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民生、促銷費、穩增長

2013-10-09 03:09吳曉立
科學導報·學術論壇 2013年8期
關鍵詞:擴大內需社會保障經濟增長

【摘要】為了確保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切實增強消費者信心,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就有必要降低房地產價格,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唯此,才能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增長。

【關鍵詞】降低房價;社會保障;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經濟增長

2008年下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正席卷全球,各國經濟普遍蕭條,國際社會為消除金融風暴的不良影響,正絞盡腦汁。就中國而言.如今,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尚未全面爆發。這正是我們未雨綢繆、消除危機不利影響的關鍵時期。

危機關頭,如何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增長,這是中國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如今,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金融領域擴大到實體經濟領域,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出現嚴重衰退。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衰退,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我國。在外貿出口方面,盡管中央政府提高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以期增強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然而.由于存在我國外貿商品的主要進口國——歐美等國的社會購買力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急劇萎縮、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悄然興起以及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在短期內我國外貿出口要保持原有的高增長率難度很大,不難預測,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或將十分有限;在投資方面,外國資本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其對外投資的意愿和能力已大打折扣。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我國吸引外資的增幅難以大幅提升。而中央政府在“次貸危機”爆發后.及時果斷地推出了總值高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規模龐大的政府投資固然能在一定時期內拉動經濟的發展,但大規模的政府投資往往只能作為特殊時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特殊手段,對于總體經濟長期、持續發展作用有限。況且,政府的過度投資更會加劇當前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導致經濟的滯漲。另一方面,與“三駕馬車”的投資和出口相比,我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潛力巨大,據英國BBC電臺報道,我國13億人2007年的消費額約1.2萬億美元(按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約8.4萬億人民幣),人均約923美元。而美國3億人的同期消費額達9.7萬億美元,人均約3.23萬美元,我國人均消費額僅為美國人均消費額的2.86%(資料來源:《中廣資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08年12月2日)。若我國城鄉居民年消費額增加到美國人均消費額的10%,即人均3230美元,我國每年將增加需求2.999萬億美元(按現行匯率折合人民幣約20萬億元)。由此可見,我國國內消費需求潛力巨大。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已經后繼乏力,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理應成為我們抵御此番金融疫情的最佳用藥。要想使中國經濟進一步持續、穩定、健康增長,必須充分發揮消費的作用。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大方向確定之后.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目前,抑制我國內需釋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們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又應放在何處?如何才能抓住要害,引一發而動全身?只有準確解讀這些問題,并采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加以合理引導,我們擴大內需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產生實效。

當前抑制我國消費需求的主要因素:

1、當前國內房價畸高對居民其它消費的擠出效應。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極不合理,大部分居民的儲蓄,是為了購買商品房,而房價的持續上漲,影響了購買其他消費品,致使居民消費結構嚴重失衡,制約了消費總需求的增長。2004年以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畸形發展,在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房價如火箭般一路飆升,逐步脫離了大多數人的實際承受范圍,在一些大城市里,一套商品房動輒幾百萬元,而對于一個城市普通家庭來說,年收入卻只有區區幾萬元,往往一個家庭要不吃不喝三、四十年才能買套商品房,房價收入比達到30甚至40比1,而國際上,正常的房價收入比是6~8比1,也就是城市居民6~8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以買套房子了。在中國,過高的房價逼迫居民為求一個安身之所而壓縮其他消費,從而產生擠占性消費效應,即在居民總體收入水平相對不變的條件下,為滿足住房需求,居民隨意性消費支出和耐用品消費支出不得不進行壓縮.從而嚴重扭曲了居民的正常消費結構和消費需求,抑制了居民其他消費需求(包括家具建材、家電、商業百貨、食品、餐飲、娛樂休閑和旅游等)的釋放,這就是住房價格過高對居民其它消費的擠出效應。在高位的房價面前,普通居民成為一輩子為房子打工、終生愁容滿面、為還銀行欠貸而勒緊褲腰帶的房奴,在此情況下,想要刺激居民消費、拉動內需.抵御金融危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何談起?

2、社會保障水平過低,是我國當前消費需求增長最重要的障礙之一。

按照國際勞工局的定義,社會保障是指:社會通過一系列的公共措施來向其成員提供保護,以便與由于疾病、生育、工傷、失業、傷殘、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減少工資而引起的經濟和社會貧困進行斗爭,并提供醫療和對有子女的家庭實行補貼的辦法。它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共產品,其首要作用是盡可能體現社會公平,保證社會的穩定。同時,它的建立和完善對于經濟的宏觀調控,尤其是對于消費需求的宏觀調控,也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社會保障機制在運行過程中,通過向低收入者及喪失了收入能力的人群提供收入支持,實際上是對市場化收入分配機制的調節。在一般情況下,消費者收入水平越低,越是低于或接近于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所需水平,消費傾向越高。社會保障雖然不能消除收入差距,但是,由于高收入水平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小于低收入者,因此,從宏觀上看,通過社會保障機制普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收入分布,也具有提高全社會平均消費傾向的效果。

與此同時,現代經濟學的研究證明,消費者的當前支出規模不僅取決于當前的收入水平,還取決于其一生或至少相當長期里的收入水平與支出水平,包括未來的收入與支出水平。而未來的收入與支出只是一種消費者在現有條件下預期的收入與支出,隨著外部條件的改變,消費者的收入和支出預期也會改變。外部環境的確定性對于消費者的預期有決定性的影響。未來的外部環境越是不確定,收入預期就越低,而支出預期就越高。社會保障機制作為具有強制性、廣泛性、利益均沾性等特點的對社會成員基本生存需要的保障,實際上是為社會成員建立的一個安全系統。由于居民收入中以儲蓄形式用于保證未來生活的部分與用于滿足當前需要的部分是互相牽制的關系,社會保障的水平和覆蓋范圍與居民的未來預期成正比。社會保障水平越高,對居民生活的覆蓋面越大,居民未來預期中的不確定性就越低。社會保障在穩定居民預期方面的作用,簡單地講,就是減少居民將收入用于當前消費的后顧之憂,增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形成良好的消費預期,增加即期消費,使居民敢于消費,超前消費。

從充分發揮和利用社會保障機制在經濟宏觀調控中的作用的角度考察,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極不完善,社會保障嚴重不足。社會保障水平過低,已是我國當前消費需求增長最重要的障礙之一。我國社會保障水平低下,表現在:一是社保是低水平的。體現在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上,保費低,保險水平僅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醫療需求。二是社保覆蓋面低?;攫B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基本還停留在城鎮居民。保險受益面遠未達到全民,特別是農村居民,大部分未參加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基本上還是靠子女養老,生不起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十分普遍。即使參加了保險,保險水平極低,如有些地區農村互助醫療保險,一般門診醫藥費都不能報銷,只有住院才能報銷,有的即使可以報銷,報銷比例也僅為8%左右,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所以,由于當心今后生老病死等各個方面如小孩子上學要花錢,看病要花錢,失業要花錢,老了要花錢,中國老百姓平時都不敢亂花錢,更不要說超前消費了。

二、當前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

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跋M”在我國現實經濟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沒有終端消費,就沒有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前一時期,我國的“投資、出口和消費”格局的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要。我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已經成為嚴重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瓶頸,各級政府要采取積極措施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切實發揮消費的領跑作用,構建“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為此,當前政府應將工作重點放到“讓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上。

首先,要讓老百姓有錢花。

從長期角度看,要讓老百姓有錢花,就必須在經濟不斷發展基礎上,不斷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從短期角度看,在居民收入水平相對不變的條件下,要讓老百姓有錢花,就必須加大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切實降低住房價格,使房價回歸合理的水平上來,尤其是回歸到我國工薪階層的工資收入水平上來。國際上,正常的房價收入比應該是6~8比1,也就是普通工薪階層6~8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以買套房。在我國,用發展中國家的工資水平去買比發達國家還貴的房子是極不正常的現象。只有這樣,中國老百姓才會有更多的錢用于其它商品和服務的消費。

其次,要讓老百姓敢花錢。

讓老百姓敢花錢,就必須大幅增加公共財政支出,盡可能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居民抵御和防范各種風險的能力,是穩定和拉動消費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國尚屬社會保障低水平國家,首先,政府財政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長期偏低,我國財政收入里大部分開支是用于龐大的公務員隊伍的工資、政府的樓堂館所的建設以及政府“三公消費”的支出,其中,光政府的“三公消費”每年就高達幾千億元,財政收入里真正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如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等的支出卻是非常少的;其次,社會保障水平遠遠滯后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不要說大大落后于發達國家,即使與亞洲近鄰的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是有很大的差距,比較典型的像泰國,雖然近幾年經濟發展速度趕不上中國,但在泰國,老百姓不但可以享受到十五年的義務教育,而且到醫院看病,不管是大病、小病都是免費的,老百姓自己不需掏一分錢。而在我國,小孩子上學要自己掏錢,看病要自己掏錢,養老要自己掏錢。因此,國家應切實采取措施。一是提高社保覆蓋面,力爭在2-3年內做到城鄉全民覆蓋。二是提高最低社保水平,最低社保水平應滿足生活基本需求,并根據不同層次需求,建立不同層次、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障體系。在社保資金籌措方面,盡可能大力壓縮公共財政支出在政府樓堂館所建設以及“三公消費”中的比重,加大中央及地方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財政投入應占基本社保資金的一半以上。對于低收入或無收入貧困人員,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由中央、地方財政承擔。社會保障水平提高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民對生老病死等各個方面的后顧之憂,讓國民敢于消費,從而也才能擴大內需。

總之,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謂保民生就是在住房價格上做減法,在社會保障水平上做加法,通過降低房價、提高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水平,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只有這樣,中國的老百姓才能有錢花、敢花錢,才能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充分發揮消費的領跑作用,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增長。

作者簡介:吳曉立(1972-),男,江西玉山人,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社科部副教授,經濟學碩士,主要從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猜你喜歡
擴大內需社會保障經濟增長
新時代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
我國擴大內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反腐與經濟增長
人口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經濟分析
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論我國擴大內需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體育消費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分析
關于擴大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來源的研究
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銜接模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