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2013-10-09 06:16卜俊羽
考試·教研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卜俊羽

【摘要】“悟”是一種品格,“悟”是一種境界,教人“意悟”卻是品格之上的品格,境界之上的境界。沒有冬的歷練、春的孕育、夏的洗禮、秋的風霜,哪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坦蕩與偉岸!

【關鍵詞】感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147-02

關于“感悟”的界說和演繹可謂百花齊放、眾說紛紜,因此,人們對“感悟”的把握難免有了“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喟。就眼下人們對“感悟”的理解看,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如下:

1、對真,善,美人性的呼喚與歌頌

愛丁堡、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對于我們的孩子該是多么遙遠!遙遠的國度、遙遠的時空、遙遠的生活??墒?,當我們讀了課文《小珊迪》以后,突然之間,我們又感覺是那么親切、那么熟悉。它讓我們一下子浮現出我們曾經被融入火車站的一剎那,還有走出酒店的一瞬間!那一雙雙乞求的眼神,那一雙雙無助的小手……像幻燈片一樣掠過我們的記憶!是啊,讀者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對感悟的產生和感悟的質量都具有重要的制約作用。錢鐘書指出:“夫‘悟而日‘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蓖踽轮劾蠋焾探獭缎∩旱稀芬徽n時,他沒有直接揭示課題進行課文的教學,而是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一個中國留學生盡管學業成績十分優異,但是檔案里的一些諸如逃票等“小事”的記錄,卻讓他在畢業求職的過程中屢遭碰壁的故事。故事中,對于“逃票”這個原因,王老師沒有隨著事情發展的順序給予揭示,而是讓學生在“成績優異”與“找不到工作”的矛盾沖突中憑著自己的想象合理猜測,以使他們主動、積極地調取原有的生活經驗,參與故事的情節構想,并且使故事的發展呈現撲溯迷離的狀態,學生的“憤”、“悱”之態油然而生。正當學生為尋求最終答案而絞盡腦汁的時候,王老師適時地將答案公布,在座學生無不目瞪口呆,“德國老板竟然把逃一兩次車票看得比優異的學習成績還重要”!但是,片刻之后仿佛學生若有所悟,此時王老師便順水推舟,將學生的注意力及時地吸引到了課文文本:“其實,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很好地為同學們解釋了你們頭腦當中的那個疑惑。你們想解開心里的這個疑惑嗎?”同學們欣然接受了王老師的建議,迫不及待地翻開課本,瑯瑯地讀起書來。在接下去的教學中,課堂里始終洋溢著對真、善、美人性的呼喚與歌頌。學生對于“小珊迪”的認識漸漸豐滿和立體,對于“誠信”的理解和渴望更是節節攀升!可見,融入了學生生活體驗的閱讀教學,其對學生心靈的震撼力該有多么巨大!

2、感悟教學法對“潛心涵泳”的淋漓盡致

一般而言,潛心涵泳指的是當事人能夠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去揣摩、感悟所面對的各類語言文字,從這些語言文字中獲得更多真理。從語文課堂層面講,潛心涵泳意為學生和教師認真閱讀、揣摩、感悟語文教材文本,準確理解、全面挖掘語文教材文本的內涵與意蘊,并從中獲取相應的感悟。其中實現對小學語文教材文本的潛心涵泳主要分為下述幾大步驟進行:(1)明確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及課標要求,為教師與學生解讀語文教材文本提供依據與方向;(2)重視起歷史學科的核心能力;(3)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思想實際;(4)緊抓主干,深入細節;(5)關注史學研究動態,借助科學觀點,緊密聯系現實;(6)科學合理整合教材文本內容。特別注意的是有些學生能夠感覺到、體會到教材文本的內涵與意蘊,但不知如何表達出來,這種行為亦屬于潛心涵泳。

本文將以《草船借箭》中諸葛亮與魯肅的一段對話詳細論述“潛心涵泳”:魯肅滿臉吃驚日:“若草賓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答:“今日霧如此大,吾料定曹操那廝定不敢派兵迎戰,所以汝與吾盡管飲酒取樂,天亮之時便可回營?!?/p>

實際上,諸葛亮的“笑”恰到好處的應正了“潛心涵泳”真正意義上的含義,這種“笑”是集胸有成竹、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等一系列氣度、胸襟的結晶。關于諸葛亮的“笑”的潛心涵泳,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感悟,其中部分學生認為,曹操是諸葛亮“笑”的對象,即笑曹操生性多疑,即將戰??;部分學生認為,諸葛亮“笑”的是自己,即笑自己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部分學生認為,魯肅是諸葛亮“笑”的對象,即笑魯肅愚昧無知、忠厚老實;還有的學生認為,周瑜、孫權是諸葛亮“笑”的對象,即笑二人智力不足,自不量力。由此可見,諸葛亮一個簡單的“笑”卻引出了千百中感悟。除此之外,西方一位著名學者在評價《蒙娜麗莎》時說道:“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蒙娜麗莎?!边@一句至理名言也進一步驗證了“潛心涵泳”的真正內涵與意蘊。

3、思之深又深,悟之切亦切

千百年來,中國始終將“熟讀精思”作為閱讀教學精髓。關于這一精髓,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日:“讀書要有疑,從疑而悟?!薄吨熳幼x書法》中記載:“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有疑。過了這一番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可疑,方始是學?!鼻宕颂票肴眨骸胺怖聿灰杀夭贿^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故學者非悟之難,實疑之難也?!惫茏尤眨骸啊八贾贾?,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將通之?!笨梢?,多位名賢一致認為,疑是形成感悟的基礎與關鍵,人只有先出現疑,之后才能夠產生解決疑的想法與行為,最后從疑中獲取到感悟。

以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江雪》為例,感悟人生: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通過閱讀《江雪》,學生提出疑問:“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為何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呢?

如果從常理的視角去評析,多數人會認為,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的老翁精神有問題,然而,若能夠從反向的視角上去評析這一問題,或許便能夠得到新的認識及更深刻的感悟。我曾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某年某月,我置于某一小學某班級內聽教師講述《江雪》這首詩,其中便有多位小學生向教師提出“天這么冷,老翁為什么還要去釣魚呢?”聰明的教師思考了片刻對答:“你們真的覺得老翁是在釣魚么?”,一時間整個教室里討論聲嘩然一片。我“豎起”耳朵認真傾聽學生們的討論:

有的小學生認為:天氣如此寒冷,老翁還在釣魚,可見老翁的意識是多么頑強,所以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的老翁不是在釣魚,而是在鍛煉自身的意志。

有的小學生指出,將《江雪》的四句詩的第一個字相連起來一一千萬孤獨,所以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的老翁不是在釣魚,而是在展現自身的孤獨情懷。

其實《江雪》正是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所做,此時的柳宗元空有報國的崇高理想卻不受朝廷的重視,其內心既悲憤,又孤獨。為此他只得借山水景物抒發自身悲憤孤獨情感。此時,我不免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思想感悟產生幾分敬佩之情。

有的小學生認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泵鑼懙氖且环烂罱^倫的雪景,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的老翁不是在釣魚,而是被美麗的北國風光深深吸引,一時間忘記的寒冷。

還有的小學生認為,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的老翁不是在釣魚,而是在“釣”春天。實際上,柳宗元在《江雪》中抒發自身悲憤孤獨情懷的同時,也寄托了一個希望,即盼望自身政治上春天的到來,從而使自身的一腔熱血得以充分發揮,以此為國、為民奉獻自身的力量。到此我對小學生形成了新的認識,即小學生在很多的方面的感悟遠遠超過我們成人所想象的,所以我們成人要尊重小學生的思想。

猜你喜歡
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習作單元中的閱讀教學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