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淡水養殖過程中幾種水體顏色的思考

2013-09-03 06:32溫延盛
中國信息化·學術版 2013年7期
關鍵詞:處理方法

溫延盛

【摘 要】在淡水養殖過程,由于種種因素,水體環境會逐漸惡化,容易出現各種不同的水體顏色,若處理不當,將危害到魚類的生長。本文就淡水養殖過程幾種水體顏色進行了介紹,對各種水體顏色的成因予以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處理方法,可供參考。

【關鍵詞】淡水養殖;水體顏色;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7-0497-02

在淡水養殖過程,水質對養魚來說非常重要的,養殖過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質,才能提高養殖魚、蝦、蟹類的生長速度,減少疾病,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而養殖過程中判斷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就是水體顏色。根據水體顏色可判斷水中浮游生物的種類及數量,從而采取相應用藥和施肥措施來改善水質。筆者把淡水養殖過程中幾種水體顏色及處理方法簡單歸納如下。

1 春季水色

此時水溫很低,藻類的數量和種類都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水色:

1.1 棕色水系

這類水色包括淡棕色、棕色、棕紅色以及深棕色。一般出現在春季。早春時,一般會出現淡棕色水色,這種水體的藻類組成主要有:小環藻、錐囊藻、裸甲藻等。此時的藻類種類很多,但數量少。隨著水溫上升,水色會變為棕色。此時的藻類主要有隱藻、薄甲藻、小環藻和裸甲藻以及少量的直鏈藻。藻類的種類多,數量也多。此時的水體屬于中等肥度活水。但如果此時的水色仍為淡棕色,則表明水體肥分不足。應足量施肥,如施灑發酵處理過的豬糞、雞糞等,一月兩次。

當水溫上升到20℃以上時,水體的顏色會加深變為棕紅色或深棕色。此時的水體藻類組成主要以甲藻為主,裸甲藻、角甲藻以及薄甲藻的數量很豐富。因為甲藻門的藻類色素體一般為黃褐色、紅褐色且大多是有鞭毛的運動個體,它們在水體的活動往往造成水色出現紅褐色或棕紅色。藍裸藻是鰱魚的天然好餌料,裸甲藻是水生動物易消化的餌料,但過量繁殖時,形成強烈赤潮或水華,對漁業造成危害。此時的水體氮肥應少施,主要以施用磷肥或者用水產生物肥效果較好。這樣的水體氮的含量不宜過高,否則在養殖的中后期會產生藍藻水華。

1.2 白色水系這類水色

主要是剛開挖的池塘,由于池底底肥不足或者泥沙過多造成的。因此,此類水體首先畝用10~20kg有機肥,一個星期后再畝用2~3kg生物肥或者畝用1000mL微生物制劑(EM菌),幾天后水色可轉為嫩綠色。

1.3 紅褐色水色

早春季節在養殖的池塘和水庫常常能見到水面上有紅褐色的沫子出現,通過鏡檢發現,這些一般是甲藻形成的。特別是甲藻門派的裸甲藻、角藻數量往往很豐富。這種水體一般要用生物肥培養其他有益藻類,抑制甲藻的過量繁殖。

2 夏秋季水色

2.1 綠色水系

包括黃綠色、草綠色以及濃綠色,這類水體一般出現在夏季或者養殖的中后期。

(1)黃綠色的水體

一般是水中懸浮物很多,透明度低。藻類主要有藍藻門的魚腥藻、項圈藻、平裂藻以及綠藻門的柵藻、四角藻、盤星藻等。數量少,種類多。這種水色一般是放養的魚密度較大,食物不足。此外養殖品種的搭配不合理,如鯉魚等底層魚套養較多,魚體攪動底泥造成水體懸浮物多。

處理方法:足量喂食,應減少鯉魚的套養或者盡可能不套養鯉魚。這種水體施肥以磷肥為主,但最好在施肥之前先凈化水質(如用明礬或氯化鋁等),以免影響肥效。

(2)草綠色水體

此類屬于中等肥度活水,此時水體會形成片狀水華,特別是下風處會有綠色水膜。這類水藻類主要以綠藻為主,柵藻、四角藻、新月鼓藻、月牙藻、纖維藻、集星藻、膠囊藻、盤星藻以及小球藻的數量很多,藻類種類也多。水體浮游動植物的生物量很豐富,適合濾食性魚類的生長。但此時的水體會出現單一優勢種,應定期適量換水,經常加注新水,此時應畝用1000mL微生物制劑(EM菌)調節水質,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

(3)濃綠色水體

這類水體主要出現在養殖的中后期,水體過肥,趨于老化。此時水體氮的含量高,磷很少。藻類組成主要以裸藻為主,少量小球藻、柵藻。藻類種類少,但數量很多。往往會出現單一優勢種,水面上經常會出現局部或者大部的綠色水膜或泡沫。這樣的水體容易泛塘,裸藻一旦成為優勢種,會造成魚兒出現厭食或浮頭過早。原因在于裸藻個體較大且是運動的個體,白天光合作用時往往占據了水體的表層和次表層。這樣就阻礙了其他藻類的光合作用,特別是不能運動的藻類,如綠藻中的柵藻、小球藻等。因此,從總體來看光合作用的效果并不是太好。況且由于裸藻的個體大,夜間活動量也大,相同條件跟其他門派藻類相比,裸藻耗氧也厲害。這樣就容易造成魚浮頭早,嚴重的會出現厭食等現象。

處理方法:在保持生物量豐富的情況下,減少優勢種群的數量。而且應減少氮的含量,增加磷的含量。此外,這種水體用藥應注意安全。應先調水,再用藥,并備好增氧機,同時加強魚塘的管理。

2.2 藍綠色水系

包括豆綠色、藍綠色以及銅綠色。這類水體主要以藍藻門的藻類為主,少量的隱藻、綠藻以及裸藻。藻類主要有直鏈藻、魚腥藻、螺旋藻、顫藻、項圈藻和微囊藻以及綠藻門派的空球藻、實球藻、柵藻、盤星藻。其中銅綠色的水體主要是以微囊藻為主,一般會出現膠狀或膜狀水華,下風處有厚厚的銅綠色堆積物,并散發出難聞的怪味。造成這種水色的原因很多,主要還是氮的積累過量,水體趨于老化。

此類水體是精養魚池以及一些水庫夏季常見的水色,藍藻喜生于有機質豐富的堿性水體,其中微囊藻對漁業的危害較大,養殖過程應盡量避免這樣的水體。處理方法:先局部(如在下風處)用殺藻劑殺藻或人工打撈減少藍藻的數量,然后間隔4~5天畝用2~3kg生物肥,對藍藻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可以培養大量的有益藻類。

2.3 紅褐色水系

此類水主要發生在養殖的后期,水面上會有一層紅色的水膜。主要的藻類是裸藻門派的裸藻和囊裸藻(注意與甲藻形成的紅色區別)造成的,大量繁殖時,形成云彩狀水華。

2.4 黑褐色水系

此類水體包括褐色、醬色和黑色。一般在夏季高溫時出現。水體藻類組成主要以隱藻(具有鞭毛的藻類,個體小,運動力強)為主,少量的囊裸藻、角甲藻。藻類的種類少,數量多,容易出現單一藻類優勢種。此時如果隱藻成為優勢種,水色會呈現黑褐色。原因在于隱藻的色素體多為黃褐色,隱藻的大量繁殖是水肥、好水的標志。有隱藻水華的魚池,白鰱生長快。

但這類水體一般有機物較多且氮的含量很高,水體有老化的趨勢。許多養殖戶一看到這種水體就認為這種水體會轉水,其實不然。此時的水體如果處理得當,有利于魚類的生長。如用芽孢桿菌進行水質改良,適時加注新水。追施肥以磷肥為主,適量追肥。保持水體浮游動植物的生物量豐富,促進魚類的生長。

隨著水體有機物含量的增加,藻類的組成趨于多個優勢種。數量極多,生物量降低。藻類的組成主要有隱藻、囊裸藻、裸甲藻以及裸藻,這時水體顏色加深變為醬黑色。此時的水體過肥、老化。解決方法:首先應換水,特別是要抽出部分底層水,再用芽孢桿菌分解有機物,最后適量追施磷肥,使水體轉嫩、活。

黑色的水色一般出現在泛塘或污水塘,這類水體藻類主要是少量的隱藻。此時的水體應大量換水,再用生石灰或者二氧化氯消毒,一個星期后再用“微生物制劑(EM菌)”改水,最后畝用10~20kg有機肥培水。如果此時水體藻類種類和數量極少,建議養殖戶可以從附近養殖池中抽入部分藻類比較豐富的水,再施肥培水效果更好。

2.5 白色水色

此時的白色水色多見于藻類高峰期過后出現的白清水,藻類數量和種類少。水體中浮游動物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生物量很高。往往清晨或者傍晚在池邊有肉眼能看到很多小白點在游動,如果水體缺氧還會紅點或局部出現紅色。這種水體一般先要殺滅部分浮游動物,再足量施肥。幾天后,水色會正常。

除了以上方法控制藍藻外,筆者認為投放花白鰱控制藍藻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但投放最好在藍藻水華沒有形成前。因為此時藻類的處于幼嫩時期,有利于濾食性魚類攝食。此外,據研究羅非魚也能很好的攝食絲狀體藍藻。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淡水養殖過程中,水體顏色是判斷水質好壞的依據,而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魚塘的產量。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及時了解水體的顏色,詳細分析原因所在,并采取相應的水質調控措施從而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楊鏗,文國梁,李卓佳,冷加華,楊鶯鶯,陳永青.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不良水色相處理措施[J].海洋與漁業,2008年第6期

[2] 尹俊雙.如何改善淡水養殖水體的水質[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第13期

猜你喜歡
處理方法
淺談交通事故現場及事后處理方法
軟土地基基礎上水利施工處理方法
淺談野外駐訓常見涉法問題的處理
探究發射機風機運行中常見故障原因及其處理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