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慶歷直十”創見品

2013-09-12 03:15賈暉劉偉
收藏 2013年5期
關鍵詞:慶歷大錢河東

賈暉 劉偉

2013年春,華夏古泉網新入藏一枚“慶歷直十”大錢,系前譜未載之物,亦未見任何著錄和報道。觀其形制,當為北宋仁宗時期所鑄,但其錢文特殊,為有宋一代鑄錢所未見。

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十月,西夏趙元昊正式稱帝,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國號“大夏”,公然與宋分庭抗禮。次年十一月,西夏入寇保安軍(今陜西志丹縣)為巡檢指揮使狄青所敗,自此宋、夏戰爭拉開帷幕。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元昊發兵攻圍延州,朝廷派韓琦、范仲淹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同時以范仲淹代知延州。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二月,韓琦命任福為將,出擊西夏,結果在好水川(今寧夏隆德縣西)中敵軍埋伏,幾乎全軍覆沒,任福戰死,士卒死者1萬多人,朝野震動,這也是交戰以來最慘痛的一次失敗。仁宗以韓琦指揮有誤,對陜西將帥逐一貶降。八月,元昊攻陷豐州(今陜西府谷縣北)。次年九月,西夏軍攻鎮戎軍(今寧夏固原市),宋將葛懷敏在定川寨御敵,敵斷其歸路,宋軍被圍,葛懷敏戰死,余部亦被擄走,西夏軍乘勝直抵渭州(今甘肅平涼市),大肆掠奪而去。西夏雖節節勝利,但因國力消耗、久戰疲敝。仁宗慶歷四年,元昊迫于遼國進攻,向宋請和稱臣,宋冊封元昊為夏國王,“歲賜”絹13萬匹,銀5萬兩,茶2萬斤,外加節日“賞賜”。至此,延續5年的與西夏的戰爭才算結束。此雖為局部戰爭,但使宋廷耗費甚巨,以致府庫空虛,財用不支,尤以陜西為甚。而“慶歷直十”大錢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另外,關于此錢還有幾個問題需要弄清楚。1.錢幣的性質;2.錢文為何用“直十”而非寶文;此錢究竟鑄于何時、何地?

慶歷年間(1041~1048年),因陜西軍興,財用不足,始鑄折十大錢,名“慶歷重寶”,有銅、鐵二種;一般直徑30~34毫米,后改為折二使用。至和年間亦鑄有“至和重寶”折三鐵錢,后改折二。自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年)起,銅、鐵折二型錢均開鑄。至此,大錢的鑄造遂成定制。

綜觀大錢的鑄造脈絡,早期尚承襲五代余風,所鑄多厚重,與小平錢風格迥異,為地方性小規模鑄行,存世無多。慶歷年間應是官方大規模鑄折十錢之始,形制也已脫盡早期風格,是大錢真正的形成期,故在此期間出現直徑近40毫米的試鑄大錢是完全可能的。

中國古錢自唐武德四年(621年)進入寶文錢時代,特點是面文四字,兩字為年號或國號,兩字稱通寶、元寶、重寶等?!皯c歷直十”錢鑄于北宋中期,且有宋以來鑄錢無不采用寶文錢制,而直接用紀值作錢文,未獲通過當在情理之中。那么為何會出現這種反?,F象?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慶歷時期處于大錢的草創期,常見的通寶、元寶均為小平錢,之前并未大規模開鑄過當十錢。若僅以其錢徑較大,百姓亦難曉其折值,故標明“直十”以示區別,同時也便于推廣,符合戰時的需要。但最終朝廷改稱“重寶”,以別于小平錢。

關于此錢的鑄期,據《宋史·仁宗紀》載:慶歷元年九月,“壬子,命河東鑄大鐵錢”,又據《宋史·食貨志》載:“既而陜西都轉運使張奎、知永興軍范雍請鑄大銅錢,與小錢兼行,大錢一當小錢十;又請因晉州積鐵鑄小錢。及奎徙河東,又鑄大鐵錢于晉、澤二州,亦以一當十,以助關中軍費?!睉c歷四年,歐陽修奉命出使河東(代指山西),其在《乞罷鐵錢扎子》中說:“臣尋至河東取索晉澤二州鑄錢監及諸州軍,見使鐵錢數,又將都轉運司到慶歷三年一年都收支錢數,大鐵錢自起鑄至目下,其鑄到四萬四千八百余貫,小鐵錢自起鑄至目下,共鑄到一十一萬七千七百余貫?!苯耜兾?、山西一帶發現的“慶歷重寶”大鐵錢均為這一時期所鑄。

對于“慶歷直十”的鑄期,有兩點可以肯定:1.當在慶歷年間或慶歷改元前后;2.當在“慶歷重寶”錢文尚未頒布之前。據此兩點,可能是在慶歷元年九月后,此時距改元尚有近兩個月時間(是年十一月丙寅改元,之前仍用康定年號),但也不排除鑄慶歷年號錢的可能。另外,“慶歷重寶”錢文何時頒布?雖史無明載,但《續資治通鑒長編》有述:慶歷元年十二月,“癸未,詔三司鑄‘慶歷元寶錢”。此處“元寶”當系“重寶”之誤。那么慶歷直十的鑄期就可基本確定,即慶歷元年九月至十二月間。

慶歷大鐵錢的鑄地在河東,但這枚錢的鑄地是否在河東?值得細究。觀其形制及文字風格,當屬鐵錢式。宋代為避免混淆,對銅、鐵錢采用不同的文字及鑄造風格。是品“慶歷直十”錢文寫法及制作風范與河東鐵錢有明顯區別,當非河東所鑄。其發現于陜西,有無在陜西鑄造的可能?據史料載,時任陜西都轉運使張奎、知永興軍范雍曾請鑄大銅錢,后來張奎徙河東在晉、澤二州又鑄大鐵錢。那么范雍呢?查《宋史·范雍傳》,范雍不但在宋、夏戰爭時期曾鎮撫陜西,還曾“入為三司戶部副使”;宋代的三司總管全國財政,包括鑄錢,故范雍對鑄錢的提案、流程應較為熟悉。同時又說此人“好謀而少成”,并且在陜西時,“嘗請于商、虢置監鑄鐵錢,后不可行”。商州在今陜西商洛市,虢州在今河南靈寶市,二地當時均屬永興軍統轄。商州知州皮仲容也曾建議“采洛南縣紅崖山、虢州青水冶青銅,置阜民、朱陽二監鑄錢”。那么,其鑄地是否可初步確定為此處?

綜上所述,大致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慶歷直十”錢是宋、夏戰爭期間,在陜西軍興,財用不足的背景下,于慶歷元年九月至十二月期間由范雍提議,在陜西商州或虢州試鑄的當十大錢,后因直徑過大及錢文問題而未獲批準,是品也就成了碩果僅存的古泉珍品。

是品“慶歷直十”錢直徑39.6毫米,厚約4毫米,重21.4克?!皯c歷”二字文字秀挺,“直十”二字字口間稍有流銅;背月紋,穿郭整齊,穿口有一定斜度,面寬而背窄,具有北宋鐵母風格;銹色除銅綠外還有一層鐵殼銹,開門入骨。它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中國古錢的延續性、反復性和復雜性,足可補史闕和填錢譜之漏。 責編 陶貝

猜你喜歡
慶歷大錢河東
論慶歷貶謫詩風
慶豐收 感黨恩 農之源 韻河東
國博開展“河東之光”,展出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
《慶歷四年秋》:北宋時代的縮影
河東美呔呔
河東民歌現狀初探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賺賊的錢
助賊逃跑
天生我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