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

2013-08-15 00:45韓冬梅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3年7期
關鍵詞:農村教師培訓專業

韓冬梅

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

韓冬梅

在農村教育日益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這一背景下,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呼喚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農村教師只有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夠不斷在成長中實現自我完善,才能夠培養出面向未來的高素質優秀人才,才能夠適應農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需要。

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

韓冬梅/長春教育學院繼續教育研究室講師,碩士(吉林長春130061)。

教師發展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伴隨著教師從初任教師、到成熟型教師、最后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歷程。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農村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農村教師職業理想應該追求的崇高境界。本文從科學理解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這一視角入手,在闡明其重要性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實現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是指農村教師為適應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時更新教育觀念,保證其作為發展主體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不受損害的發展??茖W理解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筆者認為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必須適應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

21 世紀,現代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發展迅速。在競爭與挑戰面前,各國都把著力點放在教育上,都把基礎教育改革作為一項增強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至今已11年,要想實現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在農村基礎教育領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就要求農村教師轉變觀念,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農村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能否順利進行最終取決于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實現程度。

(二)必須堅持“終身學習”

胡錦濤總書記曾經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講到:“在當今時代知識層出不窮的條件下,要成為合格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廣大教師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笨梢哉f,終身學習是農村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石。農村教師不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還要學會終身學習,有目的、有計劃地堅持學習,要學而不倦,才能厚積薄發。

(三)必須以“專家型教師”為最終目標

專業素質是教師發展的內在基礎;職業能力代表著教師教育教學的成效和質量,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體現。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不斷提高是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專家型教師是在教學崗位上達到卓越的水準,具有高超教學專長的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既是農村教師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最終方向,也是以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為特征的新時代對農村教師群體的專業要求。

二、農村教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是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因此,實現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對進一步推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

英國技術預測專家詹姆斯·馬丁認為:人類的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紀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是每3年翻一番。到2020年,知識的總量將是現在的3到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識將只占屆時知識總量的1%。我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敝R經濟時代,農村教師的知識更加需要不斷更新。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新養料,才能為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注入新能量,只有通過“修業一生”的終身學習,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夠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農村教師應當成為全面推進農村素質教育改革的主力軍。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農村教師適應農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其促進和推動農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全面推進農村素質教育改革,關鍵在農村教師。要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使他們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養和環境意識,使他們獲得自主、多樣、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們的農村教師就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學習知識理論、拓展教學能力、加強師德修養等等。農村教師的發展狀況與水平,直接決定和影響著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狀況與水平。

(三)農村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的內在需要

教師的專業化不僅是指教師個體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也指教師群體為實現教師職業的專業地位而進行努力的過程。真正富有生命力的農村基礎教育改革的動力正是來自于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農村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農村教師在職業生涯中始終不懈地發展自己,通過終身學習不斷提高從教素養,更新專業知識結構,提升文化底蘊。教師這一職業是不能夠一勞永逸的,恰恰相反,它需要教師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應對不斷的挑戰與問題。

(四)教師職業生涯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參加工作之初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或者職業理想,但在幾十年漫長的職業發展道路上,壓力、挫折、倦怠感等各種問題會讓當初的理想漸行漸遠。如果農村教師把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作是不斷提升生命價值、升華主體境界的過程,也就是“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將會獲得職業生涯發展成功的強大動力,從而從容面對各種危機與挑戰,三尺講臺也將真正成為教師自我實現的地方。

三、促進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與方法

推動和促進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是教育行政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應當是每一位農村教師不懈奮斗的目標。要實現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外部條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農村教師自身的努力追求。

(一)淡泊明志,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

“我要成為一名什么樣的教師?”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教師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美好憧憬和追求。教師的理想與信念,既是教師的一種職業價值指向,也是其獻身于教育事業的根本動力。在人們的心態日益浮躁的今天,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必須遠離功利,追求寧靜。淡泊明志,減輕各種功利性任務的壓力才能夠潛下心來搞好教育教學和科研理論的創新。農村教師的工作直接關乎我國農村未來的命運。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是農村教師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內驅力。只有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才能在追求社會價值的過程中找到個人的幸福和歡樂,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二)銳意進取,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

在《教育的使命》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教育成功與否,最終取決于全體教師的態度”。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要求農村教師尊重教育的發展規律,樹立著眼未來的戰略眼光,銳意進取,積極努力實現自身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為此,要重點培養農村教師三個方面的能力:

1.終身學習的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中特別強調了教師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指出“我們無論怎樣強調教學質量亦即教師質量的重要性都不會過分”。學習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教師的學習是解決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促進自身發展。把終身學習和教師的自我成長相結合,就要求教師自覺學習、善于學習。一個不思進取、信息閉塞、知識陳舊的教師,如何擔當得起現代教育的重任!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因此,農村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為自己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才能不斷創新教育以滿足人類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1)博覽群書:向書本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遍喿x,作為人類文化傳承最基本的途徑,可以幫助教師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養、提升精神境界,為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積累財富。為此,農村教師要學習和研究一些教育理論專著和隨筆,并且自覺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最終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除此之外,農村教師還可以讀一些充滿生活智慧和實踐智慧的書籍,使自己的內心更加細膩、平和、豁達。

(2)同伴互助:向其他教師學習。教師的職業發展需要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的相互合作交流。同伴互助,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教師間發生的、以專業發展為指向、通過多種手段開展的,旨在實現教師持續主動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進步的教學研究活動。農村教師要敞開胸襟,善于和其他教師共同工作,通過觀摩教學、課例研究、互相聽課等多種方式分享彼此的教學經驗,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農村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可以實現個人和集體的共同成長,對提升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的專業發展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3)專業引領:向專家名師學習。專業引領,是指專家為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這里所說的專家,既包括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專業研究人員、各級教研室的教研員,也包括中小學教師中的骨干教師。專業引領是理論對實踐的指導,通過專家對教師的教學進行點評和指導,可以使教師迅速地成長。從農村教師的角度來講,要虛心向專家名師請教,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學習他們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和較高的專業素養,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生成新的教學智慧。

2.創新教育的能力。21世紀教育的根本追求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具有創新教育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時代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創新教育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學創新。教學創新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對教學思想的更新和教學過程的創新,它是基于教學實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學過程的創新。其二,科研創新。對于農村教師而言,教育科研是一種嶄新的創造性的活動,它所要研究的課題,往往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遵循,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供使用。這就需要農村教師必須具備創新的意識、思維和能力,才能夠適應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需要,才能夠實現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斷創新。只有富有創新精神的農村教師才能勇于開拓、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具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生。

3.自我反思的能力。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和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設計、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由“新手型”成長為“專家型”,這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建立文件夾、寫教后感、寫教學札記等多種形式進行反思。農村教師要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出理性的分析和評價,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重視學生和同行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自我反思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三)更新觀念,提高農村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水平

農村教師繼續教育的實質就是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使教師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當前我國的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教師參培積極性不高、培訓者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繼續教育評價體系不健全、激勵機制不完善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效果?!秶鴦赵宏P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出,要“完善教師教育體系,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為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師資保證?!鞭r村教師的繼續教育必須服務于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1.加強管理。要建立健全農村教師繼續教育的管理體制,進一步提高培訓機構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采取措施提高培訓者自身的培訓能力,從而提高繼續教育的質量。

2.按需培訓。在開展培訓前,培訓單位應當對參培教師進行調研,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制訂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和具體方案,再對教師開展相應培訓。同時,農村教師可以根據個人的實際狀況自主選擇參加培訓的形式和內容。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應體現課程的開放性、針對性和時代性等特點。以這樣的方式確定的培訓方案既能使培訓機構做到目標明確,同時因為更加切合農村教師的真實需求,會大大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

3.多元激勵。要關注農村教師的個體差異,利用榮譽激勵、情感激勵和目標激勵等多元化的激勵機制,將培訓與教師的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結合起來,激發農村教師的參培積極性。同時,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增加考核的可操作性,要將農村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和教師評職晉級相掛鉤。

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于教師?!毙抡n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因此,農村教師必須認識到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要深知:農村教師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農村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勞動,通過對學生的培養,從而實現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提升農村教師素質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為GH11591。

G625

B

1671-6531(2013)07-0063-02

郭一鶴

猜你喜歡
農村教師培訓專業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實效性——關于西部S省農村教師培訓狀況的調查報告
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問題與對策新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