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臨空經濟發展探討

2012-09-06 00:54李榮花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臨空烏魯木齊機場

【摘要】臨空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和經濟模式,本文就烏魯木齊臨空經濟發展機遇、優勢、產業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臨空經濟機遇優勢 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D912.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臨空經濟的內涵

《臨空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的定義:以航空運輸(人流、物流)為指向的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將形成具有自我增強機制的聚集效應,不斷引致周邊產業的調整與趨同,這些產業在機場周邊形成的航空配套服務業、臨空型制造業產業集群以及現代服務業等與航空運輸相關的產業集群,進而形成以臨空指向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獨特經濟發展模式,這種以航空貨流和商務人流為支撐的經濟就稱之為臨空經濟。

臨空經濟的概念包含了三個層次:首先,它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由于機場對周邊地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影響,出現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的聚集,從而產生了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的新經濟現象。其次,它暗含了一系列相關產業。臨空經濟區以發展臨空產業為核心,包括先導產業和相關產業。先導產業如:運輸業(客運、貨運)、民航綜合服務業;相關產業如:配套服務、傳統的制造業、物流配送、商務餐飲、住宅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等。最后,它具體指某一地理位置。臨空經濟區以機場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線向外發散式擴張,它具體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圍內(通常在以機場為中心,以10km為半徑的范圍內)。

二、烏魯木齊臨空經濟的發展機遇

1、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特別是隨著中央和地方19省市對口支援新疆經濟建設熱潮的到來,烏魯木齊始發的航班基本上覆蓋了國內主要大中型城市。作為連接歐亞大陸的門戶,烏魯木齊這個遠處內陸的邊遠城市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的戰略地位日顯重要,也引起航空公司在網絡布局、機型配置、航權申請等方面的高度關注。

2、2010年5月,國家民航總局出臺《促進新疆民航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采取16條措施“在新疆構建布局合理的機場網絡體系、連接順暢的航空運輸體系、功能完備的通用航空作業體系、機動靈活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和配套可靠的航空運行保障體系,更好地發揮民航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功能?!钡健笆濉蹦┰谛陆黾?個通航機場的規劃,屆時新疆的通航機場將由目前的14個增至21個。

3、《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總體規劃(2011年版)》對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戰略定位為我國大型機場、西部門戶樞紐機場。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4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噸,飛機起降架次31.6萬;到2040年(終端目標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飛機起降架次43.1萬。

4、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城市發展目標是:我國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天山綠洲生態園林城市和區域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確定了城市“三區(老城區、新城區、甘泉堡工業區)、六組團(高鐵、會展、空港、米東、三坪、西山)”空間結構。同時明確民航地窩堡國際機場啟動第二條遠距離跑道和T4航站樓的建設,遠期適時啟動第二機場的選址和建設。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以地窩堡機場為核心形成特色的臨空經濟。

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在新一輪總規中位于機場組團,北部的城北新區,東西的高鐵組團和會展組團為臨空經濟提供了較大空間。重點發展機場樞紐、配套服務、空港商務、物流配送等。安排了空港物流園、高新技術工業區、米東工業區。對第二條遠距離跑道和四期改擴建用地進行了安排和預留,為機場建設和依托空港臨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烏魯木齊臨空經濟發展優勢

1、地緣優勢

地處進出中西亞、南亞和獨聯體國家門戶的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在連接亞歐大陸航空運輸市場中具有一定的地緣優勢。但是由于國內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對稱,新疆與東部和中部地區存在著明顯的經濟差距。由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在招商引資方面難以吸引投資方的關注,大部分商品來自于東部沿海地區,在當地缺乏產品深加工企業和服裝、小商品生產企業,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在很大程度上難以形成規模性的小商品市場和物流集散市場。只能為商品處境提供服務。

2、人文優勢

阿富汗、伊拉克戰后的經濟復蘇,需要大量外來技術、資金、勞務、商品。中西亞、中東、前蘇聯國家的民眾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新疆在宗教和文化上同這些地區的自然聯系使烏魯木齊作為樞紐,在人員、貿易交流上具有其他空港無法替代的人文優勢。

3、市場優勢

烏魯木齊毗鄰中亞各國,面對國內和中亞、南亞、西亞等國有兩個13億人口市場,已成為世界投資者的重要平臺。以烏魯木齊為軸心,以1500公里為半徑,在幅員600—700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烏魯木齊是一個人口最多、市場潛力最強、環境最好的城市,對中亞地區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依托周邊八個國家,烏魯木齊建成了近200個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其中年交易額超億元的有32個,超10億元的有10個,形成了覆蓋新疆,輻射中亞地區的多層次、多渠道貿易網絡。

交通優勢

烏魯木齊高鐵站已選址在二宮火車站,距離民航地窩堡國際機場直線距離不到10公里。同時,新建的烏魯木齊高鐵站還兼具城際鐵路的功能,鐵路部門規劃了3條城際鐵路與烏魯木齊都市圈的城市連接,必將延伸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服務半徑,臨空經濟區應加強與高鐵客流和鐵路物流的互動,建立便捷的人流和物流聯系渠道,為產業布局提供便利條件。

5、國際航線優勢

烏魯木齊位于我國西向國際航線上;與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樞紐相比,由烏魯木齊西飛可以節省4到5小時的航程,以至于前者必需要寬體客機才能通達的目的地,烏魯木齊大都可以用普通客機就可到達,在同等市場規模的情況下,這就可以大大增加航班密度,改善旅行的方便性,同時大大節省通航成本;引進支線噴氣機后,會進一步增強航空公司國際網絡的擴張能力,使新疆重新成為溝通中國與歐,亞,非經濟,文化,技術的“空中絲路”。

6、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優勢

新疆作為全國第一個獲準開展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的省區,自2010年10月29日獲準跨境貿易與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截至2011年上半年,已有12家銀行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國、香港等1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結算額達147.9億元。

四、烏魯木齊臨空經濟產業的發展

國內外臨空經濟的產業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機場的基礎設施和與空港運營相關的產業,如飛機后勤服務、旅客服務、航空貨運服務等項目和航空公司的辦事機構;二是依托臨空工業園的加工制造業、高新產業和臨空物流產業;三是臨空附屬型的會展業、生態旅游業、娛樂業等。根據烏魯木齊城市發展定位和我市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適合構建的臨空產業鏈條主要如下:

1、航空維修產業鏈

以飛機維修和改裝為核心業務,立足國內,面向中亞、南亞、西亞,為機場航班的安全飛行提供有力保障成為中西亞領先的航空維修基地和全球維修網絡的重要節點。

2、航空運輸服務業鏈

是指直接為航空運輸活動提供服務和保障的各類產業,包括航空運輸活動的提供主體,如航空公司、空管及其他駐機場機構(海關、檢疫檢驗等)以及相應的服務業或服務性環節,如航空公司總部、配餐、培訓、供油、航信等保障性服務。

這類產業應合理規劃,預留發展用地;同時積極引入基地航空公司與外航辦事處,逐步形成航空公司總部聚集效應;發展機務維修培訓與各類業內資格證書培訓;打造航空技術服務中心;統籌航空運輸綜合配套服務。

3、航空物流產業鏈

以拓展國際貨運航線為突破口,以機場擴建為契機,以引進航空物流公司為主要發展途徑,整合現有設施資源,優化空港物流園區建設;打造覆蓋我國西北地區的航空快運分發中心;構建服務中西亞、輻射全球的空港自由貿易區;形成以國際物流為核心業務的多式聯運體系。

4、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鏈

目前入住烏魯木齊的特變電工、徐工裝備制造業基地、三一西北重工產業園、陜汽集團等現代裝備制造業拉動的產業鏈條涉及電子儀表、設計、技術研發、零配件制造等上游產業,下游的裝備展銷、維修等等。

5、新能源產業鏈

依托新疆金鳳科技風力發電設備、特變電工多晶硅、眾和電子鋁箔、達坂城風力發電等一批在國內國際領先的風電產業、太陽能光伏產業,打造新能源光伏電子產業鏈,形成“中國風谷”。

6、煤電煤化工產業鏈

近幾年隨著國家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不斷深入,西電東送、西煤東運戰略的實施,一些大企業、大集團紛紛入駐新疆,而以甘泉堡工業區為龍頭的準東煤電煤化工產業帶更是優勢資源轉換前沿陣地。烏魯木齊以其他地州不可替代的中心城市的地位成為各大集團首選的總部基地,依托航空資源優勢覆蓋全疆。

7、旅游會展產業鏈

利用新疆的旅游優勢,依托擁有全國最多疆內支線機場的區位優勢,有效整合我市的會展資源,以發展會議活動和特色會展為基礎,逐步完善和延伸產業鏈。同時以中國亞歐博覽會永久會址為契機,爭取上合組織成員國常設辦事機構落戶我市,將烏魯木齊打造成為輻射中亞、西亞、南亞的國際商務會展旅游基地。

五、 烏魯木齊臨空經濟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由于區域的產業和經濟結構不一樣,每個機場的定位和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規劃應結合烏魯木齊區域經濟和機場實際,因地制宜,因場施策,突出地方特色和差異,避免重復。對于考慮不成熟、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的,可以有意識的“不規劃”,進行“規劃留白”,不留遺憾。

第二,發展臨空經濟必須在我市整體發展目標和產業方針下形成布局科學合理、產業特色突出、集約節約發展的產業集群。一是要鞏固發展航空服務業和相關產業,把這些產業做大做強,特別要形成產業集聚,擴大輻射效應;二是要培育臨空經濟新產業。特別注重發展有利于發揮航空運輸的優勢和區域整體優勢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深加工、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三是提升現代物流產業,擴大物流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物流服務業的支撐帶動能力。

第三,臨空經濟區建設要詳細研究機場的發展階段與規模,做到量力而行,避免脫離實際,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

第四,加強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配套能力。特別重要的是提升政府服務能力,服務水平。真正建立起公平、競爭、透明和可預見的市場環境,為各類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增強臨空經濟區的投資吸引力和競爭力。

第五,臨空經濟區的開發一定要避免僅以產業園區或經濟園區的概念來發展,一定要注重發展城市功能,切忌淪落為一個單純的“開發區”。唯有最終實現了城市功能,臨空經濟才能獲得最大的發展。

第六,發展臨空經濟必須把節約資源,包括節約能源、土地、水資源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發展的路子,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第七,烏魯木齊“十二五”期間將整合城市物流產業,將城市中心區物流職能外遷,建設烏拉泊國際物流園、鐵路物流園、空港物流園、米東化工物流園和甘泉堡物流園五大物流園,形成與鐵路、公路、民航交通相銜接,應以航空物流園區為核心、以物流中心為配套、以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服務站為延伸,形成高效快捷的綜合物流產業帶。

第八,由于土地增值速度較快、土地征收難度與日俱增,當前正在進行的烏魯木齊機場四期改擴建工程前期土地征收工作應適度超前,特別是機場周邊以及機場噪聲影響范圍內無法建設敏感建筑物區域的土地,在做好充分論證的前提下,提前統一征收作為機場配套設施用地和臨空經濟區發展儲備用地,避免未來需要使用時項目無“地”可落的尷尬境地。

六、 結論

從烏魯木齊市“南控、北擴、先西延、后東進”的發展思路看,城北新區發展與臨空經濟的構建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城北新區的發展是臨空經濟發展的平臺和動力源,臨空經濟的發展也反過來促進和影響城北新區的發展。

如何使城市總體規劃既有效指導機場未來建設,又能順應其發展需求,如何結合我市實際將城北新區發展構想與空港片區功能互補,既體現城北新區的主職功能并承接老城區職能的特性,又兼融臨空經濟的專職特性及相關產業安排,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①《關于加快新疆民航發展的會議紀要》2005年12月

②《促進新疆民航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家民航總局 2010年5月

③《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總體規劃(2011年版)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

④《烏魯木齊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

個人簡歷:

李榮花,女,漢族,出生于1967年10月, 2003年畢業于新疆大學建筑學(大學),現任院副總工程師、高級規劃師、注冊城市規劃師

猜你喜歡
臨空烏魯木齊機場
“最大機場”
留宿機場
機場快線
昆明綜合保稅區B區將于明年2月建成
阿帕奇反機場型導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