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大學生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培養方式的探索

2013-07-25 08:15黃柱堅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關鍵詞:培養方式實踐能力

黃柱堅

摘要:為促使大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課教學要根據辦學定位精心設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體系與內容,激發大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多渠道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改進課堂理論教學。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實踐教學和實習活動,開展學科職業技能競賽,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發展。

關鍵詞:知識轉化;實踐能力;培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5-0048-03

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人才培養的關鍵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能力。在我國部分高校中,重認知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實踐能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就業和適應社會。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已成為應用性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構成與形成

實踐能力是對個體解決問題的進程、方式直接起調節控制作用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總和,指向具體問題的解決,是個體勝任不同類型實踐任務所具備的共性特征。實踐能力相對于認知能力而言,是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實踐能力的構成

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興趣、理解力、策劃力、執行力和表達力。傅維利、劉磊指出,實踐能力由實踐動機、一般實踐能力、專項實踐能力和情境實踐能力構成。個體實踐能力可分為實踐興趣、實踐成就動機、實踐壓力、情境感知、知識構建、信息交流、人際溝通、肢體運動、專項知識、專項技能、匹配分析力、策劃力、執行力、應變力等14個構成要素。筆者認為,知識、技能是實踐能力最基本的構成要素。知識分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能言傳,可用文字、程序或數字表達,如書本知識。隱性知識內含于人腦,是非具體或無完整條理的主觀經驗、思考模式等,無法直接傳達給他人,必須通過觀察、體驗等方式進行間接學習,是不能系統表述的意會知識。隱性知識物化在產品生產過程和服務中,無法在書本中找到,只能靠個體在實踐中摸索、領悟來獲得。技能包括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練習形成的一定動作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是從知識掌握到能力形成過程的中間環節,對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個體實踐能力的形成

個體實踐能力是個體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顯現出來的綜合能力。作為個性心理特征,實踐能力對個體解決問題的進程和方式起著穩定而直接的調控作用。實踐能力形成的心理機制是知識向技能的轉化、內化與遷移的過程。因而,知識向技能轉化、內化與遷移便形成了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知識學習解決知不知、懂不懂的問題,而技能則解決會不會、熟不熟的問題。技能在運用顯性知識和獲得隱性知識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大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在不具備職業勞動者職業實踐活動的條件下,實踐能力在以下過程中經內化和遷移逐步形成:知識向技能和問題解決策略轉化;反復運用,形成熟練技能與思維方法;綜合運用,解決復雜問題。

二、影響大學生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因素

趙建華認為,大學生主體、學校組織、社會環境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從影響大學生實踐行為的因素看,學生的學習能力、態度與經驗,教學任務與教師的教學能力,知識和技能的復雜性,高校辦學定位與教學條件以及職業對大學生能力的需求等都影響著大學生的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

1.學生的學習能力、態度與經驗

大學生是實踐能力形成和發展的主體,他們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和態度影響著實踐教學的效果。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經驗直接制約著他們實踐能力的獲得。許多大學生不認為實踐教學是獲得實踐能力的最重要渠道,他們往往更信賴社會關系。他們認為管理型人才比應用型人才具有更高的社會價值和地位。

2.教學任務與教師的教學能力

大學生學習知識、訓練技能、形成能力是在教學任務的約束和引導下進行的,受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等因素影響。高校對實踐教學的管理、考核不像理論教學那樣嚴格和規范,對高校教師實踐能力的培訓也不是很重視。目前,許多高校教師缺乏在工程、生產、營銷、研發、投資、管理等方面的職業實踐經驗,實踐教學能力和水平不高。高校職稱評審主要比拼論文和項目,對實踐教學能力的剛性要求不嚴格,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寫論文和研究項目上,致使其放松了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實踐教學課時少、課酬低等,也影響了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

3.知識和技能的復雜性

能力由知識、技能轉化而來。知識是技能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知識愈豐富,越有利于克服獲得技能的障礙,越能加速技能的獲得;技能的形成與發展有助于知識的內化和鞏固。只有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轉化為技能,不學習操作就學不到技能。不同課程知識的復雜性、易學性、應用性不同,有關實驗實踐的復雜程度也不同。若實驗實踐過于復雜,成本過高,則會影響學生對該實驗實踐的操作。因為實驗操作的稀少,缺乏綜合性、跨課程的實驗訓練以及實驗實踐經費的緊張,會阻礙學生對隱性知識的習得和實踐能力的形成。

4.高校的辦學定位與教學條件

高校的辦學定位與教學條件影響著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我國部分高校中,還存在著重認知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獲得的不良傾向。究其原因,一是他們更看重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發展科學的功能,認為大學教育不是職業技術教育,要避免功利性和職業化,實踐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將其定位于對理論知識的解釋和驗證;二是許多高校教學設施投資、教學設備購置與維護的經費嚴重不足,缺乏廣泛、深入、經常性地開展實驗實踐教學的物質條件;三是有些復雜實驗的開展缺乏師資力量。零點調查公司的一組數據表明:90%以上的美國大學生四年里會實習2~3次;德國80%的專業的大學生必須完成規定的實習時間才能畢業;法國大學生畢業前至少實習2次以上才能拿到證書;中國僅有11.7%的大學生擁有實習經歷,低于國外大學生參加的實習比例。實踐教學的弱化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5.職業對大學生能力的需求

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最看重的是實踐態度,其他依次為執行能力和專業技能。面對一些用人單位對某些技能或某些實踐能力的要求,會促使大學生注重這些技能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用人單位不看重的技能和能力,他們往往會予以冷處理。

三、促使大學生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培養方式探索

隨著社會對人才實用性、應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用人單位越來越在意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普通高校適應社會要求的必然選擇。由于知識、技能是實踐能力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實踐能力的形成是知識向技能轉化、內化與遷移的過程,因此,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焦點在于促使其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專業課是形成大學生專業能力的支點,依托專業課教學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自然,專業課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傳授,必須定位于培養大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但是,在我國高校中,有許多專業課僅作為專業選修課,且課時安排也不多。因此,如何通過有限的課時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已成為高校專業課教學的難點。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為例,要考慮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層次、教學模式、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途徑和方式、教學管理、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辦學經費約束、學生本身條件等制約大學生實踐能力形成的因素,來探索促進大學生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培養方式。

1.根據辦學定位,精心設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體系和內容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承擔著講授工作分析、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素質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職業生涯管理、勞動關系管理等學科知識,傳授相應的管理技能和經驗,培養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的任務。其教學目的是理論教學傳授顯性學科知識,實踐教學應用顯性學科知識、體驗和領悟隱性學科知識,同時訓練技能,促進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形式包括實驗、社會實踐、實習、畢業設計等。人力資源管理課實踐教學主要圍繞工作分析與評價、招聘與測試、員工培訓、績效考評、薪酬管理、素質管理、勞動關系管理等能力進行。英國科學家波蘭尼認為,隱性知識支配著人的整體認識活動。所有顯性知識都根植于我們平時意識不到卻深刻影響我們行為的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必須通過親身參加有關實踐才能獲得。適應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的要求,教學要從理論取向轉為能力取向。因此,在人力資源管理課教學中,要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為使學生獲得較強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能力,必須根據辦學定位和用人需求,精心設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體系和內容。在課程培養目標上,要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人力資源管理職業資格證書。在教學任務上,要保證基本的、應用性強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任務的充分完成。

2.激發大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多渠道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主體是學生,最終效果也取決于其自身??赏ㄟ^教育實習、社會實踐、與業內資深人士交流等形式,了解用人單位對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可通過改進理論教學方法和加強實踐教學考核,激發大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讓其自覺地提升、有目的地培養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等實踐能力。教師對培養大學生的能力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表現在對大學生學習和實踐過程的引導、解惑、知識向技能與能力轉化的推動上。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缺乏豐富的實踐經歷,缺少從業背景,實踐能力普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與水平。在高校教師任職條件、職稱評定方面,應提高實踐能力與水平的要求,將是否有實踐經歷、是否承擔實踐教學任務以及是否參與產學研合作等作為重要條件。通過實踐教學專項培訓、教師到用人單位實習、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咨詢服務等方式,也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3.改進課堂理論教學,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需要豐富的人際溝通經驗,是個性化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內容豐富、實踐性強,適合采取任務驅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實地調查、案例分析、情境模擬、體驗反思、人際溝通訓練等教學手段,將書本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學問,促使學生將學問外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這些教學方式方法,可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在招聘教學中,涉及招聘概念、計劃、程序、渠道、人員選拔等教學內容,可綜合采用任務驅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實地調查等教學方法;針對特定的招聘對象,通過創設招聘學習主題和模擬招聘的教學環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按面試者、應聘者、評價者進行角色扮演和模擬招聘。教師要向學生提出解決該問題的任務、線索,引導他們進行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體驗學習,在任務推動下學習相關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洞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為人處世態度等,并從中適時加以引導和培養。

4.改善實踐教學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實踐教學和實習活動

應用性本科院校著重理論應用,學生職業取向面向的職業群要求實踐能力要強。圍繞辦學定位,高校要增加實踐教學的投入,加強實驗教學中心和實習基地建設,改善實踐教學條件;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保障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的時間和經費;要增加綜合性、設計性、互動性的實驗項目,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課教學需要在一定的場景中進行,要建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招聘人員素質測評實驗窒和實習基地,將實踐教學費用列入預算,讓任課教師在模擬或實際企業環境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技能的訓練和指導,使學生能夠一邊學習、模仿、操練,一邊體驗掌握管理技能的方法和經驗。實踐表明,借助實踐基地進行管理技能訓練,開展體驗反思教學和互動教學,能顯著地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效率。

5.開展學科職業技能競賽,促進學生專項技能發展

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性學習環節中,經過參與、體驗、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反思等方式和過程,將學到的知識、理論、技巧、經驗轉化為學生的能力,需要依賴“實驗實踐平臺一實驗實踐項目~學科競賽”的能力開發途徑。通過開展課程知識與職業對接的模擬招聘、職業生涯設計、工作分析等競賽活動,能有力地促進學生專項技能的發展。

總之,學科教育、學術研究是大學工作的重點;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社會需求,也是應用性本科院校的工作重點。通過專業課教學促進大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有利于實現大學設立的目的。

猜你喜歡
培養方式實踐能力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
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化修養之初探
小學生閱讀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培養
淺析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方式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對汽車服務顧問人才的培養方式
基于科研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生物技術制藥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單片機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探討
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芻議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品德教學利用微課開展預學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