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古文文體分析角度看其英譯策略

2012-08-15 00:45鄭超凡
關鍵詞:修辭格虛詞主句

鄭超凡

(莆田學院外語系,福建莆田,351100)

從古文文體分析角度看其英譯策略

鄭超凡

(莆田學院外語系,福建莆田,351100)

中國古代散文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古文英譯一直以來受到國內翻譯家的高度重視。在此從詞匯、句法以及修辭格三個層面,對古文的文體進行細致分析,在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措詞、省譯、增譯、意譯等翻譯策略。

古代散文;文體特點;翻譯策略

中國文化典籍如同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為全世界的讀者傳遞著中國五千載的燦爛文化。這些典籍作品中有小說、詩歌、戲劇、散文等,其中古代散文不僅言簡意賅,而且還蘊藏著極其深刻的哲理,同時也閃耀著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中外翻譯家對這些作品的翻譯傾注了巨大的心血,包括著名漢學家理雅各(James Legge),中國的許淵沖、林語堂、辜鴻銘等等。但盡管如此,相比于浩如煙海的中國典籍寶庫來說,卻仍是滄海一粟。

本文從古文文體角度來探討其英譯技巧。文中列出了中國古代散文的主要在詞匯、句子、修辭等層面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提出相應的英譯策略。

一、文體分析

在翻譯過程中,文體分析有助于譯者們更準確地掌握原文的結構與含義,通過分析理解,在譯文中將原文的結構與含義清楚地傳遞給讀者,這是譯者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的能力。正如劉宓慶先生在他的《文體與翻譯》一書中談到的:“作為翻譯,我們的任務不僅限于傳達原意,而且應在拿到原文以后通過反復閱讀、鉆研,掌握原文的總體風貌,即用詞傾向(專業詞、深難詞、淺易詞;俚俗詞等等);句式特點(簡單句、復雜句、省略句、祈使句、疑問句、句式變化等等);修飾手段(比喻、對仗、夸張等等);表意方式(否定句、反問式、間接式、直接式等等)詞語情態以及句段安排等等方面的問題,并運用自己學到的翻譯技能處理原文,使自己的譯文盡可能適應原文的總體風貌?!保?]為了將古代散文更準確地譯成地道的英語,進行文體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古文的文體特點

(一)詞匯

1.通假字

通假字的使用是古漢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巴佟本褪恰巴ㄓ?、借代”,就是指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置于市,賈十倍,人爭鬻之。(劉基《賣柑者言》)

此句中的“賈”的意思是“價格”,同“價”。

2.一字多義

一字多義是指一個字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在古文中,一字多義的例子比比皆是。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蘇軾《石鐘山記》)

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黃宗羲《柳敬亭傳》)

上述兩句話中的“鳴”的意義并不相同。第一個“鳴”指的是“發出聲響”,而第二句中的“鳴”則指的是“聞名、著名”。

3.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一個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詞性而作另一類詞使用。詞類活用是古漢語中重要的特殊現象。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活用為狀語,數詞活用為動詞,數詞的使動用法,等等。

范增數目項王。(司馬遷《史記·項羽本記》)

這里“目”活用作動詞,意為“使眼色”、“用眼色示意”。

4.虛詞

“虛詞是指不能單獨成句,而具有一定語法意義的詞,如介詞、連詞、助詞”。[2]虛詞在古漢語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爸跽咭病币呀洺蔀榱斯艥h語的代名詞。而虛詞的使用也讓中國古文有了自己獨特的魅力。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保ā吨杏埂罚?/p>

上句中包含了三個“之”,這三個“之”用法與意義則各不相同。第一個“之”是結構助詞;第二個“之”是代詞,指代前文中的“道之不行也”;而第三個“之”雖也是代詞,但是是用來指代一個名詞。

(二)句法

1.被動句

被動是指主句與謂語之間的關系。被動句是體現這一關系的句子結構。被動句中,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古文中的被動句都是有一定規律的。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孟子·滕文公上》)

上句中,“謂語動詞+于”這個結構是一個典型的被動句的結構。因此,“勞力者治于人”指的是“用勞力的人被別人治”。

2.無主句

無主句就是指句子中沒有主語卻有謂語的現象,但無主句并非是單純的省略主語,而是約定俗成在句子中不出現主語。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世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韓愈《師說》)

上面第二句“不拘于時,學于余”是沒有主語的句子,也就是無主句。因為在前一句已提到“李氏子蟠”,所以后面那句的主句就自然而然地省略了。

(三)修辭格

“辭格,又稱修辭格,它是用以表述一定的思想內容、具有特殊的修辭效果和某種語言形式的修辭方法”。[3]中國古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注重修辭格的運用。中國古代文人在修辭的運用上的造詣可謂是難逢敵手。修辭的種類繁多,例如借代、對偶、夸張、比喻等等。辭格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是人類積極思維的輝煌成果之一。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

上為《岳陽樓記》中關于月亮在水中倒影的一段精彩的描寫。這是兩個對偶句描寫洞庭月夜美景的壯觀,用以襯托登岳陽樓“心曠神怡”的心情。用“躍金”來比喻微風拂過,月光在湖面浮動的情景,而用“沉壁”來描繪無風時靜靜地倒映在湖中的月影。這句不僅詞藻華麗,比喻得當,為讀者勾畫出一幅月光映水的美景。

三、古文的翻譯策略

本文已經從詞匯、句法、修辭三個層面上分析了古文的文體特點。為了能譯出地道的英文,在進行必要的文體分析時還應注意相應的翻譯策略。

(一)措詞

措詞是指翻譯時詞匯與短語的選擇,這是翻譯的最基本技巧。為了能最大程度地表達作品的原意,措詞是第一步。因此,譯者必須要對上下文語境、詞意準確掌握。一字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及虛詞英譯時就要注意詞匯的選擇。

(1)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柳宗元《捕蛇者說》)

Whoever does so is exempted from taxation.

(2)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歸有光《項脊軒志》)

...built a wall south of the courtyard to reflect the sunlight and brighten up the place.

(3)他日汝當用之?。w有光《項脊軒志》)

Who knows but some day you may use it?

以上三個句子的“當”意思各不相同,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就要根據各種意思選用相應的詞來進行對譯。

(二)省譯

中國古漢語中存在許多虛詞來表示情態或結構的情況,但是在英語中卻沒有。英語是通過句子結構或者副詞來表現的。因此,翻譯此類情況時就可以采用省譯。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丘潛形。(范仲淹《岳陽樓記》)

During a period of incessant rain,when a spell of bad weather continues for more than a month,when louring winds bellow angrily,tumultuous waves hurl themselves against the sky,sun and stars hide their light,hills and mountains disappear.

句子開頭的“若”是一個虛詞,用來引出一個新話題。因此,翻譯時可以省略。

(三)增譯

增譯指的是在翻譯過程增加必要的詞或結構來確保譯文的語法結構的正確、句意清晰。例如,在翻譯古文無主句時,在譯中就要添加一個主語以確保語法正確。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諸葛亮《前出師表》)

I will be journeying far,and my eyes are full of tears in writing this memorial upon my departure.I can hardly express what else I should say.

上句是個無主句,因此在進行英譯時,要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增加主語“I”。

(四)意譯

修辭常被用來表達情感,使之更形象化。那些修辭是作者們豐富想象力的體現。因此,要準確譯出修辭格才能真正傳達出原文的精髓。因此,在辭格的英譯上最好采用意譯的方法,通過意譯才能使譯文達到“信、達、雅”的標準。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陽樓記》)

In springtime it is warm and the sun is bright.The lake is tranquil and it merges with the azure sky into a vast expanse of blue.The water-birds are playing,some fluttering in the sky,some gathering together on the sandbars.Fishes of varied hues are swimming merrily in the water.Thesweet-smellinggrassbythebanksandthe faintly scented orchids on the sandy beaches are lush and green.

上文中的“錦鱗”字面上的意思是“彩色的鱗”。如果直接直譯過來,語義不通。文中的“錦鱗”實際上是借代,是“魚”的美稱,譯作“fishes of varied hues”。

在英譯古代散文的過程中,進行文體特點分析是很必要的。這不僅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用詞特點,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詞匯選譯;其次,適當的句法分析也可以使我們在翻譯時更好地將原文內容在兩種語法體系中自如地轉換;再次,對修辭格的分析能讓我們在欣賞古人奇特的想象力的同時,將其更加傳神地傳達給讀者。根據古文的文體特點,本文列出了相應的翻譯策略,希望能對今后的古文英譯工作有所啟發,將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精華傳向世界。

[1]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487.

[2]阮智富,郭忠新.現代漢語大詞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0:2686.

[3]鄭頤壽,林承璋.新編修辭學[M].廈門:鷺江出版社,1987:153.

H315.9

A

鄭超凡(1986-),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

猜你喜歡
修辭格虛詞主句
賓語從句考點梳理(二)
論修辭格的本質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虛詞識別方法
現代漢語反飾修辭格新探
初中語文修辭格教學初探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奇問”修辭格的特點、功能及判斷方法
虛詞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虛詞功能的羨余及其修辭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