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運用的四維空間

2012-09-22 05:53張洪權
考試·新語文 2012年12期
關鍵詞:南國氣味文學作品

張洪權

【試題舉例】

1、文章以“撈草帽”的驚險場景開頭,起到什么作用?(2012天津卷)

2、小說開頭第一段就描寫馬褲先生的衣著言行,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請簡要分析。(2012課標卷)

3、小說開頭彭恩打電話的情節,有哪些作用?(2012江西卷)

4、作者在文章開頭描述的東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2011山東卷)

5、結合全文來看,開頭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2010全國卷Ⅰ)

6、第二段中,作者作者在描寫長白山之行時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記憶,這樣寫有什么作用?(2009全國卷Ⅱ)

【試題解讀】

從顯性上看,以上幾道試題涉及的是材料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從隱性上看,試題涉及了閱讀中的幾項能力,即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等。也就是說,在這幾道題中,命題者將對考生能力的考查隱于材料的運用之中。在閱讀中該如何把握材料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實現由現象到本質的飛躍?

高考的每一個考點,對每一項能力的考查都不是無源之水,考點與能力都源于教材。

下面就教材來探究一下文學作品中材料運用的維度,以期貫通文學體裁,形成知識體系,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質量,實現由知識到能力的飛躍。

【文本回歸】

材料: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象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故都的秋》

作者設計了清晰的并列結構,寫了兩個對象,即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又將比喻、對比寓于其中,寫出故都的秋色彩濃、回味永,自然突出了作者對故都秋的摯愛與眷戀,同時又照應前文對南國之秋的描寫。綜合以上,此則材料在文中的作用可整理為:

運用比喻、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故都的秋色彩濃、回味永,突出表現作者對故都秋的摯愛與眷戀,同時照應前文對南國之秋的描寫。

【規律總結】

由這則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其實是一個四維空間,我們解答此類問題時要從四個角度進行分析:

1.寫作對象及內容。如材料中“故都的秋”(對象),色彩濃、回味永(內容)。

2.表現手法。如材料中的 “比喻”、“ 對比”。

3.結構作用。如材料中的 “照應前文”。

4.服務主旨。如材料“突出作者對故都秋的摯愛與眷戀”。

【實踐演練】

回想春天的氣味

唐敏

記憶會積累很多小小的寶貝,在不經意的時候打動心靈。

我喜歡看童話書,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看著孩子們的故事,依然是讓我最高興的事情。

去年春節期間,我在家里休息,拿出《小飛人卡爾松》來看。我從小喜歡背上有螺旋槳、會飛的小胖子卡爾松,還有那些描寫屋頂上夜景的文字,直到今天還是喜歡。

我從陽臺的窗戶望出去,看到冬天北京的黃昏——覆蓋著白雪的城市,顯得很灰色,從地面、屋頂到天空。盡管下了雪,空氣還是那么干燥,這與我從小生活的潮濕的南方真是不同啊。到了深夜,再去遙望夜空,在徹骨的寒冷中,月光雖然明亮,卻毫無靈動的水氣,三兩孤星也呆滯不動地嵌在空中。沒有足夠的水分,月光不會流淌,星星不會閃爍,美麗也就不會誕生。

我想,北京這個地方,春天即使回來,也是干巴巴的。樹葉也會生長,綠色也會滿目,但是不會有水靈靈的活力。

回到屋子里讀卡爾松,書中的小男主角小弟,在夜晚時分憑窗眺望——

“這是一個明亮、美麗的春季夜晚,窗子敞開著。白色的窗簾隨風慢慢飄動,好像在向春季空中閃亮的小星星揮手致意?!?/p>

讀到這兒,好像春風已經拂面吹過了。

“這是一個明亮、美麗的春季夜晚,窗子敞開著?!泵髁恋脑蚴窃鹿馊谌?,氣溫也暖融融的,因為“窗子敞開著”,說明氣溫宜人。至于“美麗”么,那是小弟的感覺。

“白色的窗簾隨風慢慢飄動”,那是春風在吹拂。

“空中閃亮的小星星”,說明了空氣是多么濕潤,星星才有可能閃爍起來。

這是春季多么美好的畫面,藏在一本給孩子看的書里。很多人使勁地贊美春天,用盡華麗的辭藻,卻寫不出如此真實的春天的美感。

就在那一個瞬間,我忽然想起了小時候記住的春天的氣味。那是童年時代,每到春天來了,寒冷消除,夏季還未到來時,在曖融融、濕漉漉的空氣里,那種濃烈的春天的氣味,讓我一下子“回到從前”——南方的城市多雨,春季里總在下雨,過分的潮濕讓小孩子們經常長瘡,因為他們總是喜歡把腳泡在淤積著雨水的坑里。還有很多很多成長的煩惱,讓孩子們忽略了春天。但是春天的氣味真是太濃烈了,到黃昏與夜晚交接的時刻,那氣味就灌滿了大地和我們居住的房子的每個角落。

在溫水般的氣溫中,那氣味是潮濕的,帶著野蠻的青草的生澀氣息,帶著各種樹木散發的汁液的氣味,帶著陰暗水溝里悶悶的臭味,池塘里發出腐爛的腥味,這腥味保留在池塘的魚蝦身上,使我很不愛吃它們。還有一種咸咸的氣味是從高空中往下傾倒的,當時不明白那是什么味道,成年后才知道,那是大海的氣息。

當我聞到春天這種混合的氣息時,覺得自己像糖塊一樣在溶化。廚房里傳來做飯的氣味,食物正在散發香氣,使得空氣更加混亂。天色昏暗,看不見紙上寫的字了。于是就坐在那里聞春天的氣味,暈乎乎地停止了大腦的活動。

接著,感覺到心在動了。那是一陣子被徹底消融的感覺,要過一會兒才回過神來,發現自己還在。

于是藏在記憶深處的、兒時的春夜又回到腦海里——

依稀可辨的是樹冠的弧線,分出了天空和大地,帶著紅暈的黑暗里,穿過門前樹木的枝葉,看到不遠處亮起了一些昏黃的燈光,這些不夠明亮的燈光在池塘里扭動,拉出長長的線條,微風帶來炒菜的聲音和孩子們的叫喊,他們在為吃飯高興呢。

回憶在慢慢變形,模糊,那混合的氣味也變得不太確定。恰好因為記憶的模糊,使得春天更加美麗,不可形容。

演練試題:

文中描寫了“我從陽臺的窗戶望出去”看到的情景,試分析其作用。

參考答案:

描寫冬天的北平(對象)灰暗、寒冷、干燥給人的不愉快(內容),與童話、記憶中的春天的美好對比(手法),為后文寫童話里和回想的春天做鋪墊(結構),突出了作者對現實的失望,對小時候南方美好春天的向往之情(主旨)。

猜你喜歡
南國氣味文學作品
南國紅豆發新枝
我們為什么要文學
美麗的南國多傳奇
高原往事
感謝你,我的南國
文學作品與電影文學作品間的對比分析
氣味圖書館
文學作品與數學
過黔中
好濃的煤氣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