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鳳城白云荒甸子金礦床70號脈帶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

2013-08-26 06:09周洪鴿徐娜邱金柱寧嬌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13期
關鍵詞:斑巖黃鐵礦礦床

周洪鴿 徐娜 邱金柱 寧嬌

【摘 要】白云荒甸子金礦床位于遼東金礦化集中區青城子礦田北東部,礦體嚴格受地層和構造雙重控制,并與印支—燕山期巖漿侵入體密切相關。本文通過對白云荒甸子金礦床成礦地質背景和主礦體70號金脈帶地質特征的闡述,說明地層、構造、巖漿巖與金礦體的關系,為下一步地質找礦工作指明方向。

【關鍵詞】白云荒甸子金礦床;70號金脈帶;硅化破碎蝕變巖;找礦標志

白云荒甸子金礦床位于遼寧省鳳城市境內,70號脈帶是在白云金礦區找到60號脈帶后的又一大型隱伏盲礦體,是遼東地區金銀找礦的重大突破,因此研究其地質特征、找礦標志對于青城子外圍以及遼東地區金礦找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區域地質概況

白云荒甸子金礦區大地構造位為華北斷塊北緣,遼東裂谷中段,大石橋-草河口斷坳與營口-寬甸斷隆的銜接地帶。區內經歷了漫長的地質作用,地層變質作用較深,構造發育,巖漿活動頻繁。(見圖1)

區域出露地層由下至上為:太古界鞍山群茨溝組、大峪溝組和櫻桃園組,下元古界遼河群浪子山組、里爾峪組、高家峪組、大石橋組和蓋縣組。大石橋組合蓋縣組地層為區域上主要的鉛鋅、金銀含礦層。

區域主要構造以東西向為主體的線性褶皺構造,隸屬于草河口復向斜的低序次構造,局部由于復雜構造的干擾,沿樞扭有∽型扭褶,構造比較復雜。據遙感解譯,深部構造影像為線、環交迭,反映了基底構造的復雜性,淺部構造以褶皺構造為主,斷裂構造次之?;据喞獮橄虮蓖怀龅幕⌒?。

區域巖漿活動強烈,多期多位形成的侵入體構成巖漿巖田。早在裂谷初始擴張期(前遼河期)就有大規模的幔源分異的強烈花崗巖侵入谷底,其后有多次基一酸性海底火山噴發和熱泉噴流,為裂谷型Pb、Zn、Au、Ag礦床提供了充分的成礦物質。同位素年齡2350Ma。

圖1 青城子礦田東部區域地質簡圖

2.礦區地質概況

2.1地層

礦區內地層出露為下元古界遼河群大石橋組(Ptld)三段和蓋縣組(Ptlg)地層。大石橋組三段下部為厚層——巨厚層中粒大理巖、白云石大理巖,局部夾有斜長角閃巖,層厚1120米;中部為薄層含石墨中粒大理巖和硅質條帶大理巖,局部夾有斜長角閃片巖薄層,層厚550米;上部為厚層狀、條紋狀透閃片巖和硅質條帶狀大理巖互層組,層厚180米。蓋縣組下部主要為黑云母變粒巖、淺粒巖、透閃變粒巖夾薄層細粒大理巖;上部為矽線石黑云母片巖夾黑云母變粒巖、黑云母片巖、淺粒巖、透閃變粒巖。

2.2構造

礦區內構造運動形式復雜,褶皺構造規模大小不等,韌脆性變形強烈,多呈緊閉背、向斜或翻卷背、向型形式出現,由北至南依次為白云山背斜、陽溝里向斜、陽溝-石湖溝背斜、姚家堡子-天橋嶺-李家堡子倒轉向斜、蘇家堡子翻卷背斜、荒岔溝翻卷向斜。屬草河口復向斜南翼的次一級褶皺構造。斷裂構造主要有北西向、東西向、北東向、近南北向四組斷裂。其中北西向的尖山子斷裂為礦區的一級斷裂,在礦區的東部出露,被細粒閃長巖和花崗斑巖脈充填,控制白云金礦、白云三道溝金礦、荒甸子銀金礦床的展布;其次為白云山東西向推覆構造帶[3],帶長8~10Km,寬100~200米,傾向南,傾角40°~70°,控制著金礦體的產出。

2.3巖漿巖

礦區內巖漿活動頻繁,基性~酸性巖脈發育,早期輝長巖脈,沿近南北向斷裂帶充填,晚期煌斑巖脈,沿北東向斷裂充填,其余如二長斑巖、閃長玢巖、蝕變閃長玢巖、石英斑巖、花崗斑巖等沿北西方向斷裂構造充填,并與金礦脈呈平行狀產出。根據巖脈與巖脈、巖脈與金礦體相互穿插關系,巖脈生成時間順序依次為輝石閃長巖、蝕變閃長玢巖、二長斑巖、石英斑巖、花崗斑巖、煌斑巖。與金成礦關系較密切為蝕變花崗斑巖、蝕變煌斑巖。

3.礦床地質特征

3.1礦體特征

白云荒甸子金礦床70號脈帶主要有70-1、70-2、70-3號金、銀礦體,均為盲礦體,金礦體呈似層狀、脈狀、扁豆體狀產出,具有分支復合、膨脹收縮、尖滅再現等特征,在主礦體的上下盤,常伴有平行脈產出,如70-1上平、70-1下平。

70-1脈金銀礦體

礦體由042、046、048、050、052、054、056、058、060、062十條勘探線的108個鉆孔控制。礦體呈透鏡狀、似層狀、脈狀產出。走向NW(290°),傾向南西,傾角1°~15°,沿走向延長1600米,沿傾斜延伸800米。垂厚0.70~14.39米不等,平均厚2.40米,金品位一般1.18~7.12×10-6、最高22.60×10-6。金平均品位3.09×10-6、銀平均品位296.79×10-6。品位變化系數26%,有用組分分布程度屬均勻型、厚度變化系數137%,厚度穩定程度屬不穩定型。礦石類型為含金蝕變花崗斑巖型、硅鉀蝕變片巖型。礦體圍巖為矽線石云母片巖,礦體形態為層狀、似層狀、脈狀、局部小角度切層產出。金屬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深紅銀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長石、石英、云母。賦存標高為+214米至+437米。

70-2脈金銀礦體

與70-1脈平行產出,走向NW(280°),傾向南西,傾角5°~20°,延長450.00米,傾斜延伸880.00米。垂厚0.70~13.20米不等,平均厚3.52米。金品位一般1.11~10.27×10-6、最高10.27×10-6。,金平均品位3.39×10-6、。銀平均品位425.66×10-6。礦石類型為含金蝕變花崗斑巖型、硅鉀蝕變片巖型。礦體圍巖為矽線石云母片巖,礦體形態為層狀、似層狀、脈狀產出。金屬礦物為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深紅銀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長石、石英、云母。賦存標高為+178米至+371.00米。

70-3脈金銀礦體

走向NW(280°),傾向南西,傾角3°~15°,延長450.00米,傾斜延伸440.00米,垂厚0.50~6.53米不等,平均厚2.22米。金品位一般1.44~9.50×10-6,最高9.50×10-6,金平均品位3.13×10-6;銀平均品位305.32×10-6。礦石類型為含金蝕變大理巖型、硅鉀蝕變片巖型。礦體圍巖為矽線石云母片巖,礦體形態為層狀、似層狀產出。金屬礦物為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長石、石英、云母。賦存標高為+180米至+286.60米。

70-1脈上平金銀礦體

走向NW(280~310°),傾向南西,傾角1°~14°,延長286.00米,傾斜延伸70.00米,垂厚0.60~1.19米不等,平均厚0.93米。金品位一般1.69~2.72×10-6,最高2.72×10-6,金平均品位2.25×10-6;銀平均品位495×10-6。礦石類型為含金硅鉀蝕變片巖型。礦體圍巖為矽線石云母片巖,礦體形態為層狀、似層狀產出。金屬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長石、石英、云母。賦存標高為+306米至+432米。

70-1脈下平金銀礦體

走向NW(280~310°),傾向南西,傾角4°~25°,延長250.00米,傾斜延伸250.00米,垂厚0.70~1.99米不等,平均厚1.10米。金品位一般1.81~2.62×10-6,最高2.62×10-6,金平均品位2.27×10-6;銀平均品位122×10-6。礦石類型為含金硅鉀蝕變片巖型。礦體圍巖為矽線石云母片巖,礦體形態為層狀、似層狀產出。金屬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長石、石英、云母。賦存標高為+95米至+304米。

3.2礦石礦物特征

白云荒甸子金礦區礦石類型主要為含金硅化、鉀化蝕變巖型,礦物組合簡單,地表淺部氧化礦石主要礦物成分是:褐鐵礦、銀金礦、石英、正長石組合。原生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磁黃鐵礦、其次為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自然金、自然銀、銀金礦、赤鐵礦、深紅銀礦、磁鐵礦、斑銅礦、輝銅礦、毒砂等。非金屬礦物有:石英、正長石、方解石、高嶺土、白云母、綠泥石、石墨等。

礦石的金屬礦物(主要指黃鐵礦)主要呈團塊狀、細脈狀~網脈狀、稠密浸染狀或稀疏浸染狀分布于脈石礦物中。礦石結構主要有它形不等粒狀、自形~半自形粒狀、乳滴狀、球粒狀、膠狀等。礦石構造主要為團塊狀、浸染狀、細脈~細網脈狀、條帶狀~條紋狀、晶洞狀和角礫狀等。

金礦物賦存狀態,主要以包裹金、間隙金、裂隙金形式分布??煞殖刹灰巹t粒狀,細脈狀、樹枝狀等。金礦物最大粒度為1.42×0.005毫米,一般為0.05×0.007毫米,最小0.003×0.003毫米,主要為細~微粒金。含量0.5-2%。

圍巖蝕變種類較多,主要蝕變為硅化、鉀化,其次為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偶見葉蠟石化。與金銀關系密切的主要為硅化和鉀化蝕變,且硅化、鉀化蝕變強、黃鐵礦含量較多、則金品位較高;鉛鋅含量較多、則銀品位較高。大多數含金蝕變云母片巖見有褪色現象,與圍巖界線較清楚。

4.礦床找礦標志

4.1層位標志

遼河群蓋縣組片巖是白云荒甸子金礦床產出的層位標志,主要表現為地層由陡變緩處,云母片巖、矽線石云母片巖硅、鉀蝕變較強,褪色較明顯,硫化物相對集中的地段。

4.2構造標志

(1)北西向深斷裂或區域同生斷裂附近,或不同構造環境的過渡帶。

(2)不同方向褶皺疊加部位,或背斜傾沒端及其延伸部位。

(3)有利含礦層位中層間斷層、滑脫構造及其與其它方向斷裂交切部位。

4.3巖漿巖標志

(1)燕山期富鉀質、高堿度、中酸性淺成超淺成巖脈發育區。

(2)蝕變煌斑巖、蝕變花崗斑巖、蝕變閃長玢巖等脈巖上下盤。

4.4地球物理標志

(1)高精度磁異常低緩穩定場與跳躍場過渡帶以及由磁異常推斷的隆起區與拗陷區過渡部位。

(2)重力異常梯度帶或零值線附近,以及由重力正異常場中負異常區所推斷的深部盲巖體分布區。

4.5地球化學標志

(1)水系沉積物測量金銀襯度大于3的異常區。

(2)土壤測量Au、Ag、As、Pb、Zn等元素組合異常強度高、濃集中心明顯的單元素異常分布區,或區域深斷裂附近分布有星散狀孤立的小規模土壤異常區。

4.6蝕變標志

片巖中的硅化、鉀長石化、黃鐵礦化;煌斑巖、花崗斑巖中的硅化、綠簾石化、綠泥石化。

【參考文獻】

[1]蘭奎斌.遼寧省鳳城市白云荒甸子金礦詳查報告(內部報告)[M].2012.

[2]劉福興,杜祖全.遼寧鳳城荒甸子銀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

[3]田豫才.遼寧鳳城青城子地區金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J].遼寧有色地質,2010(1):13-15.

猜你喜歡
斑巖黃鐵礦礦床
鄂東南銅山口銅—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機制分析
漫談“愚人金”
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實現黃鐵礦中多元素原位成像
斑巖型銅礦的成礦地質特征及成因綜述
黃鐵礦型FeS2的應用前景
新疆西準噶爾斑巖成礦遠景分析
淺談粵東斑巖體與錫礦化的關系——以塌山錫礦區為例
云南省銅礦床類型分析及找礦問題探究
淺析獲各琦1號礦床深邊部找礦思路及工作方法
廣西桃花金礦找礦標志及找礦靶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