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通市防洪規劃綜述

2013-03-31 20:54雷洪犇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3年5期
關鍵詞:江堤市區南通市

雷洪犇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1 概述

南通市地處江蘇省東南部,東瀕黃海,南以長江為界與上海、無錫,以及蘇州的張家港、常熟、太倉隔江相望,背依廣袤蘇北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上距江蘇省省會南京264 km,下距上海吳淞口102 km;出江入??蛇_全國乃至世界各重要港口,溯江而上可直達贛、鄂、湘等省。市區中心位置位于北緯31°01',東徑120°57'?,F狀市區國土面積224 km2,下轄崇川區、港閘區及開發區。市區內河道縱橫,水網發達,水資源綜合利用潛力較大。

南通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洋性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4.6~15.1℃,平均日照2100~2200 h,年總輻射量為110~117 Cal/cm2,年均降水1000~1076 mm,因梅雨水和臺風的影響,年間降水量分配很不平衡,有約55%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

現狀南通市城區范圍有大小河道1139條,其中主要骨干河道有:九圩港河、通呂運河、通啟運河、通揚運河、新江海河、濠河等。

2 南通市防洪現狀

現狀南通市區沿江堤防西起九圩港、東至南通開發區團結閘處,全長51.45 km,其中港閘區(九圩港—通呂運河)轄9.05 km,崇川區(通呂運河—褲子港)轄15.1 km、開發區(褲子港—團結閘東側)轄27.3 km。土堤頂高程8.20~8.50 m,擋浪墻頂高程9.23 m,頂寬6 m,外坡比1:3.0,內坡比1:2.5。沿江建有丁壩31條,并對九圩港河口兩側、桃園、二十八丈、八十六丈、姚港河口、新開閘上游等地段的局部險段進行了拋石搶險,但由于受經費控制,這些險段目前還遠未得到根本的治理。

與穿過市區九圩港、通呂運河、通啟運河、通揚運河等主要河道相溝通的內河尚未建控制涵閘,防洪封閉圈尚未形成。

3 南通市防洪影響因素

南通市區范圍河勢受長江河勢影響較大,尤其是受長江如皋中汊演變影響,中汊大河勢一旦變化,就會引起其下游主、支汊道的連鎖反應,從而給城市防洪帶來諸多影響;受長江漲潮流和落潮流雙重影響,南通市區沿江共有7處重點險段:九圩港河口兩側、桃園、二十八丈、八十六丈、姚港河口、新開閘上游、二號灘,這些險段是南通市防汛期間需要重點防守的對象。

此外,長江防洪與岸線開發利用之間的矛盾,城市降水匯流系統與現有排水河道配套問題,路網建設打亂城市原有水系布局,城市開發、人工填河與城市內河蓄水庫容大小問題等等,如不能協調解決這些矛盾,將會給城市的防洪帶來困難。城市防洪標準不能不切實際提高,應根據當地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及其財力承受能力來確定。規劃標準太高,既不切實際,而且國家和地方財力也難以承受;反之,標準太低,達不到減災免災的目的。

4 南通市防洪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城市防汛安全標準偏低

長江防洪標準已基本達到50 a一遇,但距100 a一遇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由于歷史欠賬太多,洪澇災害仍是心腹之患;江堤達標、城市防洪墻建設、長江險工險段、城市雨水排水系統由于雨水收集系統不配套和住宅基地市政不配套等原因降雨和排水問題突出。外圍堤防病險未除,部分穿堤建筑物未進行徹底加固或更新改造;長江河勢局部變化頻繁,險段尤在,對市區威脅依然存在;防洪內封閉圈尚未完全形成,城市防洪缺乏統一防御系統。

4.2 管理機制不完善,存在重建輕管現象

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在城市水環境治理、防洪、排澇、供水等方面存在多家并管、職責不明確、執行的行業標準不統一等管理混亂狀況,給水資源優化配置帶來難度;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水資源管理系統性和整體性不完善。目前南通市水資源管理方式和手段較為粗放,管理方式上防洪安全、資源配置、環境保護三者相對分離,尚無有機結合,同時管理設施和手段落后,管理經費無正常渠道,不能滿足現代化管理要求;設施老化,效益衰減,面廣量大的城鄉防汛排水泵閘等設施存在著老化、帶病運行等問題,影響效益和功能發揮。

4.3 科研、規劃等前期工作滯后

水利、供水、排水三大行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其科研、規劃等前期工作必須超前發展,由于經費不足,使得直接影響南通市防汛安全、水環境保護與治理等重大基礎研究工作無法開展。如城市暴雨排水標準修訂,長江流域防洪標準提高后對該市防洪安全的影響、城市河道水面率的研究等,由于前期工作滯后,尤其是重大專題研究和前期項目儲備的滯后,直接影響了城市重大基礎設施的如期進行。

4.4 人類活動對城市防洪影響

市區及臨近范圍局部圍墾情況,改變長江水體邊界條件和水流流態,加之圍墾后排澇設施及管網建設難以及時到位,給城市防洪帶來較大被動;新城區的建設、市區鐵路、通啟高速公路建設,必然導致九圩港、通呂運河等原有水系被打亂,給市區防洪工程整體布局帶來難度。

4.5 水系混亂

由于城市發展,房產開發、路網建設、海港引河開辟及沿江碼頭港口建設等諸多影響,部分排澇水系打亂,造成部分地區排水出路不合理、排水出路舍近求遠、低水高排、排水不暢;排澇出江口門不足、河道淤積、人為設障、河道萎縮、水體呆滯;高低水系控制設施有待完善。水系間水位控制設施不足,在主城區與開發區較為突出;排水管網配套建設滯后。老城區的洼地常有積水,新區也因排水管網建設滯后,暴雨后地表積水排泄遲緩,影響生產、生活。

4.6 水環境惡化

水環境污染嚴重,雨污合流及沿河垃圾污染物直接入河。監測資料表明市區內河水質達標率幾乎為零,多屬Ⅴ、Ⅵ類水,超標因子主要是CODcr、CODMn、NH3-N、DO、SS、PH、揮發酚、大腸桿菌等。

5 規劃重點

根據南通市防洪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南通市城市總體發展趨勢,針對防洪在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問題,規劃重點主要包括如下幾點:

(1)計算南通市雨水量,規劃區域河道寬度,比較和論證其技術可靠性、經濟合理性、實施可行性等方面。

(2)在推算和論證基礎上,提出合適的工程規劃方案,指導城市防洪工程建設。

(3)解決規劃區河道不規整、護岸殘缺不全、河道雜草叢生、污水直排入河等情況,提高河流的行洪能力。

(4)解決規劃區局部區域易形成內澇的問題。

6 規劃原則

南通市建立“防洪保護圈”,拒江潮與內河洪水于“保護圈”之外,完善以主城區為中心的防洪系統,同時兼顧周邊鄉鎮防洪要求,具體原則有以下幾個方面。

6.1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則

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治理。系統考慮防汛安保、資源配置和水環境治理與保護,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為城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必要支撐。

6.2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著力給市民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環境需求,以安全為前提,以資源為保障,以環境為依托,力爭使南通成為最適宜發展創業和居住的城市。

6.3 堅持依法治水原則

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防洪法》、江蘇省及南通市水利工程及河道“管理條例”,禁止任何部門和個人非法占用防洪區河道。

6.4 堅持科技興水原則

及時將水利科技最新成果運用到水利建設,廣泛采用新材料、新科技,使水盡其利、物盡其用,從而實現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變。

6.5 堅持建管并舉,重在管理原則

克服重建輕管觀點,將水利工程管理提到與建設同等位置,加強工程日常維護和管理,盡可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7 防洪工程措施

南通市城區洪水災害特征主要表現為臺風、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徑流下泄這四個要素或四個要素的多重組合影響。一般情況下臺風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徑流下泄的多發季節在汛期5~10月份,這期間還有梅雨影響。

影響南通市城區防洪安全最主要因素是臺風和天文大潮。南通市防洪的重點是:在對主江堤進行拋石護底及加強對市區范圍險段的治理、穩定長江沿岸河勢、搞好穿堤建筑物的除險加固、長江主江堤迎水面護坡工程及擋浪墻的建設的同時,搞好內部防洪封閉圈的建設。具體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7.1 堤防工程

對主江堤未達到“長江流域防洪規劃”中防洪標準的堤段進行全面加高加固,使南通市城區主江堤堤頂高程按100 a一遇標準的9.68 m進行建設,堤頂寬度和內外坡比同50a一遇標準。

7.2 護坡工程

主江堤和港堤外坡均采用灌砌塊石護坡,厚度0.35 m,鋪200 g/cm2以上高強度機織土工布上加0.1 m厚的碎石墊層;內坡護砌采用混凝土預制格柵護砌與植物護坡相結合的形式。

7.3 堤身灌漿

分期分批對堤身土質差區段沿堤線采取打灌漿孔自下而上低壓灌漿加固,以防止局部發生堤基管涌、流沙、或內坡浸潤線過高造成滑坡情況的發生。灌漿配比為水泥15%,彭潤土85%。

7.4 防汛公路建設

對市區范圍長江主江堤頂建5 m寬的瀝青混凝土路面,作為防汛通道。

7.5 綠化

堤防工程的綠化應滿足以下要求:一是防治暴雨、臺風、坡面流等對堤防的危害;二是美化環境、涵養水土。對市區范圍長江主江堤在進行內坡護砌的同時,對內坡進行全面綠化,做到堤坡不露土,同時在堤防內側青坎建10 m~20 m寬的生態防護林。

7.6 拋石護底工程

長江南通段河床平面上呈彎曲形,區內沙洲林立,受此特定地形、地貌制約和長江徑流與潮汐水動力影響,因此在受徑流、潮流頂沖點應對主江堤以外灘面做好拋石或軟體排加拋石護底工程,以防淘(潛)蝕堤基使江堤崩塌,并對市區范圍長江重點險段進行拋石治理。

同時對港閘區、崇川區、開發區范圍受風浪沖刷作用較強的灘面、邊坎進行拋石護砌。

7.7 填塘固基

對堤基抗滑穩定性不足區段和堤基內摩擦角φ≤13°與厚度大于5 m的軟弱土層區段,采取排水固結措施及在堤腳設置壓載以防高水位差、強滲壓下造成堤身滑動,并對背水坡面植草保土。對抗滲穩定性較差區段實施堤內填塘固基工程,使得堤防內側青坎寬度不小于20 m。

7.8 涵閘加固

根據市區范圍沿江穿堤建筑物的普查情況,對那些建設年代已久、建設標準低、損壞和炭化嚴重、啟閉和機電設施老化、閘河不配套等的穿堤建筑物視具體情況分輕重緩急采取加固維修或拆除重建的方式。

7.9 管理設施建設

加強工程觀測設施建設,準確獲取堤防和穿堤建筑物的基本信息,防微杜漸,為防汛指揮機構的防汛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加強交通、通訊設施建設,確保防汛指揮機構通訊暢通和確保各大、中型水閘與上級主管部門和防汛指揮調度中心通信聯絡,統一調度。

8 結語

城市防洪設施建設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防洪規劃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范疇,為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構筑高標準的防洪安全保障體系。同時,社會總在不斷地發展進步,防洪規劃應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及時加以修正和完善,以適應社會經濟和城市發展需要。

猜你喜歡
江堤市區南通市
南通市 推進“四化”實施 提升本質安全
Fast-sweeping Langmuir probes:what happens to the I-V trace when sweeping frequency is higher than the ion plasma frequency?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iagnostic for veloc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applications,physics, methods and developments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中學
本月主題 在市區 Downtown
2016年1-3月各省市區玩具進出口統計
南通市通州區糧油增產模式分析
2013年一季度全國各省市區玩具進出口統計
忽然成了生前好友
沿著“江堤”,我還在流淌激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