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中職聽障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2013-03-27 20:57王淑榮
當代教育科學 2013年1期
關鍵詞:健康狀況心理健康中職

● 王淑榮

大量研究表明,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正常學生[1]。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社會的鄙視和某些家長及老師的教育不當,導致聽障學生的自我概念水平下降,很容易產生過敏、自我貶低、恐怖、焦慮、行為不當和社會適應不良等問題[2]。中職類學校的聽障學生和普通中職學生一樣面臨擇業、就業的壓力,又加上自身的殘疾,他們常常有失落感、恐懼感、焦慮感等[3]。但目前尚未發現有學者對中職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大規模的系統調查,因此,全面地了解中職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心理障礙出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對于豐富中職聽力殘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提高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山東省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及14所特殊教育學校的419名中職聽障學生,其中女生220人,男生199人。

(二)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的是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周步成教授編制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量表,共發放問卷450份,調查時采用集體施測,測查人員使用的指導語以及對問卷填寫的說明均由專職手語翻譯為聽障學生做翻譯,收回有效問卷419份,所有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18.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本量表規定,總焦慮傾向在65分以上屬于高焦慮,各內容分量表得分在8分以上的在這個方面屬于較嚴重的焦慮傾向。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中職聽障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各因子上都存在著明顯的焦慮傾向,有明顯焦慮傾向的有292人,占總人數的69.69%,按異常檢出率的多少排列,依次是學習焦慮、身體癥狀、自責傾向、過敏傾向、對人焦慮、孤獨傾向、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偨箲]傾向的異常檢出率為2.86%,稍高于2004年林于萍對5、6、8、9年級的聽障學生的調查結果(2.67%)[4]。這可能是因為中職聽障學生面臨的壓力較多。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意識到自身的殘疾,因而感到特別自卑;另一方面來自于就業的壓力,他們既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也不能客觀地了解職業環境,職業理想過高或過偏,過分追求物質待遇,拈輕怕重,不切實際;缺乏就業主動性,依賴性強,總覺自己是殘疾人,社會就要幫助自己;缺乏競爭意識,害怕競爭。還有些聽障學生總覺得自己有殘疾,就處處不如別人,對自身的評價過低,害怕與健全人競爭,自卑心理嚴重[5]。

(二)經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耳聾程度對中職聽障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在學習焦慮維度上有顯著差異。聽力損失使中職聽障學生語言形成和發展緩慢,進而又影響到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特別是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他們的思維活動帶有明顯的形象性,思維發展水平較長時間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6]。他們在學習上往往力不從心,與自己的期望差距較大,這樣就會在學習上產生緊張感、壓力感,久而久之造成學習焦慮。

(三)性別對中職聽障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在恐怖傾向、沖動傾向上都有顯著差異。這主要是因為聽力與語言的落后,有很大一部分中職聽障學生運用表情和手勢語進行交往,他們在和健全人交往時會顯得難為情或交流不暢通[7],有些中職聽障學生害怕別人笑話自己,在交往中會表現的特別緊張,甚至特別敏感,有的干脆回避與別人的交往,因而顯得特別孤獨,當他們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由于語言的障礙,在與陌生人交往時,會有過強的防備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職聽障學生與外界的社會交往越來越多,自身的缺陷常常使他們遭遇困難和挫折,多次的努力總是趕不上同齡的正常學生,長此以往,他們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從而產生自卑感[8];當中職聽障學生意識到與別人的不同時,有的不愿意戴助聽器,有的不愿在公共場合說話,有的認為周圍的人看不起自己,感到生活沒有意義,又加上語言的障礙,他們很難和別人交流,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會越來越孤獨,這種情況女生比男生要嚴重的多。

(四)經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教師職稱對中職聽障學生心理健康有影響,在學習焦慮、身體癥狀維度上均存在顯著差異,中級職稱的教師不論從教學經驗,自身精力、教學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都能對學生有良好的教育和影響,而初級職稱的教師在這些方面相對差些,而高級職稱的教師雖有豐富的知識經驗,但從自身精力、上進心、競爭力等方面就顯得差些,中級職稱的教師最適合教育中職聽障學生。

(五)母親文化程度影響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在過敏傾向、沖動傾向以及身體癥狀維度上,母親是小學文化程度的中職聽障學生的焦慮程度顯著高于母親是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中職聽障學生,說明母親的文化程度直接影響到中職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是因為文化程度高的母親在養育自己的孩子時,能夠注意親近自己的孩子,教給孩子學習、應對困難壓力的方法,從不嬌生慣養,能夠經常鼓勵自己的孩子不論做什么都要自信,告訴自己的孩子要正確面對失敗,即便是自己做的不好也不要氣餒,只要是努力了就足夠了,注意鼓勵自己的孩子尋找伙伴,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和能力,注意教會孩子適應環境等。另外在調查中發現,中職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父親的文化程度沒有太多關聯,這可能是因為中職聽障學生大都在十八歲以上,獨立性較強,所調查的聽障學生大都住校,與父親的交流少,而母親卻顯得特別重要,這說明在中職階段,母親最適合與孩子溝通,因此母親的文化程度就顯得特別重要。

三、建議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給中職聽障學生學習的方法,注意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針對每個中職聽障學生的差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注意發展中職聽障學生的語言,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為中職聽障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努力建構適合中職聽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學校環境,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動,為每一個中職聽障學生提供張揚和展示自己優點和長處的平臺,讓他們健康快樂的學習和交往。

(三)中職聽障學生的家長要多與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的孩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疏導;注意對孩子的學習進行輔導,要教給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確面對挫折、應對壓力,鼓勵自己的孩子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孩子的參與溝通能力。

(四)中職特殊教育學校要加強對中職聽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督導和業務培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質,讓他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真正發揮作用。

[1][4]林于萍.聾啞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初步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0,(04).

[2]王玲鳳.聾學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4,(05).

[3]李慧聆,周文彬.關注聾生心理健康[M].香港:銀河出版社,2005:505-510.

[5]黃錦玲等.聾生與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的比較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

[6]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編.聾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0.

[7]部林君.團體心理輔導在聾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5,(10).

[8]李慧聆等.聾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手冊[M].香港:綠時代出版社,2006:65.

[9]李強等.聾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4,(02).

[10]劉在花等.聾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08).

猜你喜歡
健康狀況心理健康中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昆明市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
應用多媒體技術 創新中職德育課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中職高考與教學研究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關于中職與高職銜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