翻譯、演說等)、語言應用類(文秘英語、科技英語等)和欣賞類(影視入門、文學欣賞)三大類。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課標》提出的高中畢業生英語能力要求,在聽說讀寫上面都已接近《要求》對大學畢業生的一般要求。如以《課標》對8級要求(最高9級)為例,提出“能基本聽懂廣播或電視英語新聞的主題和大意”;“能經過準備就一般話題作3分鐘演講;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語言進行表達”;“能根據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學會使用3 3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比绻f2003年制定這個要求時,較少省份能達到這個要求,但8年過去了,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在實行這個新課標?!靶掠⒄Z教材的詞匯量都有了大幅增加,學生在高中畢業時掌握的單詞必須達到3 500個,直逼大學四級英語水平”[2]。

三、堅持綜合英語的結果

在新生英語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綜合英語要求還必須加強,其結果如何呢?第一,教學內容重復。綜合英語課程對絕大多數高校來說,主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達到《要求》中的一般要求,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一般要求的聽說讀寫要求和《課標》8級和9級要求基本一致。詞匯要求雖然提出4 795個詞,其中已包括了高中詞匯3 500。因此內容的重復非常突出。第二,由于學習內容與高中重復,缺乏挑戰,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一種普遍的懈怠。趙慶紅[3]等對12所高校的2 283名大一和大二學生調查,34.8%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第三,應試教學始終無法得到扭轉。由于四、六級考試把大綱的“一般要求”作為考試要求,因此“綜合英語”教材從課文選材、詞匯安排到練習編寫都是以四、六級考試的內容和形式為依據的。喬夢鐸等[4]對黑龍江省內20所高等院校調查,盡管大多數學校取消了四級考試與學位證書掛鉤,但仍有50%以上學校在課堂上由老師給學生專門輔導四、六級考試。第四,綜合英語并不能滿足社會和專業的需求。由于綜合英語屬于通用英語性質,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應對四、六級考試和日常的社會交流,根本無法適應學校各專業和社會用人單位提出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研究和工作的需求。第五,由于“綜合英語”課程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學生理所當然地表示對這一課程的極大的不滿。2009年5月我們對10個省市22所大學的1 130名大四學生,2010年6月對8個省市16所1 246名大二大三學生的兩次調查,認為自己英語有提高和有些提高平均為47.41%,基本沒有提高和有些下降的平均為52.45%。對大學英語教學基本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平均為49.66%,而勉強滿意和不滿意的平均為50.39%。趙慶紅等[3]對2 283大學生調查發現,認為“收獲很大,英語水平得到了提高”的僅為6.7%,“收獲不大,只學習了一些詞匯和語法知識”的為36.2%,“沒有學到什么,英語學習勞而無功”的為32.5%;“沒有學到什么,英語水平沒有進步反而退步”的為24.6%。

四、專家呼喚大學英語必須轉型

為此,不少學者一直在呼吁大學英語教學的轉型。程雨民和章振邦[5][6]指出:需要對我國外語教育作戰略性的調整,要點是把普通英語教學任務全部下放到中學階段去完成,以便學生進入高校時便可專注于專業英語的學習。秦秀白[7]認為“中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定位在通用英語上,高校英語教學應該定位在專用英語上”。2010年,專家呼聲更高。陸儉明[8]指出,鑒于中學和大學的英語教學內容重復,建議對各學段的英語教學重新定位。中小學英語教學側重打基礎,而大學和研究生英語教學應主要是ESP或學術英語。楊惠中[9]更是明確指出“多次大規模社會調查需求分析的結果都確認:我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通過英語獲取專業所需要的信息、表達自己的專業思想,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在性質上就是專門用途英語”。劉潤清[10]指出:“我預料,幾年之內,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方向是走專門用途英語的道路”。

五、我國大學英語方向是學術英語

堅持大學英語教學的方向是學術英語(EAP)和專門用途英語(ESP)有三個原因。第一,無數事實證明,如果語言教學能基于某個學科知識或基于某種主題來進行,開展以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CBI),往往效率會大大提高。英國文化委員會在上個世紀末進行了一項名為English 2000的大型調查,接近90%的專家認為,21世紀英語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英語學習,而是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11]。第二,由于EAP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和研究的英語,因此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高校專業課程對學生的英語需求,同樣由于ESP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開展他們專業和崗位的工作,因此也能最大程度滿足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社會對復合人才的需求。第三,這個轉型也符合教育部的指導思想。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要求》的同一年,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簽署的高教司[2007]1號文件,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

六、結 語

反映大學生對目前英語教學的不滿,指出大學英語必須要轉型不應被指責為是要否認8年來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的成就,而是為如何深化改革提供方向性建議?;鶎訉W校認為基礎英語重要,既和他們看重四、六級考試有關,也和他們對學術英語缺乏一定了解有關。制定大學英語政策的人必須有遠見卓識,同時還應該對他們進行宣傳引導。大學英語只有轉型才能再生。清華大學學生選修英語的人數連年下降,最近他們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做出重大調整,毅然砍去了“綜合英語”這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代之開出了一系列學術英語課程,從而引來大學英語又一春天。大學英語應該分類指導,方向是學術英語。

[1]楊惠中.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十五年回顧[J].外國語,2003(3):21-29.

[2]黃利生.新課改高考加大詞匯量考查力度[J].21世紀英語教育周刊,2009(6).

[3]趙慶紅,雷蕾,張梅.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9(4):14-22.

[4]喬夢鐸,金曉玲,王立欣.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分析與問題解決思路[J].中國外語,2010(5):8-14.

[5]程雨民.入世形勢下的外語教改[J].外國語,2002(6):10-12.

[6]章振邦.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國語,2003(4):1-6.

[7]秦秀白.ESP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3(4):79-83.

[8]陸儉明.制定科學的外語教育戰略,提高國民語言素質2010年中國外語戰略論壇[A].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9]楊惠中.EAP在中國:回顧、現狀與展望.中國ESP研究高端論壇[A].北京外國語大學,2010.

[10]劉潤清.論一堂課的五個境界[J].外研之聲,2010(2).

[11]劉潤清.21世紀的英語教學——記英國的一項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2):1-8.

Sharing Views on Gener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ZHANG Shao-jie et al.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r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t a higher-education level in China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There are possibly two reasons for this:one is due to its importance,there being a huge number of learners,covering a wide range,and concern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and the other is due to its inadaptability,being unable to satisfy expectations from learners and society.Behind these concerns are care and hope and moreover,responsibility and conscience.In this issue,several scholars are invited to join discussions in written forms on issues,mainly,over educational aim and ideology,teaching goal,teaching model,curriculum system,and curriculum nature with regard to the Gener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Their discussions focus on the emerging issues and future reform directions,with each having its own concern but sharing a unique,insightful view with clear articulation.It is believed that such discussions tend to foster expression of candid voices and thus help push forward the Gener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China.

Aim and ideology;Teaching goal;Curriculum system;Academic English;Reform direction

2011-11-0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9BYY027)。

蔡基剛(1955-),男,上海人,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樹武]

猜你喜歡
英語水平英語課程考試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從中式英語探析我國大學生英語水平現狀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通道形式與英語水平對大學生英語聽力成績的影響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你考試焦慮嗎?
準備考試
英語水平
中學生天地·高中學習版(2008年6期)2008-09-2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