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國民黨轉型的動力因素分析

2013-09-22 06:54尹湘旭
投資與創業 2013年1期
關鍵詞:國民黨轉型

尹湘旭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國民黨轉型中起推動作用的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國際環境。通過分析經濟的發展帶動社會結構的變化,教育的普及帶來政治文化的改變,國際環境的影響以及民主化浪潮的沖擊對國民黨轉型帶來的影響,研究其中動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國民黨的轉型。

關鍵詞:國民黨;轉型;威權政體

中圖分類號:D08 文獻標識碼:A

政黨轉型理論源自政治發展理論中的政治轉型理論。而對于影響政黨轉型的動力因素則由于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等情況不盡相同。通過政黨轉型理論學者的歸納,各地區政黨轉型共同具有的普遍動力因素則有三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國際環境。

一、社會經濟

在目前有關臺灣政治轉型的文獻里,大部分的作品都將臺灣政治轉型視為一長期發展的結果。因為經濟發展,大量的都市中產階級的出現,有利于民主政治的開展。

經濟的發展能夠提供一個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的環境。首先發生變化的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國民黨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進行的土地改革通過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方式提高了農業的發展與地位也為工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其次是公營資本的削弱和對私營資本的增強。最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國民黨也注重對教育的普及,正是這樣使得知識分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西方文化,其政治參與的意識也越發的強烈,為臺灣民主的發展打下了思想基礎。

經濟發展使得產業結構隨之轉變,使得中產階級大量崛起。他們自身具備的自由、民主、平等、法制意識與“有納稅,無政治參與”的政治現實相矛盾,使他們的政治訴求愈發強烈,他們強烈呼吁實施現代西方民主政治。并開展民眾運動來逼迫國民黨當局進行改革,以分享政治權力,這是推動臺灣政治轉型的原動力。臺灣自從施行“政治革新”以來,除了國民黨以外還存在多個政黨,多個反對派力量存在能監督國民黨的威權統治,并對其統治的合法性提出挑戰,為臺灣威權政體民主化轉型提供社會動力與政治力量。

二、政治文化

國民黨政權遷臺以后,雖然處于高度的政治、經濟、社會的不穩定狀況,但仍然在臺灣推行實施了有限度的地方自治。這項政策使本省的政治精英能夠循著制度化的軌道,獲得政治權力地位,有助于政治體系的穩定,對后來臺灣的民主政治發展,具有莫大的影響。

美國政治學者冷曼對臺灣的地方自治,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他認為地方自治選舉使地方政治權力不再為少數地主、大家族所壟斷,使政治權力從上下統治的關系,演變成平行互利的關系,權力關系趨于平等,是臺灣地區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成就。由于憲法的規定國民黨雖不想開放選舉但仍在法律上允許了一些基層選舉?;鶎舆x舉的開放為反對勢力的發展提供了通過政黨選舉融入政治權力體系的機會。隨著選舉的層面從地方擴大到“中央”,選舉對國民黨威權體制所造成的沖擊越來越強。

政治文化變化的另一方面是族群對立和省籍矛盾的興起。族群關系一直是臺灣政治、經濟及社會的重要問題。國民黨在敗退臺灣后壟斷臺灣的政治權利,通過鎮壓等形式打擊臺灣人,使得臺灣人與內地人之間的緊張情勢日益升高,造成的臺灣人族群與大陸人族群之間的社會裂痕,形成省籍矛盾。因為兩個族群不同的生活模式與環境的差異又引發了族群的對立。選舉制度的發展,政治結構的變化以及族群矛盾都沖擊著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使得國民黨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變化。

三、國際環境

國民黨退踞臺灣后,通過“戒嚴令”在臺灣確立了威權體制。二十世紀70年代后,受到歐洲民主化浪潮即“第三波”的影響,韓國、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先后進行的民主轉型,近鄰威權統治的垮臺對國民黨有“震撼”作用,同時國民黨為加強統治不得不吸取教訓,防患未然,主動對政治體制進行改革。

在退踞臺灣后,由于美國在經濟、政治上給予的巨大幫助,國民黨才得以重建和恢復臺灣經濟,并形成與大陸的對峙,使其一黨專政得以保全。美國政府目睹諸多威權統治的垮臺,臺灣社會反對勢力及民眾民主情緒高漲使得國民黨威權統治日漸“失去人心”的狀況,從自身戰略利益出發,不斷向國民黨當局施加壓力,迫使國民黨當局按照西方國家的標準改革政治體制,以一個“民主、自由、穩定”的政體代替威權政體,以長期對抗大陸。美國打著民主的旗號,不斷向國民黨當局施壓,是國民黨一黨專制逐步變化的催化劑。

20世紀70年代后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集中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這使得兩岸緊張關系趨向緩和。中國對臺政策由“武力解決”轉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一政策的變化使得國民黨想在臺灣地區繼續維持以“戒嚴法”為主體構成的威權體制,越來越失去存在的理由,其反民主的本質遭到社會多方面的挑戰。這樣一來,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實行多黨競爭也就成了必然趨勢了。國民黨當局不得已宣布解除戒嚴,宣布組黨合法化,臺灣開始改變一黨專政統治,進入多黨并存時期以維系自身的統治。

結語

臺灣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后,中產階級的大量崛起,市民社會的逐步完善,選舉制度加強了民眾的政治參與加之國際環境的影響,臺灣島內與島外的雙重壓力使得國民黨為了維持自身的統治而不得不進行轉型。從目的來看,如果國民黨的轉型是為了反攻大陸,那這次轉型,便是失敗的。但若是為了在臺灣重塑政治地位、適應形勢發展,其轉型也可為是成功的。

猜你喜歡
國民黨轉型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轉型升級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快過關了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國民黨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帝國主義教唆國民黨軍發動第四次“圍剿”
新時期旅游轉型發展思考
國民黨只有革新才能贏回民意
地方高師轉型的歸因、模式與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