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成人依戀與大五人格的關系

2013-04-17 05:47王乾宇馮琳琳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山東濟南250014
淄博師專論叢 2013年2期
關鍵詞:神經質人格特質回歸方程

王乾宇,馮琳琳(山東師范大學 心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1 問題提出

成人依戀是指成人同他周圍重要他人之間的親密關系,這種關系反映了個體的早期依戀模式[1]。個體在童年期如果形成了安全的依戀模式,那他也會同他的伴侶或是其他朋友形成安全的依戀模式,反之,個體在同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就會變得不信任,造成人際關系的疏遠[2]。本研究所探討的大學生正處于成年早期,他們與身邊的重要他人之間的關系主要是指他們與朋友或是戀人間的關系。

大量研究表明早期人格的發展受依戀關系的影響。Bowlby(1988)提出人格發展同親密關系有著密切聯系的理論模型。他認為在個體發展過程中教養環境和人格存在著直接的交互作用[3]。有研究發現依戀同外傾性、宜人性和神經質存在負向聯系。依戀模型中的自我模型同神經質存在較強的關系[4]。Kobak和Sceery研究發現安全型依戀的個體是適應的,并且與非安全型依戀的個體相比他們表現出較少的神經質傾向[5](p135-146)。但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是,作為成年初期個體,他們所形成的穩定又帶有個體差異性的不同人格特質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方式,進而形成不同的成人依戀模式。

從以往的相關研究看,依戀與人格特質存在相關。已有大多數研究都是考察成人依戀與艾森克所提出的人格三因素的關系,很少有涉及成人依戀兩個維度與大五人格因素關系的考察。本研究采用相關研究,以處于成年期早期的大學生為被試,對成人依戀的兩個維度與人格五因素模型中的五種特質的關系做出考察,并考察人格特質對成人依戀的預測作用。

由于大學生屬于成年早期,所以本研究可以為成人依戀的測量提供初步的數據,并通過人格與依戀的關系來幫助大學生解決一些人際交往的問題。同時也為學校心理咨詢提供參考意見,進而為臨床診斷和干預等應用心理領域提供依據。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從濟南某高校隨機抽取160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剔除不完整問卷后,回收有效問卷157份,問卷有效率達98%。其中男生72 人(45.9%),女生85 人(54.1%),大學三年級60人(38.2%),大學二年級97人(61.8%)。

2.2 研究工具

2.2.1 成人親密關系經歷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成人親密關系經歷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由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李同歸老師和日本九州大學加藤和生老師在此基礎上共同修訂的中文版ECR量表,包含36個項目,為7級評分(從非常不贊成到非常贊成)。得到兩種依戀維度—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分別由18個項目組成?;乇芫S度α系數為0.80 (p<0.01),焦慮維度α系數為0.80 (p<0.01)。

2.2.2 簡版大五人格問卷(NEO-FFI)

采用王樹青(2007)修訂的Costa和MeGrae(1992)的人格五因素問卷簡版測量大學生人格特質。問卷包括五個維度:情緒性或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謹慎性,共60個題目,所有題目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均為5點記分。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和內部一致性信度,各分量表的α系數在0.62-0.84之間。

2.3 施測程序

以班級為單位,利用學生上課時間進行一次性集體施測,統一發放問卷并當場回收;數據全部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

3 結果

3.1 大學生成人依戀的特點

本研究中要求被試考慮他們與目前伴侶的親密關系,除了對焦慮和回避維度進行計分,還參照Brennan教授(1998)依據1082人的樣本通過分類系數費舍線性判別公式計算依戀風格分類的方法,對被試特殊依戀表征的依戀類型(安全、恐懼、專注、冷漠)進行分類。再依據四個類型的得分高低,判斷屬于哪一個依戀類型,即哪一類型得分最高,被試就屬于哪一個依戀類型。在大學生中,如表1所示,恐懼型依戀所占人數最多,占51.6%;其次是專注型依戀,占24.8%;冷漠型依戀和安全型依戀所占比例差別不大,分別為12.1%和11.5%。

表1 大學成人依戀類型分布狀況

大學生成人依戀的總體情況如表2所示,從總體上看,大學生依戀焦慮維度的得分要高于依戀回避維度的得分。

表2 大學生成人依戀回避和焦慮得分狀況

T檢驗表明,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依戀兩個維度上的得分并無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大學生在依戀兩個維度上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以依戀兩個維度的得分為因變量,性別、年級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性別主效應、年級主效應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3.2 大學生成人依戀與大五人格的關系

表3 成人依戀與大五人格的相關矩陣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1)依戀回避維度與人格因素中的盡責性呈顯著的負相關,與神經質呈顯著的正相關,與開放性、外傾性、宜人性相關不顯著。(2)依戀焦慮維度與人格因素中的盡責性呈顯著的負相關,與神經質、外傾性呈顯著的正相關。與人格因素中的其他維度并不存在顯著相關。

3.3 大學生成人依戀對大五人格的多元回歸分析

為了解大五人格對成人依戀的預測力,以成人依戀的三個維度為因變量,在大學生樣本總體中進行了回歸分析。表4列出了大學生樣本總體中進入依戀回避維度回歸方程和依戀焦慮維度的回歸方程的人格維度的名稱、標準化回歸系數(β值)、所解釋的方差百分比(調整后的R2)、方程的F值。

表4 依戀回避維度對大五人格的多元回歸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五種人格特質對成人依戀的回避維度起不同程度的預測作用,在人格的五個因素中只有盡責性進入了回歸方程,多元回歸系數為0.204,解釋的變異量為0.035。即在總體樣本中,大五人格因素中的盡責性可以解釋依戀回避維度3.5%的變異,它對依戀回避維度起到負向的預測作用。

從表4可以看出,進入依戀焦慮維度回歸方程的人格特質是神經質、外傾性、盡責性,神經質和外傾性對該維度起到正向預測作用,而盡責性對該維度起到負性預測作用,它們各自解釋的變異分別為6.6%、6.6%-8.7%、8.7%-10.7%。神經質、外傾性、盡責性三者能夠聯合解釋回避維度的10.7%的變異,建立的回歸方程在0.05水平上具有顯著意義。

4 討論

4.1 大學生成人依戀的特點

從總體上看,所調查樣本中的大學生以懼怕型依戀為主,安全型依戀較少,專注型和冷淡型差不多,這與以前的研究結果一致[6]。多元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成人依戀的兩個維度在性別年級主效應上及二者的交互作用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對于依戀來說,它是一種內在的情感反應模式,相對外顯的行為來說是穩定的。所以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依戀的兩個維度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同時,在性別上的不顯著差異也讓我們可以推斷,內在的反應模式并不會使不同性別的反應模式產生差異,并且對于個體所在的社會環境也不會使個體的行為反應模式不同,如由性別所帶來的社會分工的不同以及社會對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的期望都不會影響成人依戀的發展。

4.2 大五人格對依戀回避維度的預測作用

以大五人格為自變量,以依戀焦慮維度為因變量做進一步回歸分析的結果說明個體在人格中的盡責性維度得分就會越高,他們可能會采取回避型的交往方式。究其原因,盡責性得分較高的這類人一般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謹慎而又容不得有半點瑕疵,因此在與人交往中就會傾向于回避,總是守在單調、乏味的世界。在依戀回避得分越高的大學生越容易感覺到孤獨,他們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境,不近人情,與別人不友好,生活中傾向于回避。

4.3 大五人格對依戀焦慮維度的預測作用

以大五人格為自變量,以依戀焦慮維度為因變量做進一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人格各維度對依戀焦慮維度起到不同程度的預測作用。盡責性能夠負向依戀焦慮,說明那些在人格特質中具有盡責性特質的人,愿意對自己做出的決定負責,這類人過重的責任意識導致他們在與人交往中會產生很大的焦慮感。具有神經質傾向的個體,容易產生高焦慮和高回避,這就容易形成不安全的依戀。由于神經質對成人依戀焦慮維度的影響較大,提示我們在成人依戀焦慮維度上得分越高的被試情緒反應越強烈,容易產生焦慮、擔心等心理反應。同時也提醒我們這類人群的情緒并不穩定,需要我們對于這類人更多的關注,盡量平復他們的情緒,讓他們能夠安靜的生活。

4.4 教育建議及啟示

在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中,要有針對性地促進大學生在親密關系中的安全感,減少回避和焦慮情緒,完善其人格特征,使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同同伴進行積極的交往,促進形成安全型依戀。例如,在對外傾性人格得分較低的個體進行指導時,應當教給他們一些積極的應對方式,避免消極應對,讓他們在交往中逐漸增強自信心,提高自尊,逐漸形成安全的依戀方式。

5 結論

第一,大學生成人依戀的總體情況是懼怕型依戀所占的人數較多,專注型和冷淡型其次,最少的是安全型依戀。

第二,大學生成人依戀的兩個維度在性別和年級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第三,依戀回避維度與人格因素中的盡責性呈顯著的負相關,與神經質呈顯著正相關。依戀焦慮維度與神經質、外傾性呈顯著的正相關,與人格因素中的盡責性呈顯著的負相關。

第四, 盡責性能夠負向預測成人依戀回避維度;神經質、外傾性能夠正向預測依戀焦慮維度,而盡責性則能夠負向預測成人依戀焦慮維度。

參考文獻:

[1]Bartholomew,K., & Pcrlman, D. (1994) , (Eds) , Attachment processes in adulthood.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2]Caver, C. S. Adult Attachment and Personality: Converging Evidence and a New Measure [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7, (8).

[3]Bowlby, J. (1988). A secure base: Parent-child attachments and healthy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 Basic.

[4]Griffin, D., & Bartholomew, K. (1994). The metaphysics of measurement: The case of adult attachment. In K. Bartholomew, & D. Perlman (Eds.), Advances in personal relationship: Attachment processes in adulthood (Vol. 5, pp. 17-52). London: Kingsley.

[5] Kobak, R., & Sceery, A. (1988). Attachment in late adolescence: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affect regulation, and perceptions of self and others[J]. Child Development, (88).

[6]田瑞琪.大學生成人依戀的測量及相關人格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4.

[7]聶衍剛(等).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與大五人格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8,(4).

猜你喜歡
神經質人格特質回歸方程
人格特質對企業員工時間侵占行為的影響
神經質有九個表現
近視患者人格特質與近視矯正手術意向的關系研究
采用直線回歸方程預測桑癭蚊防治適期
線性回歸方程的求解與應用
線性回歸方程要點導學
選擇一張神奇的行為藝術照片,秒測你的真實人格特質
走進回歸分析,讓回歸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絆腳石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之間的關系
反芻思維對中學生神經質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