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教學

2012-12-29 03:15侯兵英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雜志 2012年19期
關鍵詞:菲爾德小男孩創設

侯兵英

(沙河市第三中學 河北 沙河 054100)

在中學教學中,數學一直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歷來是中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數學由于其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求學生具有發散思維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分析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面對復雜繁瑣的數學題,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如何解決;而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同樣對其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即如何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講解得更加形象,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體會到數學的樂趣。這已成為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所要面臨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中用生動的語言開展數學教學,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手法,讓學生感受到一個更形象、更生動、更引人入勝的數學世界。讓學生自己在了解數學中發現這門課的樂趣所在,使之更有學下去的動力。教師本身則更應該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欲、熱愛數學學科的情趣,影響學生,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數學情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還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去創設有效的數學情境呢?

1. 引入數學趣事,創設良好的引入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樂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每節課的開始,老師要創設良好的引入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們學習這節課的欲望,這一點實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教學新課前,我總是努力挖掘教材的知識,精心地進行導課設計,例如,在講《勾股定理》時,我講述了這樣一則小故事:在1876年一個周末的傍晚,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賞黃昏的美景,他就是當時美國俄亥俄州共和黨議員伽菲爾德.他走著走著,突然發現附近的一個小石凳上,有兩個小孩正在聚精會地談論著什么,時而大聲爭論,時而小聲探討.由于好奇心驅使伽菲爾德循聲向兩個小孩走去,想搞清楚兩個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見一個小男孩正俯著身子用樹枝在地上畫著一個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爾德便問他們在干什么? 只見那個小男孩頭也不抬地說:“請問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和4,那么斜邊長為多少呢?”伽菲爾德答到:“是5呀.”小男孩又問道: “如果兩條直角邊分別為5和7,那么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又是多少?”伽菲爾德不加思索地回答到:“那斜邊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說道:“先生,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伽菲爾德一時語塞,無法解釋了,心理很不是滋味。 于是伽菲爾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潛心探討小男孩給他留下的難題。他經過反復的思考與演算,終于弄清楚了其中的道理,并給出了簡潔的證明方法。1876年4月1日,伽菲爾德在《新英格蘭教育日志》上發表了他對勾股定理的這一證法。

通過這種課堂引入的情境設計,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的樂趣,而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也為講述勾股定理設下伏筆.這樣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接受和理解知識的效率。

2. 認真設計問題,創設遞進式的問題情境,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本身所具有的性質,決定了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邏輯性、抽象性和趣味性。因此,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有很大的難度,往往容易使一些學生產生畏難甚至厭學思想。這對老師的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認真的設計問題,創設遞進式的問題情境,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講解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時候,為了提出相交線的概念,我會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廣場上的聚光燈,通過生動的動畫掩飾,提出問題:兩條光束什么時候相交,什么時候平行?問題提出以后,同學們就會跟著動畫的演示,而迅速思考并指出相交和平行的位置。通過這種方法能夠使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而生動,大大提高學生對于本節課掌握程度。

動畫演示后,進一步提出問題:在生活中,你所遇到的生活實例都有哪些是相交線(可分組討論)?問題提出后,同學們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發散思維,聯想現實生活中的生動事例。同時采用分組討論,最后派一名代表的方式回答問題。這不僅可以使同學們加深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而且也培養了他們思維的發散能力,加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最后,我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相交線的概念,然后對他們的總結進行補充和說明,得到完整的概念。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不斷地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始終在極濃厚的興趣中去探索,去驗證,去總結。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以及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學生經歷了疑惑、猜想、解決等一系列創造性以及發散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加強,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3. 精心組織課堂活動,創設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新課標》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在課堂教學中,我精心組織課堂活動,創設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不斷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對教師而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意味著上課不能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大家一起互動理解,促進學習。要真正做到教師角色的轉變,以提高自身素質。例如,在講授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們每兩個人一組,每一組學生要用身體擺出各種姿勢表示出相交線和平行線。同樣在講授同位角、同旁內角、內錯角和對頂角定義的時候,我依然采取同樣的方法來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數學情境的創設,在課程課標中不斷的被提出,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一個良好的數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讓學生及早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并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認識到數學的廣泛應用性,同時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猜你喜歡
菲爾德小男孩創設
扶起小男孩
創設未來
小男孩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誰救了比丘國里的小男孩
12點敲13下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豐富的能源
12點敲13下
極地攝影探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